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

近視越早失明率越高 每天活動2小時降低風險

近視越早失明率越高 每天活動2小時降低風險#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幾乎天天黏著手機、平板不放,且就連父母也經常用電子產品來安撫小孩,使得台灣近視人口不僅逐漸變多,更有年輕化的趨勢,只是你知道嗎?年齡越小產生近視,爾後衍生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會大幅增加,一旦產生高度近視(600度以上),就容易引起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出血、青光眼、白內障等合併症,甚至有導致失明之虞。因此提醒民眾,除了別讓孩子太早開始接觸3C產品外,也要養成每天戶外活動2~3小時,來降低近視風險。近視發生率 與長時間、短距離用眼有關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台灣近視有三項特點,包括發生得早、盛行率高、高度近視比率高,雖然造成近視的因素很多,但在台灣常見的原因卻是後天環境因素。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平均每4名學童中,僅1人每天有戶外活動,而近視學童放假時,平均每天花4.4小時看電視或上網等,遠超過醫界建議兩歲以上每天勿逾一小時的上限,且也有許多研究證實,近視的發生與長時間、短距離之用眼行為有密切關係。每周戶外活動11小時 可降5成5近視率過去衛福部研究計畫,也發現每週戶外活動至少11小時,可降低5成5近視率,已近視者一年增加的近視度數也可減少12度,由此可見,戶外活動是預防近視發生、延緩度數加深的保護因素,然而,其保護作用可能來自於陽光會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及戶外遠距離視野亦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因此,建議民眾應養成每天戶外活動2~3小時、看電視30分鐘休息10分鐘、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1~-2小時、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的工作及每年1~2次視力檢查等習慣。

愈早近視恐失明!4原則搶救孩童惡視力

愈早近視恐失明!4原則搶救孩童惡視力#失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新北市耕莘醫院眼科醫師表示,近年來門診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小朋友罹患早期假近視,其中不乏許多學齡前四、五歲的孩子。醫師特別提出警示:近視發生的年齡愈小,將來發育成長愈容易造成高度近視;嚴重者可能會發展成視網膜剝落、青光眼等併合症,最嚴重將導致失明。不論是針對孩子的視力保健或促進親子間的交流,為了避免3C產品取代真實的爸爸媽媽變成現代「電子保母」,美儒老師提供4點錦囊妙方,相信對孩子健康正常的成長與親子的親密度一定大有助益。  1)床邊故事、親子閱讀或遊戲,爸爸媽媽請盡量親力親為,不要老是託付給「電子保母」。2)假日餘暇,不管是開車、搭車或騎車,盡可能帶孩子往戶外行走,一起從事戶外活動,不要老是「宅」在屋內電視機、iPAD那小小窄窄的框框裡。3)從小為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不論閱讀或玩電玩,最好30分鐘就要休息5到10分鐘;所謂的休息是完全閉眼休息,或閉著眼睛讓眼球轉動,既養眼又養神。4)每年定期做一至二次的視力檢查,更是避免視力惡化的不二法門。(本文摘自/如何培養高EQ孩子/人類文化出版)

黃斑部病變易失明!研究:視網膜移植有解

黃斑部病變易失明!研究:視網膜移植有解#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資料指出,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病變,且其中更有2~3成的人,無法依靠藥物進行治療或改善,成為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但經過臺北榮總與國立陽明大學研究團隊多年研究後,成功開發出新式視網膜多功能移植支架系統,將幹細胞以及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入受損視網膜下腔內,並建立視網膜移植手術系統與提高幹細胞移植之成功率,進而改善造成黃斑部病變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微環境。目前動物實驗 已確定視網膜功能反應正常臺北榮總醫研部基礎研究科邱士華醫師表示,此治療方式是先將病患血液細胞成功編整為誘導多功能幹細,並在特定環境中,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視神經細胞,接著再將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植入大型動物實驗豬體視網膜下腔內,經過長時間追蹤觀察,確定移植物已成功與視網膜結合成一體,且檢測後更證實,豬眼睛之視網膜功能反應皆為正常。人體試驗 預估至少兩年後將會進行新式視網膜移植技術可分化為個人專屬客製化視網膜,有助於開發視網膜個人化醫療平台,透過此移植技術可挽救黃斑部病變患者,但邱士華醫師表示,目前此技術尚未通過人體階段,目前預計至少兩年後會進入。

