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

脊椎開刀後下背痛⋯竟是「這種瘤」無聲長大!醫警告:破裂恐致命

脊椎開刀後下背痛⋯竟是「這種瘤」無聲長大!醫警告:破裂恐致命#下背痛

多年抽菸、有高血脂病史的61歲黃先生,從2年前開始持續下背痛,並曾因腳麻症狀被診斷為脊椎狹窄問題,而在其他醫院進行過脊椎手術。然而仍持續背痛,發展至難以忍受的地步,因此前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室求助,檢查發現腹部有顆5.5公分動脈瘤,主動脈瘤血栓更是下肢麻痺疼痛的原因。

躺著都喊痛,生物相似性藥物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露曙光

躺著都喊痛,生物相似性藥物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露曙光#下背痛

周杰倫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眾所皆知,也讓社會大眾對該病有了些許認識。雙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蘇勤方觀察,民眾的病識感確實比過去好很多;不少患者知道睡覺睡到一半、半夜下背疼痛是疑似僵直性脊椎炎的徵兆,會有所警覺而來求診。 僵直性脊椎炎典型症狀為下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之一,其核心症狀是發炎性疼痛,範圍包括下背部、中軸脊椎等處,也可能擴及到髖關節、膝蓋、腳踝、腳跟等部位;通常發生在早上起床或者很久沒有活動時出現疼痛僵硬的感覺。還有一些患者會合併有乾癬、虹彩炎或潰瘍性大腸炎等症狀。 等到疾病進展到後期,脊椎關節會產生沾黏而影響到活動,病友就會呈現駝背、頭抬不起來等現象。最痛苦的不只是疼痛,還會導致行動不便,不舒服到連躺在床上都受不了;不僅睡眠品質受到影響,也會導致許多慢性病產生。 蘇勤方強調,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病機轉與其他常見自體免疫疾病略有不同,「它帶有自體發炎性疾病的特質。大部分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帶有HLA-B27抗原(一種人類白血球抗原),國人約有5%帶有HLA-B27,其中約有5%的人會在感染、環境因素、抽菸等因素交互影響下產生發炎反應。」 生物製劑效果好,唯健保給付嚴格 傳統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是以非類固醇抗發炎類藥物(NSAID)為主,自生物製劑問世後,效果快速且副作用低,是治療的最佳選擇。不過生物製劑因屬於高價藥品,在健保總量管制下,給付相對嚴格,必須完全符合下列條件才能給付:HLA-B27陽性、使用至少兩種以上NSAID但效果不佳、嚴重程度至少要維持4周以上且須至少連續2次檢查中BASDAI要大於6、發炎指數ESR要大於28mm/1hr、CRP要大於1mg/dL,才能申請。 蘇勤方表示,臨床有些病患即使非常不舒服,也會因為無法符合生物製劑的給付標準,而無法申請生物製劑,他就曾遇到像是擔心疼痛影響訓練的運動員,甚至是必須長時間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等,因為發炎指數只差一點點而無法申請。「若能及早、並在最有需要的時候接受適當治療,可阻斷發炎的進展,讓沾黏的狀況緩和下來,也才可保有好的生活品質。」 所幸衛生福利部已核准通過數種生物相似性藥物,效果相同、價格也較生物製劑來得低,對病友而言,確實能減輕不少經濟負擔。 蘇勤方強調,僵直性脊椎炎使用生物製劑的效果相對於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好很多,在生物製劑治療下,可讓病患維持正常生活,且產生的抗藥性也低,對疾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鼓勵病友與您的醫師討論,透過多方面的治療選擇,讓疼痛與疾病能進一步獲得緩解。

女性別輕忽!醫提醒:眼睛發炎、皮膚長乾癬也可能「僵直性脊椎炎」

女性別輕忽!醫提醒:眼睛發炎、皮膚長乾癬也可能「僵直性脊椎炎」#下背痛

26歲Tina從高二起就偶爾會背痛、疲倦、腳部不適,但因曾是籃球校隊,單純聯想為運動傷害;直到出社會後須久坐辦公室,在面臨各種高壓之下,背痛問題越發明顯,看了幾家醫院也未釐清出病因。直到因爲胸悶、胸痛趕緊掛急診,她忍不住吐露「莫名痛10年」困擾,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

下背痛未必是太操勞 僵直性脊椎炎延誤醫治恐變殘

下背痛未必是太操勞 僵直性脊椎炎延誤醫治恐變殘#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3歲的王爸爸在年輕時出現下背痛困擾,起初以為是當兵太操勞不以為意,結果竟痛超過20年。曾經服用過止痛藥但效果有限,後來背部彎曲駝背,只能低頭走路,只好求診骨科並進行脊椎矯正手術,但仍無法改善症狀,最後靠殘障手冊過活。沒想到前幾年兒子當兵也出現下背痛,幸好兒子機警上網找資料,及時就醫,確診為遺傳性僵直性脊椎炎,經生物製劑治療後,現在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一般下背痛越動越痛 發炎性下背痛越動越不痛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林理信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20~40歲族群,男性是女性的三倍,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一旦發病就是終生疾病。臨床上約有七成會出現下背痛典型症狀,頸椎、胸椎及腰椎都可能會被侵犯,只要持續治療減少脊椎及關節破壞,就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僵直性脊椎炎常造成發炎性下背痛,患者初期都會以為是過度勞動引起的下背痛而延誤就醫。發炎性的下背痛跟一般的下背痛最大的區別,就是一般下背痛會越動越痛;而發炎性下背痛則是越動越不痛,越不動越痛,且容易發作在早上起床、睡午覺後,或是久坐椅子上工作,只要身體一段時間沒有活動,就會開始疼痛,但只要活動伸展幾分鐘,疼痛就會舒緩。臨床上也經常看到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誤以為是椎間盤凸出或其他脊椎疾病,延誤治療時間。林理信指出,由於僵直性脊椎炎疾病進展緩慢且具遺傳特性,因此診斷上會以X光為主要判斷,若下背薦腸骨關節有明顯雙側第二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或者是單側第三級以上薦腸骨關節炎,再搭配患者發炎性下背痛等典型症狀及參考抽血驗HLA-B27基因,綜合評估來診斷僵直性脊椎炎。積極治療 也能像病友東奧選手陳思羽一樣運動針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過去僅能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劑控制病情,近年來透過生物製劑治療,讓僵直性脊椎炎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對周邊關節炎、骨接點發炎及虹彩炎等併發症也有效。對於有生育計畫及需要哺乳的女性患者,目前也有適合的生物製劑,患者可與醫師充分溝通,達到控制疾病及成功懷孕的雙重目標。林理信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發炎性下背痛症狀、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病史,或是眼睛虹彩炎等情況,應儘早尋求治療。只要積極治療,也可以像東京奧運僵直性脊椎炎羽球選手陳思羽一樣,正常生活及運動,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及正常婚姻生活。

