#運動

踩飛輪後雙腿疼痛腫脹 竟出現醬油尿

踩飛輪後雙腿疼痛腫脹 竟出現醬油尿#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26歲張姓女子,與同事相約去健身房報名課程健身,第一次參加踩飛輪課程,奮力踩了一個小時,準備離開時,突然一陣腿軟,隔天開始出現肌肉痠痛,且越來越痛,雙腿也開始腫脹。後來上廁所赫然發現自己的尿液呈現醬油色,趕緊就醫。醫師安排抽血檢查發現肌酸磷化脢(CPK)指數破6萬(正常值為26-140 IU/L),經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趕緊安排住院,所幸住院後指數慢慢下降,也沒有影響到腎臟功能。橫紋肌急速損傷 嚴重恐導致急性腎衰竭南投醫院醫務秘書、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指出,橫紋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橫紋肌)發生急速損傷,導致肌肉細胞壞死與細胞膜破壞,使得細胞內的物質(鉀離子、肌蛋白、尿酸等))大量滲漏,當肌蛋白出現在尿液中,便使得尿液呈現醬油色,而容易被誤認為血尿;若肌蛋白阻塞腎小管,恐導致急性腎衰竭,需洗腎治療。在臨床上,受影響的肌肉通常會出現疼痛或有壓痛,肌肉收縮的力量也會下降。肌肉 的表皮可能會出現腫脹及充血的現象。莊宗芳主任表示通常當肌肉遭受嚴重受創時(如肌肉遭壓砸傷)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的症狀,推測患者應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水分也補充不足,在短時間內突然用力運動的情況下而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突然過度運動當心橫紋肌溶解症突然劇烈運動要當心橫紋肌溶解症,如果在運動之後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的狀態時,要當心可能是因為突然過度運動之後,所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症」。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除了運動過度外,遭受電擊、全身性痙攣、毒蟲咬傷,及部分藥物不良反應等,都有可能;其實,運動量多寡取決於個人,若一次「蹲太久」,很可能導致與該女子同樣情形,因此,想減肥先調整觀念,秉持「慢慢來」,才能減得漂亮又健康。莊宗芳主任提醒民眾在運動前應做足暖身,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並且補充適當的水分,若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五指標評估衰弱度 運動養肌活力抗老

