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減重女王李智秀(DANO),被亞洲富比世評選為「3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健康領域30人」之一,在韓國競爭激烈的減重市場中,她的減重瘦身品牌屹立不搖了8年,在新書《突破慣性激瘦飲食》中,她分享了一生受用的健康瘦身秘訣。以下為原書摘文:
韓國減重女王李智秀(DANO),被亞洲富比世評選為「3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健康領域30人」之一,在韓國競爭激烈的減重市場中,她的減重瘦身品牌屹立不搖了8年,在新書《突破慣性激瘦飲食》中,她分享了一生受用的健康瘦身秘訣。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許多人開始煩惱經過冬季肥了一圈的肚子、大腿肉肉,再也藏不住了,但營養師提醒,一昧追求短時間快速減重而用錯方法,不但瘦不下來,反而傷身、傷心、傷荷包,更可能造成健康的損害。常見3大NG減重飲食模式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李孟穎指出,常見的NG減重飲食模式有:單一食物減肥法:例如咖啡減肥法、水果減肥法、只吃青菜減肥法等,因只攝取相同的極低熱量食物,初期體重會減輕,但減掉的大多是水份和肌肉組織,無法消耗脂肪,而體脂肪越高,代謝就會越慢,反不利於減重。當恢復正常飲食後,體重飛快回彈,可能比減肥前更胖。生酮飲食法:採用吃極少量醣類,但吃很多肉和油脂的飲食模式,會產生大量身體無法吸收利用的「酮體」,於排出體外時帶走大量水分、電解質,達到快速減重效果。由於是高脂飲食,容易誘發痛風發作、酮酸中毒、增加肝腎負擔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個減重方式需有專業人士協助,不適合自己在家DIY。代餐減肥法:以熱量低的代餐取代正餐,短期間體重會減輕,但容易衍生空虛感或「我有吃代餐,下一餐可以稍微放縱」心態,反而吃更多、攝入更多熱量。營養師推薦「2種飲食法」溫和不傷身針對想健康減重民眾,李孟穎推薦2個溫和的減重飲食模式:1410斷食法:由於「168間歇性斷食」減重法,是一天之中禁食16小時,並將食物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但要空腹16小時,大多數人難以做到,因而衍生出「1410」斷食法。做法為空腹14小時,於10小時內完成進食。使用此法時需注意:1. 食物挑選很重要,應多選擇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及原型食物。2. 空腹容易攝入過多食物,要細嚼慢嚥7~8分飽就好。3. 提高每日飲水量,每公斤體重x40~45cc。442飲食法+211餐盤:三餐間隔時間4小時,早餐、午餐採正常餐食、晚餐採輕食。正餐的食物比例為1/4蛋白質+1/4澱粉類+1/2的蔬菜(211餐盤),輕食以液體為主,可於2小時內完成消化,如:豆漿、牛奶、清湯或沙拉不加醬,除了飲食控制外,仍須搭配喝水及運動。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表示,肥胖是國人的健康殺手,所以如何甩掉肥胖除了飲食控制之外、也要多運動,並且選擇正確的減重方式。減重飲食模式需持續才會看到效果,如果貪圖求快取巧,可能在執行過程中,因為痛苦而放棄,所以還是要在不偏離均衡飲食原則下,進行溫和的減重方式,才有可能讓減重事半功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聖誕節、跨年連假接連到來,喜歡與家人朋友一同過節,聚餐吃喝是好選擇。但冬天天氣冷,容易越吃越多、少動多坐,不知不覺就開始囤積脂肪、肥肥的肚子也忍不住從褲頭跑出來了!營養師就提醒,腹部肥胖、腰圍過胖的最大問題不只是外觀,更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造成身體負擔與健康威脅。 肚子類型比一比,你是哪一種肚?「你有觀察過自己的肚子嗎?」在網路上擁有超高人氣的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其實不同原因,會造成不同的胖肚。除了大家都熟知的大魚大肉、便祕和喝酒,熬夜壓力大也可能影響賀爾蒙刺激食慾,讓體重直線上升。高敏敏也提出造成常見「4種肚型」的原因改善方法: 1. 