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

醫訊/疼痛控制及減緩推廣服務

醫訊/疼痛控制及減緩推廣服務#疼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疼痛原始點療法為張釗漢所創,他認為任何一處病痛,都有一處固定的起源點。只要在起源處適當的處理,那麼疼痛就會消失,所以他後來發明了該療法來減緩及控制疼痛。該法用雙手推揉,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有鑑於此,財團法人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定期舉辦「原始點推廣體驗」,有疼痛症狀者,可以蒞臨體驗,就有機會減緩疼痛。基金會場地限制,名額預計120位,所以請及早報到,2月9日~17日春節休假,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布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確認,以免活動臨時取消或異動,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 名稱:原始點推廣體驗時間:102年每周(二)、(五)下午19:00~21:30(國定假日放假);17:00開放現場報名。地點:台北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6號2樓之1(捷運藍線後山埤站3號出口)洽詢:02-2785 6728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老年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引起骨頭上的疼痛,都可以藉著服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而達到抗發炎效果,使疼痛能得到緩解,也因為其效果神速,而且服用的人會精神變好而贏得「仙丹」的美名。正常人本身有一內分泌的器官稱為腎上腺,位於腎臟上方,左右各一,腎上腺所分泌的賀爾蒙其中之一,就是可體松,俗稱的類固醇。坊間常有一些標榜治療關節酸痛的用藥,有些藥者或醫生會在其內添加類固醇成份,而未告知使用者,若長期自我使用類固醇會干擾自身可體松的分泌,而可體松在體內的濃度過多或不足都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濃度過高可能造成食慾變好體重增加,身軀變胖,尤其是腹部,四肢則變得較細瘦,主要是脂肪移積到腹部所致,也會造成鹽分及水份的滯留而造成高血壓;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糖尿病高血糖血症等,但如濃度不足,可能會造成患者食欲不振、影響消化吸收,造成患者終日無力。類固醇既可殺人又可救人,在有經驗的醫師謹慎使用下就是治病救人的恩物,但使用不當卻是殺人的利器。濫用類固醇固然不對,但碰到當用類固醇才能控制的疾病,基於考慮,必需使用類固醇時,病人應信任專業人員,萬不得已時還是要面對藥物的一些負作用,否則可能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牙周病不一定會疼痛 初期不易查覺

牙周病不一定會疼痛 初期不易查覺#疼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統計,35歲以上的成年人,8成以上都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病,40歲以上,比例更高達9成,牙周病的症狀並不明顯,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自覺症狀。牙周病患者沒有自覺症狀,並不代表從未出現過症狀,只是這些症狀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尤其是在牙周病初期。牙周病的症狀包括刷牙時牙齦會流血、牙齦紅腫或觸痛、牙齦萎縮、觸壓牙齦時,牙齒與牙齦間會流膿、牙齒鬆動或逐漸分開、對咬異位、部分假牙會因牙周病而難以裝戴,或是出現持續性口臭。細菌是造成牙周病的元兇,降低口腔內的細菌濃度,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正確的口腔清潔應該是在三餐飯後及睡前刷牙,且採用「貝氏刷牙法」刷牙銀與牙齒交接處,之後再利用牙刷間或是牙線清潔齒縫,以達到徹底清潔的目的。很多人習慣早上起床後先刷牙,但除非很難忍受晨起時的口氣,否則建議吃完早餐後再刷牙。由於初期的牙周病警訊很容易被忽略,除非是在例行的口腔檢查被發現,一般主動求診者,多已到達中度的程度了。因此要知道自己是否罹患牙周病,除了留意早期症狀外,還得定期接受牙醫師檢查,以便確診。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提醒您30歲以上有吸菸、嚼檳榔或已戒檳民眾應每2年定期口腔篩檢,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治療的效果更佳。

