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生活壓力好大!上班族便秘問題多

生活壓力好大!上班族便秘問題多#便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今年八月的失業率微幅上升,且八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較上月漲0.97%,較上年同月上漲3.42%,民眾生活壓力大,當心身體健康也拉警報!藥劑師就發現,最近因便秘到藥局購買軟便劑的民眾明顯增加三成,除了慢性疾病引發的便秘,更大的族群是小資上班族,因為緊張、壓力所導致的便秘。資深藥劑師呂品儀指出,只要排便的時間過長、超過三天以上沒有排便,就可能有便秘的困擾,如不積極尋求改善,就有可能演變成習慣性的便秘,引發更多健康問題。一般而言,除建議便秘的民眾要放鬆心情、適當抒壓外,在生活習慣上也要養成每日喝水2公升、多吃纖維豐富的蔬果,並從事適度的腹部運動等來改善便秘的問題。如果民眾欲選擇軟便劑,建議先向醫師、藥師諮詢,並選擇衛生署核准的藥物,且最好是天然草本、不傷害消化器官的藥品。呂品儀說,過去不當使用軟便劑有可能會造成體內電解質失衡,或藥物傷害到胃、小腸等器官的情形,但草本的軟便劑,是在大腸及結腸處作用,透過藥物的機轉,刺激腸道蠕動,進而改善排便不易的狀況,對身體負擔較小。不過呂品儀還是強調,若便秘的情形反覆發生,或有合併其他異狀,必須立即就醫診察。

驚!便秘、情緒障礙 竟也是帕金森病徵!

驚!便秘、情緒障礙 竟也是帕金森病徵!#便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盛行率與發生率排名第二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典型的症狀常以「動作困難」來表現,包括動作緩慢、舉止不靈活、四肢僵硬、手腳顫抖等。不過國內帕金森病權威、林口長庚醫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陸清松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其實在出現動作困難類的病徵前,身體就已經表現出許多「非動作症狀」(Non-motor symptom),諸如嗅覺異常、做惡夢、情緒障礙甚至是莫名腹脹、嚴重便秘等,都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前兆,應盡速請專科醫師評估。陸清松醫師指出,帕金森病好犯於中老年人,且男性多於女性,40歲以下發作的機率較小。主要的三大症狀是行動緩慢、單側手抖、僵硬,且慢慢擴散到對側,這些典型的動作障礙是臨床診斷帕金森病的重要指標,當發生典型症狀後,患者腦中50%的黑質細胞幾乎死亡,代表已進入帕金森病的第二或第三階段。但根據國外研究,其實在出現動作障礙前,身體已經透過「非動作症狀」發出警訊,有人會出現嗅覺障礙、自主神經系統障礙、情緒障礙、便秘等等,雖然出現這些症狀不完全等於罹患帕金森病,但醫師強調有「很大的機率」會演變為帕金森病。一旦有非動作症狀出現,應盡速就醫檢查,可以讓帕金森病獲得良好的控制。在治療方面,陸清松醫師表示,很多人會極端認為罹患帕金森病等於「沒救了」,但其實帕金森病可透過藥物、運動及充足睡眠獲得良好的控制。陸清松醫師指出,現在已有很多藥物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在罹病7至14年內都可以維持工作,患者謹記按時吃藥、定時運動並有充足的睡眠,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雖然不能痊癒,但可以控制,生活品質與常人無異。此外,有許多人會把帕金森病與阿茲海默症、中風這兩種疾病搞混,對此,陸清松醫師也特別提出解釋。醫師表示,帕金森病主要是身體的動作障礙,但阿茲海默症最主要是會失智、失憶,最後才出現精神障礙或是活動障礙。而中風通常是身體急性的變化,可能昨晚還好好的,早上就出現單側肢體無力,也非像是帕金森病身體逐漸出現單側手抖、僵硬、活動遲緩等症狀,這兩種疾病截然不同,提醒民眾注意。圖:國內帕金森病權威、林口長庚醫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陸清松接受優活健康網記者訪問。影片:陸清松主任談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影片網址為http://youtu.be/ZrwA7x9KX5U)。