鮪魚肚特徵:肥肥軟軟,坐下時會分2層,而且全身偏肉原因:每天大魚大肉、無肉不歡、少吃蔬果如何改變:建議從改變飲食觀念開始,像是每天蔬果579、肉不超過1.5個手掌大小 2. 小腹肚特徵:小腹肚常出現在女生身上,特徵是肚臍以下腹部凸起,尤其是穿緊身裙時特別明顯原因:經常便秘、常久坐不動、經期不順又愛喝冰飲如何改變:建議多吃蔬果、多喝水、多運動,並注重經期前中後的調理 3. 啤酒肚特徵:常常出現在男生身上,特徵是全身不一定胖,但肚子就是圓滾滾的原因:常常喝酒過量、吃加工食物、飲食重鹹重口味,或是精製糖攝取過多如何改變:建議飲酒適量就好,不要吃太重鹹或重甜,可以多吃食物的原型,若想喝飲料請改無糖 4. 壓力肚特徵:肚子連帶腰間贅肉整圈脂肪肥胖,體重不斷上升原因:壓力賀爾蒙刺激食慾上升,使脂肪堆積、體重一直往上加如何改變:建議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多多補充礦物質蓋鈣、鎂或色胺酸食物,幫助放鬆心情,也可以藉由運動調整壓力賀爾蒙 心血管疾病重要指標:男、女腰圍標準大不同測量腰圍不但能判斷腹部肥胖程度,更是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判斷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的重要指標。不管男生女生,趕快拿出皮尺量一量: 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就代表腰圍過粗囉! 高敏敏提醒,分清楚造成自己肚子肥胖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人人都不希望落入肥胖陷阱,肚子越來越平坦,才能擁有滿意的曲線及健康生活。你是哪一種肚?特徵、原因不一樣!圖片提供:營養師高敏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採訪報導)減肥最難的「腰側腹」該怎麼消除?皮膚科醫師王朝輝説,坊間流行的塑型方法,有些不但達不到效果,甚至還會傷了身,最好先尋求專業醫師建議,提醒大家「腰瘦」有6大地雷,做錯了不但瘦不了,還可能傷害腰椎、灼傷皮膚,引起更多健康問題。腰瘦地雷:仰臥起坐迷思:訓練腹部核心肌群,找回平坦小腹多半是為了訓練腹直肌,想要有完美馬甲線,但實際上仰臥起坐只會練到最上方那一塊,做太多反而會變成「胃凸」。王朝輝建議,仰臥起坐容易壓迫到內臟,飯後2小時內最好不要做,訓練時要注意到腹部下半部,也要小心姿勢錯誤反而造成腰椎與尾椎負擔。腰瘦地雷:塑身衣迷思:讓肌肉、肥肉「記憶」緊緻形狀,久而久之塑造線條塑身衣主要是為了將肌肉挪移,太緊會造成呼吸不順。若是集中塑形上腹,容易壓迫腸胃影響食慾,長期甚至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集中塑形下腹者,可能壓迫膀胱,造成頻尿。王朝輝解釋,愛穿塑身衣者常常會因為穿脫不變而憋尿,臨床上常見泌尿道感染,材質也須慎選以免造成皮膚炎產生。腰瘦地雷:呼拉圈迷思:日本爆紅運動,呼拉圈越重、效果越好前幾年日本爆紅運動,傳言一週做三次可以瘦腰。實際上,呼拉圈是一種全身性有氧運動,需要一次連續做長達30分鐘才會有瘦身效果,腰部受力過大,反而容易導致肌肉拉傷。王朝輝表示,尤其45歲以上有一定的骨質疏鬆症風險,若骨密度不理想,很可能會因為搖呼拉圈造成骨頭彼此碰撞、錯位,一定程度會有椎間盤突出風險。腰瘦地雷:腹肌貼片迷思:微電流刺激腹部肌肉收縮,「躺在床上就能瘦」腹肌貼片需要藉由電流刺激使腹部肌肉收縮,若電流不強、效果就會不夠。王朝輝指出,多半能促使肌肉代謝是以消除乳酸,換句話說,用來緩解運動後的痠痛較為有效。過度使用則可能會造成局部肌肉痙攣、僵硬、疲乏,甚至干擾肌肉代謝。腰瘦地雷:腹部燃脂劑迷思:可刺激體內荷爾蒙反應,分解脂肪坊間一般所說的「腹部燃脂劑」,其實就是甲狀腺素、心臟病藥物或是糖尿病藥物,表面上是刺激體內荷爾蒙分泌,實際上是干擾荷爾蒙平衡,且多半含有刺激物,會影響神經系統。王朝輝警告,非必要千萬不要輕易嘗試,很可能會造成全身永久性不可逆影響。腰瘦地雷:瘦身霜迷思:促進脂肪分解與新陳代謝,消除局部脂肪常見的「瘦身霜」成分多半是咖啡因、辣椒素、薄荷等,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極可能引起毛囊炎、濕疹等皮膚問題。王朝輝表示,診間常有患者說擦瘦身霜後「好像瘦了」,確實是「好像」,因為熱感帶來的只是瘦身錯覺,或者只消了水腫,過幾天就會恢復原貌。