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感冒喘不過氣 竟是雙側肺炎!

感冒喘不過氣 竟是雙側肺炎!#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3歲的陳先生原本身體硬朗,除了高血壓外沒有其他重大疾病史,過去也不常生病,這次出現發燒、咳嗽、全身痠痛的症狀,原本想說只是輕微感冒不以為意,沒想到休息幾天都沒有改善,且逐漸出現喘不過氣的感覺,於是至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門診就診,經診療後確診為A型流感,胸部X光更發現併發雙側肺炎。流感易有高燒不退、肌肉痠痛、倦怠疲勞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王維理表示,氣溫逐漸降低,流感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台灣的流感病人通常從10月開始就會慢慢變多,自12月到隔年2月為流行高峰期,流感病毒感染與一般感冒,都常見有咳嗽、流鼻涕及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但流感更易有高燒不退、全身肌肉痠痛、更明顯的倦怠疲勞、胃口變差等全身性症狀。他表示,最重要的是流感患者還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肺炎,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105年7月1日起至106年5月21日因為流感併發重症如肺炎、神經系統併發症、侵襲性細菌感染、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而需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的病人共有2005人,其中95.1%沒有接受流感疫苗接種。好發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輩王維理醫師指出,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都不太一樣,因此建議大家每年都要接種當年度的流感疫苗,才能獲得最好的保護力,此外,每年冬春交替之際也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的流行高峰期,又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輩、及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肺病、慢性腎衰竭、免疫不全等病人,造成併發症甚至死亡。 

肌餓感、盜汗 小心「賈伯斯」!

肌餓感、盜汗 小心「賈伯斯」!#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特殊癌症,根據101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全國每年約新增1000名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由於症狀不易分辨,常導致病人約需花5~7年時間,才能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民眾針對可辨別的10大警訊,包括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提高警覺,以利及早診斷辨別、及早治療。無特定徵兆或症狀 常被誤認其他疾病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已故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2011年因「神經內分泌腫瘤」逝世,故又稱為「賈伯斯病」,有一部分腫瘤會分泌荷爾蒙,引發臨床症狀,但卻因無特定癥兆或症狀,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難以診斷 易混淆神經內分泌腫瘤會依腫瘤部位、分泌荷爾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醫學上用「斑馬」形容,就像是聽到馬蹄聲時,往往直覺來的是馬,但有可能是斑馬,用以比喻神經內分泌腫瘤難以診斷、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也很容易忽視疾病症狀的嚴重性,造成後續對於身體的危害。腹痛、拉肚子、低血糖、盜汗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部位包括腸胃道及胰臟,其次是肺部,目前無法確定發生原因,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腹痛、拉肚子、低血糖、盜汗、臉潮紅、咳嗽、氣喘等,因症狀相當多元,經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根據國外過去的研究指出,平均需5~7年才得到正確診斷,超過5成的個案,經確診時已轉移或惡化。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增加5倍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3年發表的資料顯示,自1996年至2008年間,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也同樣增加5倍,估計每年新增個案為1400人,這情形可能和民眾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接受健檢而早期發現腫瘤、臨床醫師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知警覺心提升有關,只要早期發現腫瘤並儘早手術切除,一般而言預後良好。

電針治療 告別20年咳嗽漏尿

電針治療 告別20年咳嗽漏尿#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6歲的蘇姓女患者,年紀越大尿失禁問題越來越嚴重,咳嗽或打噴嚏後尿液流出而弄濕褲子,出遠門或坐車較久就需要墊衛生棉來預防,到醫院中醫科尋求協助,診斷後確診患者有壓力性尿失禁的問題,進行骨盆底神經肌肉電針治療,每周到院針灸3次,連續治療4周後症狀明顯改善,解決了20多年來的困擾。咳嗽、打噴嚏、大笑 尿液不自主流出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雄表示,骨盆底神經肌肉電針治療主要適用於壓力性尿失禁,當腹壓增加時(如咳嗽、打噴嚏、大笑、奔跑、劇烈活動等),尿液會不自主從尿道口流出的情形,多發生在生產後、停經後、肥胖或曾接受過骨盆腔手術等,導致骨盆底肌肉鬆弛、尿道括約肌鬆弛或損傷,並合併膀胱下垂、子宮下垂、陰道鬆弛等。電針治療技術 也能有效治療尿失禁年紀大或曾經生產過的婦女,多多少少會出現尿失禁問題,大多會尋求西醫的治療,但卻不知道中醫科,也有其骨盆底神經肌肉電針治療技術,能夠有效地治療尿失禁,另外如混合型尿失禁、尿頻尿急症候群、非阻塞性之尿滯留,也可以配合骨盆底神經肌肉電針治療來改善症狀。任何治療 都該先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陳建雄醫師指出,因為骨盆底神經肌肉電針治療為創新的治療方法,目前在台灣施行此技術的中醫師不多,因此要慎選合格的醫療院所,醫師呼籲,只要身體不適都應該尋求正確醫療治療,並任何的治療都要先經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進行。

