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講座/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

講座/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頭頸癌患者進行手術、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後,可能會出現牙關緊閉、張口困難、舌頭活動度不足、頸部肌肉纖維化等症狀,面對這樣的副作用,如何透過確實的復健運動進行改善呢? 亞東醫院將舉行衛教講座,由癌症資源中心物理治療師林慧芬,將在課程中帶您認識放射線治療後的影響,以及如何使用彈力帶的輔助達到復健的目的,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時間:106年10月18日 星期(三) 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三樓第四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76

蹲下爬不起來?4招運動助改善

蹲下爬不起來?4招運動助改善#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蹲了,爬不起來!」困擾著很多銀髮族,大多是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造成行動不便,常見症狀有疼痛、僵硬、腫大變形或出現磨擦聲響。就醫時藉由X光檢查可以發現關節間隙狹窄或骨刺生成等現象。減重、運動、藥物治療三管齊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符民意表示,除了關節鏡及換關節手術,在膝關節炎初期可以藉由減重、運動、藥物及復健治療減輕疼痛改善病況。藥物治療有消炎止痛藥、補充軟骨成分藥物(葡萄糖胺)或是注射玻尿酸或血小板濃縮製劑都可以減緩及改善發炎及軟骨損傷。改善日常生活方式非常重要符民意醫師解釋,除了藥物治療,改善日常生活和運動方式更為重要。適度運動可以促進膝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所以即便有退化性關節炎也是需要活動保健。適合的運動是健走,走路時會產生間歇壓力刺激膝蓋軟骨的新陳代謝,但是要注意避免膝關節彎曲超過一半的動作如爬坡、爬樓梯。調整運動方式就能延長膝關節使用年限在騎腳踏車時建議將坐墊調高,如此可以減少膝蓋彎曲角度,減輕膝關節壓力。而在游泳時使用自由式比起需要反覆蹲踢的蛙式,較不傷膝蓋。符民意醫師建議,逐漸進入中高齡的朋友,可以依照自身體能條件,調整運動方式及生活習慣,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年限,迎接行動自如的銀髮生活。針對膝部的保健運動包括:1) 直抬腿運動/可強化大腿股四頭肌力量,穩定膝關節。2) 抱膝運動/可維持膝關節彎曲能力,並增加靈活度。3) 壓膝運動/可維持膝關節伸展能力。4)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提升股四頭肌力量。

吃空氣也胖?改善水腫就這樣吃

吃空氣也胖?改善水腫就這樣吃#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痰飲型體質的人,無法自行調解體內水分,所以很容易水腫。此外,氣虛型、陽虛型者,也很常在梅雨季或夏天尾聲產生水腫問題。和許多肥胖者面對的問題一樣,平時多運動、流汗後有利水分排出,絕對是消除水腫的不二法門;此外,多攝取可幫助排水及溫熱身體、蒸發水分的食材,也有利改善水腫狀況。中醫醫學上,把身體聚集過多物質的狀況稱為「痰濕」,其中屬於發炎產物或是容易產生發炎因子的物質,稱為「痰」(與喉嚨裡的痰不同);其他因量多而無法被身體利用的水分則稱「濕」、「飲」。因此肥胖的人,多屬於痰濕或痰飲體質。菇類含亞麻油酸 是必需脂肪酸的最佳來源針對痰濕或痰飲的水腫問題,我設計了一道「香菇白蘿蔔排毒煮物」,可以清除腸胃道廢物。菇類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Beta-葡聚糖、雜聚糖和幾丁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屬高營養、低熱量的食物,是非常優良的健康素材。此外,菇類的脂肪含量相當低,其中主要組成為亞麻油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的最佳來源。另外,在維生素方面,菇類含量豐富,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菸鹼酸、生物素和維生素C。此外,新鮮菇類經由日照或紫外線照射,便會將內含的麥角固醇(ergosterol)轉化為維生素D2,有利人體對鐵質及鈣質吸收。菇類妙用多 能抗發炎、降血糖、膽固醇 近期研究更指出,菇類無論是子實體或是菌絲體,都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可用來抗腫瘤、增強免疫、抗發炎、降血糖、降血壓、降膽固醇、抗血栓和抗愛滋病毒等作用。菇類不僅營養價值高,本身口感也很好,某些菇類(猴頭菇)更因口感與肉品相似,還可用來加入素食餐中取代肉類。最後,和豆類食品一樣,很多病人會問我:「痛風病患者也可以多吃菇類嗎?」其實日本最新研究已證實蔬菜、植物類的普林成分和痛風並無關連(而是海鮮)。無論是健康的人或痛風患者,攝取豆類、菇類食品,其尿酸的排泄量並無顯著不同,排泄量也並未增加。做好體重管理、多喝水、吃含抗發炎成分的水果(如櫻桃)、鹼性食品,也能預防痛風。(本文摘自/寶中醫的易筋操/大是文化)

