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台灣國寶檜木吸引德國精油之父來台「尋香」

台灣國寶檜木吸引德國精油之父來台「尋香」#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被譽為「德國精油之父」的底特理希.葦柏納教授(prof.Dr.Dr.Wabner),因耳聞台灣國寶檜木擁有獨特香氣,日前特地遠渡重洋來台「尋香」,決心要將天然香氣運用在生活裡,情節猶如德國電影「香水」中的主角,以靈敏的嗅覺將香氣收進精油中。高齡80歲的 葦柏納教授擁有醫學及化學雙博士學位,致力研究自然植物精油超過50年,身為德國天然精油研究機構「N.O.R.A」主席,成功保存精油文化享譽國際。葦柏納教授曾發表過33篇國際期刊,當中提到精油香味對腦部產生的變化,能幫助民眾藉此達到放鬆舒壓,像是薰衣草精油能紓壓、改善憂鬱,玫瑰精油則能紓緩女性經痛感、預防老化,無論是透過嗅覺或塗抹在皮膚上,懂得應用就能達到作用。他進一步說到,歐洲女性很懂運用精油產生愉快的腦內啡,人擁有正面情緒後,看起來也會比較有朝氣活力。對於台灣已漸漸開始重視這方面的知識,他給予正面肯定,未來也將致力研發適合東方女性肌膚的精油保養品,讓亞洲女性也能感受到頂級精油的魅力。葦柏納在眾人陪同下走訪宜蘭生態公園,置身於大自然芬多精的香味中讓他開心不已,甚至忍不住環抱千年檜木,即使下著綿綿細雨也不減其興致。在探訪高聳的千年神木群後,他表示對台灣檜木香味印象深刻,笑說精油會因植物特性不同,而具有不同功效,承諾會深入研究台灣檜木的特性,並運用收藏進精油中,將台灣檜木香氣帶到全世界。

台灣女性好憂鬱?工作煩心靠打掃紓壓

台灣女性好憂鬱?工作煩心靠打掃紓壓#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女性憂鬱症患者將近男性的兩倍,董氏基金會2013年最新調查發現有12.4%的台灣女性有明顯憂鬱情緒,估計全國約119萬名女性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其中,工作、家庭互動、經濟問題讓女性最憂心。據董氏基金會今年6月針對2850名已婚及未婚女性進行的「全國女性憂鬱情緒與紓壓方式的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受訪女性最感壓力的前三名事件為工作、家庭互動及經濟問題。而女性經常採取的紓壓方式前五名依序為「打掃、整理、做家事」,其次為「看電視或電影」,第三為「面對面與人談談」,第四為「休息或睡覺」,第五為「用手機等語言方式與人談談」,運動排名第八。和憂鬱說掰掰 運動去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選擇「運動」做為紓壓方式者,其憂鬱程度低於選擇其它紓壓方式者。結果中也發現,「定時定期運動半年以上,已有運動習慣者」的憂鬱低於「開始有積極且定時定期運動者」及「本有運動習慣,但因事而中斷者」。葉雅馨建議,當對自己或親友的情緒狀況感到疑慮時,不妨善用各種資源來幫助自己,可用智慧型手機下載DS憂鬱情緒檢測APP來檢視自己的情緒,或進一步尋求醫師專業的評估。另外,每一個人的紓壓方式並不一定相同,需努力習慣或養成令自己愉快又有效的紓壓方法,而運動絕對是便利又有效的方式。

每週3次中度有氧運動 憂鬱症狀減半

每週3次中度有氧運動 憂鬱症狀減半#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警告,全世界每4個人中就有1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之苦,全世界有1.2億人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多項研究已証實透過運動,不但可保持身體健康、還能促進心理健康。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增加血清素濃度,讓心情變好、改善睡眠週期,消耗掉身體內讓人感到壓力的物質例如腎上腺素,幫助身體放鬆,有效幫助人們提昇正面的情緒,能緩解憂鬱症狀。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2007)刊載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有氧運動對輕度到中度的憂鬱症有著很大的效果,研究人員發現,一次3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每週3到5次,可以將憂鬱症狀減半。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李炯宗主任呼籲運動有益身心、改善心情,可以建立及維持一個人的健康體魄,亦是抒解情緒壓力的方法之一,開始從事運動後,許多人身心及人際關係睡眠狀態都跟著改善,搭配藥物或心理治療,增進自信與力量皆能有效改善憂鬱情形。

經濟差、上司機車好憂鬱 該如何擺脫憂鬱才好?