五指標評估衰弱度 運動養肌活力抗老#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人口結構老化,年長者在壓力事件(如:疾病、親友辭世、摔倒…等)的刺激下,身心狀況與自我照顧能力大不如前的情形時有所聞。「衰弱」是高齡者的風險指標,也是影響老年人失能、疾病預後的重要因素。以臨床文獻資料來看,就有三分之一的住院高齡病患發生新的日常生活功能衰退,甚至因照顧問題入住機構。82歲有慢性病的李婆婆,日前跌倒骨折,手術後日常生活功能大幅下降,入住養護機構。雖然傷口已癒合,李婆婆仍然每天疲倦、食慾差、白天嗜睡,下床活動意願降低。家人帶李婆婆來到家庭醫學科老人醫學門診檢查。醫師排除疾病可能後,評估為衰弱合併老年憂鬱,為李婆婆整合藥物,衛教家屬並教導復健運動。三方共同努力下,三個月後,李婆婆已能用助行器行走,六個月後,更進步到自己使用單邊四腳拐杖走路,食慾、力氣大幅進步,恢復過往精神。衰弱並不應該被視為老化 衰弱前期可藉由營養及運動改善由於衰弱是從身體強健到功能衰退的變動狀態,經常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過程,實際上,若能早期發現衰弱情形並介入,就有機會延緩衰弱狀態、延緩失能。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老人醫學林純聿醫師表示,衰弱大致分為前期、中期、末期三階段,當病人因行動緩慢、疲累、體重減輕、多重用藥或頻繁就醫等因素來到老人醫學門診,醫師會透過「周全性老年評估」(涵蓋老人用藥、認知、情緒、社會支持資源、靈性、經濟及生活環境等範圍)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顧計畫。一般而言,衰弱前期著重調整生活模式,藉由營養及運動來改善衰弱情形;中期強調跨領域醫療團隊介入,全面檢視是否有不當用藥及其他危險因子,並建立照護計畫;當病患進入到行動不便、日常生活完全依賴,就屬於末期階段,需提早討論安寧緩和照顧。衰弱5大評估林純聿醫師指出,大於70歲(含70歲)長者或一年內出現非自願性體重減輕大於5%的65歲以上老年人,均需由下列五項目來評估「衰弱」情形:1. 速度緩慢:行走六公尺時間大於7.5秒(即每秒小於0.8公尺)。2. 無力:慣用手最大握力,男性小於26KG、女性小於18KG。3. 體重減輕:體重較前一年減輕超過4.5公斤。4. 疲憊:過去一周超過三天,做事情感覺費力或無法出門。5. 低活動:男性一周消耗卡數小於383卡;女性一周小於270卡。上述5項,符合一至兩項,屬衰弱前期,建議調整飲食、運動、每年追蹤;若超過三項,就為「衰弱」表現,可前往老人醫學門診進行整體性評估。多補充蛋白質和復健肌力訓練 有助長者恢復體力與改善睡眠品質林純聿醫師表示,約有4成長者為衰弱前期,勿將衰弱視為老化過程,民眾應積極面對「老」的來臨,在衰弱前先行改變生活作息、維持均衡的營養以及好的運動習慣。評估為衰弱前期的長者,在無腎臟病等疾病的考量下,建議每天每公斤補充1至1.5克的蛋白質;並自行練習抬腳、抬臀、站、走等肢體肌力訓練,增加肌力避免肌少症;定期健檢,評估身體狀況,才能享有健康老年生活。

一週做多少運動 對身體最有益?

