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孤單寂寞 心痛身體更傷!

孤單寂寞 心痛身體更傷!#研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孤單嗎?你寂寞嗎?那你得要趕快找個人陪伴,如有心事請找出口宣洩,因為孤單不只會影響心情,還可能影響你的免疫系統。因為根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孤單,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破壞。此研究,兩百位已接受過乳癌治療的女性,以及134位體重過重、但無重大疾病的成人,調查他們血液裡對EB病毒及巨細胞病毒的抗體後,發現越孤單的人,體內潛伏皰疹病毒越容易再被活化,因此會產生與發炎相關的蛋白質。而長期發炎的後果,容易產生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關節炎及阿茲海默氏症;除此之外,壓力也會造成潛伏皰疹病毒被活化,因此研究者認為,孤單就像是一種慢性壓力,會讓免疫系統失控。研究者傑芮卡表示,不良的人際關係容易產生疾病,包括過早死亡及多種健康問題;長期處於孤單環境下的人,也容易自覺人際關係不好。研究結果已發表在今年「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年會上。

每星期三份水果 助童降低過敏疾病

每星期三份水果 助童降低過敏疾病#研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常讓你家的心肝寶貝,不忌口的吃薯條、炸雞等速食嗎?根據英國一份國際性醫學期「Thorax」近日發表一篇文章表示,兒童只要一周吃超過三次的垃圾食物,會使得兒童罹患氣喘及濕疹的機率提高!但一周如吃三份水果以上的話,則能降低過敏疾病的發生!而此研究是真對50多國的50多萬名兒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兒童的飲食不佳,會導致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率大增。而那些喜歡吃速食,例如漢堡的兒童,容易罹患嚴重氣喘、過敏、皮膚癢及淚液分泌增加。另外,13、4歲的青少年若每星期吃三次以上的速食,罹患嚴重氣喘的機率會增加百分之39;但若攝取三份以上的水果,則可降低百分之11到14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率。這些垃圾食物當中有什麼成分,會導致這些不良影響呢?研究員表示,速食通常含有大量的飽和及反式脂肪酸,這些東西會影響免疫力。因此研究人員表示,通常患有氣喘的民眾要盡量避免攝取的食物包括,牛奶、雞蛋、魚、甲殼類海鮮、核果、及含色素或防腐劑的食物,否則病情會更加惡化。

哈佛大學研究:愛讓人更加長壽!

哈佛大學研究:愛讓人更加長壽!#研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長壽而又充實的人生,其實秘訣很簡單。根據一項研究發現,養一隻心愛的寵物,擁有一段幸福美好的婚姻和知心好朋友,是長壽的關鍵。這個持續72年之久的研究,共調查了268名年輕、健康的男性白人。從他們約大學二年級(1940年)一直追蹤到現在。結果發現,比起基因,財富或社會地位有更重要的長壽因素。調查結果顯示,比起社會地位來說,幸福的影響更明顯。這表示,擁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或妻子比錢或權利更重要。哈佛醫學院的研究者喬治指出,親密溫馨的關係是快樂、長壽的關鍵。他補充說明,在此項研究中,擁有親密關係的每31名男性中有10人到今天還活著,而無親密伴侶或朋友的每31名男性中,僅有4人活到現在。顯示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你會非常驚訝地看到70至90歲的老人仍在設法尋找愛。經過長期的研究還發現,對於70歲以上的人,幸福的婚姻能明顯帶來更多的滿足感。因為50歲以前形成的生活習慣對之後的老年健康與否更重要。

蹲下後爬不起來!認識退化性關節炎

蹲下後爬不起來!認識退化性關節炎#研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機器用久了會磨損,關節用多了、用久了一樣會磨損老化;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醫療部骨科陳銘章主任表示,所謂退化性關節炎,簡單講就是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老化,而造成疼痛、發炎、關節變形的疾病。若發生在膝關節,嚴重的話就會讓人蹲下爬不起來!陳銘章說,退化性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特別是老年人在大於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有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軟骨細胞剝離來不及增生,造成軟骨層變薄,關節間隙變小,甚至磨損到軟骨下方的骨頭暴露出來,或壞死形成骨囊腫。其實退化性關節炎,不僅會發生在膝關節全身活動量大或需承擔重量的關節都可能發生,例如:指間關節、肩、肘、腕、脊椎、髖、足踝等,另外創傷,骨折或關節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及化膿性感染等後遺症,也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其他如體重過重、骨骼、神經、肌肉系統的協調性疾病,也較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陳銘章指出,現在的醫學觀念認為退化性關節炎不只是老化,還有「發炎」的因素存在,由於被磨損的軟骨,在關節內會被分解成會造成發炎的物質,反覆的發炎造成關節腫漲、疼痛,關節變形,骨刺增生,最後造成蹲下爬不起來。每個人都會年老,如何預防關節退化提早發生或已退化的關節延緩退化?陳銘章指出,關節受傷或發炎時,一定要好好休息及適當的復健,另外適當的補充一些營養素,如葡萄糖胺、膠原蛋白及軟骨素等,在生活作息上應減少蹲姿工作、上下樓梯應緩步放慢腳步,居家環境應做好預防跌倒的防護。