經濟差、上司機車好憂鬱 該如何擺脫憂鬱才好?#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國人面對經濟不好、上司機車、與同儕相處不睦、家庭問題等各種問題,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指出,我國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有高達兩百零九萬人有明顯的憂鬱症狀,換句話說,幾乎每十人就有一人必須接受專業協助,才能夠擺脫憂鬱的困擾!男女紓壓大不同 你選擇哪種紓壓方式?而有趣的是,當民眾出現憂鬱情況時,紓壓的方式男女卻大不相同,女性有近四成會選擇透過打掃與做家事來解除憂鬱,男性則選擇看電視與看電影紓壓。另外,若以不正當的管道進行紓壓,恐怕會讓憂鬱的情況更加惡化,像是抽菸酗酒、大吃大喝,而如果是透過運動、參加社團、觀看文藝表演,則有助於解除憂鬱的情緒。運動是擺脫憂鬱的不二法門!但是要如何找到方法,把憂鬱的情緒隔絕在外,讓自己能夠正面的看待事物,則是在這壓力大悶鍋的社會下,每個人都迫切的需要了解與學習。對此,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徐錦興教授建議,運動是解決憂鬱的好方法,運動能釋放腦中腦內啡使人感到愉悅之外,也能有情境解離的效果,讓人暫時抽離憂鬱的情緒,暫忘煩惱。另外,運動也能增加與人群互動的機會,還能因為訂下每一次運動目標,例如,登高、長跑距離等,從運動中找到挑戰機會,進而肯定自我,擺脫「我什麼都做不好」的負面情緒。因此,徐錦興說,建議十八歲到六十四歲的成年人,應每周運動150分鐘的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或是75分鐘費力的身體活動,每次至少維持十分鐘,而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則建議將運動與生活結合,像是走樓梯或提早一站下車,都是養成每天運動習慣的好方法! 

憂鬱≠憂鬱症 每次運動10分鐘不「憂」心

憂鬱≠憂鬱症 每次運動10分鐘不「憂」心#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每個人紓壓的方式各有不同、有效的程度也大異其趣,常見的甩憂鬱法除了透過心理諮詢、藥物、畫畫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和日記療法外,運動可說是最簡易、立即可行、且成效頗佳的紓壓抗鬱方式,因此董氏基金會希望透過推廣憂鬱的正確認知,讓大家隨時留意親友與自己的情緒狀況,並能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讓自己免於憂鬱困擾。運動抗憂鬱 10分鐘即有效 董氏基金會進行「全國民眾憂鬱認知與紓壓方式之相關性調查」,結果發現11.0%的受訪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尋求進一步的專業協助,換算下來,全台約有209萬人有明顯憂鬱情緒;且調查也發現有定期運動習慣者,憂鬱情緒比例低於無此習慣者,但定期定時運動習慣者,每5人中僅有1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徐錦興教授表示,運動可改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因為運動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使人產生快樂的感覺,若是從事運動的場所為戶外活動時,環境的轉換也有助於暫時轉移注意力;且運動強度會影響快樂情緒的持續性,因此建議每次運動至少維持10分鐘以上。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也表示,每一個人的紓壓方式不同,找到適合和有效的紓壓方法就能幫助自己度過憂鬱低潮,且當自己或親友對情緒狀況有疑慮時,可以利用各種資源來幫助自己,如網站提供的憂鬱量表線上篩檢、或是憂鬱情緒檢測APP來檢視自己情緒狀態,若指數過高、加上憂鬱症狀持續2周以上未緩解,可再進一步尋求醫師專業評估與診斷。正確認知 憂鬱並不等於憂鬱症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說明,民眾容易將憂鬱情緒和憂鬱症搞混,認為有憂鬱情緒就是憂鬱症,其實憂鬱和快樂、悲傷一樣,都是正常情緒反應,只要能正常、適當、適時的紓解,就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但若是出現以下症狀,如情緒持續低落,過去感興趣事物、現在提不起勁,失眠或睡臥不起,對未來感到絕望,容易感到疲倦、甚至是出現自殺念頭時,就需特別注意。若上述症狀已持續兩個星期,且幾乎天天出現至少五種以上症狀,且對自己的生活喪失調節功能或無法處理調整自我情緒,就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需要尋求專業診斷。若是民眾平時有情緒上的困擾,其實可在家透過憂鬱量表檢測,如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台灣人憂鬱症量表和董氏憂鬱量表等,隨時注意自己的情緒狀態,有必要時立即尋求協助。