一週做多少運動 對身體最有益?#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對身體有益,那麼應該要做多少的運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在運動醫學的聖經「美國運動醫學會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引」中來找答案。書中提到,「對於靜坐、少動的人群而言,即使是透過增加體力活動來提高些微能量消耗,都可以使其獲得健康益處」,可見得即使是少少的體力活動,都會對健康有所幫助,而且每週運動只要三至五天即可;若每週運動多於三天,則體適能的提高就會趨緩;若運動超過五天,體適能的提高就會出現高原期,並且會增加運動傷害發生的機率。一定要每週運動150分鐘,才有效嗎?美國運動醫學會和心臟病協會都一致認同,每週透過體力活動累積消耗一千大卡的熱量,確實對健康有益。這個運動量大約是每週運動一百五十分鐘,可以大致換算成一週五天、每天步行三十分鐘,一次約走三千至四千步。因此,對長坐、少動的一般人來說,最簡單的運動指引是每週進行五天「中等」強度的運動,或者三天「激烈」強度運動,或是每週三到五天,「中等」與「激烈」強度相互結合的運動。這時候一定會有人想問:如果連每週運動一百五十分鐘都做不到的話,該怎麼辦呢?其實,理論歸理論,大家都知道運動有好處,應該要多運動,但是要一個非常忙碌或者根本不喜歡運動的人,每個禮拜找五天,每次做三十分鐘的運動,成功的機率趨近於零;所以,能不能動得更少一點,但還是能獲得健康的效果呢?麥克‧莫里斯是一位英國醫生兼BBC記者,他也想知道是不是能動得少、但同時獲得健康的效果,他訪問了許多專家,幫大家找到了解答。麥克本身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他先接受胰島素敏感度的測試,發現自己有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情形,也就是身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很差,很有機會成為糖尿病患者。接著,他開始進行速效運動,每個禮拜找三天,在腳踏車上狂飆二十秒三回合,也就是每次運動的時間,合計都只有「一分鐘」。但重點在於,麥可的運動強度非常激烈,要用盡全力地猛踩腳踏車,持續二十秒不能停,這樣的速效運動執行了四周之後,他再次接受測試,發現胰島素敏感度居然提高了25%。提高運動強度,每週只做3分鐘也OK!這個實驗似乎是在暗示著,即使沒有達到每週共計一百五十分鐘的運動,即使只是每週只有三分鐘的運動,還是能夠對身體健康帶來好處,關鍵可能是在於運動的激烈程度,而非運動的時間長短,即使是很短的時間,只要有運動,一樣能對健康有益。根據以上的實驗,或許我們應該要稍微改變一下運動觀念,如果你真的非常忙碌,或者真的很討厭運動,希望你也不要放棄;不管怎樣,有動就是健康的,如果要發揮運動最高的效益,那就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其所能的做最激烈的運動,越是氣喘吁吁,越是費盡洪荒之力,越是對身體有幫助。如果想要實際執行速效運動,那麼可以將運動分成二十秒、三回合,每周三次,用你喜歡的任何運動方式來執行,只要安全就可以了。例如:短跑衝刺、腳踏車、跑樓梯、游泳、跳繩⋯⋯等,只要在二十秒之內,盡全力運動,讓自己喘到上氣不接下氣的程度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的是,進行激烈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讓身體溫度熱起來,並讓肌肉放鬆,否則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以腳踏車為例,在速效運動前,先慢慢騎幾分鐘當成暖身,等身體溫度提高,感覺肌肉不再緊繃之後,就全力踩踏二十秒,重複三回合。不過,無論以哪一種運動當作速效運動,建議還是要先做書中的熱身運動,將全身的肌肉部位喚醒、熱開,對於預防傷害會更有效。提醒大家,如果運動完之後,覺得肌肉變得緊繃痠痛,運動完後一定要伸展、按摩,讓肌肉放鬆休息。(本文摘自/運動功能修復全書/幸福文化)