醫療重大突破 小腦萎縮症有解

醫療重大突破 小腦萎縮症有解#研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劇「一公升的眼淚」以及國片「帶一片風景走」,均生動的描述小腦萎縮症的症狀;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宋秉文醫師表示,小腦萎縮症為一罕見病例,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中有五至十人,可分為散發型或遺傳型,但目前醫療技術尚無法有效突破;但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與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攜手合作重大突破,領先世界,成功找出第22型小腦運動失調症致病基因。 宋秉文醫師表示,日前一位罹患第二十二型小腦脊髓運動失調症的患者的林老先生,45歲起就開始出現步履不穩的症狀,漸漸連說話開始不清晰,喝水感也會嗆到感到困難,走路開始容易摔倒,導致頭部外傷甚至內出血。而林老先生的家族成員,許多也同樣出現了相同的症狀。  宋秉文醫師進一步說明,為了找出病理基因並進一步瞭解小腦運動失調症的病理機制,林老先生家族積極與榮陽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配合,在團隊陽明大學、國科會、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大力支持下,成功利用「次世代DNA定序技術」全面檢測分析病患所有基因序列,終於確認由榮陽團隊十年前率先發現第二十二型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的基因變異是發生在一個名為KCND3的鉀離子通道基因上。此項研究的突破,除歸功於榮陽團隊持續多年的努力之外,病患家族的積極配合以及次世代DNA定序技術的運用都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也顯現榮陽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有能力運用相同的方法找出任何單基因變異引起的神經基因疾病的病因。

研究:含糖飲料會增加腸道壞菌增生

研究:含糖飲料會增加腸道壞菌增生#研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含糖飲料對身體的損害,包括讓你蛀牙,讓你肥胖等等,而根據一項發表在《肥胖評論》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含糖飲料會促使腸道內壞菌的生長,這會增加許多危害健康的併發症,例如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研究報告當中說,含糖飲料中的糖,尤其是果糖,會引發壞的細菌增加,這將會影響消化道對食物的消化。另外,這些微生物的存在還會增加免疫反應,導致發炎。據蘇黎世食品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表示,如果戒掉含糖飲料,透過多樣化且健康均衡的飲食,將可以有效維持腸道的穩定,進而預防肥胖,因為當腸道內含有大量好菌時,將有助於消化。而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飲食則可促進腸道益菌的生長。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表示,因為含糖飲料當中的糖,會使身體快速吸收,導致血糖忽高忽低,身體為了防止血糖濃度過高,便會將糖分轉變成脂肪儲存起來,因而造成肥胖。

健康樂活101 無菸無癌齊步走

健康樂活101 無菸無癌齊步走#研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研究指出,戒菸者經常運動平均壽命可增加了5.6年,同時,運動可降低高血壓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營造支持無菸及運動的環境,桃園縣政府衛生局局長劉宜廉及新屋鄉鄉長徐同治等人,今日在新屋鄉舉辦「健康101 無菸齊步走 元氣1等1」健走活動,沿途還提供免費戒菸諮詢、飲食指導、癌症篩檢等闖關活動,其中台灣癌友運動發展協會亦積極參與,參加民眾更是踴躍。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無菸生活及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是遠離疾病及維持健康的最佳方法。為提供民眾友善的健康支持環境,桃園縣內設置19條自行車道,去年推出「桃園健康瘦瘦拳」,由縣長親自主唱「在一起」背景音樂,配合專業體能設計適合各種年齡層之運動光碟,發行至全縣各鄉鎮市機關團體、職場、醫療院所、學校及社區;今年,進階導入美國農業部最新的飲食指南-我的餐盤,開發適合桃園縣民專屬的「一日健康餐盤」,鼓勵民眾在享用食物時要注意份量比例的大小,藉此提醒每天至少攝取一半以上蔬菜與水果。希望透過推廣聰明吃、健康動、定期健檢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論大人小孩,人人都能元氣1等1。 衛生局提醒,為了自家和家人的健康與幸福,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只要年齡在30歲以上的婦女,就可享有每年一次的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年齡在45歲至69歲的婦女,每兩年可享有一次免費乳癌篩檢;50歲至69歲的民眾,每兩年可享有一次免費大腸癌篩檢;而30歲以上有嚼食檳榔或抽菸習慣的民眾,每兩年可享有一次免費口腔癌篩檢。更別忘記,週休假日,一定要全家出動來運動,幸福又健康。

嬰兒睡眠品質問題 會持續到幼童時期

嬰兒睡眠品質問題 會持續到幼童時期#研究

根據美國「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上的最新醫學研究指出,若是寶寶在嬰兒時期有睡眠障礙,到了幼年時期常常也還是一樣會睡不好。(照片取自維基百科,作者Carin Araujo, http://www.prtc.net/~carin)研究人員針對俄亥俄州一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的250多名母親進行調查,且針對她們的子女睡眠行為做分析了解,分別在6個月、1歲、2歲、3歲了解他們是否有惡夢、驚醒、睡不著或不願獨自睡覺等睡眠障礙問題。研究人員發現,當小孩不滿2歲時,最常見的睡眠問題是睡不著以及睡不穩,但到了3歲的時候,最常見的睡眠問題則是惡夢以及不愛睡覺,研究也發現,如果從出生以來,一直都沒有睡眠問題,長大後也會較不會發生睡眠障礙問題,根據調查顯示,大約每100名小孩中,會有21~35人睡眠障礙問題隨著年齡增長繼續存在。兒童心理學家拜爾斯(Kelly Byars)指出,很多人都以為小嬰兒睡不好是典型的現象,長大一點就會自動好了,但研究表示並非如此,且拜爾斯表示,大部分的父母都沒有查看他們的小孩,睡眠時是否有打鼾的現象,因為這有可能是睡眠障礙的主要症狀之一,此外拜爾斯也說到,小孩的睡眠障礙問題,可能會影響小孩的情緒、注意力及學習效果,甚至也會影響到父母的睡眠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