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三成中年人便秘 生活壓力大是主因

三成中年人便秘 生活壓力大是主因#便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便秘不是病,解不出來要人命」,報告指出,國內40歲以上成人有3成的人有便秘的症狀,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鴻運指出,飲食習慣改變、缺乏運動、年齡65歲以上、壓力大都是便秘因素,此外無視排便反應、藥物、疾病也會引起便秘。陳鴻運指出,外食人口越來越多,胃痛、便秘患者已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再加上近年來減重人口激增,許多人因長期減重引起腸道生理機能失常,又因現代人多以肉食、加工精製食品為主,纖維攝取普遍不足,導致腸道蠕動變慢,其中便秘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問題之一,它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便秘超過兩週者就要主動就醫根據中華民國旅遊醫學會所進行的國內成人健診個案「便秘問卷調查報告」指出,有30.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便秘症狀,引發便秘的原因以生活壓力排名第一,其餘依次是焦慮煩燥、情緒不安、飲食習慣等。陳醫師建議,便秘超過兩週者就要主動就醫,若便秘持續超過三個月,將有可能引起痔瘡、脫肛以及食慾不振、倦怠無力等,要改善症狀平時可多攝取含纖維的食物、多喝水並養成規律的如廁習慣,若與疾病有關可考慮配合使用緩瀉劑,但仍需醫師開立處方為宜。

3種徵狀告訴你:寶寶便秘了!

3種徵狀告訴你:寶寶便秘了!#便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出生剛滿三個月的融融,最近常因排便問題而脹紅臉哭鬧,爸媽很是心疼。原以為只要更換配方奶粉的品牌就能改善,沒想到竟使便秘問題更加嚴重,最後才求助醫師。台北長庚醫院小兒科醫師程劭文表示,家長若發現自己的寶寶在排便時有以下三種狀況,應馬上求助醫師:(1)經常有不正常的用力且伴隨臉部脹紅、(2)長達5天沒有排便、(3)大便太硬等問題。提醒家長,千萬不要任意更換奶粉品牌,否則可能造成寶寶腸胃道更不適,便秘問題反而會越嚴重。寶寶便秘問題多為「功能性便秘」引起程劭文醫師表示,大部份的寶寶都有便秘的問題,原因除了少數經檢查判定為病理性便秘,而必須透過外科手術才能徹底治癒外,多數則屬於和日常生活作息及飲食脫離不了關係的「功能性便秘」。他解釋,在嬰兒時期會因為寶寶害怕排便疼痛的感覺所以會自己刻意的忍便,如此反而造成糞便滯留腸道的時間拉長,使糞便中的水分被大腸吸收而變得乾硬。也有部分原因是配方奶中的成分不好消化,如:棕櫚油、奶水濃度調錯或奶量太低等問題,造成食物殘渣較少、延長排便的時間而導致。家長自行更換配方奶 反使寶寶便秘問題更嚴重「發現寶寶便秘換個配方奶就好了?」程劭文醫師說明,很多家長一發現寶寶有便秘問題,最常犯的錯就是自行任意更換奶粉品牌,其實正確作法應是立即求助醫師,找出寶寶確切便秘的原因。像是寶寶明明對牛奶蛋白消化不良或有乳糖敏感的問題,就應是選擇好吸收的優化水解乳清蛋白,或是避免過多乳糖刺激的低適乳糖配方,同時添加能幫助消化道蠕動的寡醣,例如:半乳寡糖(GOS),才有助改善寶寶的便秘問題。若家長不了解寶寶便秘的問題而自行更換奶粉,選錯營養反而造成寶寶腸胃更不舒服,便秘問題更嚴重。「面對無法完整表達的嬰幼兒,家長應格外留意寶寶的便秘徵兆。」程醫師呼籲家長,寶寶大部分的便秘問題與家長選擇錯誤的配方奶有關,一旦發現寶寶有便秘問題,一定要立即求助醫師,千萬不要自行任意更換奶粉,否則長期的便秘恐會導致寶寶的食慾縮減,甚至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至於六個月以上的寶寶若有便秘問題,則建議在寶寶的副食品中添加豆莢類、番茄等高纖維的蔬果,幫助寶寶的腸胃蠕動,以幫助減少便秘問題產生。

有便秘困擾? 日走20分鐘就能改善

有便秘困擾? 日走20分鐘就能改善#便秘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大腸癌高踞國人十大死因,加上今年劇場大師李國修因大腸癌逝世,讓許多民眾對自己的腸道健康越來越重視。物理治療師陳子敬表示,其實維持腸道健康並不難,每天走路20分鐘就能改善便秘問題,就連維持正確坐姿,也能促進腸道健康喔!有運動習慣者 不易生大腸息肉一項大腸鏡檢查研究顯示,每週運動1小時以上的人,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容易剪出大腸息肉。若運動習慣維持超過3年以上,長息肉的比例又更低。陳子敬表示,每天維持運動習慣,讓腹腰有力量能撐起腸胃,腸胃便不易下垂,還能預防大腸息肉、保持骨質密度、控制糖尿病,最重要的是,運動促進大腦腦內啡分泌,讓人越運動心情越愉悅。相反地,長期久坐缺乏運動,會導致腸胃蠕動變慢,造成便秘問題,嚴重還會導致大腸直腸癌。若因工作需求必須久坐,陳子敬建議維持坐姿端正,抬頭挺胸,背部打直,否則長期駝背會影響肺功能,並造成橫結腸下垂、腸胃蠕動慢及新陳代謝變慢等問題。

