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

迷思恐害死人!她拒打胰島素 兩度從鬼門關前走一遭

迷思恐害死人!她拒打胰島素 兩度從鬼門關前走一遭#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糖尿病患都存在著一種迷思,總是認為施打胰島素會傷腎,但其實這種錯誤的觀念,很可能讓你命喪黃泉!日前,一名54歲的女性,患有20多年的糖尿病,因不願接受施打胰島素,長期都以口服藥物組合治療,但效果並不理想,且多次因藥物副作用住院,甚至還有2次引起全身水腫、心臟衰竭,差點喪命。服藥效果佳 僅針對早期糖尿病患收治這名患者的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表示,該名女子因對胰島素存有迷思,不管如何勸說,心理就是相當抗拒,直到某次糖化血紅素已逾10.9%就醫時,才接受了接受胰島素,不過,從此之後便不再回診。但提到抗拒胰島素,該名患者並非第一例,在台灣還有很多人都以為吃藥比較安全,事實上並不然!對於早期糖尿病患而言,因血糖比常人稍高一點,所以,還能藉由藥物、運動以及均衡而定量的飲食來控制,一旦服藥效果變差,無法有效穩定血糖時,就得施打胰島素。早期打胰島素,不僅不會造成洗腎,還可以減緩慢性病併發症、減輕末期肝病、老人痴呆症、胰島素阻抗等,且部分主動治療的病人,在控制良好後,有可能停用胰島素,所以,提醒民眾別在陷入錯誤的迷思中了。

不憋尿、不亂服偏方 有助遠離腎臟病

不憋尿、不亂服偏方 有助遠離腎臟病#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罹患腎臟病與糖尿病的人數正逐年提升中,因此,為了患者能夠有正確的自我照顧知識,大林慈濟醫院舉辦了講座,幫助民眾從如何控制血糖、飲食、運動,到胰島素、小便泡泡等一一了解。尿液中有泡沫就是腎臟病?醫:不見得「尿液中有出現泡泡」一直被視為腎臟病變的徵兆之一,但只要小便有泡泡,就代表腎臟出了問題嗎?腎臟內科黃振森醫師表示,小便有泡泡未必就代表罹患腎臟病,如同當水龍頭打開時,若自來水衝力太強也會產生一些微泡泡,不過,如果覺得泡泡量異常多,最好還是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此外,其實顧腎的方式很簡單,只要平時應控制好血糖、血壓,糖化血色素維持在7以下,血壓在130/80,飲食部分要節制,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加上不憋尿、不過勞、不吃來路不明的偏方或地下電台賣的藥物,就能讓腎臟常保健康。 胰島素注射量 須依血糖值來做為調整至於糖尿病方面,新陳代謝科連偉成醫師表示,胰島素如同一把可以開啟和關閉體內細胞的鑰匙,使血糖能進入細胞,並作為能量來源使用,但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而言,注射胰島素是一種賀爾蒙補充治療方法,以彌補其不足。 然而,胰島素注射方式,則盡量以模擬常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情形,透過所監測到的血糖值,來調整胰島素劑量,因為每個人都有各別的獨特性,所以,他們的治療方式,會因人的胰島素分泌能力、敏感度、生活方式、活動量及飲食型態等而有所不一,不過,治療主要目標仍以維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範圍內為主。