維特的煩惱 運動紓壓解憂鬱做公益

維特的煩惱 運動紓壓解憂鬱做公益#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少年維特的煩惱!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自02年來平均每5個青少年就有1個有憂鬱的傾向,逐年來比例無明顯下降,因此為了協助孩子解決在成長期常見的情緒困擾,今日舉辦「負仇者聯盟 進擊負向情緒的哀愁」記者會,希望鼓勵青年多運動來打擊負面情緒,並呼籲家長擔任青少年情緒線索的柯南,幫助孩子釐清成長期的負面情緒困擾。青少年情緒困擾 家長扮演陪伴協助角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青少年正值身心成長期,在環境和人際上遭遇較大的變化,卻不知如何表達,只能以大發脾氣來排解心理的不愉快,如家中孩子在言語上總是說「很煩」、「說了你也不懂」來回應,容易不耐煩就發脾氣或哭泣,但在學校卻談笑自如,此時若家長認為孩子沒禮貌而痛斥,可能錯失協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機會。青少年若發生不愉快的事件,在校時可能有其他環境刺激轉移注意力,但一旦回到家獨處,不舒服的回憶排山倒海而來,可能因此痛苦不堪,若回到家中想求助父母卻不被了解,可能因此封閉自己或因情緒沒有獲得宣洩而暴躁易怒;詹醫師表示,其實家長可在孩子說出困難後,幫助孩子釐清問題,並找出解決策略,或是轉移注意力,而運動紓壓就是很好的方法,讓青少年憂鬱程度改善。轉移注意力 靠運動紓壓做公益董氏基金透過「樂動校園活動計畫」讓青少年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幫助青少年解決憂鬱情緒困擾,在4年的努力推動下,共有14萬名以上青少年參加,且參與公益慢跑活動的同學,平均一學期能跑出250-300圈,平均每天多跑3圈,培養出運動紓壓的好習慣。不只如此,更以企業認養學校的方式,鼓勵青少年多跑步、每跑步一圈企業即捐贈1塊錢做公益,將所得用於憂鬱防治工作;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憂鬱症將於2030年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第一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主任表示,透過樂動校園計畫能積極養成青少年運動紓壓的習慣、解決情緒困擾,同時做公益,讓每個人都能為憂鬱症防治進一份心力。

三成以上老人感憂鬱 健康老化從飲食著手

三成以上老人感憂鬱 健康老化從飲食著手#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由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貧血、維生素B6及葉酸不足與老人的憂鬱情緒息息相關。若老人同時患有以上兩項缺乏,則會增加憂鬱情緒的風險,在以上三項均不足的狀況下,風險更高達一般正常老人的7倍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0年憂鬱症將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甚巨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老人的憂鬱症更是常被忽略的課題。當老人憂鬱病症嚴重影響到他們日常的生活時,其所造成的家庭及社會負擔相當沉重,不容小覷。健康老化 飲食應均衡研究團隊指出,貧血及維生素B6、葉酸的臨界缺乏這些因素,可能因涉及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不足,以及腦部供氧量不足,而影響老人情緒及從事日常活動的意願。呼籲老人當均衡攝取肉類及蔬果食物,如此維生素B6和葉酸當能獲得適當的補充。健康老化要從健康飲食著手,廣泛從自然食品中攝取各類營養素,不僅是預防生理疾病,更是防治心理疾病的最有效方法。針對老人憂鬱的處理,千萬不可忽視飲食營養狀況不良這個可能因子,除了治療用藥以外,應同時改善飲食內容,以達事半功倍的處置效果。 

對抗癌症應該勇敢!罹癌病人自殺風險激增四倍

對抗癌症應該勇敢!罹癌病人自殺風險激增四倍#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因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等各方面因素的改變,導致我國罹癌人數不斷的攀升,而癌症也成了我國的十大死因之首,嚴重的威脅到國人的健康,但是,罹癌的病人,除了要與癌症對抗之外,心理上的調適,在某些時刻反而更重要,因為根據統計研究,罹癌病患的自殺風險,比一般人高出二到四倍以上,顯現許多人不是被癌症打敗,而是被自己的害怕與憂鬱給打敗!癌症病患如憂鬱 恐對病情不利對此,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洪櫻娟醫師就指出,癌症在治療過程對癌症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兩方面均造成壓力,而癌症病人的憂鬱及焦慮症狀更經常未被診斷及治療。過度的焦慮反應或是憂鬱情緒可能導致癌症患者無法持續配合治療,因為焦慮而加重治療過程不適的反應,或影響內分泌及免疫系統,而影響癌症治療的預後。癌症患者 自殺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許多而根據統計,根據世界各國資料,不分癌症的種類或分期,約近50%的病人有著情緒障礙痛苦,癌症病人的自殺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到4倍,其中以肺癌的男性病人最為危險。因此,洪櫻娟提醒,對抗癌症,除了癌症患者本身以外,患者的家屬也會有很多情緒衝擊需要調適,要對抗生死的大問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願所有的癌症患者與家屬都能跨越考驗,勇敢發揮生命的價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