孩子便不出來? 試著讓他們放鬆心情

孩子便不出來? 試著讓他們放鬆心情#便秘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媽媽,嗚,我嗯嗯不出來!」小孩子便便無法通暢,常是父母親心中的痛。新樓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鄭超宏醫師表示,便秘泛指大便次數變少、質地變硬,一般來說,排便次數從一天三次以內到一週至少三次都算是正常的。鄭超宏指出,根據羅馬準則第三版將功能性便秘定義為(四歲以上兒童至少符合兩者或以上之症狀):一、每週在廁所排便不超過兩次二、每週至少一次的大便失禁三、排便困難或疼痛的病史四、過度憋住大便的病史五、直腸內有大量的糞便六、曾有糞便粗大到可阻塞馬桶的病史鄭超宏表示,功能性便秘的治療,最重要的是對於「排便」的教育與再認知,照顧者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鼓勵兒童規律如廁,不能強迫訓練,讓他們放鬆心情,瞭解不慌不忙舒適的排便習慣是很重要的,並且盡可能讓他們多運動,減少壓力,不要憋便。鄭超宏建議,照顧者可以自行紀錄排便日記,將排便的次數、型態、是否需要用力,會腹痛、是否需用灌腸等詳細狀況寫下來,方便日後提供醫師很好的資訊。至於飲食方面,多攝取含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多喝水,減少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高醣食物如蜂蜜水(一歲以前不能使用),也能增加排便次數,讓大便質地變軟,改善便秘。鄭超宏呼籲,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法改善的話,可能就得尋求專業的小兒腸胃科醫師治療,或使用藥物治療了。

腦瘤免開刀?加馬刀可望免開腦隔空治療

腦瘤免開刀?加馬刀可望免開腦隔空治療#便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腦瘤不用開刀就可以治癒?花蓮慈濟醫院,在2003年,引進加馬刀治療腦部腫瘤,服務個案超過900例。花蓮慈濟醫院蘇泉發醫師指出,在加馬刀治療過程,病人戴上立體定位儀後,躺在治療床上,不必全身麻醉,不必劃開頭皮打開顱骨,經加馬刀精準的照射,使腫瘤不再成長,甚至能縮小到幾乎看不到。蘇泉發說,事實上只要各種邊緣清楚且直徑小於三公分、體積小於十五西西的腦瘤,都可以運用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術治療。對於直徑超過三公分的腫瘤,若無法以傳統手術完全移除,可先手術將腫瘤體積變小,再接受加馬刀,都有不錯的效果。全球接受加馬刀治療的病例中,先天性腦動脈畸形是一大適應症,腦瘤中包括聽神經瘤、腦下垂體瘤、顱咽管瘤、腦膜瘤、轉移性腦瘤等也都是適應症。而對於已入侵血管或壓迫到腦幹的大腫瘤,為避免手術完全移除過程引發大出血的風險,同樣先以手術移除部分腫瘤使腫瘤體積變小,再施以加馬刀治療,或以體積分段式加馬刀立體定位手術,是可嘗試的新方法。

樂閱讀/新鮮堅果「聞」了就知道?