3C盛行致惡視力!越早近視 失明機率恐大增

3C盛行致惡視力!越早近視 失明機率恐大增#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保護眼睛必須從小做起,尤其幼兒階段的孩子,還不能真正體會、明瞭眼睛的重要,也不懂如何保護眼睛,把握3到6歲孩子視力發育的黃金期,是預防幼兒近視的不二法門。而近視問題一直是困擾台灣學齡兒童的一大問題,研究結果顯示國中小學童及青少年的近視情形,隨著3C產品的盛行,罹患近視比例呈現驚人的成長。而近視年齡層越發下降,近視兒童越容易提早進入高度近視(>600),導致眼球病變甚至失明的機率也就愈大。6生活習慣 維護良好視力因此,預防性視力保健便顯的格外重要,基隆市衛生局呼籲家長,如收到子女視力異常的通知單後,請協同至醫療院所做更進一步的檢查矯治,以免影響學習。而為維護良好視力,請注意以下6個生活習慣: 1)看書寫字時,姿勢要端正,書與眼睛的距離要在35公分間。 2)看電視、打電玩或電腦每30分要休息10分鐘。 3)看電視時光線不可太暗,要保持三公尺以上距離。 4)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 5)注重均衡的飲食,攝取足量的營養素。 6)養成望遠凝視的習慣並多作戶外運動。

百歲嬤怕開刀 白內障不治療險失明

百歲嬤怕開刀 白內障不治療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白內障不治療,她差點看不見了!日前,一名101歲的陳姓阿嬤,因患有多年的白內障,原本畏懼開刀且認為沒必要,所以,一直拖著不就醫,但隨著情況越來越嚴重,使得她在生活上已受到嚴重的影響,後來,在家人陪同就醫後才發現,原來她幾乎看不見了,僅能看見距離眼睛五公分的模糊影像,才驚覺事態嚴重。幸好在接受檢查後,發現她的視網膜尚未剝離、玻璃體也沒有嚴重的混濁現象,所以,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及人工水晶體值入術,而目前她的裸視已恢復到0.6了。老化 為造成白內障的主要因素台北慈濟醫院眼科徐維成醫師表示,老化是造成白內障的主要因素,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混濁的情形,且又加上眼睛持續暴露在紫外線中,或受到代謝過程的傷害,使自然晶體內的蛋白質開始凝集,導致自然晶體混濁或變色,進而使得進入眼睛的光線散射,不完全聚焦在視網膜上,才會產生朦朧模糊或晦暗不清的視覺。視力模糊、怕光 皆為白內障早期症狀一般來說,白內障早期的症狀可能有視力模糊、色調改變、怕光、眼前黑點、複視、晶體性近視等,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日深,最後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覺視力,然而,過去在門診上也曾出現過早期視力模糊的症狀,但卻誤以為是度數改變,而不斷更換眼鏡,最後才得知水晶體退化的患者。所以,徐維成醫師提醒民眾,白內障是年長者眼睛老化的疾病,好於50歲後,但高度近視的患者,也可能提早在四十歲左右發生,因此,民眾一旦超過50歲,視力逐漸退化時,應速前往眼科檢查,以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當心! 糖尿病患失明機率高出20倍