改善生活飲食習慣 遠離便秘好輕鬆

改善生活飲食習慣 遠離便秘好輕鬆#便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些人每次上完廁所,就像是剛和馬桶打過仗一樣,不僅汗流浹背,更有一種全身虛脫的感覺;有的人因為長期苦於坐馬桶,看到的廁所,就會出現莫名的恐懼感;這便是許多現代人常有的難言之隱-便秘。長時間便秘會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還會有嚴重後遺症,例如導致內外痔瘡、肛門裂傷、反覆性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嚴重者出現直腸黏膜脫出肛門外的脫肛現象發生,讓人飽受折磨卻說不出口。由於每個人的排便習慣不同,很難界定多久沒排便才算是便秘。一般而言,一星期內解大便的次數達到或超過在三次,都可以接受的範圍,要視每個人的排便習慣而定,若排便時感到困難、疼痛、糞便堅硬,腹部脹大,或者有便意卻解不出來,就算是「便秘」。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曾逸豪醫師表示,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如體內缺乏足夠水份或纖維質、缺乏足夠運動、長時間服用某些藥物,像是心臟藥、止痛藥、麻醉藥、抗憂鬱藥物、通便劑、瀉藥等,也會使得腸子蠕動能力變差。而罹患部分慢性病的患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也會有便秘現象。但最常造成習慣性便秘原因,還是屬於功能性的腸胃障礙,也就是找不到身體上實質的病變,多起因於緊張、壓力大,腸胃蠕動失調,或者有便意時卻忙於工作強忍便,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習慣性便秘。曾逸豪醫師也提醒在日常生活,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早餐前先喝兩杯溫開水再用餐,有助於「胃大腸反射」作用,鍛鍊腹肌,因腹肌是排便時使力的「主要動力」,老年人、肥胖的人容易便秘,可能是和腹肌無力有關;採取蹲姿排便,蹲姿是一種最自然的排便方式,也較容易施力;不要使用瀉藥,如果經常使用瀉藥排便,人體的反射機能會受到破壞,如果瀉藥的量越大,也會造成所謂的瀉藥依賴,甚至會到了沒有瀉藥便無法排便的地步,想治療就很難了;飲食方面,盡量避免吃巧克力、馬鈴薯、油炸物、糯米類等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

吃太好、便秘又少動 痔瘡患者增多

吃太好、便秘又少動 痔瘡患者增多#便秘

痔瘡是一種相當惱人的疾病,俗語說「十男九痔」,更顯示出它的普遍性。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由於人們吃的食物大多過於精緻,缺乏纖維質,而導致時常便秘,再加上缺乏適度的運動,久坐、久站或經常失眠,使得痔瘡的患者越來越多。連女性患者也越見增加,在門診常見懷孕的婦女,挺著大肚子又有疼痛及脫出的痔瘡,真是十分辛苦。大里仁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孫志誠表示,痔瘡的形成原因乃是肛門附近結締組織鬆弛,以及肛門靜脈叢曲張所引起,除了體質因素以外,便秘、久坐、久站、失眠、飲酒及常常食用辛辣和油炸食物,都容易使痔瘡變得更為嚴重。依它們在肛門齒狀線之內外位置,可分為內痔及外痔兩類。一般而言,內痔的神經分佈是屬於內臟神經管轄,比較不會劇烈疼痛,而較常出現肛門出血的症狀;而外痔神經則是屬於體神經管轄,比較會有疼痛及搔癢的感覺。另外,如果痔瘡的血管被血栓所堵塞,會導致痔瘡急速變大變硬,產生疼痛,則稱為血栓性痔瘡。第一級-只有疼痛或出血的症狀,解便時痔瘡不會脫出肛門。第二級-解便時痔瘡會露出肛門外,但隨後會自行縮回。第三級-痔瘡脫出後不能自行縮回,而須以手推回肛門內。第四級-痔瘡卡在肛門外,無法用手推回。孫志誠指出,對於痔瘡的治療方法很多,硬化劑注射及冷凍治療,因為併發症較多且效果不好,現在已經少有醫療院所使用。對於輕微的第1級痔瘡,通常可給予軟便劑服用及局部藥物塗抹。至於散在性內痔,則可使用橡皮筋結紮枯痔法,使之壞死脫落。而對於出血嚴重或頻繁之第1級或會脫出之第2、3、4級痔瘡,最好是選擇手術切除,可使痔瘡再發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目前痔瘡手術是利用半身麻醉進行,手術時間約20~30分鐘,住院只要1~2日,術後約1~2個月即可完全痊癒,相當方便安全。近幾年來更發展出痔瘡手術的新療法「痔瘡環狀切除術」,它是利用可拋棄式儀器於肛門齒狀線內將痔瘡做整圈切除,術後比傳統痔瘡切除手術,較不容易產生嚴重疼痛或肛門出血的併發症,對於脫出及出血性內痔而言,是相當理想的療法。不過因目前健保尚未給付環狀切除器的費用,因此這部分的費用必須自費負擔。

