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

夜晚常起床尿尿⋯可能是「腦部功能」出現問題

夜晚常起床尿尿⋯可能是「腦部功能」出現問題#夜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夜間多尿,可能跟腦部功能退化,影響其記憶力和心情焦慮有關?一名55歲男性高階主管,在事業巔峰之際卻發現自己的記憶力和判斷力開始變差,白天無法集中精神好好開會,一開始以為只是年紀漸長加上睡不好,於是積極運動想提升體力和專注力,卻事倍功半,甚至煩惱是否該提早退休。直到枕邊人抱怨他總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打擾其睡眠,才注意到是因強烈尿意中斷睡眠多次,已持續好一段時間,即便睡前少喝水喝酒、睡前排空尿液也無改善,才決定前往泌尿專科就醫,確診為夜尿症。中年後夜尿超過2次不僅難入眠,更可能生病!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表示,台灣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全台40歲以上成人夜尿症盛行率達40%,即恐有超過450萬人飽受夜尿症所困擾,其中近9成屬於「夜間多尿」的範疇:「晚上起床尿尿2次以上即為夜尿,其中夜間尿量超過全天尿量1/3以上,即為夜間多尿患症」。因不得不中斷睡眠起床如廁,使夜尿問題成為睡眠不足和失眠的主要原因,進而延伸造成更嚴重的慢性疾病、心理健康與精神狀態問題,可謂小病易釀大禍。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王弘仁指出,不同於其他常見的下泌尿道疾病為泌尿器官出狀況,夜間多尿患者多為荷爾蒙問題,因腦下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導致睡覺時尿量無法減少、尿液沒有濃縮,是一種「腦部功能出現問題」的表現,不可不重視。沒辦法控制想尿尿,恐是腦部腺體退化夜間多尿的成因包括: 腦部荷爾蒙分泌不足 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變差 慢性疾病問題 睡眠或情緒問題王弘仁表示,其中最大宗的原因來自於荷爾蒙分泌不足。通常在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隨著年紀增加,腦下垂體能力會逐漸退化,一旦使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夜間尿量太多,不得不頻繁起來如廁,導致無法一夜好眠,對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夜尿症是最常見的睡眠中斷原因之一,據研究,超過50%有夜尿困擾的人,認為其睡眠品質受到影響,且不僅是影響自己也影響到他人。在生理上,提高罹患心血關疾病風險;心理上,容易帶來疼痛、沮喪、焦慮以及認知、記憶和表現缺陷等問題。而有夜尿問題的患者,超過75%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在身,台灣是三高盛行率高的國家,也使得夜尿的問題更趨嚴重。男性年過50,每4人就有1人患夜尿困擾廖俊厚說明,夜間多尿與身體機能有關,「年齡」是首要的危險因子。研究顯示,男性超過50歲,盛行率達就高達4成3,至少每4人就有1人有夜尿問題,且每增長10歲,盛行率就增加1倍,來到超過60歲後,更每2人就有1人;此外,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王弘仁強調,夜尿絕非正常現象,但屬於可控制的疾病,只要仔細判別為液體攝取量問題、疾病因素或荷爾蒙問題,進而調節荷爾蒙治療,或選擇口服的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就可減少高達5成以上的夜尿次數,並增加2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在精神狀態也會有顯著的改善。許多中年男性忙碌於工作、家庭,容易忽略身體的異常狀況,或是對尿事難以啟齒。王弘仁提醒,因夜尿症患者常合併其他慢性病,如攝護腺肥大、腎臟病等,兩者須同時治療,因此若自我評估有多尿、夜尿症狀,及早求助專業泌尿科醫師協助是最重要且關鍵的第一步,才能有助於對症下藥。