慎選認證合格血糖機 確保血糖控制得當

慎選認證合格血糖機 確保血糖控制得當#胰島素

(撰文:談雍雍)(採訪諮詢: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劉兆偉組長)(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提供)台灣約有近150萬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不管在血糖的控制,還是飲食與作息的調整,都是需要嚴格把關。若長期血糖控制不當,容易引起併發症,但糖尿病並非絕症,只要能落實自我血糖監測,將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依然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正式判定來源是透過醫院抽血後,經由生化檢驗儀器檢測而取得,然而通常病患回診時間約為每三個月一次,平日主要是依賴小型的血糖機在居家進行自我血糖監控,以利更頻繁地定期定時控制飲食、運動及作息,讓血糖值維持在理想的安全範圍內。因此,透過血糖機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無疑是糖尿病患者的保命符。但時有所聞,許多病患因血糖機測量錯誤而誤判胰島素用藥量,常見的原因可能是試紙過期或保存不當,或是人為操作有問題,甚至有些血糖機本身的量測原理限制及血糖試紙測試原理不同所可能產生的干擾因素等問題,都可能造成血糖數值偵測不準,因此提醒選擇有認證合格的血糖監測系統,才不會血糖失控而不自知。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劉兆偉組長指出,糖尿病患平日主要是依賴小型的血糖機在居家進行自我血糖監控,若檢查血糖值不在標準範圍內,就要小心急性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像是低血糖(血糖<70mg/dL)或是高血糖高滲透壓症候群,及糖尿病酮酸中毒等風險,須馬上送醫治療。 屢見不鮮!血糖機測量失誤  影響用藥台灣每年因血糖機測量結果錯誤,導致糖尿病患者誤判數值而影響用藥的案例層出不窮,除了可能是試紙失效或血糖機操作方式不當,血糖機本身的準確度問題也需要檢視!因此,對於選擇家用血糖機劉組長也提出以下參考的標準:1)技術新穎性/建議試紙酵素可選擇比較安全的像是GDH-FAD或GDH-NAD等原理,比較不受血液中含氧量或其他血液中的糖類干擾, 因為像是麥芽糖或半乳糖等糖類干擾可能會影響血糖值(葡萄糖)判讀。2)操作設計考量/測血糖之步驟應避免過於繁雜,而且許多病患大多為老人家,建議可選擇步驟少且簡單,讓年紀大的病人也能輕易上手的血糖機;包括像是「免調碼」的血糖機可以省去校正棒調碼的步驟、「血液量足夠才啟動」功能可以避免血液不足造成的誤差、「試紙可補血」可以在血液不夠的情況下補滴血,就不用浪費試紙,且補血時間較長也較不會緊張慌亂,以目前市售血糖機最長是60秒內可補血,可作為選擇血糖機時的參考,其他功能像是老年人視力不好、手穩定度差,可以考慮選用大視窗的血糖機。3)減少疼痛感的功能選擇/採血需求量愈少的血糖機,使用採血針時可將深度調淺,扎起來愈不痛。要降低疼痛感除了選針要選細之外,血糖機可選擇血液需求量較少的機種,目前市售血糖機最低需求量是0.3微升血液量; 另外如果測量頻率度高的病患,也建議選擇可以多部位採血功能的血糖機,除了手指之外,拇指下方部位、上臂、下臂、大腿及小腿皆可採血測血糖,但須注意要測手指以外其他部位需在測量空腹血糖時執行,才能減少數值差異性。4)試紙的保存及有效性/血糖試紙使用應注意保存方式及有效使用期限,避免試紙受潮或過期影響檢測結果,建議可以選擇單片包裝試紙,每片上面清楚記載有效期限,每片可以用到有效期限為止。5)操作避免造成血糖測試誤差/應注意酒精消毒採檢部位後必須乾燥再採血、不要過度擠壓手指而造成產生組織液、採血針勿重複使用、血糖機需定期進行品管維護,建議每半年到一年要做一次質控校正,以確定血糖機及血糖試紙是否在品質控管範圍內(可以洽廠商售後服務部或詢問購買店家)。血糖機越精準 控制血糖越有利市面上的血糖機品牌眾多,如果血糖機不準確,血糖判斷錯誤,不僅會影響用藥量,還會使食物攝取判斷上也產生錯誤,如果低血糖誤判成高血糖,患者提高胰島素用量,嚴重可能造成病患嚴重低血糖而昏迷。因此,血糖機準確與否悠關性命,在標準上更應該要提高,除了須有衛生福利部許可認證以外,劉兆偉組長建議還要注意是否符合血糖機國際認證的 ISO15197規範。 何謂ISO15197?劉組長解釋,ISO15197是用於規範血糖機量測準確度,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建議血糖機的精準度的定義:「測量值之於標準值或實際值的一致程度」。對於血糖機而言,檢驗室的數值就是它們據以判定的標準。2013年版本的ISO15197規範對於血糖機有更嚴格的規範標準。因為與檢驗室相差的誤差值越低,對於血糖機監控血糖數值將越精準;2013年最新規範容許的誤差值是:當血糖數值≧100mg/dL時:±15% (比2003年版的20%誤差規範更嚴謹)當血糖數值<100mg/dL時:±15mg/dL然而ISO15197的測試規範不只單純看其誤差值,其測試方法也是有嚴格規範的,包括取樣必須有一定數量的血液樣本、同時須有各種不同血糖濃度的樣本進行測試、測試的血糖試紙需涵蓋不同批號等等要求,並非單純比較幾筆就可以對血糖機的準確度下定論的,如病人有疑慮可參考公開的測試結果, 而不建議自行比對單一數值而下評論。此外,劉兆偉組長也表示不建議同時使用多台家用血糖機,避免誤判血糖值變化。因為ISO的標準是針對家用血糖機與生化儀器的誤差要求,但並非針對血糖機與血糖機之間的誤差規範,且家用血糖機使用的目的是在於定期追蹤自我的血糖值變化,並加以調整自我的生活作息及飲食控制,因為血糖控制好才能避免併發症提早發生。