樂閱讀/新鮮堅果「聞」了就知道?#便秘

專家怎麼說吳家誠教授:「堅果類食物」指的是富含油脂的種子類食物,例如芝麻、杏仁、花生、核桃等。堅果類食物,從外觀上比較難判斷是否新鮮,但如果不夠新鮮,一定會有油耗味產生,所以購買堅果類食物時,建議「先聞再吃」。以往,堅果類食物被視為油脂類食物,由於相關研究不多,大家總誤以為堅果類「多吃易肥胖」。不過,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堅果類食物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成分,適量攝取對健康十分有益。千萬不要小看小小一顆堅果,它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E、植化素,不僅能幫助提升免疫功能、強壯骨骼,還有助降低過高的膽固醇。它雖然含有豐富的油脂,但大部分所含的脂肪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很好,能保護血管健康。堅果類食物只要適量吃,對健康絕對有加分效果。雖然堅果類食物是營養素的寶庫,不過,還是要吃新鮮的才好。不新鮮的堅果類,如果長黴菌,恐怕會產生如黃麴毒素的麴菌毒素,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和傷害。堅果類食物該怎麼挑選呢?「先聞後吃」是祕訣。堅果類食物屬於乾貨,從外觀上比較難判斷是否新鮮,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拿起來聞一聞。存放太久、不新鮮的堅果,不會有堅果天然的香味,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油耗味」,有些品質比較差者,還會有刺鼻的味道。用鼻子聞一聞之後,也要記得放進嘴巴裡吃,變質的堅果,味道不好、脆度也不佳。如果吃起來覺得變軟,口感變差,就代表不新鮮。另外特別提醒:堅果類食物因為含有大量脂肪,保存時要注意溫度和濕度,以免氧化,最好放在冰箱中保存,如果能密封保存更好。專家獨門小祕方——吳家誠教授每天吃堅果,健康又享瘦/很多女生怕胖,所以謝絕堅果類食物,實在非常可惜,因為堅果營養豐富,對女生非常好。堅果熱量高是事實,但只要聰明吃,又正常作息,就不用擔心發胖問題。一般建議用手或湯匙來計算,用手抓一小把約30克,或攝取種子1~2湯匙,一天只要不超過這個量,就可以「只要健康不要胖」!營養知識專欄食用堅果注意事項/堅果類食物雖然富含營養,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盡情食用。對堅果過敏和腎衰竭的人,就應該避免食用堅果。堅果類食物是常見的過敏原,若發現對某些堅果過敏,一定要避免食用。另外,堅果中含有較多的磷,需限制磷攝取量的腎衰竭患者,要特別注意食用量。(本文編著者/吳家誠)(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4: 食物安全吃健康/康鑑文化)

寶寶便祕3元兇:奶粉泡太濃、亂通便、亂服藥

寶寶便祕3元兇:奶粉泡太濃、亂通便、亂服藥#便秘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寶寶便秘造成出血真讓家長擔心不已!今年剛滿2歲的林小弟弟最近排便時總不停哭鬧,且都是硬大便,還曾高達四天都不排便,甚至一次林媽媽在幫寶寶換尿布時,竟發現一堆血,經小兒科醫師檢查發現原來是林小弟弟嚴重便秘,造成排硬便導致肛門破裂。小兒科曾俊睿醫師表示,小兒便秘的原因很多,常見的3大NG做法即奶粉泡濃、習慣性灌腸通便或是亂服各式中、西、成藥。這名林小弟弟經擦拭藥膏並搭配食用香蕉泥、木瓜泥後,才恢復正常排便。曾俊睿指出,估計在小兒腸胃科的門診中,有10~25%的小朋友有排便困難現象;硬的便便會讓寶寶不舒服,就更不想努力大出來,結果造成惡性循環,嚴重便秘可能造成直腸壁裂傷出血。而小兒便秘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性巨結腸症等疾病因素外,大多受到遺傳及飲食習慣所影響。門診中經常看到父母因寶寶排便困難,緊張到不斷更換奶粉品牌或尋找各種錯誤或不當方法,結果可能害寶寶便秘更嚴重。他進一步指出,許多家長因寶寶便秘就推估是奶粉泡得不夠濃造成的,其實寶寶長期喝過濃奶粉反而會造成消化道負擔過重,或造成腎臟負擔過重。另外,有些家長習慣到藥房買灌腸劑給寶寶通便,長期會造成寶寶肛門括約肌缺乏自主性,日後會依賴通便才能夠解便,也是不當的處理方式。還有臨床上也常見到父母自行購買整腸藥物或成藥,容易造成寶寶中毒意外,讓便祕更加惡化,提醒家長不要讓寶寶亂服成藥或偏方。曾俊睿補充,根據1998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AAP) 的研究報導,母乳中的棕櫚酸為β型棕櫚酸,在嬰兒體內容易吸收利用。而均衡飲食才是解決便秘的根本之道!台北中山醫院營養師黃子芩提醒,一歲以上寶寶的飲食要均衡,不能偏食,如果要避免便秘,各種水果、蔬菜、油脂都應該均衡攝取,除了使用配方奶粉外,也可以讓寶寶吃一些蔬菜泥、水果泥,如柳橙、番茄、木瓜、草莓、葡萄柚或奇異果等,或讓寶寶喝些果蔬汁等,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幫助寶寶通暢排便。(照片/記者廖詠琦攝)

就是大不出!粉領外食族竟三周沒排便!

就是大不出!粉領外食族竟三周沒排便!#便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在超商解決三餐的民眾,當心蔬果沒有補足可能會導致便秘。一名24歲的粉領族,爲了想省錢,三餐都吃超商的飯糰、麵包和微波食品,不吃蔬果,造成三周都沒排便!經醫師診斷及照X光後,發現腸道積滿了排泄物。台灣的超商食物選擇愈來愈多樣,許多外食族,爲了方便乾脆直接在超商解決一餐。但吃這些超商食物,沒有攝取足夠蔬果,恐怕就會想這位年輕小姐一樣滿肚子排泄物,影響健康。醫師警告,排泄物停留腸道過久,會產生毒素,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並提醒其實超商也有生菜沙拉、水果可以選擇,最好保持每天排便,多喝水多吃蔬果,注意營養均衡,才能保持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