當心! 糖尿病患失明機率高出20倍#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糖尿病友往往忽略眼睛的定期檢查及保健,依據中央健康保險署102年統計顯示,糖尿病人接受眼底散瞳檢查比率僅為33.79%,顯見糖尿病患之護眼保健知識仍有待加強!另依據國民健康署95年分析健保就醫資料,亦發現我國糖尿病人中,約有36%的人會併發眼睛病變,糖尿病患者在眼睛方面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白內障、青光眼、以及產生視網膜的病變,因此糖尿病導致眼睛失明的機率往往是一般人的20倍以上,是造成現代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2大護眼秘訣:控制血糖+眼底檢查有鑑於此,臺南市衛生局也呼籲,糖尿病友不管是否已經出現視力方面的症狀,只要是糖尿病患都必須主動每半年至一年接受一次眼底散瞳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和治療。若已經發現有視網膜病變時,更需要接受眼科醫師的追蹤診治,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血糖,糖化血色素至少在7%以下,就可避免眼睛等併發症的發生另外平時從事戶外活動時應準備遮陽的帽子或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可減少紫外線對於視網膜的傷害,在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含DHA、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等營養素的食物,例如多吃甘藍、菠菜、芥菜、綠花椰菜等都富含葉黃素,對視網膜的健康很有好處。 

青光眼好可怕!全球840萬人因它失明

青光眼好可怕!全球840萬人因它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熬夜、眼壓高要當心,青光眼恐會悄悄找上門!根據統計指出,全球約有6000萬人患有青光眼,但不幸的是,其中僅有半數知道自己有這方面的困擾,且又加上疾病徵兆不明顯,往往要到了晚期才會發現,因此,它又素有「無聲的視力小偷」之稱,成為全球不可以逆性失明的主因,而目前已有840萬人因它而失明。青光眼年輕化 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位台灣青光眼學會呂大文醫師表示,根據健保統計資料指出,從93年到102年間,短短十年青光眼人數以遽增近7成,且患者年齡正逐漸年輕化,平均每四位患者中,就有一人是青壯年,甚至是青少年,由此可見,青光眼問題已不單只是長者的專利了。而青光眼一般來說主要分為原發性隅角開放型及隅角閉鎖型兩種,前者是因眼睛前房的房液太慢流出,進而引起眼壓升高所致,約佔所有案例中的九成,且通常沒有症狀,並好發於台灣青少年;後者則是因虹膜與角膜間的隅角較狹窄,造成眼壓突然升高所致,症狀多以頭痛、眼睛痛、噁心、視力模糊等,常見於亞裔及遠視人士。眼壓高、60歲以上老人 皆為高危險群既然如此,民眾到底該如何做好防範措施?醫師表示,對於這個偷人視力於無形的眼疾,定期眼睛檢查才能真正做到預防,特別是眼壓高、近視600度以上、60歲以上、家族史、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心臟病、糖尿病等都是高危險群,再加上近年來3C產品的使用頻率高,近距離用眼的時間越來越多,種種因素加起來,都會催化眼睛老化速度。所以,建議民眾35歲以後應每年接受1~2檢查,而有家族史的人則是18歲開始便定期接受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可預防失明發生率除了定期檢查外,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翁林仲醫師提醒民眾,只要能夠在黃金期內接受治療,其實都能透過藥水、雷射、手術來進行治療,抑制視力惡化,避免走向失明危機。

惡視力流竄!近視年齡越早 失明風險恐大增

惡視力流竄!近視年齡越早 失明風險恐大增#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惡視力」流竄,近年來台灣近視兒童日漸增加,已成為世界排名第一,除了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外,更有實證研究發現,缺乏戶外活動是危險因子,所以,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應多帶家中小孩接觸戶外活動,增加眼睛保護效果,以避免惡視力上身。高度近視危害多 青光眼、視網膜剝離樣樣來兒童近視問題嚴重,且越早近視,不僅度數增加越快,變成高度近視機會變大外,就連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甚至導致失明等風險也會跟著增加,因此建議幼兒,每天至少從事2~3小時的戶外活動,並且減少眼睛黏著螢幕的機會,如此一來,就可以減少兒童近視的發生。遠離近視 謹記護眼6撇步除了避免孩子戶外活動過少以及黏螢幕時間過長,影響孩童的視力,加深近視度數外,衛生局更提供了護眼6撇步,幫助兒童遠離近視:1)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除了增加親子感情與互動外,亦可達到護眼、舒壓的功效。2)平時閱讀的距離、時間、連續靜態玩玩具及閱讀姿勢等,都會影響孩童視力。3)用眼30分鐘,記得休息10分鐘。4)看書保持35~45公分的距離。5)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6)每年定期1~2次視力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