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誤吃毒菇上吐下瀉 一家3口全送醫

誤吃毒菇上吐下瀉 一家3口全送醫#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廖姓男子誤信測試野菇毒性的方法,差點賠上命!廖姓男子認為想要檢查菇類有沒有毒,只要利用滾水加上生米一起煮,若米沒有變色就是無毒。因此當他在住家附近發現一朵朵肥碩的野菇便摘採回家讓妻子料理。起初妻子利用滾水測毒發現米沒有變色便安心享用料理,沒想到1小時後一家三口都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讀高中的女兒上網查詢才發現可能誤食了有毒的「綠褶菇」。毒菇種類複雜 檢測、解毒方式也不同南投醫院腎臟科葉哲廷醫師表示,他說毒菇種類繁雜,所含毒素也不相同,其檢測和解毒方式當然也不一樣,未聽過煮白米來辨別毒菇的方法,因此呼籲民眾別單純依靠單一毒物檢測方式,最好是不要輕易採食野外植物,以免誤食而中毒。綠褶菇與雞肉絲菇相似 最常被誤食葉哲廷醫師,菇類中毒的案例當中最常見的便是誤食綠褶菇,它顏色呈白色及淺褐色,跟可食用的雞肉絲菇相似,常被誤食中毒。綠褶菇的菌蓋開始是半球形,之後平展,菌褶開始是白色,後來呈淡黃綠色,所以叫「綠褶」菇。「綠褶菇」的菌柄長約10-20公分,有菌環圍繞,這和雞肉絲菇不同。食用後約30分鐘至3小時,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等。對於綠褶菇中毒並無特定解毒劑,治療方式為支持性療法,中毒時如果即早就醫診治,大多可以恢復而不會留下後遺症。誤食毒菇應保留菇類的食餘檢體供診斷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由於野菇要從外觀分辨是否有毒性並不容易,建議民眾應避免採摘、食用來路不明的菇類,以免中毒。若誤食毒菇應盡可能地保留菇類的食餘檢體,供醫師參考,以例後續診斷及治療。

吃完便當狂拉 世大運便當無中毒疑慮

吃完便當狂拉 世大運便當無中毒疑慮#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網球選手張凱貞與世大運網球競賽總經理張思敏服用世大運便當後,出現輕微腹瀉情形,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主辦單位提供的便當,經工作人員微波後食用,該時段同時有提供給香港、葡萄牙、泰國、紐西蘭等選手,並未有人發生不適症狀。網球競賽總經理吃完便當腹瀉4次世大運網球競賽總經理張思敏,23日自己只取1個便當,次日便向醫療組反映出現輕微腹瀉4次,後自行痊癒。根據我國食物中毒定義「兩人或兩人以上攝取相同食品發生相似症狀」才可列為食物中毒。且查世大運「選手系統」登錄訂餐資料,8月25日臺北網球中心(Taipei Tennis Center)共計提供153個選手午餐盒,有5種口味:分別為歐洲餐盒48個、亞洲餐盒32個、清真友善餐盒24個、素食餐盒13個及簡易餐盒36個。臺北市衛生局表示,此2案獨立案件雖不符食品中毒通報定義,無人就醫、無個別就診紀錄,但正逢賽事期間,仍以高規格檢驗選手餐留樣便當及場館外訂餐盒滷雞腿便當,檢驗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沙門氏桿菌等食品中毒菌,檢驗報告預計於9月1日出爐。遵守4大原則才能確保食品安全臺北市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為確保食品安全、預防食品中毒發生,不論自行烹煮或外訂餐盒,都需特別注意餐飲場所的衛生狀況,避免生食,且食材充分煮熟,便當製備起3小時內食用完畢,並確實遵守「清潔」、「迅速」、「加熱或冷藏」、「避免疏忽」4大原則,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沙拉、涼麵當主食 5教戰守則防中毒!