老虎伍茲靠它重返球場 「躺著開刀」揮別下背痛

老虎伍茲靠它重返球場 「躺著開刀」揮別下背痛#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70歲葉先生長期下背痛,雖曾動過脊椎減壓手術,但效果不如預期,日前檢查後發現有腰椎椎弓解離、脊椎滑脫等狀況,考量同樣位置如重複手術有神經沾黏造成術中神經損傷的高度風險,評估後建議「躺著開刀」,先由腹部經後腹腔置放椎間體支架,再從背部置放骨釘,不僅改善惱人下背痛,也降低神經損傷風險,隔天即可下床行走。將前次手術沾黏、神經損傷風險降至最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骨科部醫師林琮凱表示,患者長期飽受下背痛所苦,雖曾接受過第4、5腰椎減壓手術,但術後狀況不穩定,此外,第5腰椎椎弓已有解離,及合併第5腰椎、第1薦椎脊椎滑脫等現象,因此先安排復健、神經阻斷術治療,然而背痛仍不斷復發,故患者決定再次接受手術,希望能一勞永逸。林琮凱指出,由於患者同節段脊椎後方,已接受過減壓手術,將壓迫到神經的椎間盤、骨刺或韌帶組織切除,若要再次從後方脊椎翻修,術中恐因前次手術所留下的沾黏造成神經損傷風險增加,故與患者討論後,決定採用「躺著開刀」以「微創前位脊椎融合合併後方骨釘內固定術」將沾黏、神經損傷等風險降到最低。高球天王「老虎伍茲」就曾於2017年接受相同手術重返體壇顛峰,與傳統手術(後位)差異在於,新式手術會請患者先平躺,經由下腹部傷口置放入椎體間支架,維持脊椎前方穩定後,再由背部置放骨釘,完全不需經過前次手術部分,也不需撥動神經,即能完成360度穩定脊椎。下背痛經常是姿勢不良引起 適度運動鍛鍊核心肌群林琮凱強調,此術式屬於微創手術,雖然過程較費工,但術中對於肌肉及骨骼的損傷較傳統手術少,一般術後1~2天就能穿著背架自由行走,讓脊椎翻修手術的神經損傷機會趨近於零,同時縮短骨頭癒合時間,患者也可以早點恢復正常作息。林琮凱提醒,下背痛經常是長期姿勢不正確而引起,若工作需要進行抬、拿、扛重物等動作,或是久坐辦公室,務必要適度運動鍛鍊核心肌群,讓脊椎維持在正常曲線上,才能避免脊椎變形、壓迫。

發燒合併下背劇痛 他一照X光腰椎盤竟蛀光

發燒合併下背劇痛 他一照X光腰椎盤竟蛀光#下背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下背痛又發燒時,千萬別大意!一名50歲男子因為發燒及呼吸喘住院檢查,診斷出是肺膿瘍合併菌血症,抗生素治療一個月後,卻因下背劇烈疼痛無法行走,照X光發現第3、4腰椎盤消失,醫師研判,可能是細菌從肺部一路感染下來,造成腰椎體被侵蝕,導致駝背畸形。細菌從肺部一路感染到腰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醫師陳晉瑋表示,磁振照影顯示患者腰椎體被侵蝕,確定是細菌性脊髓炎後,緊急安排腰椎神經減壓及矯正固定術,依據椎間盤膿瘍細菌培養結果,投予治療性抗生素,患者一周就可以穿著背架行走,四周後感染指數恢復正常順利出院。陳晉瑋表示,每當有患者下背劇痛,用一般止痛藥沒效,夜間疼痛影響睡眠,嚴重的甚至併發下肢癱瘓無力,遇到這類患者,會抽血檢查白血球及發炎指數,以判斷背痛是細菌感染造成,還是一般退化性機械性結構問題,如壓迫性骨折。若發炎指數偏高,加上影像學檢查有椎體變形或化膿,就有可能是脊椎骨髓炎。可能合併下肢麻木、泌尿道感染等症狀該名患者的致病原因,有可能是肺部感染產生的感染性血栓,透過血液循環至脊椎動脈分支而引起脊椎感染,培養出來的細菌是最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一般脊髓炎需要靜脈抗生素治療6周,整體療程至少3個月,一旦有神經學症狀或脊椎後凸變形及脊椎不穩定造成難以控制的痛,這時就需要脊椎骨科手術矯正固定脊椎,無法單靠內科治療。一旦出現藥物難以控制的下背痛,有時還會出現發燒、下肢麻木及無力,合併其他系統性的疾病,例如肺炎或泌尿道感染,就要尋求骨科醫師診治,早期診斷,及時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可提供較好的預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