講座/拉力帶運動班

講座/拉力帶運動班#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研究發現,癌友規律運動,可降低癌症復發率、提升存活率,因此課程中將教導癌友如何使用拉力帶,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強度,對於程度較弱的癌友,只要運用坐姿、平躺等方式,也可達到伸展與肌力訓練的效果。本次講座將由康和敏教練主講,藉由彈力帶使用訓練癌友的肌力,減少重心不穩或跌倒發生,課程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拉力帶運動班時間:2017/10/11(三)9:3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運動健檢抗衰老 遠離慢性病最給力

運動健檢抗衰老 遠離慢性病最給力#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國民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活的健康顯得很重要!根據105年臺北市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分列前十大死因,慢性疾病儼然為市民健康的危機,唯有透過定期篩檢與自主健康管理,才能維護自身健康,有效防治慢性疾病。社區長者健康服務再加值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表示,對於健康的老人,首要目的是維持老人身心健康、減少醫療需求,以及減少臥病時間、預防失能。106年開始,即藉由長者共餐據點平台,提供「包裹式健康促進服務」,加強長者完善醫療、防疫及健康促進等課程規劃及服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少熙教授進一步說明,這次的計畫不同以往,大多前來參與的長者們,因身體健康狀況不是太理想,所以在課程設計與安排上,除了基本健康體適能訓練外,還與臺灣大學物理治療中心曹昭懿主任一同規劃,加入物理治療的元素,為這些高齡長者們的健康盡一份心力防跌抗衰老 銀髮人生不跌倒黃世傑指出,中老年人因跌倒而就醫的案例有愈來越多的趨勢,對高齡者而言,最害怕、最常見也最容易造成嚴重傷害的意外就是跌倒,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輕則擦傷扭傷、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嚴重甚至可能致死,更有長輩因有跌倒經驗而害怕再跌倒,因此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有鑑於此,目前針對已篩出衰弱及跌倒高風險的長者,提供抗衰弱醫療服務,來延緩長者身體衰弱,降低高齡者因跌倒而增加失能的風險。健康網絡大募集 資源查詢更便民為了推廣慢性病防治,臺北市衛生局將長者慢性病防治的相關資源集中,設置了銀髮「健康網絡大募集」,其中包含了「成人健檢」、「老人健檢」、「社區型健康量測站」、「糖尿病共照網」及「悠活體驗資源」等多項地圖搜尋功能,也提供多項慢性病防治衛教資訊,長者可依需求快速找到相對應可以運用的資源,亦可以善用電腦或行動載具,即時查詢站點之電話、地址及所在地等資訊,同時也提供了QR Code掃描及導航功能,使民眾方便查詢及分享。(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踏地像踩針 治療師教3招緩解!

踏地像踩針 治療師教3招緩解!#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5歲的運動用品店員工平時工作需要不停走動,導致走路時後腳跟及前腳趾都會很痛,某次睡醒一下床,腳底竟像踩到針一樣劇痛,平時走路甚至連小腿都會抽痛抽筋。本以為是單純肌肉疲勞抽筋,忍了3個多月才就醫,醫師才發現是常見的「足底筋膜炎」,建議平時可做小腿及足底伸展,加上訓練小腿後側肌群運動,利用3招運動緩解、避免刺痛上身。電療、熱敷放鬆肌肉 加上震波治療才緩解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治療師陳美君表示,這名患者症狀嚴重時整個腳掌都劇痛不已,醫師讓他接受電療、熱敷及雷射等物理治療1-2個療程,以止痛及放鬆肌肉,再加上自費震波治療3次,進行深層的治療,這才逐漸緩解他的疼痛。筋膜長期受力、小腿肌肉緊繃容易發炎陳美君治療師指出,足底有個扇形的結締纖維,就像是人體天然的避震器。當筋膜長期受力、小腿肌肉較緊時,就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工作常需要久站、久走或運動過當的人要特別注意。陳美君治療師另外提供3招運動,以伸展小腿肌肉及足底筋膜,並訓練小腿後側肌肉群,不只在平日可以練習,足底筋膜炎發作時也可以緩解不適:1) 小腿肌肉伸展運動/採弓箭步姿勢,痛的腳放後側,雙腳腳跟著地,身體向前傾,感覺小腿後側肌肉拉緊,維持15秒,放鬆,伸展小腿後肌。重複15次,一天3回合。2) 足底筋膜伸展運動/採坐姿,一腿膝蓋彎曲置於另一腿上,手指握住腳指,另一手放在腳跟,將腳指往身體方向扳,感覺腳底有些微酸痛,緊繃感,維持15秒,放鬆,伸展足底筋膜。重複15次,一天三回合。3) 訓練小腿後肌群運動/雙腳墊腳尖約3秒,每天做20下,以訓練小腿後肌群。