運動才是最好的腰瘦法,機器只是輔助王朝輝表示,運動是練出完美肌肉最好的方式,只是不要土法煉鋼,例如深蹲,雖然練出翹臀、蜜大腿,但也容易傷膝蓋。健身最好要在有經驗的教練或專業健身房指導下進行,才能練出正確的肌肉位置、漂亮線條。除此之外,也可藉由機器輔助,現在有高強度聚焦電磁肌肉訓練技術的機器,道理與腹肌貼片類似,但是透過電磁場和人體運動神經元相互作用,訓練整塊肌肉而不是腹直肌,能根據性別、不同身體部位,有50多種訓練模式可選擇。王朝輝建議,持久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是維持身材不二法門,千萬不要為貪一時懶貿然踩到「腰瘦地雷」,想要透過機器輔助增肌減脂也需要醫師專業操作與規劃,避免使用非適應症或來路不明儀器,才能輕鬆躺著練出「真腹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斷食」顧名思義就是不吃東西,聽起來非常恐怖吧?不過,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斷食的時候。比方說,睡覺的時候就是一種斷食狀態。斷食的英文是Fasting,而早餐的英文為Breakfast,意思就是打破(Break)禁食(Fasting),所以其實「斷食」大家每天都在做,只是時間長短不同而已。什麼是「168斷食法」?近幾年相當流行的「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Fasting,IF),主要分成整日斷食以及限制進食的時間,比較常見的就是把進食時間限制在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而其中的「168間歇性斷食」,對於一般人而言不僅較易達成,也頗具效果,所以深受歡迎,不過「168」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呢?「168斷食」指的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十六個小時不吃東西,控制在八小時內進食。假設早上九點吃了第一餐,那麼到了下午五點過後,就不能再吃任何東西了。間歇性斷食,能帶來強大的瘦身效果?要解釋間歇性斷食如何達到減重的原理,其實要先講到身體內的賀爾蒙變化。我們體內的賀爾蒙包含了生長激素、瘦素、胰島素等,其中胰島素就在這裡扮演重要的角色。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法」1410間歇性斷食執行方式:14小時不吃東西,10小時內吃東西。舉例:早上9點吃第一餐,晚上7點過後不再進食。168間歇性斷食執行方式:16小時不吃東西,8小時內吃東西。舉例:早上9點吃第一餐,下午5點過後不再進食。186間歇性斷食執行方式:18小時不吃東西,6小時內吃東西。舉例:早上9點吃第一餐,下午3點過後不再進食。204間歇性斷食執行方式:20小時不吃東西,4小時內吃東西。舉例:早上9點吃第一餐,下午1點過後不再進食。52間歇性斷食執行方式:一週七天,其中兩天只吃500kcal。舉例:星期一、星期四整天分別只吃500kcal,其他天維持正常飲食。隔日斷食法執行方式:採取一天進食,一天斷食。舉例:星期一正常飲食、星期二完全禁食、星期三正常飲食,以此類推。一般來說,我們在進食時,碳水化合物會使體內的血糖升高,這時候身體會通知胰臟的beta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會進行作用,使我們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到細胞裡面運作,所以血糖就會降下來。胰島素也是一種合成賀爾蒙,會促使脂肪合成,抑制脂肪燃燒。間歇性斷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讓胰島素濃度維持在穩定的低點,減少脂肪的合成,並且增加體內燃燒脂肪的機會。不過,目前有些研究對於這個「胰島素假說」仍有存疑,既然是「假說」就代表證據還不夠完全,所以也可能會在某一天被推翻,不過這也是因為科學會不斷進步,因此隨時都要繼續吸收新知。我認為想要利用間歇性斷食達到瘦身效果,並不是單純改變進食時間而已,進食的內容也是一大關鍵。如果在可以進食的八小時中暴飲暴食,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或是油脂,仍會大大影響瘦身效果。