運動後 如何分辨是痠痛還是受傷?

運動後 如何分辨是痠痛還是受傷?#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看診時,常常聽到病人說:「這個痛已經很久了,原本想說休息一陣子就會自己好起來,所以就沒有看醫生,也沒有接受治療⋯⋯但過了幾個月下來,發現根本沒有好,所以『只好』來看醫生了。」從病人的說法中可以聽得出來,他並非不想儘早治療,而是無法儘早發現一個事實:「這不是單純的運動後痠痛,而是已經受傷了!」很多運動員的病人都是因為這樣,才導致延誤就醫時機。受傷時拖越久,復原時間就越長!運動傷害最忌諱的就是「拖」,因為治療運動傷害就是要「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如果可以越早治療,至少損傷的範圍就不會繼續擴大,而且損傷的範圍越小,修復的速度就越快,復健訓練就可以越早開始進行。如果復健訓練可以及早開始,肌力就能夠比較快恢復到受傷前的水準,因為肌力通常會在休息期間快速流失,如果可以縮短休息的期間,肌力流失越少、就更容易練回來。所以,受了傷卻忍著不休息不治療,或者是害怕一旦休息不動肌力會下降,其實這都是最笨的想法,「拖」只會讓傷勢越來越嚴重,讓復原的時間越拉越長。舉例來說,發現大腿輕微拉傷三天了,如果可以立即休息好好治療,可能一週後就會完全復原;但如果忍住痛、繼續訓練運動,拉傷撕裂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大,等到肌肉真的出現撕裂破洞的時候,通常都是選手已經痛到影響運動表現,無法正常比賽的時候,如果等到這種時候才要休息治療的話,那就不是幾天的事情了,常常都需要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夠復原。因此,小傷小痛就要儘早治療,當機立斷停止練習,不要等到拖到大傷大痛,就要休息更長更久的時間,甚至造成無法復原的傷害。不過,到底要如何儘早發現小傷小痛?什麼樣的痠痛是正常的?什麼樣的痠痛又是不正常的呢?從位置和持續時間,分辨是否為運動傷害運動傷害和一般痠痛有五個最大的不同,只要留意以下的疼痛特徵,就可以早期發現,並盡早治療。(1) 疼痛不對稱出現。運動傷害剛開始的時候,通常是單側先發生,身體兩側同時發生運動傷害的機率其實不高。相反的,運動後的痠痛則通常會在身體的兩邊對稱出現,而且疼痛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運動後感覺身體的某一邊特別不舒服,那就很可能不是一般的痠痛,要盡早處理。(2) 疼痛集中在某個點。運動傷害因為是某個特定組織受傷,因此疼痛的感受比較明顯且集中,也就是可以用一個手指頭指出來到底疼痛在哪裡。而運動後的痠痛感則是比較大範圍,不會集中在某個點,比較難用一個手指確切地指出痛點,疼痛的範圍是一整片。如果你的疼痛是很明確的一個點,那麼就比較可能是受傷,而不是運動後的痠痛而已。(3) 痛在關節附近。當痛點非常接近關節,或者就在關節的韌帶或者周圍的肌腱上,甚至就在關節腔裏面,那通常表示有問題,因為運動後的痠痛,絕大多數會表現在肌肉上,所以只要痛點越靠近關節、就越不妙,有很高的機率是已經有運動傷害了。(4) 疼痛沒有逐漸減輕。正常運動後的痠痛,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減輕,如果疼痛感沒有減輕,而是持續、甚至逐漸加重的話,那就不是單純的痠痛,而是運動傷害。另一個比較簡單的判斷方式是痠痛的時間,如果痠痛超過兩天,也就是48小時之後還持續疼痛的話,那就是有問題囉!(5)動作形態因痛而改變。正常運動後的痠痛大多不會改變動作的形態,如果已經痛到必須要改變動作,那就表示有問題。不過,如果受傷不嚴重的話,動作形態的改變很細微,不是很容易發現,可能要請專業人員來診斷。舉例來說,當棒球投手的手肘開始受傷發炎的時候,可以發現他們投球的姿勢開始改變,例如:身體重心變高、手肘往外開、動作變得不流暢等等,甚至會出現一些多餘的奇怪小動作,例如:投每個球與球之間出現甩手的動作、拖延投球的間隔時間等等,當出現這些以前都沒有的怪異小動作,那就表示這個投手已經受傷了!以上五項有關疼痛的類型和位置,對於判斷早期的運動傷害非常有效,當然一般人也可以用於判斷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疼痛,是普通的緊繃痠痛,或是已經有部位發炎了。建議大家可以熟記這五點,就不會忽視一些小徵兆,避免因誤判而拖延了治療的時機,對於各位運動員來說,儘早發現傷害、儘早治療,才能儘早回場喔!(本文摘自/運動功能修復全書/幸福文化)

