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

研究:骨鬆會遺傳!父母罹骨鬆 子女中招風險暴增34倍

研究:骨鬆會遺傳!父母罹骨鬆 子女中招風險暴增34倍#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正當民眾在關注伊波拉病毒不斷蔓延的同時,事實上有更多的疾病,其威脅來得比伊波拉還要更為劇烈,骨質疏鬆症,就是最好的例子!隨著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已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病,根據統計,台灣45~64停經後婦女,每三人就有一人曾有脊椎骨折的經驗,65歲以上更是每兩人就超過一人,倘若骨折處,又是所謂的髖部骨折,死亡率恐怕會不亞於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台灣骨鬆人數多 對骨質檢測卻漠然以對除了多運動、多補充鈣質之外,骨質疏鬆症就跟癌症、高血壓、糖尿病,都有遺傳的可能!根據近十年國際期刊研究,父母任一人骨密度過低,子女低骨密的風險值高4.3倍,父母兩者骨密度過低,子女風險值更飆升8.6倍,其中女兒甚至高達34.4倍,風險值不輸一般民眾熟知的肥胖遺傳。然而,雖統計指出,台灣人的骨折發生風險,排名世界第七,於亞洲更是排名第一,有統計還進一步預測,未來台灣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人口,將超過台灣人的四分之一,但民眾對於骨質密度檢測,仍然漠視,恐怕會讓骨鬆不知不覺惹上身。儘管台灣檢測單位及醫界奔走多時,國內統計50歲以上接受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DEXA)者,女性每一萬人僅不到200人;男性每一萬人更不到40人,顯示每年定期骨密篩檢的觀念仍尚未被建立。陳芳萍醫師呼籲,台灣成年國人骨折率高居不下,排名僅次丹麥、瑞典、挪威、瑞士、美國白人、奧地利,全球第七名,在亞洲更高居第一,如此高的疾病盛行率,可能與篩檢率持續低迷有關,因此提高國人骨密篩檢意識實在刻不容緩,呼籲家有骨鬆骨折病史的民眾更應主動陪伴家人一同前往,為家人、姐妹的骨骼健康而行動。