斷食只是一種輔助技巧,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飲食內容。間歇性斷食,可促進身體健康?根據二○一九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研究結果顯示,間歇性斷食對於減重、抗氧化、控制血糖都有正面幫助。人體利用的能量來源為葡萄糖以及脂肪酸,進食後葡萄糖在體內產生能量,脂肪則代謝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脂肪組織中。在我們斷食八至十二小時後,體內的肝醣消耗完畢,就會利用脂肪當作能量來源,而三酸甘油酯會代謝成脂肪酸以及甘油,脂肪酸在肝臟產生酮體,供人體利用。最主要的原因是體內酮體量升高,這也成為體內細胞重啟的一種訊號,能讓體內產生抗氧化、抗發炎、清除或修復受損細胞等作用,這也是我們認為斷食能夠促進健康的原因。要如何開始執行「間歇性斷食」?任何飲食要執行前都需要循序漸進,不要過於激烈,間歇性斷食也是如此。斷食時間越長,難度就越高,且容易缺乏足夠營養。所以我會建議從「168間歇性斷食」開始嘗試。只要將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就能夠達成條件,比較容易執行。如果覺得「168間歇性斷食」執行起來也有難度,就再放寬從1410(十小時內進食)或1212(十二小時內進食)開始,再慢慢循序漸進。總之,就是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因為我們追求的是一種能夠長期執行的飲食方式,如果這樣的飲食法讓你餓得很難受,或是沒辦法配合生活作息,那也不需要勉強執行,這代表這樣的飲食方式並不適合你。享受「間歇性斷食」帶來的好處間歇性斷食如果執行方向正確,就能達到瘦身、控制血糖的效果,我也在幫媽媽、阿嬤進行168斷食後,從她們的身上看到效果,本書後續會再與大家分享。1.可避免攝取過多熱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取得食物,一不小心就會不停進食。其實有時候並不是真的肚子餓了,只是嘴饞想要咀嚼,就不小心吃下一堆東西。透過斷食,可以幫助我們分辨身體的訊號,了解是否真的有熱量的需求,進一步控制進食。當把進食時間限制在八小時之內,一次能吃的東西有限,比較容易產生熱量赤字,不會隨時想吃就吃,造成熱量過剩,影響瘦身效果。2.能改善血糖,但是無法逆轉糖尿病有些研究顯示,間歇性斷食可以逆轉糖尿病前期的情況,並且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但是對於糖尿病則無法逆轉。像是我的阿嬤執行間歇斷食並搭配碳水的控制,血糖值相對穩定。雖然不能恢復到跟一般健康的人一樣,但都還在可控制的範圍。如果你是糖尿病或慢性病患者,請務必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Sunny營養師的小教室注意!這些人不適合進行斷食基本上健康的成年人才能進行間歇性斷食,以下族群不宜貿然進行。1.發育中的青少年:發育階段的青少年,攝取均衡營養與熱量相當重要。2.哺乳或懷孕中的孕婦:身體此時需要完整的營養,不宜進行斷食。3.飲食失調者:暴食症或是厭食症患者,不宜進行。4.慢性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宜進行斷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如有低血糖會有即刻性危險,千萬不能大意,執行前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建議。避開誤區,執行「間歇性斷食」你要注意的事很多人執行「間歇性斷食」一下子就失敗了,或是無法長久、瘦不下來。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方法錯了,請避免以下三種常見失敗情況。1.必需度過適應期剛開始執行的時候,一定都會經歷忽然改變進食習慣而產生的飢餓感,甚至產生易怒、焦躁、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情形。但在一段時間適應後,就能獲得改善。如果不適感過於嚴重,請先放寬斷食時間限制,再循序執行。2.避免報復性進食執行間歇性斷食的時候,有些人會跳過早餐不吃,忍受飢餓感一直到中餐,於是可以進食的時間一到,就開始大吃大喝。