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如「氣象台」?當心恐是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如「氣象台」?當心恐是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最近天氣越來越冷,有些人膝蓋就像報氣象一樣提醒著「變天了」。一位40幾歲婦女近期至復健科門診求診,抱怨膝蓋疼痛、蹲不下去,站或走愈久愈感到疼痛,而久坐後出現無力的現象,此外,上下樓梯尤其感到痛苦不堪,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復健科主任張泰睿醫師表示,病患因未及早診斷「退化性關節炎」,而持續進行不適合的活動而導致疼痛惡化。前述情形是復健科門診常見的病患族群之一,部份患者因怕痛而減少活動,另部份患者因不了解病況而持續進行不適合的活動而導致疼痛惡化,然而單純服用消炎藥物,仍舊無法緩解上述症狀。究其原因,係未能即早正確地診斷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以下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可能成因、常見症狀、檢查方法、及治療方式等逐項說明,以期患者能真正地認識這個疾病。退化性關節炎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失去彈性,使得軟骨下方的骨頭受力增加,而造成軟骨加速磨損,使得軟骨變薄、關節變窄。如此一來,會使得行走或運動時所受的力量直接傳導到軟骨下方的骨頭,而使得骨頭硬化、變形、壞死、甚至形成囊狀空洞,退化性關節炎的病因包含有:長期姿勢不良、體重過重,加重關節變性與破壞,以及創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都會加速膝關節退化。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至少有一半以上,可以從X光片檢查發現關節退化性病變,不論脊椎或四肢關節,一半以上均有關節痛的病史,只是當事人常常不在意,而忽視了早期的診斷與治療。不過某些研究顯示可能與遺傳有關。另外早期的關節外傷,數年後也可能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可及早透過X-光檢查、電腦斷層等檢查,若能及早接受藥物及運動復健治療,則可幫助症狀解除增進生活品質,及減緩疾病進行而有機會免於手術之苦。

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可從事運動治療

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可從事運動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老年人會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若不及早接受治療及改善,很容易讓關節惡化更為嚴重,運動治療指的是為了增進肌肉強度、耐力、關節活動度或是本體感覺,而給予特別的運動處方。例如,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而言,給予運動治療的目的在於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強度,以減輕關節內軟骨的負荷及維持關節的活動度。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復健科主任張泰睿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為關節痛、僵硬,剛開始活動時疼痛加劇,活動持續一段時間疼痛會逐漸減輕,但活動過久又會加重。膝關節退化的早期症狀為鈍痛或酸痛,上下階梯疼痛加重,休息後感覺關節僵硬,勞動過度或氣候變化均感到膝痛加重,關節活動不靈活,繼而出現各種響聲,嚴重者可呈跛行,上下階梯困難,寸步難行,甚至連站立都很困難。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常因疼痛、肌肉功能受損及本體感覺變差而產生下肢功能障礙。最常衛教病人的運動為抬腿運動,即所謂的等張訓練。病人平躺,一腳彎曲另一腳伸直,伸直的腳抬起懸空維持5秒鐘再放下,一回做15至20下;另外,可於趴姿及側躺做同樣的訓練。大約2至4週後甚至可在腳踝上綁上沙包以加強訓練強度。文獻報告顯示阻力運動能改善此類患者的肌肉功能,閉鎖鏈運動對於關節本體感覺之敏感度有加強效果。下肢推蹬運動訓練能有效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班弟(Bandi)膝功能障礙指數及膝部肌力。在等速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藉助特殊儀器,將速度維持一定,而提供的阻力可隨病人的力量增減,因此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做最有效的訓練。