一夜如廁2次以上 恐潛藏4大致命疾病

一夜如廁2次以上 恐潛藏4大致命疾病#夜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累了一天,晚上只想一夜好眠,尿意卻頻頻襲來,睡眠被打斷,白天起床根本沒睡飽。醫師提醒,「夜尿」可能是身體亮紅燈的警訊,有可能有心血管疾病、攝護腺疾病、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睡眠障礙等四大疾病,年長者更要小心夜間如廁跌倒次數和死亡風險呈正相關。台灣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達38%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夜尿是因為「尿意強烈中斷原來的睡眠而醒過來,而這樣的情形一個晚上至少2次以上」。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指出,台灣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高達38.1%,且盛行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因此無論男女「夜尿」都是十分普遍,卻容易被忽視而導致就醫率偏低的泌尿道症狀。夜尿可能是四大疾病的警訊:。1.睡眠期間身體製造的尿量過多一般人尿量主要發生在白天,夜間多尿定義為夜間排尿量總合大於全日總排尿量三成以上,雖然人體會自行調控荷爾蒙分泌,但隨著年紀增加,荷爾蒙分泌的能力會逐漸退化,導致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以致夜間多尿。2.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低下多半與膀胱過動症、神經性膀胱等膀胱疾病或男性攝護腺肥大息息相關。3.內科疾病如心臟血管疾病患者,血液循環不好容易有水腫問題,白天沒辦法把水份回到血液循環,自然就會產生水腫,晚上睡覺時,平躺或是把腳墊高,此時腳與心臟同高,心臟這時比較容易把水份循環到腎臟,才會出現夜尿。糖尿病患者有「吃多」「喝多」「尿多」三大特徵,原因除了喝水量多,導致排尿量增加外,也可能是高血糖傷害到神經,導致神經無法控制膀胱,因此排尿次數比常人增加。4.睡眠障礙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半夜腦部處於缺氧狀態,導致無法分泌抗利尿激素,尿液不斷從腎臟流向膀胱,因此會有夜尿情形。夜尿跌倒次數和死亡風險呈正相關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王弘仁指出,夜間多尿如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對生理與心理造成影響,臨床上常發現許多長者因為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夜間需要多次起床如廁,恐提高因精神恍惚或手腳無力跌倒的機率,對生命產生很大的威脅。此外,多次起床如廁不只對患者自身產生影響,臨床上也發現對於枕邊人的影響非常大,因多次起床如廁,影響枕邊人的睡眠品質,許多患者因而與另一半分房或分床睡,間接影響夫妻感情。睡前4小時避免喝刺激性飲料王弘仁表示,治療夜尿與夜間多尿需要多管齊下,症狀輕微者,建議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睡前4小時內應減少喝水與刺激性的飲品(如茶、咖啡、酒精及糖過多的水果等),並養成睡前先將尿液排空的習慣,睡覺環境也要避免太亮太冷,以免刺激尿意。目前已有口服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可有效改善夜間多尿症狀,口服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藉由抗利尿激素類似物的作用減少夜間尿液的產量,根據歐美研究顯示,可減少5成以上的夜尿次數,並增加2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精神狀態與活動也會有顯著的改善。王弘仁建議,如有疑似夜尿的症狀,患者可透過排尿日誌,記載每次喝水量、排尿量、排尿間隔,按照晚上睡8小時、白天活動16小時估算,確定晚上總尿量是否大於每天總量1/3;如已確診的患者,也要長期服藥,才能擺脫夜間多尿,重拾夜夜好眠。