沙拉、涼麵當主食 5教戰守則防中毒!#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到來,飯後來杯飲料或冰涼飲品解熱。也有人喜歡選擇沙拉、涼麵等涼冷食品作為主食,由於夏季高溫容易食物變質導致細菌滋生,也較易發生食物中毒。高溫潮濕 細菌繁殖速度加快根據衛福部歷年食品中毒事件統計資料發現,5-10月是食品或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的高峰期,高溫潮濕環境,致使細菌繁殖速度加快,稍為保存不慎,食品也較易腐壞。加上民眾喜歡攝取涼冷食物,更容易增加進食風險。 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劉珮芬表示,為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在食品或食物的保存上更需要留意溫度及保存條件的控制。現提供5項夏季食物保存教戰守則:1) 避開食物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最適合在50~60℃溫度區間快速生長。食材或食品的調理與保存應特別注意溫度控制,熱食恆熱、冷食恆冷。 63℃加熱30分鐘或72℃加熱15分鐘,維持食品中心溫度65℃以上。冷藏5℃以下可抑制病原菌生長;冷凍-18℃以下病原菌無法繁殖。2) 遵守2-4小時法則/烹煮好的食物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應盡快食用,若已超過4小時,建議食用前需充分加熱或直接丟棄。另外,記得食物保存時間也是預防的關鍵之一:●  米食類食物/放置陰涼處,保存期限約1週~3個月。●  根莖類/應儲存於陰涼處或冰箱底層。●  魚、肉類/應適量分裝後放置冷藏或冷凍,魚肉類冷藏時間為1~2天,冷凍時間為1~2個月、雞蛋擦拭乾淨冷藏15天。●  黃豆類製品/豆干冷藏約3天,傳統豆腐冷藏約5~7天,盒裝豆腐冷藏約30~45天。 3) 甜湯保鮮期不超過3天/自己DIY煮熟的湯品如綠豆、紅豆、薏仁、愛玉或仙草等及豆漿放置冰箱冷藏約保存2-3天。另外,瓜果、蔬菜為3~5天、綠葉蔬菜冷藏5天;乳品類冷藏5~10天食用完畢。 4) 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食物冷藏應將熟食放於最上層,生食放於下層,以避免交叉污染。5) 維持良好衛生環境/食物冷藏及冷凍環境都應維持乾淨且定期清潔、調理食物前應徹底洗淨雙手、穿戴手套及口罩,避免因飛沫、手部不乾淨或傷口,造成食品或食材的污染,產生食物中毒的風險。

嬰幼兒昏睡?小心恐為藥物中毒

嬰幼兒昏睡?小心恐為藥物中毒#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知道嬰幼兒常見的中毒原因是什麼嗎?竟然是誤食藥物!臨床上,有不少嬰幼兒因為吃了大人的藥物,進而導致中毒;還有就是小朋友食物中毒也很常見,尤其是夏季來臨,若是不注意清潔衛生,不只是小朋友易食物中毒,大朋友也易食物中毒,不得不慎。誤食降血糖藥、安眠藥大千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張濤澤表示,門診中,就曾經有小朋友因為誤食了降血糖藥,結果出現低血糖而導致昏迷,被家長送來就醫,也有嬰幼兒竟然會誤食安眠藥,而一直昏睡。嬰兒6個月之後愛亂抓東西來吃張濤澤醫師指出,由於很多藥物會有五顏六色的外觀,小朋友常會以為是糖果,再加上嬰兒6個月之後都會愛亂抓東西來吃,就有可能發生嬰幼兒誤食藥物中毒的事件。藥物應置放妥當 避免嬰幼兒誤食至於嬰幼兒誤食藥物中毒該如何治療?張濤澤醫師進一步指出,通常嬰幼兒誤食家中的藥物,會以症狀治療,等藥效過了之後,再觀察小朋友的心肺功能,以及是否有併發症出現,再做後續治療;所以,家長一定要將藥物置放妥當,避免嬰幼兒拿到後誤食。食物中毒也常見 清潔衛生要注意張濤澤醫師表示,一般嬰幼兒會誤食藥物而導致中毒,比較大的小朋友誤食藥物的情形就較少見,反而以食物中毒居多,吃到不衛生的食物,例如出現沙門氏菌感染而拉肚子發燒,尤其是天氣逐漸炎熱,食物的清潔衛生對於幼兒來說更加重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腸胃炎還手麻頭痛 罐頭肉毒桿菌中毒!

腸胃炎還手麻頭痛 罐頭肉毒桿菌中毒!#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13歲的國中女生去年底曾患急性腸胃炎,恢復後一周卻陸續出現手麻、頭痛、步態不穩等症狀,另還有合併口齒不清、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吞嚥困難症狀,並且出現上半身延伸到下半身的肌肉無力症狀。經過仔細詢問病史發現,病童發病前幾日曾食用玉米及鮪魚罐頭,研判為食因型肉毒桿菌中毒。住院期間出現肌肉無力、吞嚥困難、眼睛閉合困難等障礙。治療2周後出院時,病童雖吞嚥功能未完全恢復,症狀明顯改善,已可自行走動。症狀包含上吐下瀉、合併顏面神經麻痺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任陳錫洲指出,肉毒桿菌中毒可能好發於1歲以下的嬰幼兒食用蜂蜜或糖尿病患跟免疫能力差的病人。陳錫洲醫師強調,肉毒桿菌中毒的神經性症狀通常於受感染後12~72小時間出現,但也可能一周後才發作。食因型肉毒桿菌中毒最為常見,發病的症狀包括疲倦、腹瀉及嘔吐,另外可能合併複視、眼瞼下垂、顏面神經麻痺、講話及吞嚥困難症狀、從上半身至下半身肌肉無力、甚至呼吸困難等相關症狀,但嚴重時會因呼吸困難而死亡。因此若有疑似案例,應立即通報衛生單位,以及時提供肉毒桿菌抗毒素,降低患者死亡風險。這個少見卻潛在高危險威脅之疾病,所幸經過醫師仔細詢問病史,才能及時診斷及治療。我們呼籲因為肉毒桿菌毒素不耐熱,若食用醃製及罐裝食品前應先加熱煮熟,以確保飲食安全。