蹲下後爬不起來!認識退化性關節炎

蹲下後爬不起來!認識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機器用久了會磨損,關節用多了、用久了一樣會磨損老化;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醫療部骨科陳銘章主任表示,所謂退化性關節炎,簡單講就是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老化,而造成疼痛、發炎、關節變形的疾病。若發生在膝關節,嚴重的話就會讓人蹲下爬不起來!陳銘章說,退化性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特別是老年人在大於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有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軟骨細胞剝離來不及增生,造成軟骨層變薄,關節間隙變小,甚至磨損到軟骨下方的骨頭暴露出來,或壞死形成骨囊腫。其實退化性關節炎,不僅會發生在膝關節全身活動量大或需承擔重量的關節都可能發生,例如:指間關節、肩、肘、腕、脊椎、髖、足踝等,另外創傷,骨折或關節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及化膿性感染等後遺症,也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其他如體重過重、骨骼、神經、肌肉系統的協調性疾病,也較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陳銘章指出,現在的醫學觀念認為退化性關節炎不只是老化,還有「發炎」的因素存在,由於被磨損的軟骨,在關節內會被分解成會造成發炎的物質,反覆的發炎造成關節腫漲、疼痛,關節變形,骨刺增生,最後造成蹲下爬不起來。每個人都會年老,如何預防關節退化提早發生或已退化的關節延緩退化?陳銘章指出,關節受傷或發炎時,一定要好好休息及適當的復健,另外適當的補充一些營養素,如葡萄糖胺、膠原蛋白及軟骨素等,在生活作息上應減少蹲姿工作、上下樓梯應緩步放慢腳步,居家環境應做好預防跌倒的防護。

醫訊/認識退化性關節炎

醫訊/認識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退化性關節炎跟老化有很有關連,主要肇因是兩個骨頭的關節接觸面,也就是關節軟骨受到傷害及磨損,其將導致疼痛、僵硬、腫大和變形,在活動時,會聽到異常的磨擦聲。有鑑於此,台大醫院台北總院舉辦「退化性關節炎」,邀請骨科部張宗訓醫師主講,他是長庚大學醫學系學士,專長為肩旋轉肌修補及關節不穩定手術、肩膝關節鏡及關節置換手術、運動醫學。活動毋須報名,可自行前往,該院歡迎民眾踴躍報名,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退化性關節炎時間:101年11月9日(五)下午14:00~15:10地點:台大醫院台北總院一東第七講堂洽詢:02-23123456轉62114

秋冬關節疼!小心退化性關節炎上身

秋冬關節疼!小心退化性關節炎上身#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逢季節轉變,往往也是身體關節疼痛的好發時節,特別是年長者隨著歲月累積,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疼痛問題也逐漸浮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醫師楊瑞成表示,秋冬之際,不僅因退化性關節炎來醫院求診的比例增加,就連藥局中也出現一批替家中長輩詢問關節保健補給品的年輕人,造成奇特的季節性市場動態!建議民眾可多認識相關產品,較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關節保健方式。楊瑞成說明,退化性關節炎是人體老化的現象,好發於年長者身上,主因是隨著年紀增長,關節軟骨變薄且磨損嚴重,導致骨頭僵硬、關節液變少,關節因此出現不可逆的疼痛;此外,家中長輩因天冷外出活動機會少,關節活動減少使軟骨缺乏關節液帶來營養成分的滋潤,時間一久磨損速度相對加快,更加誘發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感,呼籲本身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季節轉變時一定要做好關節保養。楊瑞成強調,退化性關節炎隨著嚴重程度不同保養方式也略有差異。首先,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口服藥、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治療外,也可藉泡熱水澡、局部熱療、電毯及熱敷等方式舒緩關節疼痛;另外,若關節磨損程度較輕微,則可選擇攝取關節軟骨素(如硫酸鹽葡萄糖胺、鹽酸鹽葡萄糖胺)的補給品,從體內開始調整改善關節狀況。市面上有許多關節補給品都會強調含有葡萄糖胺的成分,但民眾對其成分差異往往一知半解,對此,網路知名「厝邊藥師 阿源爸」表示,葡萄糖胺可促進關節軟骨素及關節液重要成分形成,可減緩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疼痛。目前市面上的葡萄糖胺有分為「硫」酸鹽葡萄糖胺及「鹽」酸鹽葡萄糖胺,其中「硫」酸鹽葡萄糖胺是經衛生署核可的藥品,上市較久且臨床案例也顯示對關節疼痛有明顯改善的效果;「鹽」酸鹽葡萄糖胺則被列為食品管制,僅針對關節保養使用。楊瑞成提醒,在季節轉變之際家中長輩若有關節疼痛的問題,除注意關節保暖與適時活動外,也可選擇關節補給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不適感;另外,平日可多充實相關的保健知識,瞭解關節補給藥品和食品的效用差異,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關節保健方式。