從老至少鈣質攝取嚴重不足 台灣千萬人罹骨鬆恐不遠

從老至少鈣質攝取嚴重不足 台灣千萬人罹骨鬆恐不遠#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若身高能高人一等,體格較他人健壯,對於望子女成龍鳳的父母,當然樂見,也因此,如何讓孩子攝取足夠的鈣質,則成為許多家長熱切討論的話題,但事實上,台灣小孩攝取鈣質的迷思,經過董氏基金會的長期觀察發現,無論大人亦或小孩,對於鈣質的補充,大多數仍充滿錯誤觀念。孩子鈣質攝取不足,短期,將會影響成長發育,長期影響,則是三十歲過後,由於人體鈣質流失將會大於累積速度,恐怕在未來,骨質密度將出現問題。綜觀全台灣人鈣質攝取習慣發現,年齡小於十八歲的青少年,全數人每天鈣質攝取量不足,成年人也高達八成鈣質量不足身體一日所需。換言之,台灣人,從小到大,從老至少,幾乎所有人鈣質量都攝取不足,根據預估,未來男女加起,有骨質疏鬆症的人口,將高於五百萬人以上,等於走在路上,放眼望去,每四個人,就有一人骨頭脆不可摔!以下為董氏基金會,所列出的鈣質攝取迷思,與鈣質補充建議:1)調味乳反而有損鈣質吸收/臺灣的調味乳定義與國外不同,乳含量只須50%以上,等於喝了一瓶調味乳,只喝到一半的生乳成分,其他喝下的都是糖、香料、色素、增稠劑等添加物;因此調味乳比較像是添加了生乳的糖飲,不建議當作一般乳品補充,而且大量的糖更會妨礙孩童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並導致鈣流失,進而損害骨質密度,增加日後骨質疏鬆與骨折的發生機率。2)奶茶有鈣質?奶味只是奶精假象/董氏基金會102年調查全台50所國小12,851位國小學童,仍有12.7%學童以為奶茶裡的「奶」指的是純奶類,連部分家長也常誤會,早餐會讓孩子喝奶茶來補鈣;其實奶茶中的「奶精」屬於飽和度高的油脂類,不含奶類成分和營養,而且還含有糖和咖啡因,更妨礙孩童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3)霜淇淋含乳?恐怕想太多/近來的霜淇淋風潮,有許多消費者覺得霜淇淋成份含牛奶,比其他冰品來得營養;其實即使是「牛奶口味」的霜淇淋,含乳量也有限,香濃的味道更多是用油脂、大量糖份堆積而成,其他成分還包括增稠劑、乳化劑、防腐劑、各種香料、色素等,高油高糖更易造成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新陳代謝症候群,還不如說是用霜淇淋「補胖」。4)豆漿有鈣質?其實沒有/臺語的豆漿叫「豆奶」、米漿叫「米奶」,因此常被誤認為都有「奶」可補鈣,但其實豆漿、米漿並無乳成分,且鈣質含量及人體吸收率都遠不如純奶類,無法取代乳品所提供的營養價值。5)喝乳酸飲料補鈣?只是喝熱量/許多長輩們常覺得讓孩子飯後喝乳酸飲料可助消化,但稀釋發酵乳含乳量不高、乳酸菌數也不夠多,而且還有外加糖,只是對身體造成不必要負荷,例如一瓶100毫升的稀釋發酵乳,外添加糖含量約2.5顆方糖,熱量相當於45大卡;而學童常喝甜飲容易養成嗜甜口感,進而導致依賴甜食的習慣,對將來發育及健康皆是負面影響。鈣質攝取迷思如此多,那該怎們攝取足夠的鈣質呢?董氏基金會林彥廷營養師說明,天然食物是補鈣的良好來源,掌握均衡多樣攝取原則,就能幫孩子從小培養績優「骨」,含鈣豐富的天然食物如下:1) 純奶類/人體吸收利用率佳,一杯240cc的鮮乳、保久乳約含有270毫克的鈣,或是以3湯匙低脂奶粉沖泡,孩童每天喝2~3杯,幾乎就能獲得一天的鈣質所需。2) 乳製品/原味優格、無糖優酪乳、低脂起士等。3) 深綠色蔬菜/芥藍、莧菜、紅莧菜等。4) 蛋豆魚肉類/小魚乾、小方豆干、板豆腐等。5) 堅果類/黑芝麻等。

骨鬆不輕忽 預防首重保「密」防「跌」

骨鬆不輕忽 預防首重保「密」防「跌」#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跌倒引發骨折,在骨質疏鬆患者經常較為嚴重。骨質疏鬆也是老化過程的一個現象,但是生活的保養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停經後流失鈣質快  每年約3%台南市立醫院老年內科吳重慶醫師表示,女性大約在20至25歲左右到達高峰,往後每年大約以1%的速率發生鈣質流失,停經後流失更快,若不適當處理,每年約流失3%,直到65歲以後,才會趨緩。而男性大約在25至40歲時達到高峰,以後大約以1%的鈣流失速率,逐漸老化。以活到90歲為例,男性終其一生約有六分之一會發生髖骨跌倒骨折的情形,女性則約為2倍。骨質密度測定不可少骨質疏鬆是老化的必然過程,女性更甚於男性,停經後的老年期會更加明顯。停經後女性約4分之3,願意免費接受骨質密度測定。不願意的原因,包含不介意、不方便接受長期的追蹤治療、花錢、怕荷爾蒙的副作用等。骨科顏大千醫師也說,骨質疏鬆症平常沒有感覺,一旦發生骨折,症狀的出現,讓人行動困難。提醒骨質疏鬆的預防包含3項:適度的日曬,鈣與氨基酸的補充與充分的運動。吳醫師也建議停經後的女性應定期接受詳細的骨質密度測定,以求及早發現,防止骨折。