血糖值高高低低 25%糖尿病患血糖機忘記調碼

血糖值高高低低 25%糖尿病患血糖機忘記調碼#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很多人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正是糖尿病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兇手!事實上,血糖的監控除了病患本身的自制力外,還有一項關鍵的因素就是「血糖機」的準確度,根據統計顯示,有高達25%的糖尿病患會誤判血糖值,原因就是一般血糖機在插入新的試紙時,糖尿病患不曉得要先用校正棒進行調碼,因而造成血糖值的誤判。選擇免調碼血糖機 降低忘記調碼風險趙柏驊藥師說明,比較舊型的家用型血糖機,因為每批次的試紙的酵素很難統一定量,因此在插入新的試紙前,需要利用校正用的晶片調碼過,才不會出現血糖值的誤差;然而,臨床上發現很多民眾都不曉得在插入新的試紙前,必須要先用校正晶片調碼,因而造成血糖值的誤差。趙藥師提醒,若血糖機沒有調碼,造成血糖值的誤判,可能會導致胰島素劑量施打不足或過量的問題,對糖尿病患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因此趙藥師建議,糖尿病患若擔心調碼問題,可以選擇市面上的免調碼血糖機,省去忘記調碼的發生。血糖值誤差常見5大因素除了血糖機調碼的問題,趙藥師根據臨床經驗,特別歸納出糖尿病患時常出現的血糖值誤差的5大因素:1) 血糖機是否有符合ISO15197規範。2) 試紙受潮或汙染。3) 使用過期或受損的試紙。4) 採血量不足又過度擠壓。5) 不清楚血糖機運作的方式。另外,目前的試紙分為葡萄糖氧化酶GOX及葡萄糖去氫酶GDH,葡萄糖氧化酶因為比較容易氧化,因此在保存上要小心,否則試紙與氧氣反應後,可能會造成血糖值的誤差。而葡萄糖去氫酶目前可分為GDH-PQQ、GDH-NAD及GDH-FAD,因GDH-PQQ比較容易受到血液中的其他醣類(如麥芽糖或半乳糖)的干擾,容易造成血糖偏高的誤判,建議使用葡萄糖去氫酶GDH-NAD或GDH-FAD較不易受藥物或其他醣類的影響。空腹8小時、飯後2小時檢測較精準趙藥師說,以上的5點都是臨床上常見造成血糖值誤判的原因,但最為常見的還是操作性錯誤,包括血糖機忘記調碼,以及試紙的受潮或受損,建議糖尿病患可以選擇免調碼的血糖機,其操作上也會比較簡便,同時使用拿取試紙時,一定要確保手部的乾淨與乾燥,並在使用後將試紙放置於低溫防潮的地方做好儲存。事實上,人的血糖值很容易受到身體狀況而有影響,諸如飲食、用藥、運動或精神狀況等等,皆會導致血糖值的大幅變化,因此趙藥師建議,糖尿病患一定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要清淡,避免熬夜等作息,同時建議在空腹8小時、飯後2小時這段期間測血糖,才能正確判讀血糖值的正常變化。