倦怠期想放棄?6方法培養運動好習慣

倦怠期想放棄?6方法培養運動好習慣#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大家都知道運動對於減重瘦身與維持健康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的人真的想執行時,往往感到知易行難而放棄。如何讓運動持續下去,進而培養成為生活中自然的習慣,必須先對運動瘦身有正確的認知,使用有效率的方式,勿操之過急,給自己合理的目標與進度,在每一階段看到應該有的成效,就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要減「1公斤的脂肪」 需要運動多久運動後量體重減1公斤可別高興太早,一般來說都是流汗脫水的結果,並不是真的減了1公斤的脂肪。要減去一公斤的體脂肪,需要消耗7700大卡。一次中度運動30分鐘,大約可消耗250大卡的熱量,一週運動三次消耗750大卡,以這樣的運動量也要兩個半月左右才能減去約1公斤的體脂肪 。如何計算運動消耗的熱量?雅得麗診所新竹院區院長楊智堯表示,常在健身房的有氧器械螢幕上看到這樣一個英文單詞MET,它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 ?  MET其實是Metabolic Equivalent的縮寫,中文解釋為「代謝當量」,代表運動時代謝率與安靜時代謝率的比值。簡單來說,1 MET相當於一個人在安靜狀態下坐著,沒有任何活動時,每分鐘氧氣消耗量。MET是一種表示運動強度的數值(越大越強)。 以下列出常見運動項目的MET代謝當量表   散步(4km/hr)  3.1 直排輪      5.1 快走(6km/hr)    4.4  羽毛球      5.5 跑步(16km/hr)   13.2  網球        6.0 腳踏車(慢)      3.0 游泳(慢)      4.5 腳踏車(快)      5.7 桌球        4.5 下樓梯         5.2 跳繩         12.0 上樓梯         9.0 有氧舞蹈     7.0 有了MET(代謝當量)的概念後,再套用以下公式,就能更精確的計算出運動消耗的熱量:運動消耗熱量=MET(消耗熱量kcal/kg/hr) x 體重(kg) x 運動時間(hr)。以一位體重70 公斤成年人,做有氧舞蹈半小時為例,共可消耗的熱量為: MET(7.0) x 體重(70kg) x 運動時間(0.5hr)=245 大卡。這相當於一支甜筒、一碗飯、甚至不到半個炸雞排的熱量。所以運動減重是需要累績的,可別以為運動後就能放縱大吃,這樣往往看不見成效還有可能越減越重!熬過運動倦怠期的6大方法很多人剛開始運動都很認真,但往往沒多久就放棄了。其實孤軍奮戰是相當寂寞也容易失去動力的。1)尋找能一起運動的夥伴。有同伴一起運動較不會枯燥,同時也能形成一點壓力,互相督促。2)最好選擇離家或公司近的地方運動,距離太遠會讓去的機率降低。3)把運動排進行事曆 ,把它當成重要的事,就像上課或上班一樣,時間到了就一定要去。4)每隔一陣子可稍微調整運動內容,調整強度,增加新鮮感。5)不要超出自己的體力負荷,把自己操到過度疲勞或運動傷害,這樣反而容易使運動變成了壓力,導致不易維持。6)發覺運動的好處及樂趣,多想想運動的好處,例如體重減輕、氣色好、穿衣服更好看、睡得更好、健康檢查正常、看起來更年輕、認識新朋友等,常提醒自己運動帶來的收穫會讓人更有動力持續下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避免運動傷害雅得麗診所新竹院區院長楊智堯強調,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健康,但如果不注意傷了身體,甚至造成持續性的傷害,可就得不償失了。預防運動傷害最重要的就是運動前的熱身,作一些關節肌肉的伸展動作,增加柔軟度,慢慢的增加體溫及心跳,讓身體有時間來適應接下來更激烈的運動強度。運動結束後,幾分鐘的伸展動作不僅可減少乳酸堆積,讓第二天肌肉不至於太過痠痛,也可以拉開緊縮的肌肉團塊,讓身體線條更好看,避免變成蘿蔔腿或金剛芭比。再者,運動的過程要注意自身的狀況,若覺得不適就要馬上減低強度,不要做超出自己體力能力範圍的運動。如果身體狀況有特殊考量,例如體重過重或是膝關節不好,所進行的運動項目就要有所選擇,可以選擇瑜珈或是游泳或水中快走,避免再加重膝關節的負擔。