當心老人骨鬆 髖部骨折恐致死

當心老人骨鬆 髖部骨折恐致死#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位84歲的患者,因走路不慎跌倒,導致髖部劇烈疼痛且無法行走,至醫院急診求診,經X光檢查診斷為近端股骨骨折,後來透過手術治療,疼痛較為緩解,一週後順利出院,但仍行動不便需持續復健,最後經過骨質密度檢查,確診為嚴重骨質疏鬆症。發生髖部骨折 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黃哲南醫師表示,隨著人口的高齡化,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且骨質疏鬆會導致骨骼的強度減弱,若稍微一個不慎跌倒就可能造成嚴重的骨折,例如髖部骨折、脊椎骨折、肩部骨折或腕部骨折等,其中又以髖部骨折最為可怕。根據統計,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15%~20%,若患者身體狀況不適合接受手術,往往會有嚴重疼痛和肢體變形、無力、僵硬等後遺症,而即使接受手術治療,也仍需很長的恢復期,且最終活動功能通常還是會比受傷前差,因此不論是對病患或是家人,都會造成莫大的困擾。預防重於治療 民眾應多加留意黃哲南醫師指出,面對髖部骨折應採取預防重於治療的態度,預防的重點就在於保密防跌,也就是保持骨密度和預防跌倒,因此,在保持骨密度的方面,建議所有人都應攝取足量的鈣質和維生素D,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保持體重,避免菸酒。而65歲以上女性、70歲以上男性及具有骨質疏風險因子者,應由醫師評估骨密度檢查之必要性以及骨折風險,對於中高骨折風險者應考慮加上藥物治療來降低發生骨折的機率。至於預防跌倒更是重要,黃哲南醫師建議應保持居家環境的明亮,地面不可濕滑,地上勿擺放太多雜物以免絆倒,浴室及廁所可加裝防滑裝置及扶手,勿隨意更動家具擺放位置,而肌力不足、平衡感不好或有失智症之老人活動時更應多加留意,減少跌倒的機會,防患於未然。

維骨力、葡萄糖胺對骨鬆有效?醫生:並無療效

維骨力、葡萄糖胺對骨鬆有效?醫生:並無療效#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對民眾而言雖然了解,但卻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及危險性,目前骨質疏鬆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病,且不論男女一旦過了30~35歲骨骼質量達顛峰後,就會開始以每年約0.5~1%的速度流失,尤其女性在停經以後,流失速度會更快,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根據全民健保資料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腕骨、脊椎或髖部骨折,因此,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黃盟仁醫師建議年長者,可從攝取足夠鈣質、多曬太陽、適度運動、按時服用骨鬆藥及避免跌倒五管齊下,以預防骨折對生命造成威脅。 骨鬆問題多 斷裂、背痛樣樣來黃盟仁醫師指出,骨質疏鬆在臨床上會有身高變矮、背痛、駝背,甚至輕輕碰撞就發生斷裂、骨折等症狀,可怕的是骨質疏鬆症尚未造成骨折前,多不易被察覺,所以,有隱形殺手的稱號。 然而,骨質疏鬆症所造成的骨折,依不同年齡層常見的狀況也有所不同,就好比女性在50歲時發生腕骨骨折機率最多,60歲則是發生脊椎壓迫骨折機率多。此外,在臨床統計上也發現,有超過50%年愈80歲的女性曾有骨折的經歷,黃盟仁醫師表示,台灣每年髖骨骨折人數約2萬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從此無法行走,由於行動不便或卧床導致肺炎或腦心血管疾病而致死,死亡率亦達15~20%。平時多運動補充鈣 能有效避免骨折為避免骨折對生命造成危害,黃盟仁醫師表示,應加強補充鈣質,其中男性及未停經女性,每日攝取量為1000毫克,停經女性則應增加至1500亳克,若選擇直接服用鈣片製劑,則以檸檬酸鈣吸收率最佳。不僅如此,維生素D也會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除了多攝取鈣質外,適度的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也十分重要所以,建議長者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對保骨是很有幫助。透過治療增加密度降低風險另外,骨質疏鬆在臨床上還會輔以藥物治療,目前治療主要分為2大類,一種是破骨抑制劑,一種是造骨促進劑,根據黃盟仁醫師指出,破骨抑制劑就是抑制骨質的流失,鞏固骨質並增強骨密度,進而減低骨折風險;另一種則是造骨促進劑,它能使造骨細胞的數量及活性增強,刺激骨頭生長,快速增加骨密度及骨質。但有多數民眾認為食用維骨力或葡萄糖胺能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對此,黃盟仁醫師表示,類藥品的作用是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對骨質疏鬆並無治療效果,所以,提醒民眾若身體出現不適時,應盡速就醫檢查,而不是自己購買藥品、保健品當作治療使用。