春節顧腸胃/正視便秘 順暢整年

春節顧腸胃/正視便秘 順暢整年#便秘

過年大啖美食,加上熬夜和親朋好友相聚,作息不正常是否讓你的腸胃開始抱怨了呢?事實上,便秘的問題有可能就存在我們每個人、每一天的日常生活裡,但很少人知道怎樣才算便秘?造成便秘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因此,優活記者整理並彙整過去一年醫師提供有關「便秘」的資訊,就是要讓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夠「順暢」無比,好運連連!醫師指出,有些人只要一天沒有排便,就以為自己便秘了。事實上,一個人一天排便1至3次,或是3天才排1次便,都在合理範圍內。不過醫師也強調,如果排出的糞便很硬、吃進去的東西很多但排出來的糞便很少,又或是一星期內排便次數小於等於兩次的話,也同樣要當心有便秘的問題。醫生說,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因為壓力、環境改變(如出國)、久坐少運動等因素,或是食物纖維和水分攝取不足、想大便的時候又不去上,而造成「習慣性便秘」。也有人因為本身器官病變所造成「器質性便秘」,或者是因服用藥物產生副作用導致便秘等情形。甚至優活健康網也曾報導過,有名年青男性因服用鈣片導致便秘的案例。如果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一旦出現便秘的情形,可能自己都不會發現。醫師表示,藏匿在大腸裡的大便,是全身代謝、利用過後的「廢物」,如果不排出,反而會使毒物重複被大腸吸收,造成身體的負擔。舉例來說,便秘常會造成痔瘡、長青春痘、口臭甚至會連帶影響到心臟的機能,因此提醒民眾要注意自己的排便習慣,當有便秘的問題發生時,要趕快尋求醫師的診治並改變生活習慣。

吃芭樂要去籽?難不成會便祕?