這裡痛、那裡痛卻找不出病因?恐是自律神經失調

這裡痛、那裡痛卻找不出病因?恐是自律神經失調#疼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病患常常有一些說不出來的症狀,比方這裡痛,那裡痛等。而這些疼痛長期困擾著病患,影響了他們的工作與生活作息。但是往往做了各種檢查,耗費了許多寶貴的醫療資源卻找不出病因,大里仁愛醫院疼痛科醫師曾揚旗指出,其實這些症狀絕大部分都是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所引起的。曾揚旗醫師說,「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不是一個確切的病症,也不是什麼現代新興文明病,而是一種身心失調障礙的統稱,而「自律神經」,顧名思義是一種不受意志操控,獨立負責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兩者相互保持平衡的狀態,藉以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狀態。它們掌控了心臟血管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甚至包括內分泌系統。當自律神經系統失調(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時便會出現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症狀,心理上會焦慮、暴躁;身體上可能從頭到腳都不舒服,病人會因胸悶、喘不過氣去看胸腔科;因為心悸、高血壓去看心臟科;因為拉肚子、脹氣而跑腸胃科;頭痛、頭暈、手腳發麻求助神經科;耳鳴、頭暈、喉嚨有異物感,經常看耳鼻喉科;頻尿看泌尿科,或是肩頸僵硬每星期去指壓按摩等等,總之全身上下都可能出現狀況,但卻又找不到生理上的病灶。殊不知,出問題的不是器官本身,而是支配它的神經或大腦。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的病人,一開始總以為是某些器官發生了問題,而只針對各種症狀來治療,但是效果都不佳,曾揚旗醫師表示,在治療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上,「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很可惜只有少數人知道,「星狀神經節」是位在第七頸椎及第一胸椎橫突位置的交感神經節。而「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則是在星狀神經節附近注射局部麻醉藥,暫時性的阻斷交感神經的做法。阻斷了過度緊張的交感神經後,除了可以使自律神經系統慢慢的回到平衡狀態,也可以改善頭頸部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症狀,這就是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以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症的原因。

超級愛健康/生理期迷思大解惑 小心補錯更傷身!

超級愛健康/生理期迷思大解惑 小心補錯更傷身!#疼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女性從第一次的初經來潮,到進入更年期後的停經,平均一生中會有高達約500至600次不等的月經。經期不適往往又會進一步造成心情低落、易怒、影響睡眠品質等;更甚者還會影響工作效率!婦產科陳保仁醫師說到,大多數女性都有過經痛經驗,瑞典曾經做過大規模研究調查,發現有75%的女人答稱「有過經痛」,也就是說,每4個來月經的女性,就有3個會經痛。因為生理痛,可能是很多疾病的徵兆!而關於有經痛問題的女性來說,許多人會選擇吃止痛藥,但到底該何時服用才能舒緩不適?陳保仁醫師表示,止痛藥不是在生理痛發作時才吃,止痛藥最好在痛之前就開始服用。月經來臨之前,大約是一個禮拜之前,由於黃體素的影響,女性的身體會累積較多的水分,有些人會有下肢水腫現象,看起來有可能較胖,月經來了之後,體內的黃體素降低,水腫會有改善,會有變瘦的感覺,因此並不是生理期吃甜食不會胖。女孩子們口耳相傳月經來的時候,要多吃巧克力,到底是為什麼?陳保仁醫師也回應,其實是因為巧克力會誘發腦內釋出一種讓人心情愉快的「腦內啡」,而且每1公克巧克力約含有1毫克的鎂(鎂能控制食慾、穩定情緒、幫助動情激素的濃度調節)。再加上生理期的後半段因為代謝比較快,所以養份和熱量能在短時間內排出,但是千萬不要以為來月經的女生,可以違反「物質不滅」的定律,最好還是注意不要吃太多,高熱量的甜食容易讓人發胖,而且還會害妳長痘痘。那生理期時,多吃四物可以幫助身體活絡氣血,有助於預防生理痛?中醫師羅珮琳說,對於罹患巧克力囊腫會元氣大傷,要用四物、十全大補湯等來補身體的說法,並非正確。經血是造成囊腫增大的因素,而四物、人蔘、十全大補湯等中藥有補血作用,會讓經血變多,相對也加速囊腫變大,甚至可能讓它爆掉,所以要謹慎,別補過頭。值得注意的是,生理期吃麻油雞容易促進子宮收縮,造成經血量大增,或者血流不止的情況,不過如果生理期快結束時,其實可以吃麻油雞讓經血排乾淨,這也是為什麼做月子的媽媽們,要吃麻油雞幫助惡露排出的原因。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15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林小姐52歲,最近經常泌尿道感染發炎,發作時非常痛苦,想尿又尿不出來,頻頻上廁所,且非常疼痛,半夜無法入眠,近半年已發作3至4次,每次都要吃抗生素1到2週,吃到連胃也不舒服,覺得再這樣下去實在受不了,因此前往中醫科尋求協助,希望調理身體,看是否可以不要經常發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指出,其實像林小姐這樣的婦女並不少,女性在45歲以後大部分開始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如:失眠、潮熱、盜汗、心悸、憂鬱或易怒、陰道乾澀疼痛、尿頻或失禁。徐維偵醫師說,除了身心煎熬,與家人的關係也出現危機,小孩長大了不在身邊或開始有自己想法不聽父母意見,與先生之間因情緒不好易產生摩擦,加上房事疼痛及泌尿道感染頻頻發作,更年期如果症狀嚴重,有如女性黑暗期,但如果能有耐心的持續調理,等更年期過了便可以海闊天空,身心自在。為什麼更年期會容易泌尿道感染呢?徐維偵解釋,因為更年期時,女性動情素分泌減少,造成陰道摺皺扁平,陰道上皮萎縮,容易造成創傷及細菌生長,使得陰道搔癢及白帶分泌,即所謂老年陰道炎。同時,因上皮萎縮失去彈性,使得陰道入口狹窄,造成性交不快。而泌尿道因為膀胱、尿道、陰道在胚胎上,都是由泌尿生殖腔演化而來。因此動情素對於維持膀胱三角及尿道上皮細胞,有重要影響。停經造成這些細胞萎縮,臨床上會有尿急、頻尿、失禁,也容易受陰道或肛門的細菌感染而發炎。徐維偵醫師建議婦女朋友,平時少吃辛辣食物,以免火熱耗傷陰液、更竭腎陰,多食用黃豆類製品,補充植物性荷爾蒙,排便後或房事前後盡可能以清水沖洗會陰部,保持清潔乾燥通風,穿著棉質透氣寬鬆的內褲,以避免細菌滋生,如此則可以平安快樂度過更年期。