骨質疏鬆致髖部骨折 死亡率同等乳癌末期!

骨質疏鬆致髖部骨折 死亡率同等乳癌末期!#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骨質疏鬆的嚴重性嗎?根據研究指出,人體的骨骼骨質,在三十歲將達到最高峰,之後,便慢慢流失,值得注意的是,尤其女性停經後,骨質的流失更會加速,另根據統計顯示,若人體因骨質疏鬆,不幸造成髖部骨折,其死亡率將直逼乳癌末期的死亡風險,且醫療費用更高達百萬以上,因此民眾面對骨質的流失,鈣質攝取的不足,則須以如臨大敵的謹慎態度去面對!若民眾持續鈣質攝取不足 台灣骨鬆人數將暴增根據《2013亞太地區調查: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費用以及負擔》的報告顯示,隨著人口日益老齡化,國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加大,臺灣19歲以上人口中,61%的男性和71%的女性維生素D攝取不足。平均每日鈣質攝入量也僅為推薦量的約62%,分別為男性622mg和女性628mg。未來臺灣50歲以上人口中,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將因骨質脆弱而發生骨折。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陳芳萍理事長指出,雖然骨質疏鬆症發生率很高,但因為沒有明顯不適的症狀,因此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大多數是在發生骨折就醫後才被發現,此時骨鬆的情況已相當嚴重。髖部骨折死亡率高 醫療費用更高然而,高齡社會的到來,使骨質疏鬆的發生率日趨增高,骨質疏鬆一旦引起骨折,足以引起一些嚴重的後果。陳芳萍說,假如發生髖骨骨折,1年內大概有20%的人群會死亡,30%會導致永久殘廢,50%沒有辦法獨立行走,80%常生活中至少喪失一項獨立活動的能力,嚴重威脅人們的生活品質。她強調,大家都以為只有癌症死亡率高,其實目前因骨質疏鬆致髖部骨折的1年內的死亡率,男性為22%,女性則為15%,相當於是乳癌第3、4期的死亡率,而每一人每年醫療花費超過500萬元!陳芳萍提醒,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兩大重點,一個是適量的運動,一個是均衡的營養。成人每天「鈣質」攝取量是1000毫克,然而根據衛服部調查,台灣人鈣質的攝取量相當少,女性平均每天攝取的鈣質才將近536毫克,男性611毫克,是遠低於一天的建議量。若在日常飲食中多維持鈣質的足量攝取,例如每日一杯低脂高鈣乳品,就能強健好骨力。