邊騎邊打胰島素 18歲糖友成極限單車手

邊騎邊打胰島素 18歲糖友成極限單車手#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再悲情!目前19歲的劉全銘,在3歲半時被診斷患有第一型糖尿病開始,天天都要注射胰島素,一天要打四次針,但他努力克服身體的不便,現在是國內年紀最小的極限單車好手,他希望能藉由自己的實例,鼓舞和激勵同樣是糖尿病的病患們,只要規律治療及透過運動飲食的控制將糖化血色素維持在7以下,糖尿病人生是可以被改變的!而「2015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正式登場,世界上首支全糖尿病患者組成的職業自行車隊「諾和諾德車隊」也參與挑戰2.1級賽事,此舉吸引國內百位病患、家屬及醫護人員到場力挺。此次也邀請台灣國寶三太子一起來助陣,透過熟悉旋律鼓勵病友一起起身運動,更特別將舞步中融入「7」的手勢,提醒病患糖化血色素要在7以下。糖突破病情限制 成為職業運動選手大不易而糖尿病患成為職業運動員實屬不易,除了平常練210km/日、賽前近300km/日,其劇烈運動時,會導致血糖水平急劇下降,嚴重時甚至會休克。稍不注意都有可能在賽事中病發,讓自己陷入生命危險。因此,車隊除了有隨身護士,車手本身也須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參賽期間嚴格監測血糖,隨身備有胰島素藥物。控糖達標為首要  運動不能忘!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也呼籲糖尿病友,正向看待疾病,在不造成影響生活品質及增加併發症風險的前提下,努力達到合理的個人化控糖指標。目前國內外一般成人控糖指標為糖化血色素7,但是台灣170萬名糖尿病患之中僅只有3成達標,所以國內醫界一直努力推行「你7了沒!」衛教活動已達7年之久,希望有更多的糖尿病友能夠落實均衡飲食、持續運動、規則用藥和嚴密監控自身糖化血色素。

打胰島素會使腎臟受損 醫:錯誤認知

打胰島素會使腎臟受損 醫:錯誤認知#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時,醫師會與患者討論是否考慮打胰島素,但一般民眾常認為打胰島素會造成腎臟受損,醫師表示這是錯誤的認知,胰島素是每個正常的人都會分泌的、且對身體相當重要的荷爾蒙,只是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較慢、不足或有阻抗性,因而需要補充。早期補充胰島素  可延緩併發症發生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糖尿病患者如果處於高血糖當中,長期下來身體各器官就會像糖漬梅子一樣慢慢的被破壞而影響其功能。加上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的話,有可能5到10年就會出現糖尿病腎病變的情況,故補充身體不足的胰島素是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能夠早期補充胰島素就可以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有肝病腎病的糖尿病患者、甚至是懷孕期的糖尿病媽媽在打胰島素的使用上都是安全的。而鄭卉妤衛教師也表示,過去民眾打注射胰島素最怕痛,現在的筆型胰島素針頭約只有0.3*4mm,就像蚊子咬,而且鋼筆型的胰島素注射筆,外觀就能降低患者恐懼感,操作也簡單,即使是視力不佳的患者,也能依照轉動聲音辨別施打的劑量,所以患者不需過度擔心。 