4招枕頭運動操 邊看電視也能邊瘦身

4招枕頭運動操 邊看電視也能邊瘦身#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電視看太久容易腦袋不靈光,也非常容易變肥!特別是吃飽飯後,坐在客廳看電視、離不開沙發,不但沒有消耗熱量,還可能拿起桌上的零食狂嗑,增加更多熱量。賴著當沙發馬鈴薯會讓你越來越胖啊!趕緊趁看電視的零碎時間,用枕頭(抱枕)做以下4招簡單的運動,不需花錢去健身房、也不用買健身器材,只需要枕頭,就可以狠狠甩肉! 動作1)捲腹大腿夾枕頭訓練部位:腹肌、臀肌、大腿肌。步驟:(1) 採坐姿,微微仰躺,背不貼地,雙腳膝蓋微彎併攏、夾枕頭,腳跟碰地,掌心向下撐地。(2) 吐氣時,腹部核心穩定,將腿部抬起、離開地面,同時捲腹,雙腳膝蓋往胸部方向舉起,舉至最大極限後停頓2到3秒,盡力收緊腹肌,感到更費力。(3) 吸氣時,回復至起始位置,維持骨盆核心穩定,脊柱保持在良好位置。(4) 重複動作,配合呼吸吐氣。 動作2)枕頭俄羅斯轉體訓練部位:腹內外斜肌。步驟:(1) 採坐姿,背部與地面約成45度,雙腿屈曲、腳跟碰地,雙手拿好枕頭,放在胸前位置。(2) 維持體線,腹部核心穩定,用腹部轉動上半身到另一邊,雙腳不晃動。(3) 運動過程盡量保持身體與地面成45度,並且維持腹部收緊。(4) 重複動作,配合呼吸吐氣。 動作3)弓箭步轉體訓練部位:臀大肌、腿部肌群、核心肌群。步驟:(1) 採弓箭步,呈現3個90度,身體維持良好曲線,不前傾、不後仰、不聳肩,後腳不跪地,重心平均落在雙腳之間,腹部核心收緊,雙手拿好枕頭放在腹部前方位置。(2) 維持體線,腹部核心穩定,用腹部轉動上半身到另一邊,雙腳不晃動。(3) 重複動作,配合呼吸吐氣。動作4)大腿夾枕頭側躺抬腿訓練部位:腿部肌群、腹斜肌。步驟:(1) 採側躺,下方手臂屈膝撐地,上方手臂放在前方地面,好支撐身體。雙腳夾住枕頭,並平放至地面上。(2) 吐氣時,腹部核心穩定,將腿部抬起、離開地面,慢慢將雙腳往天花板上方向舉起,保持臀部夾緊,舉至最大極限後停頓2到3秒,盡力繃緊腹肌,感到更費力。(3) 停頓後,吸氣,將腿慢慢放下、回復起始位置。(4) 重複並交替動作,配合呼吸吐氣。看電視不閒著 尺寸小ㄧ號非夢事4個動作循環為一組,每個動作可做10到15下,共3到5組。建議坐姿動作的訓練可使用瑜珈墊,以免腰椎、臀部受傷。坐在沙發看電視的時間,別閒著,這4招懶人瘦身小技巧,不用特地跑健身房,教你邊看電視邊運動,把握時間好好甩油;但別忘了,一定要持之以恆、堅持運動,再搭配飲食控制,少吃零食,多吃蔬果及原型食物,才能瘦的健康。

3招足底復健運動 緩解足底筋膜炎

3招足底復健運動 緩解足底筋膜炎#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體的足底筋膜是一層增厚的筋膜,從腳跟的跟骨向前延伸到腳趾,足底筋膜就像是一個彈簧一樣,可以提供足弓的穩定,維持足部的穩定與吸收走路衝擊的力道。如果足底筋膜上的張力和壓力變化太大,則在筋膜中會出現小的撕裂。經過重複拉伸和撕裂,會導致足底筋膜受到刺激或發炎。「足底筋膜炎」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纖維組織的退化,而且可能合併慢性發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主任賴彥廷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已將進一個月早上起床踩地時,足跟會感到疼痛,被醫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的40歲工程師,復健治療後,疼痛的狀況有明顯改善。賴彥廷醫師說明,「足底筋膜炎」的臨床表現通常是「足底刺痛」。這種疼痛通常發生在早上下床的第一步,並在多走幾步之後,逐漸感覺到的疼痛慢慢減少;但是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之後,則可能會加重疼痛的程度。輕微疼痛可做復健和冰敷改善「足底筋膜炎」好發於40至60歲的民眾,尤其是喜歡慢跑的人,工作性質需長期站立的職業、體型肥胖者、常穿高跟鞋或鞋底太硬的人也是高風險族群。賴彥廷醫師提醒,較輕微的足底筋膜炎,只要減少運動量、改穿適合的鞋子、選擇有良好的足弓支撐和減震性能的鞋子、避免赤腳走路等,筋膜的疼痛情形即會逐漸改善。其他保守治療,包含疼痛時或運動後可以冰敷15分鐘等。若足跟疼痛持續無法改善,建議民眾應該到復健科門診請醫師進一步評估與治療。除了吃止痛藥外,可以安排復健治療,例如:伸展足底筋膜與阿基里斯腱,加強小腿與足部肌力,且同時使用熱療與電療緩解症狀。患者也可以在睡覺時穿戴護木,以拉伸小腿和足底。較嚴重的個案,可以考慮震波治療與注射類固醇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方式改善。3招緩解疼痛的足底復健運動1.) 弓箭步或用浴巾牽拉前腳掌,來伸展阿基里斯肌腱,每次維持20秒,反覆10次為一組,每天做3組。2.) 腳掌往外往內翻轉,以伸展足底筋膜。3.) 腳底滾球按摩,以坐姿用腳底來回滾動高爾夫球或圓棍,每次3到5分鐘,每日2至3次。