一夜十尿 別讓歡樂年假瞬間變了調

一夜十尿 別讓歡樂年假瞬間變了調#夜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5歲張先生農曆年後,即將從服務30多年的公司退休,但從去年底開始,他開始出現頻繁夜尿問題,曾經一個晚上起來十幾次,站在馬桶前許久,不是尿不出來,就是只尿了二、三滴而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漸漸交棒給年輕人了,去公司也只是等待退休,張先生卻感覺比之前還累,不斷打呵欠頻頻打盹,元旦假期出遊全變了調,住飯店時,晚上跑廁所的時間比躺在床上還多,假期過後被妻子押來看診。經檢查發現,張先生因為攝護腺肥大引起膀胱容積減少,加上即將退休引發的焦慮,進而產生夜尿問題。振興醫院泌尿部醫師楊景偉表示,夜尿指一個人在主要睡眠期間醒來去小便,發生率隨年紀增長比例越高,20至40歲發生率約兩成,60至80歲約六成,80歲以上約八成。多尿依症狀分4種類型全日多尿為個體24小時的總排尿量超過體重(公斤)x40毫升,如一個60公斤男性每日排尿總量超過2400毫升,即診斷為全日多尿症,可能是糖尿病、尿崩症或多渴症引起。夜間多尿正常人一整天尿量主要發生在白天,夜間多尿定義為夜間排尿量總合大於全日總排尿量33%以上,原因為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以致夜間多尿; 其次身體血液於夜間時回收至腎臟而導致夜尿過多,多跟系統性慢性病有關。此外,睡前喝太多液體亦會引起夜間多尿。容量減少膀胱收縮力降低,尿容積減少會引起夜間頻尿。男性最常見因攝護腺肥大而造成膀胱容積減少增加夜尿;女性泌尿道感染發炎,亦會造成尿急、夜尿。睡眠障礙睡眠不好的人晚上就會起床排尿,精神性原因如焦慮症或憂鬱症引起睡眠問題而產生夜尿;心理性原因如有些人對膀胱裡尿液特別敏感,即使尿量只有一點點,仍必須把尿液排空才能安心入睡,這是情緒焦慮引起。楊景偉醫師指出,夜尿患者常合併兩種以上原因,張先生就是如此,攝護腺肥大引起膀胱容積減少,同時又合併憂鬱症,引起睡眠障礙而產生夜尿。輕症從調整生活習慣做起 嚴重需藥物或手術改善生活習慣改變症狀輕微者建議從生活習慣調整開始,睡前4小時儘量少喝水,避免攝取刺激性飲料、茶、咖啡、酒精、含水含糖過多的水果等,考慮以漱口代替喝水,養成睡前先將尿液排空的習慣。改善睡眠環境與平日緊張、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規律運動、減肥對夜尿都有幫助。藥物治療利尿劑引起的夜尿患者,可將利尿劑服用時間改為下午,讓利尿作用時間提早於睡前完成,改善夜尿的次數;泌尿道感染的患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夜尿才會改善;攝護腺肥大引起尿路阻塞,可用交感神經抑制劑或合併第五型還原酶抑制劑治療,對夜尿會有幫助;夜間尿多症病患可用合成抗利尿激素治療,讓水份晚上留在體內,減少夜尿排出;有睡眠障礙者可服用短效的安眠藥來改善睡眠。手術治療膀胱功能喪失、大量殘尿的患者需以導尿改善問題。如果有嚴重的攝護腺肥大阻塞、膀胱腫瘤、結石、尿道狹窄等問題,需要透過手術治療,才能徹底改善症狀。張先生經過治療後,夜尿狀況大大改善。楊景偉醫師提醒,夜尿是容易被忽視的症狀,治療方式應找到夜尿原因,針對可能面向完整評估,並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對症下藥避免因藥物引起不良副作用。