注意!避免魚中毒這2特徵魚少吃

注意!避免魚中毒這2特徵魚少吃#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深海魚肉質細嫩、口感佳,愛吃的人要注意了,這些特質的魚可能讓你中毒!近日媒體報導香港出現民眾吃了魚出現雪卡毒中毒的案例,引發國人關切。雖然今年至目前尚無民眾誤食有毒魚類引發中毒之案例,食安問題仍不容小覷,民眾盡量別購買、食用來路不明的食材。食藥署也建議,民眾選擇魚種的時候,最好選擇食物鏈較底層以及族群量較多的魚,以避免不小心將含有毒素的魚吃下肚。魚體越大毒素越高南投醫院內科主任莊宗芳表示,海洋中有種叫做「雙鞭毛藻」的海洋微生物會依附著在死去的珊瑚礁和海藻上生長,雙鞭毛藻含有的雪卡毒素(Ciguatoxins)會被草食性小於吃入體內,大魚再吃草食性小魚而積聚於魚體內,因此魚體越大的海魚所含的毒素就越高。雪卡毒非常耐熱 中毒後有嘔吐、腹瀉症狀莊宗芳主任表示,雪卡毒素多積聚於魚的頭部、魚皮、內臟及生殖器官,對魚體本身無害,但人吃了含雪卡毒的魚有可能會中毒。雪卡毒素非常耐熱,不易經高溫烹煮而消除。雪卡毒素是神經毒,中毒的症狀有嘔吐、腹瀉、四肢及口角麻痹、冷熱感覺顛倒、關節及肌肉疼痛等;病徵可維持數天至數星期不等。常居於珊瑚礁、體型越大的魚恐有此毒素民眾若擔心不小心吃到中毒,其實從魚的外觀、氣味或者肉質上無法分辨,醫師提醒,若要避免中毒,應慎選食材別食用來路不明的魚類。出國旅遊時,常聚居於珊瑚礁一帶覓食、體型越大的海魚較可能含有此毒素,避免一次過大量進食、且避免食用這類魚的頭部或內臟。進食後如有任何身體不適,也應立即就醫尋求協助。

熱浪來襲安全吃 嚴防食物中毒

熱浪來襲安全吃 嚴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隨著夏天的到來,連日的氣溫也屢屢破歷史新高,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5~10月為食品中毒發生機率最高,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民眾,微生物最適合生長在高溫且潮濕的環境,若沒有好好烹煮及保存食品,則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避免一次購買過多食材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以防食物中毒發生,同時食材購買不宜過量,以免同時有過多食材除藏在冰箱,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下降,造成微生物孳生;同時調理食品前後應徹底洗淨雙手,生食與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應儘速放入冰箱,不宜在室溫下放置過久,並儘早食用完畢。生食有風險生魚片、生蠔、蝦子等海鮮水產品,是許多民眾在盛夏愛吃的菜餚,若生食來自受污染水域,則有可能造成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食品中毒之發生,食藥署提醒,切勿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之風險,食用前一定要加熱煮熟,避免食品中毒之發生。遵守衛生安全守則 降低食物中毒機率台灣天氣溫度高又潮濕,若未多加留意飲食衛生安全原則,很可能會提高高食品中毒發生之機率。謹記「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之五要原則,才是遠離食物中毒的上上策。食藥署呼籲,若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時,應儘速就醫,並配合衛生單位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發生原因。

病從口入! 食物中毒高峰期來臨

病從口入! 食物中毒高峰期來臨#食物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到來,近日來的溫度也屢屢破歷史新高,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6~10月為食品中毒發生的高峰期,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提醒,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是最適合各種微生物的生長,若食品烹調及保存的不當,容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為防範食品中毒的發生,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且食材購買不過量,避免過多的食材儲存於冰箱,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下降,造成微生物孳生,同時調理食品前後,應徹底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也應避免在室溫下貯存過久,應儘速放入冰箱,並儘早食用完畢。海鮮易有腸炎弧菌、諾羅病毒生魚片、生蠔等海鮮水產品,是許多人盛夏時節食用的菜餚,若生食來自受污染水域的海鮮水產品,則有可能造成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食品中毒之發生,切勿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可能存在的風險,食用前更需徹底加熱,以避免食品中毒之發生。台灣氣候高溫潮濕,若未留意飲食衛生安全原則,可能提高食品中毒發生之機率,因此調理食品應記住「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之五要原則,以預防食品中毒事件之發生,食藥署呼籲,若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時,應儘速就醫,並配合衛生單位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發生原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