防子宮下垂 產後一天就可開始運動

防子宮下垂 產後一天就可開始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時代在變,大環境在變,思維要改變,改變坐月子不可以「動」的舊觀念。運動的目的在於活化體內的細胞,促進新陳代謝,解除產後疲累。練習如何讓自己放鬆,恢復精神,讓心情保持寧靜,消除緊張和壓力預防產後憂鬱症。增強會陰肌肉的彈性,促進子宮收縮、恢復位置產後運動在坐月子期間就要開始。因為它不但可以增強會陰肌肉的彈性,促進子宮收縮、預防子宮、膀胱、陰道下垂,讓產道恢復彈性,並使子宮恢復回原來的位置,所以產後瑜珈是促進骨盆腔血液循環很好的運動。不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雖然恢復情況不同,但大致來說準媽媽們在坐月子期間即可依個人體質及傷口癒合情況逐漸練習產後瑜珈。簡單的瑜珈伸展動作均可苗條身材,保護內臟,促進新陳代謝,增強皮膚的彈性和光澤,改善腰酸背痛,讓產道恢復彈性。謹此祝福諸位準媽媽們產後更健康、更美麗、更有自信、更性福。產後復原運動:1. 產後第一天:舒緩產後的疲累可做胸式呼吸,輕輕吸氣慢慢擴胸,輕輕吐氣,吐氣要比吸氣「長」,慢慢放鬆,使心情寧靜、祥和,促使內臟機能提昇,腰部以下務必完全放鬆。2. 產後第二天:可開始做「腹式」呼吸輕輕的鼻子吸氣,肚子膨脹,慢慢的吐氣縮肚子(剖腹的媽媽兩星期後才可以做)。腹式呼吸法可以排出體內的濁氣、消除緊張、焦慮與壓力,促進內分泌平衡預防產後憂鬱症。產後復原的體位法,因為每一位媽媽的傷口癒合情況不同,體力恢復狀況也不盡相同,所以需要視個人狀況給予適當的引導。在輕鬆自在的氛圍中伸展筋絡,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促進內分泌平衡。使鬆弛的產道恢復彈性,預防或改善脫肛、漏尿,預防便泌,改善腰酸背痛,調整骨盤前傾,肩頸酸痛、僵硬,預防或改善手腳冰冷、消水腫,預防抽筋,促進乳腺分泌,亦可強化性功能,同時可達到消脂塑身之功能。(本文摘自/生產坐月子圖解手冊/遠流出版)

一放學就滑手機 2/3兒童活動量不足

一放學就滑手機 2/3兒童活動量不足#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放學就離不開手機、平板,你的孩子有多久沒運動了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2/3兒童活動量明顯不足!另外根據2017最新調查指出,青少年族群是「不運動」的最高風險群,19歲過後的青少年族群運動量甚至與60歲老人一樣少!每年約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平均每年約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為了鼓勵學生多運動,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自2015年起推廣校園大跑步計畫。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組長長葉丁鵬表示,大跑步計畫最主要是希望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鼓勵同學利用零碎時間,透過最簡單的跑步運動,讓身體轉靜為動,達成每周至少運動150分鐘的目標。新北市學生體適能3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計畫推展至今3年,已有超過千所學校主動響應,其中最會「跑」的縣市就是新北市!新北市學生體適能也從2014學年度的60.6%提升到2016學年度的66.36%,整整上升了6個百分點!不僅如此,從董氏基金會2016年「學生參與跑步運動效益之調查結果」資料亦顯示,同學每周跑步天數有明顯提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提到,許多調查及研究已證實,運動會刺激大腦釋放腦內啡,讓心情變好,是最便利有效的紓壓方式。從參與同學的分享獲知,加入跑步推廣方案後,不只運動量明顯提升,大家相約去操場運動,和同學互動的時間變多,班級向心力也更好了!世大運雙俠分享伸展操秘訣在今年世大運勇奪獎牌的田徑雙俠陳傑和向俊賢也鼓勵大家只要配合呼吸,讓身體向上向下伸展、進行抱膝運動,做基礎的弓箭步等動作,就能增加身體活動量。只要每天多站起來走動一點、伸展,改變坐式生活,就能迎向活力滿滿、動態健康的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