尿意打斷睡眠?頻夜尿恐增加死亡風險

尿意打斷睡眠?頻夜尿恐增加死亡風險#夜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2歲詹伯伯每晚都會起床上廁所四、五次,如廁後躺回床上,又不容易入睡,整晚下來,睡眠品質極差,白天精神不濟。兒子帶詹伯伯就醫檢查,發現他攝護腺肥大、習慣睡前喝水、吃重口味食物,醫師除了開立攝護腺肥大藥物外,也建議改善飲食方式,並減少夜間喝水量,多管齊下後,詹伯伯終於改善睡眠品質,白天不再打瞌睡了。夜尿是老人夜間跌倒常見原因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羅啟文表示,無論男女,「夜尿」都是十分普遍卻容易被忽視的泌尿道症狀,根據統計約有70%的70歲長者有夜尿困擾。「夜尿不只會影響睡眠品質,更是造成老年人夜間跌倒的原因之一,國外研究發現,夜尿會造成死亡的風險上升,而且風險是隨著起床次數而有正相關的。」造成夜尿的原因相當多,常見有:1.生理構造:膀胱容量較小、男性攝護腺肥大。2. 內科疾病: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腎臟病等。3.生理問題:夜間多尿症、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夜間多尿症即當入睡後至早上起床的區間裡,排尿量多於一整天尿液的1/3。)4.生活習慣不佳:夜間水量攝取過多、飲食過於油膩、過鹹、過甜等。睡前避免大量喝水 減少如廁需求因夜尿問題到醫院求診,泌尿科醫師會請患者回家記錄一段時間的「小便日記」,如實寫下排尿量及排尿時間,供醫師進行夜晚尿量及膀胱容量評估,若確定是生理問題導致夜尿,則會視狀況給予治療。許多人不確定自己是睡眠不佳而起床如廁,還是因尿意打斷睡眠,對此,羅啟文醫師提醒,夜尿不是惡性疾病,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若睡眠會因如廁打斷,建議前往泌尿科釐清原因。此外,晚餐後到睡前不宜飲用大量水分;睡前則要排空膀胱,以減少夜間如廁需求。

7歲童打鼾夜尿 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

7歲童打鼾夜尿 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夜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歲的小明即將升小一,但他身高比同儕矮了一點,晚上睡覺也常發出劇烈打鼾聲,早上起床都抱怨睡不飽,甚至為尿床發脾氣,加上學習表現比同齡孩子差,讓家人十分擔憂,赴醫檢查後確診為「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手術切除雙側扁桃腺及腺樣體後,小明症狀才大幅改善,也對上學恢復信心。 身材較同齡瘦小 白天學習力不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醫師許哲綸表示,小明身材較同齡略顯瘦小,始終張口呼吸,齒列咬合不正,睡覺時除了打鼾聲外,常常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導致白天在校學習狀況不佳,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過動現象。 經檢查發現,小明的顎扁桃體肥大貼近中線,顱顏側面X光及鼻咽內視鏡顯示,鼻孔最後面的鼻咽部幾乎被腺樣體佔據;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方面,證實小明有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依據美國耳鼻喉頭頸醫學會指引,第一線的治療方式為雙側扁桃腺及腺樣體切除手術,治療後,小明狀況顯著改善,不再擔心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 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4至9歲孩童,常見症狀包括打鼾、鼻塞、張口呼吸、夜尿、生長遲緩等,因肥大的顎扁桃體及腺樣體,大幅佔據正常的呼吸通道,導致睡眠過程中出現停止呼吸,或呼吸低下等狀況,近年研究發現此症更與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有關。 許哲綸醫師指出,耳鼻喉科或小兒科醫師會先透過理學檢查,並安排顱顏側面X光或鼻咽內視鏡檢查,如有必要,會再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如每小時有大於等於一次以上的睡眠中止或睡眠低下情形,即可確診為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7歲前未治療 恐損聽力智力許多家長聽到要手術治療不免擔心,許哲綸醫師強調,目前經美國耳鼻喉頭頸醫學會建議,治療首選為扁桃腺及腺樣體切除手術,如合併過敏可同時治療,如不考慮開刀,除了接受抗組織胺及短期使用類固醇鼻噴劑外,亦可於睡覺時配戴陽壓呼吸器,但因孩童的順應性不佳,故效果有限,且長期使用可能造成孩子顱顏骨頭發育異常。 許哲綸提醒,對於3歲以上孩童,切除扁桃腺及腺樣體並不會造成抵抗力低下,罹患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錯過7歲前的手術黃金時間,未來可能影響聽力、長相、智力發育等不可逆的情況,不可不慎。