退化性關節炎易痠痛 多運動補充鈣質

退化性關節炎易痠痛 多運動補充鈣質#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老人家經常抱怨腰酸背痛或膝蓋關節痛,因為年齡增長而骨質與骨關節退化,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為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人只要是越上了年紀,骨質就流失得越快,長輩們容易忽視這些症狀,認為休息一下就好,或是以為打一針就沒事了,不過這些都沒辦法根本解決退化性關節炎引發的問題。吃藥打針只能緩解痠痛的症狀,過一陣子又會再犯,很難痊癒,平時應該多補充鈣質與膠原質高的食物,能收到預防效果,但是如果一旦已經發生,還有一種減輕疼痛的方法,就是運動當然這運動必須在專業的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再決定進行那一種運動,通常來說,游泳或其它有氧而不激烈的運動都是不錯。 最近西嶼又香又Q的花生正值盛產季,許多老人家忙著採收花生而勞動過度,因此腰酸背痛來衛生所打針吃藥的人也增加了,其實這樣的勞動並不等於運動。為了照顧西螺鄉老人的健康,本所正在推動65歲以上老人健康操運動,有興趣的阿姨、叔叔或夫妻檔也可相揪來報名,一起做運動,讓身體更健康更有活力。

「低頭族」注意!退化性關節炎恐提早來報到

「低頭族」注意!退化性關節炎恐提早來報到#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式各樣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開始變成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當在捷運上、公車上,往往都會看到許多年輕「低頭族」,猛盯著手上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把玩,不過行政院署立樂生療養院復健科康朝富醫師提醒「低頭族」,當心長時間的低頭恐引發肩頸痠痛,甚至使頸部的退化性關節炎或椎間軟骨突出提早來報到 。康朝富醫師解釋,其實常見的頸部、上背僵硬或酸痛,可能是因為姿勢不良、筋肌膜疼痛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椎間軟骨突出、外力導致韌帶或是肌肉拉傷等,最好先給給復健專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評 估之後,再根據不同的診斷給予物理治療、藥物、或局部注射。不過康朝富醫師也說到,矯正這些不良姿勢及關節活動度運動最為重要,首先從拒當「低頭族」開始做起,也可養成運動習慣,包括頸部前傾、後仰、側彎及左右旋轉各個方向的關節活動度運動,以及頸部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康朝富醫師說,並非說科技產品不好,以最近智慧型手機最流行的APP來說,裡面的APP對於民眾的衛教資訊屈指可數,在這個幾乎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的時代,醫師也希望民眾除了能透過傳統廣告及電視獲得衛教資訊外,大家何不把很多的衛教資訊作成APP給民眾免費下載,既可以達到預防醫學的效果,也可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也期許各個醫學會更努力加油,讓台灣的醫療更上一層樓!

「玻尿酸」妙用 可當關節潤滑油

「玻尿酸」妙用 可當關節潤滑油#退化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些人的關節特別容易磨損退化,尤其是肥胖、關節受過傷(例如關節面骨折、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遺傳疾病、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代謝性疾病,關節受到的壓力較大,容易產生退化性關節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醫師章芳源表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最重要的就是休息,若為中度或較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則可考慮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章芳源醫師說,玻尿酸就像是關節軟骨的「潤滑油」,具有高度保水性、黏彈性和潤滑作用,對關節軟骨有親和性,可覆蓋於軟骨表面保護軟骨,防止磨損及退化,更可抑制發炎反應,改善關節攣縮,增加關節活動度。玻尿酸不是「類固醇」,並沒有施打類固醇造成的骨頭壞死,肌肉變性,肌腱斷裂的併發症。臨床上使用大約八成的人得到滿意效果,而且兩年後仍有部分療效,如果還是無效,甚至痛到不能走,則須考慮人工關節手術。人工關節手術為最後治療方式,由於醫學進步,現已有微創手術,術後疼痛較少,恢復較快。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章芳源醫師指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理想的體重,若體重超重就要減肥,以減輕膝蓋負擔,且盡量避免蹲、跪的姿勢。椅子要坐高的,不要坐矮板凳或盤腿席地而坐,另外還要適度運動,關節中的軟骨本身並無血管,它是借由運動而獲得關節液的潤滑及滋養,所以適度運動對關節是最重要的。此外章芳源醫師也提醒,若關節疼痛厲害,除了多休息外,則最好接受復健治療,切勿拖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