然而,這樣報復性進食反而會讓你吃下比平常更多的熱量。根據熱量平衡原理,這樣子不但瘦不下來,反而還可能會變得更胖。3.避免攝取過少熱量與營養素當限制進食時間後,若不注意營養攝取,只吃自己愛吃的,或是吃的量太少,容易造成營養缺乏。長期下來,還有可能造成身體代謝問題,影響內分泌、經期紊亂、失眠,甚至還會有肌肉流失等現象。所以就算執行斷食,仍必需注意均衡飲食,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蛋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還有乳品類。根據每日所需分量,平均分配在可以進食的時間內均衡攝取。除了遵守進食的時間,吃的內容其實更為重要喔。要記住,「間歇性斷食」是斷食,而非禁食,在可以進食的區間,就好好吃東西吧!(本文摘自/Sunny營養師的168斷食瘦身餐盤:媽媽、阿嬤親身實證!6大類食物×95道家常料理,不挨餓的超強必瘦攻略/采實文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身材姣好、臉色黯沉的患者來看診,她因為想減肥,就學網路上寫的生酮飲食,一開始是瘦了,真的很厲害,連續吃了大約2年,後來總覺得身體很累,於是去健身大量運動,大家都稱讚她身材越練越好,沒想到幾個月前的健康檢查,發現腎臟不好了,肌酸酐指數Cr是2.4,腎絲球過濾率GFR是27,她嚇死了,「腎臟不知道還有沒有救?」刻意少吃碳水化合物 違反人體正常生理代謝最適合一般人的飲食,就是均衡營養飲食,其他像是生酮飲食、高蛋白飲食都要小心,不適合長時間使用。生酮飲食和高蛋白飲食,都是刻意少吃或不吃碳水化合物(主食類)食物,但是這是違反人體的正常生理代謝。低醣、高蛋白、高脂肪的生酮飲食,身體的醣類不足以維持熱量消耗,在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的情形下,人體會轉而燃燒脂肪及蛋白質當熱量來源,蛋白質代謝過多會產生的過多的含氮廢物,造成體內的磷鉀、尿酸增加;而且在熱量不足的情形下,人體會把脂肪酸燃燒來當熱量,這時會產生酮酸,這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嚴重可能造成腎衰竭。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生酮飲食,在中醫是屬於膏粱厚味的飲食,這些膏粱厚味會阻滯氣機升降,氣化功能失常,肺氣失於通調水道,脾氣失於轉輸津液,腎氣失於蒸騰水液,膀胱氣化不利,三焦決瀆不行,以致水濕聚而產生各種病症,例如常見的脾腎陽虛,升清降濁功能失司,濕濁內蘊,日久必化濁毒,進一步血絡瘀阻為患,甚氣損傷日益嚴重,腎失封藏、精氣下瀉,就會造成腎功能受損。腎絲球過濾率從27 回升至62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所著的《景岳全書‧水腫論》提到「凡水腫等證,乃脾肺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而上泛,故傳入於脾而肌肉浮腫,傳入於肺則氣息喘急。雖分而言之,而三臟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則總由陰勝之害,而病本皆歸於腎。」為後代開啟了治療方針。中醫認為疾病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所以治療上必須要注意標本兼顧,會依照每個人體質的不同,加上臨床症狀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像是散風宣肺利水消腫,益氣固表補腎利水,健脾益氣滋腎利水,健脾溫腎利水消腫,滋腎清熱利水消腫,滋陰清熱固腎消腫,扶正固本化瘀瀉濁等,臨床正行加上體質分類的調理,可以治標兼治本,減少腎臟的破壞,改善受損的腎機能。調養了一段時間之後,她回診時臉色明顯改善,拿出檢驗單時更是面露喜色,肌酸酐從2.4降到2.1又降到1.4,腎絲球過濾率也已經回升到62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6歲的家庭主婦張小姐,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是她每天的堅持,閒暇之餘喜歡用甜點犒賞自己,來到診間希望能緩解最近上下樓梯就抗議的膝蓋。53歲經營小生意的李先生,每天天未亮就開著卡車辛勤工作,只希望為一家遮風擋雨,沒想到踩離合器的左腳越來越痛。