年過50舉手卡卡 復健運動改善五十肩

年過50舉手卡卡 復健運動改善五十肩#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五十肩是指一種症狀,又稱「粘黏性關節囊炎」、「冰凍肩」、「漏肩風」,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如肌腱、滑囊等)多處同時發生病變,肩關節發炎導致粘黏、活動不靈活、角度受限,引起肩關節部位的疼痛和關節活動度變差,常發生在50歲左右的中年人,所以統稱為「五十肩」。但此症非絕對中老年人的專利,發病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扣不到內衣 全因五十肩作怪肩痛3個月的王小姐,口服止痛藥絲毫沒有改善,手臂連平常扣內衣的動作也無法做到,被診斷為「沾黏性肩關節腔炎」,即俗稱的「五十肩」。簡單3招 自我檢測五十肩1) 舉高手臂,看看手臂能否貼到耳朵。2) 將手臂伸到背後,看看能不能觸摸到對側肩胛骨下緣。3) 將手臂橫過胸前搭在對側肩上,看看手肘能不能貼在胸骨正中線上。以上動作屬肩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如果關節攣縮或僵硬將無法完成,也會造成日常活動如梳頭、脫衣、抓背、拉褲等動作感到困難。五十肩的病程臨床分三期:前期是發炎期,有明顯的疼痛症狀,治療以消炎止痛為主。中期是僵硬期,有明顯的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症狀,治療以鬆解關節粘連為主。後期是恢復期,關節活動範圍逐漸恢復正常,治療以復健運動為主。「適度」伸展就是治療關鍵,建議先熱敷再伸展,且依個人耐受程度實行慢速、確實的伸展,每次伸展堅持10秒以上,切記不可猛力拉扯肩關節,避免更嚴重傷害。此外也可透過中醫針灸、徒手物理治療、施打玻尿酸、體外震波治療、手術等方式,改善五十肩所帶來的疼痛感。居家也能做的五十肩復健運動平日保健要注意避免傷處提重物;適度肩部活動;改進不當姿勢如猛然抬肩等易受傷動作。以下幾項可以常做的五十肩復健運動:  被動活動度伸展 1)可以健側帶動患側,做內、上、後各方向的伸展,也可運用毛巾輔助牽拉。  2)患側手掌扶助門邊,身體轉向健側,數到十再慢慢放開。手掌的高度可以由下而上逐漸移動。  鐘擺運動 上身前彎使患側手臂自然下垂,由軀幹向前、後、左、右帶動搖擺,或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繞圈,擺動幅度逐漸增大。  手指爬牆運動 面對或側向牆壁站立,患側肩膀前伸,以手指扶著牆壁,向上慢慢爬行,逐漸伸直手臂,直到緊繃不能繼續向上為止,並堅持10秒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