天氣變天關節就痛 恐退化性關節炎作祟

天氣變天關節就痛 恐退化性關節炎作祟#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常聽老人家說,身體就像氣象台,要變天之前,關節疼痛就會發作,或是很久沒有活動,關節也會感到僵硬,甚至發出摩擦響聲,這些狀況都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在作祟,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醫師章芳源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在台灣,五十歲以上有五成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七十五歲以上的銀髮族則超過八成罹患此症。章芳源醫師指出,有些人的關節特別容易磨損退化,尤其是肥胖、關節受過傷(例如關節面骨折、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遺傳疾病、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代謝性疾病,關節受到的壓力較大,容易產生退化性關節炎,而退化性關節炎大多發生在承載體重的關節,包括膝關節、髖關節、腰椎、頸椎,或是手指末端指節(DIP joint)。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與活動受限制,不過這些症狀均可以休息達到緩解。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章芳源醫師建議,最好保持理想的體重,且若超重一定要減肥,以減輕膝蓋負擔,平時盡量避免蹲、跪的姿勢,而坐椅子時要坐高的,少坐矮板凳或盤腿席地而坐,另外還要配合適度運動,因為關節中的軟骨本身並無血管,它是借由運動而獲得關節液的潤滑及滋養,所以適度運動對關節是最重要的。

脊椎微創手術 減輕疼痛恢復期短

脊椎微創手術 減輕疼痛恢復期短#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人類的脊椎隨著年紀增長,必然會產生退化性問題,或多或少造成神經壓迫或脊椎滑脫。年紀比較大的長輩,骨質漸漸流失,成了骨質疏鬆症,慢慢駝背。這些狀況,發生緩慢,一般都沒有症狀。但是當退化漸漸地衍生成酸、麻、痛等不適症狀,就是在警告我們,須注意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門診常見這類病人求診,經仔細理學檢查及影像檢查診斷,大多數病人藥物治療都可緩解。如果藥物治療加上適當的物理治療仍然無法緩解不適,最終醫師會選擇手術來治療病人。手術治療脊椎病兆的過程,難免破壞了一些骨骼肌肉組織,或是傷口太大,讓病人須忍受恢復期的疼痛,或是術後腰背肌肉僵硬等問題。現在,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醫療著力於減少病人治療過程的疼痛,希望病人盡早恢復,都盡量使用破壞較小的手術方法,也就是微創手術。以達到手術破壞小,病患恢復早的境界。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宋冠嶔表示:脊椎微創手術,一般有治療效果較好、比傳統手術破壞更少及恢復時間更短等優點,這項手術使用內視鏡輔助,可以讓手術醫師看得更清楚。透過新型手術器械精巧的設計,使傷口變小,破壞減少,這些都是傳統手術所不及的。脊椎疾病有個特性,就是退化並不會因手術而停止。也就是沒有一項技術可以阻止脊椎退化,讓病人百分之百痊癒,以致疼痛、不適不會再發。現代影像診斷儀器很進步,許多輕微病兆都無可遁形,這些病兆,有些其實只是脊椎退化的證據,並不一定是造成病痛不適的根源。面對許多病兆,正確的觀念應該是使用適當的手術方式,治療造成症狀的部位,而非全部一次手術,更不可有順便一起治療的想法,這樣反而破壞了脊椎的結構,也破壞原本脊椎的功能。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宋冠嶔強調,面對脊椎退化疾病,雖然微創手術的治療可有效減輕病痛,加速恢復,但是患者仍需改變生活習慣,保健我們的脊椎。適當的運動、曬太陽、攝取富含維生素D及鈣質的飲食等,都是增進脊椎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希望大家都長保健康脊椎,有好的「龍骨」,才能生龍活虎地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