78歲張先生,從年輕時就是運動健將,近年來卻因為膝蓋疼痛,不再能跑步爬山,連參加國旅團時,都變成需要旁人攙扶與壓隊的那位……爬樓梯變困難、活動時出現聲響,都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警訊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膝蓋疼痛的經驗,對於膝關節的治療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多吃維骨力,打打玻尿酸(關節注射液),等膝蓋完全壞了,再換人工膝關節」。 衛福部新營醫院骨科醫師林孝儒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意即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長者,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老人更有70%以上罹患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患者多於男性。65歲以後,女性關節退化的機率是男性的三到四倍。如果出現關節僵硬、上下樓梯或蹲跪變得困難、活動時出現聲響、關節疼痛或腫,這就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警訊了。不過不用擔心,除了不停的吃止痛藥及最終的全膝人工關節外,其實還有許多治療選項。除了不停吃止痛藥、置換全膝人工關節,你還有其他選擇 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可以由復健治療開始,減重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第一步!努力減輕膝關節的負擔,減重之外也要注意少做施加大幅壓力的動作,如蹲、跪、下樓梯。另外要多訓練肌肉(特別是股四頭肌),讓外緩衝器分擔內緩衝器的工作量。第二是藥物治療,常見的有非類固醇止痛劑、肌肉鬆弛劑或是貼布,能夠有效緩解急性期症狀,但不能長時間服用。第三是注射治療,玻尿酸不僅可以補充關節液,潤滑也有消炎、止痛及抑制軟骨退化的作用。近幾年火紅的PRP增生療法,因謝淑薇、王建民、陳偉殷、NBA球星小飛俠布萊恩、高球名將老虎伍茲等名人採用而名聲大噪。將萃取血液中的生長因子直接打在受傷的地方,促進修復及生長,以再生強化取代傳統的消炎止痛,因使用自體的血液分離製成高濃度的生長因子,所以沒有排斥、傳染病或激發自身腫瘤等風險,屬於高安全性的治療方式,但不保證完全有效,治療前仍需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第四是手術治療,除以高度成熟的全膝人工關節置換,還有高脛位截骨手術及單側人工關節置等選擇。 上述案例中的患者,在骨科接受治療後,都能繼續享受生活,因此不要對退化性膝關節感到恐懼或絕望,「膝望」一直都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踏入健身房的你,對於健身還有著種種疑問嗎?像是一旦中斷訓練,肌肉就會變成脂肪、汗流越多就瘦越多、是否要買教練課程等,健身教練指出,運動跟投資一樣,需要長期經營,短線操作容易造成身體負擔,運動前,先釐清三個迷思。 1.汗流越多不等於瘦越快有些人為了瘦身,穿雨衣跑步或用保鮮膜包住想瘦身的部位,事實上,汗流越多只是加速脫水,無法減去體脂肪,且將皮膚悶住可能造成毛孔堵塞,造成毛囊炎、皮膚病等問題;脫水跟減去體脂肪並沒有關係,減肥應減少體脂肪、增加肌肉量,而非注重體重的高低。 2.BMI值越低不代表越健康BMI值的計算方式,是利用身高跟體重的平方數換算,只能初步判斷健康程度,有些人肌肉量高,所以體重較重,不代表他的身體不健康,建議以測量Inbody的方式為主,可了解身體的各項數值是否在標準內,投資健康是為了抗老化,因此身體均衡發展才最重要。 3.教練課是一種投資許多人透過YouTube影片教學來自主訓練、運動,覺得不需要教練指導,但初學者沒有教練從旁指導,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對於健身新手來說,如果口袋夠深能夠上教練課,當然比較好,找到對的教練可以提供你正確的知識、打好基礎,減少運動傷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