嗜酒易骨鬆 男子跌一跤變粉碎性骨折

嗜酒易骨鬆 男子跌一跤變粉碎性骨折#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長期酗酒習慣要注意,研究顯示喝酒是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一名57歲廖姓男子,近日因跌倒,造成右髖部近端股骨粉碎性骨折,問診發現患者有長期喝酒習慣,骨質密度檢查顯示已有骨質疏鬆情形,受傷後骨折粉碎的程度比一般中年人來的嚴重許多。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骨科黃敏旭醫師指出,跌倒造成近端股骨骨折,大多發生在七八十歲老年人,較年輕病人的髖部粉碎性骨折,多為車禍或高處跌落所造成。問診發現,患者有20幾年的喝酒習慣,而且是想到就喝,每天至少兩三杯,應是造成骨質嚴重疏鬆的原因。酗酒成癮  當心傷肝又骨鬆黃敏旭醫師表示,目前吸菸和喝酒已列入危險因子,長期酗酒可能加速鈣質的流失,且菸、酒都會對骨細胞直接發生不良的作用,對於骨骼代謝產生負面的影響,另外,喝酒傷肝,而肝臟是合成維生素D的重要部位,當維生素D缺乏時會使骨質流失,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而許多人生活緊張忙碌,對骨骼健康無法兼顧,黃醫師也提供5預防要項:1)改變生活形態/從改變生活型態開始,例如︰戒煙、不酗酒。2)經常運動/經由運動可以預防骨質流失,並促進活動力、靈敏度和肌肉的強度,並改善身體協調能力,而減少跌倒的機會。3)規律的運動/運動可增強骨質密度,選擇戶外輕度日曬或抗壓負重性的項目,例如慢跑步、快走、走路、跳舞、騎腳踏車等。因為這些運動可以鍛鍊肌肉力量,使維生素D 活化以促進體內對鈣的吸收,有益骨頭的代謝。4)預防跌倒/浴室廁所及樓梯是較容易跌倒的地方,需有充足的照明,並保持地面乾燥,必要時可舖防滑墊或加裝扶手設備。5)注意鈣與營養的攝取/建議成人一天需攝取1000至1200mg的鈣以及800IU的維生素D,以提供身體足夠的原料來合成骨骼黃敏旭醫師也呼籲,骨質疏鬆症的預防重於治療,而且防治應該從年輕就要開始。年輕時須注意飲食的平衡,多攝取鈣質和維他命D,多運動,多曬陽光,不抽煙,飲酒不過量,這樣可以在年輕時多儲備一些鈣質在骨頭中,年老有需用時,有更多的骨本可用。 

抽煙飲酒、喝汽水恐讓骨鬆提早報到

抽煙飲酒、喝汽水恐讓骨鬆提早報到#骨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灣女性患有骨鬆比例高於鄰近亞洲國家,如泰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50歲以上、約95.6萬名婦女正面臨骨鬆威脅,骨鬆影響可能危及性命,醫師提醒勿輕忽治療。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廖顯宗醫師表示,骨質疏鬆被視為更年期後的婦女疾病,但事實上,骨質疏鬆並非女性專利,男性也會產生,目前國人50歲以上骨鬆比例,男性為10.2%、女性為25.2%;骨質疏鬆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嚴重時疼痛不堪、且影響生活品質,好發於停經後婦女及老年人,此類族群常因創傷造成的骨折及相關疾病才會到院就診,確診後已有嚴重骨質流失的情形,不可不慎。龜鹿二仙等中藥材 彌補所需鈣質廖顯宗醫師說,骨鬆的影響、攸關性命,患者容易因小意外而有生命危險,因此呼籲民眾減少煙、酒、少喝碳酸飲料等不良習慣,可預防骨鬆提早到來;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李世滄副教授建議,亦或透過漢方食補來補充營養,如龜鹿二仙,內含的龜板、鹿角、人參及枸杞等食材,將對身體有益。如熬煮過的龜板,會釋放出人體易吸收的鈣離子,服用後可補充體內鈣質,鹿角也含有豐富的膠質及蛋白質,不只能補骨,還能緩解更年期不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