走路就漏尿 1/10婦女有失禁困擾

走路就漏尿 1/10婦女有失禁困擾#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2歲的林太太,身材豐腴,每次跟姊妹們聊天聊到太激動哈哈大笑時,尿竟會突然滲出來,出門除了護墊之外,還要多準備褲子,林太太鼓起勇氣就診,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並無合併骨盆腔器官之脫垂,選擇尿道中段吊帶手術,術後2天移除尿管。每10個婦女 1人尿失禁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許齡內表示,婦女尿失禁發生率之全國性調查,以美國為例:40~60歲族群其發生率約3~7成,以韓國為例,大於19歲以上者尿失禁的發生率為2成4,在台灣大約每10個婦女就會有1個人具有尿失禁。腹壓增加時 尿液從尿道滲出許齡內醫師說,尿失禁在臨床上大抵可分為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和型尿失禁、及其他成因所致之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是膀胱處於沒有收縮的情況,然而在腹壓增加時,會有尿液從尿道滲出的情況,稱之為應力性尿失禁。咳嗽、解便、大笑 尿道下墜多產或肥胖的婦女,因為尿道下方的內骨盆筋膜也會隨著較為鬆弛,停經後造成尿道平滑肌萎縮,尿道黏膜也會較為鬆垂,在腹部用力的狀態,如咳嗽、解便、大笑時,膀胱及尿道出現下墜或是尿道無法緊閉,而造成尿失禁的狀況。骨盆腔手術後 尿道變較鬆弛另外,有一些開過大腸直腸癌、膀胱癌、子宮頸癌手術等骨盆腔手術的病人,因為支配尿道及骨盆底肌肉的神經受到傷害,也會使得尿道變為較為鬆弛,而產生尿失禁,許齡內醫師並指出,尿失禁的嚴重程度的評估,主要以影響生活品質的多寡來衡量:1)    只有在用力咳嗽之下出現漏尿,平常不需使用護墊,稱為輕微尿失禁。2) 在輕輕的用力咳嗽之下便會漏尿,且漏尿每星期至少有1次,並需使用護墊,稱為中度尿失禁。3) 在很輕微的運動或走動時就會發生漏尿,且平時就需使用護墊防漏尿,稱為嚴重尿失禁。 

沙啞、說不出話 男氨氣中毒險送命

沙啞、說不出話 男氨氣中毒險送命#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0歲男性,在某工廠擔任司機,某天下午工廠在進行補充氨水業務,廠房非工作人員禁止進入,個案因為發現某同事下落不明,急忙協尋,在無安全保護的狀況下,由後門進入廠房,進入只聞到淡淡的酸味,大約20幾分鐘後,沒有找到同事卻不醒人事,隨即送醫就診。說話喘鳴聲、沙啞、肺損傷初步診斷為不明氣體中毒,該病人就醫後發生呼吸困難症狀,給予治療插管及呼吸器治療,住院數日後恢復良好出院,經數月後得知另一罹災個案,化驗結果為高濃度氨氣吸入導致窒息。氨氣為無色、鹼性刺激氣體,易溶於水,可以用於製造化肥、製冷劑等,一般不易導致中毒,濃度過高時會有刺鼻味,導致眼、鼻不舒服,對皮膚黏膜有侵蝕性,中毒者可能會有說話喘鳴聲、沙啞、說不出話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肺損傷、呼吸衰竭,意外情形吸入過多時可能造成中毒,也會有氣道阻塞、呼吸困難、皮膚黏膜灼傷等。劇烈咳嗽、心悸、胸悶遇到緊急狀況,為預防氨氣中毒,必須先保護自身安全,再施救他人,可以口鼻掩蓋濕毛巾,迅速離開事故現場,離開事故地後,可以將衣物脫下,避免皮膚受到侵蝕,在高危險環境工作的人,對於氨氣外漏經常無知覺,因此當氨氣開始侵入身體,許多人等到劇烈咳嗽、心悸或者胸悶才有所警惕。保護氣道 給清淡、流質食物氨氣中毒目前沒有特別的解毒劑可以使用,主要是以支持療法治療,支持療法包含吸氧,協助保護氣道,擴張氣管以保持足夠空氣流通,氨氣中毒者治療後因吞嚥功能未恢復,在飲食方面可以給予清淡、流質的食物。 