夜尿不全是膀胱的錯 小心6疾病上身

夜尿不全是膀胱的錯 小心6疾病上身#夜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睡夢中,突然來襲的尿意總令人難以忍受,只好趕緊起床如廁,在此同時,你可能會擔心,「年紀大了,膀胱變弱了嗎?」根據研究,冬季氣溫愈低,膀胱敏感的問題會更嚴重,但夜尿不只和膀胱與攝護腺有關,也有可能是腎、腦或其他器官發出的警訊。 30到70歲夜尿原因不同泌尿科醫師指出,部分有夜尿困擾的患者,檢查結果並沒有攝護腺肥大問題,這時會根據求診者的年齡,研判是以下幾種疾病造成: 1.睡眠呼吸中止症 正常的生理現象是晚上不製造尿液,讓你一夜好眠,不會因為排尿打斷睡眠,但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半夜腦部處於缺氧狀態,導致無法分泌抗利尿激素,尿液不斷從腎臟流向膀胱,因此會有夜尿情形,30歲以上民眾要注意。 2.腦部發育慢 小孩子常尿床,若排除睡前飲水過量、器官異常、泌尿道感染等因素,則有可能是腦部發育不足,可透過藥物改善。至於成人也可能因為腦部提早衰退而導致夜尿問題。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吃多」「喝多」「尿多」三大特色,原因除了喝水量多,導致排尿量增加外,也可能是高血糖傷害到神經,導致神經無法控制膀胱,因此排尿次數比一般人多。 4.腎臟衰竭很多腎病患者到了病況嚴重才發現,不過夜尿是腎臟疾病的初期徵兆。腎臟科醫師表示,腎臟的濃縮能力能幫助人們夜晚不排尿,但在腎衰竭初期,濃縮能力就嚴重受損,膀胱很快就脹滿,導致時常夜尿,40歲以上民眾應慎防。 5.心臟衰竭心臟不好的人,就像馬達無力,身體的水分容易積在下半身,當夜晚平躺時,累積的水分逐漸回流,就成為尿液,逾60歲要特別留心。 6.靜脈曲張曾有50多歲患者一個晚上得起床解尿10次,本以為是攝護腺肥大,檢查發現是靜脈曲張;因為白天站立時,水分滯留在下半身,晚上平躺時水分開始流動,就會形成尿液。

早期攝護腺癌不自覺 海福刀助保性福

早期攝護腺癌不自覺 海福刀助保性福#夜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6歲的退休高中老師張先生,因排尿不順和夜尿問題到泌尿科就診,發現PSA(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異常,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T2a期,僅有單側有惡性腫瘤,張老師選擇海福刀無創標靶治療且採局部治療,保留攝護腺旁的神經叢,因無傷口,恢復迅速,勃起功能幾無影響,追蹤數年仍無復發。早期攝護腺癌無明顯徵兆 患者常不自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許富順醫師說,近年來攝護腺癌已躍升為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罹患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成為熟男的健康威脅。攝護腺癌早期並無明顯徵兆,僅有尿急、頻尿或小便不順、滴尿和夜尿等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類似的症狀,患者常不自覺,往往延誤到擴散至骨骼轉移才有疼痛現象。早期(第一或第二期)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有傳統根除性手術、機器輔助根除性(達文西)手術、冷凍微針治療、海福刀標靶治療和放射線治療等。依組織惡性度的不同,高惡性度的攝護腺癌,應考慮根除性手術,若是中低惡性度,則可考慮局部治療,減少不必要的組織傷害。達文西根除性手術可採標準方式或保留神經血管叢,優點是可摘取淋巴腺,但有6個小傷口,術中出血約200 c.c.至500c.c.不等,住院約一周,術後一段時間會尿失禁,仍有5%至25%的病患長期漏尿的後遺症。冷凍微針治療和海福刀標靶治療都屬於低侵入性的治療,術後恢復快,較不會有尿失禁的後遺症,不過冷凍微針的組織破壞區域較大,術後陽萎的比例約七成。海福刀標靶療法 無傷口不出血至於海福刀標靶療法,則是利用超音波探頭伸入肛門,以高能量超音波集中於病灶、摧毀腫瘤,身上無傷口,術中不會出血,除了標準治療方式,亦可採局部精準治療,避開神經血管叢,即可保留性功能,當日或隔日即可返家,術後一周內會感覺解尿不順,待治療區域消腫後即恢復正常。針對早期攝護腺癌治療的臨床研究顯示,國內海福刀長期無復發率為73%,國外為75%,與根除性手術並無差異,但海福刀術後併發症少,患者生活品質較佳。許富順醫師說,過去對於攝護腺癌的治療,以『除惡務盡』為原則,但近三年來,局部治療的概念已逐漸成為主流。海福刀治療可針對第一、二期攝護腺癌患進行局部治療,例如單側罹癌,就治療該側的範圍,避免一次性的大範圍破壞,保留性功能。不過,後續仍應定期追蹤,假使日後復發,即應再次確認復發位置,亦能再次進行海福刀治療,摧毀腫瘤。許醫師提醒,要降低老年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從年輕時應減少高油脂、紅肉等,保持規律的性生活、避免危險性行為,倘若長期無性生活可能導致攝護腺結石與慢性攝護腺炎,恐提高攝護腺罹癌機率。許富順呼籲,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應做一次PSA抽血檢查,或到泌尿科讓專科醫師進行肛門指檢和攝護腺超音波檢查,有家族史者更應提前至40歲進行檢查,以免錯過早期診斷的時機。