吃芭樂要去籽?難不成會便祕?#便秘

小時候總會聽長輩說,吃芭樂的時候,一定要把籽挖掉,不然會便秘!這個問題,在網路上也有不少網友想要得到正確解答,因此有網友在入口網站的知識平台發問倒底,「吃芭樂不去籽,到底會不會便秘呢?」,但得到的答案卻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究竟正確的答案是什麼?芭樂要怎麼吃最好?透過農委會的網站,找到擁有「台灣芭樂冠軍專家」美譽的果農江再郎先生,他擁有種植芭樂30餘年的經驗,民國95時以自家產銷的芭樂榮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神農獎的傑出農民,他的果園因栽種各式各樣的芭樂,被國內知名《天下》雜誌形容像是一座「芭樂博物館」,而江先生也被譽為是台灣芭樂的冠軍專家。江再郎表示,過去老一輩的人會說吃芭樂籽會造成便秘,是因為三、四十多年前,民眾常採路邊的「土芭樂」食用,這種芭樂品質沒有經過控管、品種不好,加上果肉少、籽又多,容易造成便秘。現在的芭樂大不同,因為品種改良加上嚴格的品管控制,不但外型美觀,籽也少了很多,食用並不會造成排便不順。江再郎強調,芭樂營養價值高,不但助消化,還可以降低膽固醇,被譽為一種「養生」的水果。至於網路上曾有中醫師說,芭樂籽具有「收斂止瀉」的效果,因此吃了就會造成便秘,對此,曾任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中醫科主任、現任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擁有豐富中醫臨床經驗的黃林煌醫師指出,他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並認為芭樂籽在中醫學上並不具有這樣的效用。黃林煌醫師解釋,一般而言,芭樂富含膳食纖維,助消化又幫助排便。但如果芭樂放太久,外皮老掉、硬掉後,其內含的纖維也會變硬、人體不易消化,就容易造成排便不順的情形。因此,芭樂會使人排便不順或是便秘,元兇是「硬掉的纖維」,而非果實內的籽。除了中醫師的觀點之外,林新醫院腸胃肝膽科的凃忠文主任表示其實吃芭樂連籽吃不會便秘,反而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但是凃忠文主任也提醒民眾,如果本身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最好還是不要連芭樂籽一起吃,因為芭樂籽較堅硬,會刺激腸胃,能不吃就不要吃。代謝型態公司資深營養師袁毓瑩指出,芭樂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和大量的膳食纖維。她認為,芭樂籽並不會直接造成便秘,而是當人體消化功能低落,加上水份攝取不足時,排便才有可能受到影響。袁毓瑩營養師解釋,像是芭樂籽、葡萄籽這種堅硬的種子,人的胃酸本來就不容易破壞。此外,現代人大部份都沒有辦法好好的吃、生活壓力又大,腸胃功能受到極大的挑戰,長期下來消化功能變弱,所以容易有便秘的現象。若在這時吃不對食物、營養不均衡,整個生理代謝效率就變差,再吃這種硬硬的種子、消化不良,就會使便秘的情況更為嚴重。台安醫院的資深營養師劉怡里則指出,芭樂基本上可以連籽一起吃,但是有兩種人最好可以避免,一種是糖尿病患者,因為芭樂籽的周圍通常比較甜、糖份高,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最好不要連籽吃;還有平時消化系統就不好的人,像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反而會刺激腸胃道,造成消化不良。劉怡里營養師強調,攝取芭樂營養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吃,最好不要添加其他的佐料,像是夜市賣的醃芭樂、沾梅粉一起吃等方法,因為這些吃法含有過量的鈉,所以建議民眾少吃,特別是有高血壓的病患,而且也不要打成芭樂汁喝,因為芭樂本身不甜,所以往往需要加入過量的糖份,才能容易入口,導致攝取過量的糖份;同時芭樂打汁可能會讓當中所含的維他命C和其他的營養素被破壞,反而無法攝取到芭樂的營養。從以上幾位專家的論點來看,芭樂籽的確不是造成便秘的主要原因,因此芭樂連籽一起吃,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不過營養師也特別提醒,想要預防便秘,除了飲食均衡以外,多補充水分也是必要的。 