咳嗽痰多!換季當心 慢性阻塞性肺病突發

咳嗽痰多!換季當心 慢性阻塞性肺病突發#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正逢春冬季節轉換,天氣忽冷忽熱,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COPD)患者,若沒有規則服藥,在氣候變化時容易出現咳嗽痰多、痰黃、呼吸困難、氣喘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導致呼吸衰竭。因此,醫師的叮嚀,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應要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並每五年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降低急性惡化和死亡率。吸菸是常見危險因子 提高死亡率阮綜合醫院胸腔內科黃漢笙醫師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是有害微粒或氣體進入體內,導致肺泡與呼吸道慢性發炎,危險因子包括吸菸、職場塵埃、化學物質、空氣汙染等。其它如感染、基因缺陷、肺部發育缺陷、氣喘等亦有可能發展成此疾病。其中以吸菸是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吸菸者有更高比例出現呼吸道症狀與肺功能異常,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和死亡率也較高。一旦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出現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找出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出現咳痰、呼吸困難 肺功能檢查不可少一般醫師在問診時,發現病人經常性暴露在上述危險環境中,並出現漸進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時,會考慮罹患阻塞性肺病的可能性,並進一步進行肺功能檢查以確定診斷。但若病患未立即就醫診斷或是確診後卻未規律接受治療,症狀可能會急遽惡化。急性惡化症狀包括呼吸更困難、伴有喘鳴音、胸悶、咳嗽增加、痰量增多且黃稠、發燒等,一旦病情嚴重須立即住院治療。治療首重戒菸+支氣管擴張劑黃漢笙醫師也說,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第一步,有抽菸習慣的病人要先戒菸,同時依照病患所出現症狀的嚴重程度、肺功能數據和急性惡化風險,量身打造治療方案。而支氣管擴張劑常被列為第一線治療藥物,在規則治療下,可以減少症狀、降低急性惡化的機率和嚴重程度,並改善運動耐受力和生活品質。

胸悶、咳嗽13年無解 竟是畸胎瘤作怪

胸悶、咳嗽13年無解 竟是畸胎瘤作怪#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3歲的許姓女士,胸悶、咳嗽、易喘長達13年,跑遍各大醫院治療,都被診斷為胸腔積水,也經歷引流治療,病狀皆無好轉。而近來咳嗽加劇到亞東紀念醫院就醫,醫師發現她右側胸腔內,有個排球大的罕見畸胎瘤,經胸腔鏡切除才復原。罕見純囊狀畸胎瘤 13年來誤以為胸腔積水收治此個案的胸腔內科王秉槐醫師,仔細詢問病史及診斷,發現病人胸腔內的陰影有比過去的胸腔影像擴大的現象,幾乎占據右胸的八成空間,懷疑是巨大囊腫,從縱膈腔往右側胸腔壓迫,將右側肺部壓迫到剩不到兩成的肺功能,並導致心臟被嚴重推擠,才會出現易喘、胸悶等狀況。加上她的腫瘤非實心而是水球狀,所以多年來數次就醫,常被錯認是慢性膿胸、肋膜積水等病因來治療,以致無法獲得正確之治療。氣喘、胸悶、咳嗽等症狀   易錯當感冒畸胎瘤發生年齡可從2歲至70幾歲,男女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腫瘤本身由2個或3個胚胎發育層的幾種不同類型的組織構成,這些組織可由成熟的、非成熟的或混合型成分所組成。常發生於卵巢,睪丸等生殖器官。但也可發生於後腹腔或縱膈腔。腫瘤本身可為良性或惡性,在縱膈腔內大部分為良性腫瘤,且腫瘤大部分含有較多實質的部分,像本案例這樣純囊狀畸胎瘤較為罕見,醫學文獻中僅有零星案例報告,因此容易被誤判。而醫師也提醒,長在縱膈腔內的畸胎瘤大部分沒有症狀,直到腫瘤大到壓迫肺部、心臟、氣管等重要器官,才導致例如氣喘、胸悶、咳嗽等不適症狀,容易誤以為是ㄧ般感冒來治療。

咳嗽就漏尿?凱格爾運動改善滴滴答答

咳嗽就漏尿?凱格爾運動改善滴滴答答#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日為婦女節,但其實4、50歲以上婦女,常有羞於啟齒的尿失禁困擾,有人是提重物、打噴嚏就會漏尿,也有人只要走路就會漏尿,揮之不去的尿騷味影響自信與社交生活。 因此成大醫院泌尿部和婦產部特別舉辦「寵愛自己滴水不漏」衛教活動,向民眾解說尿失禁和更年期的常識,並教導透過凱格爾運動以改善尿失禁,希望平時忙於照顧家人的婦女,可以多愛自己,不受泌尿系統問題困擾。成大醫院泌尿部林佩瑜醫師說明,成人每天平均喝水2000cc,約2~3小時解尿一次,清醒時解尿6~8次,夜間最多一次,如果超過這個次數又查不出其他疾病造成頻尿,就有可能是膀胱過動症。林醫師提供緩解的方法,包括減重、定時解尿、不要灌水、少喝有利尿效果的飲品,像是茶、咖啡、西瓜汁等。必要時可以服用藥物,或者是接受肉毒桿菌注射膀胱治療。避免蹲坐、搬重物林醫師提到,應力性尿失禁是只要咳嗽、大笑、走路、提重物就會漏尿,想要改善就要避免常蹲或坐矮板凳,也要善用工具搬東西、避免徒手搬重物。每週兩次的電刺激治療,或者是手術治療也可以解決尿失禁的問題。而戴錦綢護理師也教導民眾,如何做凱格爾運動,每個人每天都可以練習收縮肛門附近的肌肉,一收一放各3秒,一階段做15到20次,每天做4階段,可以減輕尿失禁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