7旬翁一夜尿5次 雷射手術助好眠

7旬翁一夜尿5次 雷射手術助好眠#夜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3年來飽受急尿、頻尿及排尿過程斷斷續續所苦的75歲趙爺爺,抱怨每天晚上滴滴答答,廁所跑不停,甚至一個晚上得上廁所5次,睡眠不足導致他精神不佳、脾氣暴躁,就醫確診為「攝護腺肥大合併膀胱過動症」,初期嘗試服用控制頻尿的藥物,卻發生尿不出來的情形,後來透過雷射攝護腺手術治療,搭配抗頻尿藥物控制殘餘頻尿症狀後,趙爺爺改善小便不順的症狀,同時恢復以往好脾氣!攝護腺肥大導致膀胱出口阻力增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指出,時序邁入秋冬,出現上述症狀的患者也隨之增加,尤其天氣轉涼,「想尿卻尿不出來」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其中以50歲以上男性最為明顯,以趙爺爺為例,正常攝護腺大小約20克,經測量,趙爺爺的攝護腺竟約80克,造成膀胱出口阻力增加,久而久之便會使肌肉纖維和組織沉積於膀胱壁,削弱肌肉收縮力量。若同時有膀胱過動的問題,就會出現頻尿又尿不乾淨的症狀。有另外一部份的病人則是攝護腺過大凸到膀胱裡,長期地刺激膀胱收縮。此時若再吃抑制膀胱收縮的藥物,反倒會使患者尿不出來,造成尿液滯留,甚至引發泌尿道感染問題,故須先解決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再透過抗頻尿藥物改善頻尿的症狀。蕭子玄建議,雷射攝護腺手術是以雷射為能量來源,將增生的攝護腺組織切除,手術過程出血量少,能降低併發症機率,術後多能緩解症狀,但術前仍須與醫療團隊討論併發症為宜;此外,有些患者術後若干年開始頻尿,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復發,此情形大多為膀胱過動症惡化,和攝護腺不一定有絕對關係。預防攝護腺肥大 日常5招來保健1、多喝水:一天1500至2000c.c.,儘量白天喝,晚上少喝點。2、凱格爾運動:用力方式跟解尿時嘗試把尿液中斷一樣。3、避免飲酒或吃辣:避免刺激交感神經,導致症狀惡化。4、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便秘,因為便秘會壓迫攝護腺。5、攝取適量茄紅素:例如番茄、木瓜、葡萄柚等,可稍微改善症狀。蕭子玄提醒,攝護腺肥大和膀胱過動症是男性自然老化的過程,若一個晚上起床上廁所超過2次、一個小時要上2次以上廁所、尿流變細、解尿困難等情形,往往影響心情和健康,此時建議應赴醫檢查,讓老年生活過得更有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