男子吃鈣片反便秘 專家:最好先詢問醫師再吃

男子吃鈣片反便秘 專家:最好先詢問醫師再吃#便秘

根據網路電子報顯示,日前一名男子因並無骨質疏鬆,也不缺鈣,但是他卻每天吃鈣片,導致長期便秘就醫,醫師則表示,若在不缺鈣的情況下,長期補鈣,會引起腸胃蠕動變差,誘發嚴重便秘,因此,請男子少吃鈣片,多吃蔬果等,其多年便秘已改善許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昨舉辦衛教記者會,該院藥師朱婉兒表示,鈣質的攝取,依照衛生署訂定的參考攝取量,青春期所需要鈣每天約為1200毫克、成年人約1000毫克,除上述男子過量補充鈣質,容易引起便秘以外,吃太多鐵劑也容易使體內水份減少,腸胃蠕動變慢引起便秘,藥師也提醒民眾,鈣片、鐵劑等營養補充品都可能引發便秘,民眾服用前可先諮詢醫藥人士意見。朱婉兒藥師表示,若想達到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需要與維他命D例如肝臟、蛋黃等一起補充、或是適度的曬太陽才能達到,另外鈣也會與部分藥物、食物有交互作用,例如四環黴素與鈣片一起服用,會減少四環黴素的吸收,還有降血壓藥或治療心絞痛的鈣離子拮抗劑,如果與鈣補充劑同時併用,藥效可能減弱,此外茶與咖啡因為含單寧,會阻礙鈣的吸收,碳酸飲料例如汽水、可樂因為含有磷酸,當食物中的磷過高時,會增加鈣質的流失。而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鄒孟婷醫師則是表示,一般人應盡量藉由天然食物攝取每日所需的鈣質,如牛奶、小魚乾、豆類、蛤或以骨頭所熬煮之湯,就足以滿足身體一日所需的量了,另外對某些病友,若服用鈣片,可能會有便秘或胃腸不適時,可以多喝水來改善,那對於有尿道結石患者,若服用鈣片可能會增加結石機率,因此醫師提醒,當有某些慢性疾病在身時,則要遵從醫師指示服用營養品等。拿「維骨力」來補鈣,大錯特錯!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038女性停經後易骨質疏鬆 吃含鈣食物、運動可預防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888正確運動及攝取鈣質,有效預防骨質疏鬆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2229

女子小腹微凸 2公斤腫瘤「吃掉」卵巢

女子小腹微凸 2公斤腫瘤「吃掉」卵巢#便秘

根據平面媒體報導,一位26歲的何姓女子,在3個月前出現腹部脹氣現象,躺下時,腹部甚至還微微隆起,因為沒有出現疼痛感,以為只是吃多了,直到出現便秘問題才就診,經過醫師診斷發現,她的卵巢長了兩公斤重的巨大腫瘤,由於腫瘤大到看不見正常卵巢組織,加上擔心是惡性,因此只得切除左側卵巢輸卵管。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柯柏均也表示,柯姓女子卵巢長出黏液囊腺瘤,估計長了半年以上,體重增加兩公斤,若能及早發現,趁腫瘤小時切除,不至於切除卵巢、輸卵管,且柯柏均醫師說,切除左側卵巢輸卵管已影響到排卵,懷孕機率是一般人的一半,何姓女子無奈笑說,原本計畫30歲以後結婚,現在要提前到30歲以前,以免影響生育。台大醫院婦產部嚴孟祿醫師在衛教文章中表示,雖然卵巢癌是一種預後(治療成績)很差的疾病,但是並非卵巢長瘤就是卵巢癌,且根據文獻報告,惡性卵巢腫瘤(卵巢癌)約只佔所有卵巢腫瘤不到一成。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卵巢腫瘤是良性的。嚴孟祿醫師也表示如果臨床上有症狀,或內診時懷疑有卵巢腫瘤時,一定會使用超音波檢查確定腫瘤的有無及有沒有惡性的可能,一個完整的超音波檢查,除了能告訴我們卵巢腫瘤的大小、位置、形狀外,最重要的是它能夠透露一些腫瘤的特性,而柯柏均醫師更強調,婦女若有腹脹、腹痛、泌尿及腸胃等症狀,最好就醫檢查。孕婦卵巢癌完成化療 順利產下男嬰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2562名嘴卵巢癌病逝 醫師籲勿輕忽腹部不適症狀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2487女一年胖超過20公斤 竟是22公斤巨大卵巢瘤作怪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264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