女子監測血糖值錯誤 施打胰島素險昏迷

女子監測血糖值錯誤 施打胰島素險昏迷#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一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張小姐,每日都會固定時間量血糖,某次發現測出偏高的血糖值,打了胰島素差點昏迷,才發現是血糖機沒有調整編碼而造成血糖值誤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糖尿病衛教室吳月珠衛教師表示,以她個人多年衛教經驗看來,病人使用錯誤性以試紙受潮及過期最為常見。操作血糖機 當心7個錯誤行為因此,吳衛教師整理病人常見的血糖機操作7個錯誤行為,提醒病友們該如何正確使用血糖機,以免一時疏忽而釀成遺憾:1) 採血及試紙順序搞錯。2) 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沒有進行調碼。3) 血糖機沒有定期質控校正。4) 試紙受潮。5) 採血前手部清潔不佳。6) 採血量過多或過少。7) 採血時過度擠壓。測量血糖有誤差 試紙是關鍵吳衛教師特別提醒,臨床上最常見的血糖誤差原因,問題就出在「試紙」身上,她說明,一般試紙保存期限為一年左右,然而,有些試紙包裝的保存性較不完善,一旦開封後,就必須在3個月內使用完畢(大約是一星期測四次的量),否則可能會有受潮的可能,造成血糖值的誤差。她分享,有些病友沒有固定測量血糖的習慣,導致有些試紙開封後3個月還沒有用完,不少人為了節省試紙繼續使用,不知道試紙已經受潮了,差點釀成大問題;又或者部分患者會將新的試紙,倒入用不完的舊試紙盒裡,造成血糖試紙受潮的可能性,導致試紙開封後無法分辨到期的期限,這些都是常見的錯誤方式。正確使用血糖機 5點要注意吳衛教師說,其實正確使用血糖機乃是控制血糖值的重要關鍵,而在使用上又有哪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吳衛教師列出以下5點提供給民眾參考。1) 注意試紙保持期限。2) 試紙保存應小心。3) 採血前應趕血。4) 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要調碼。5) 血糖機定期質控校正。

打胰島素會眼瞎、洗腎?醫師駁荒謬!

打胰島素會眼瞎、洗腎?醫師駁荒謬!#胰島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對於如何控制血糖,時常有如無頭蒼蠅,摸不清方向,以至於聽信偏方,不是白飯不能吃,就是要多吃某些水果或藥材,才能安穩控糖,其中,更加冤枉的是,胰島素竟成病患謠言,中傷最深的受害者,導致眾多病患認為,打胰島素會腎衰竭,甚至還會洗腎,但事實上,胰島素反而能夠讓血糖穩當,並且大幅降低腎衰竭的風險!別想太多!胰島素是良藥不是毒藥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指出,多年的臨床與衛教經驗,觀察門診中許多糖友誤以為「打胰島素」等同被宣判「病情嚴重、進入末期」,甚至絕望以為打胰島素會眼瞎或洗腎,或認為打胰島素會成癮,以致害怕打針而逃避使用胰島素,其實這些都是錯誤迷思。他說,糖尿病控制之初,所服用的口服藥物能夠刺激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但長期服用將導致胰臟β細胞無法修復而逐漸衰竭,注射胰島素則是直接補充所需的量,可降低血糖、減輕胰島細胞負擔,應對胰島素有正確的認識與治療觀念。國人胰島素施打率不足 恐影響整體控糖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第2型糖尿病患中,有3成需使用胰島素治療,但目前胰島素施打率僅1成5,仍有超過20萬人應施打胰島素卻未施打,恐影響控糖成效。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與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的治療指引,第2型糖尿病歷經6~9個月的口服藥物治療,若血糖無法達標,建議可以加入一天施打一次的基礎型胰島素作為起始,或採行多針治療法,更能有效控制血糖。他強調,除了錯誤迷思外,有部分病友因害怕打針而拒絕施打胰島素,但隨著醫療的進步,施打的方式已越來越簡便,例如有筆針型的胰島素,方便自我施打;而且胰島素針頭也越來越細,大幅降低扎針帶來的疼痛感。所以呼籲病友能夠嘗試,再加上透過醫護人員的協助,施打胰島素不再是令人害怕的治療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