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失智還能駕駛嗎?輔助手冊有效評估

失智還能駕駛嗎?輔助手冊有效評估#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失智人口成長快速,與失智相關的交通意外亦大幅增加。目前交通部已提出針對高齡駕駛駕照管理措施,但對失智者家庭而言,要失智者放棄駕駛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因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 不乏失智長者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死因統計年報,因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件中,高達4成為65歲以上長者,其中不乏因失智者駕駛造成的意外,包含失智者操作失當、衝撞民眾、誤闖國道、迷路、誤踩油門等事件。失智與安全駕駛議題不容忽視!在澳洲,透過臥龍崗大學與澳洲交通部合作,發展「失智症與安全駕駛決策輔助手冊(DDDA)」,經研究測試後,已發展出多國版本如義大利、越南、希臘、美國及紐西蘭,期待及早協助失智者、家屬並支持失智者從駕駛生涯退休。澳洲政府花了2年時間訓練澳洲各地家庭醫師,有自信並願意和失智者討論駕駛問題。記憶、定向、判斷及視覺空間辨識能力逐步退化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表示,失智症因記憶、定向、判斷及視覺空間辨識能力逐步退化,影響駕駛能力。台灣失智症協會2017年開始與澳洲臥龍崗大學合作失智與安全駕駛輔助計畫,透過專家多次會議討論,將國際最新的DDDA手冊譯為繁體中文版本,並本土化加入機車、腳踏車以符合台灣現況。未來失智者或家屬碰到駕駛的困擾時,多一個可協助失智者決定是否應該、或是能夠繼續駕駛的工具,並可向各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求助或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諮詢。不讓失智者駕駛 家屬發生衝突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醫師楊詠仁表示,目前台灣仍有許多長者,失智後持續開車或騎車去買菜、看診等等,家屬雖然明明知道有風險,但也有困難讓失智者不開車或騎車,部份家屬把鑰匙藏起來或把車子賣掉來迫使失智者不開車。但也因此與失智者發生許多衝突。許多失智者對自己的功能障礙欠缺完整病識感,要讓失智者從駕駛退休很不容易。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在台灣失智症協會關懷專線諮詢中,一年約40通電話諮詢提到失智者駕駛困擾。未來可透過受過專業訓練的個案管理師、搭配使用DDDA手冊,一步步幫助失智者家庭共同決定是否繼續駕駛,或改由陪同者陪伴駕駛、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配套措施,減少與失智者的衝突、保障失智者家庭與全民利益。把關失智者安全駕駛 降低交通事故率澳洲臥龍崗大學失智症專家崔諾教授表示,駕駛是一項需要各種技能的複雜任務,輕度失智者或許還能夠駕駛,但長期失智者仍應考慮從駕駛生涯退休。然而,放棄駕駛將降低失智者對生活的控制感,及整體生活福祉。交通部為了因應高齡駕駛需求,已逐步修正高齡駕駛人駕照管理制度,鼓勵失智者或高齡駕駛繳回駕照,這些都是台灣重視失智與駕駛安全的一大進展。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由於失智人口成長快速,台灣需加速因應,可透過目前衛福部設立73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開始推廣,支持失智者安全駕駛決策,保障失智者家庭與全體國人的行車安全。楊詠仁醫師建議,交通安全應列入失智者照護諮詢的例行項目之一,交通部應建制警示系統,對於50歲以上的駕駛人,短時間內頻繁發生交通事故或道安事件提供關懷甚至評估,有疑似失智考量時,應轉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交通部也應積極採取有效策略降低機動車輛誤闖快速道路風險,維護所有用路人安全。

講座/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

講座/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社會高齡化,可預期未來失智症的人口將會依比例上升,失智症預防成為重要課題。而目前失智症的治療,大多只能延緩病程惡化,難以逆轉或根治,也沒有很好的方式預估是否得到失智症。如何降低失智症發生機率,和每個人都切身相關。如何從飲食調整預防失智風險呢?發生失智後飲食應注意什麼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9月27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陳昱彤營養師主講「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講座中將介紹預防失智飲食及失智後飲食注意事項。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時間:107年9月27日(四)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失智症預防

講座/失智症預防#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症是老年人口中日趨嚴重的問題,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癒,了解危險因子與預防成為重要課題。然而現代人普遍對保護自己、遠離失智症漠不關心,還時常讓自己置身危險因子而不自知。有鑑於此,臺安醫院將於9/26(三)舉辦免費衛教講座,由腦脊髓神經內科林冠宏醫師及簡均穎個管師共同主講「失智症預防」,提供您正確的失智症預防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失智症議題的民眾踴躍參加!報名請洽(02)2771-8151轉2891、2878。(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失智症預防時間:107年9月26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臺安醫院醫療大樓1樓大廳(台北市八德路二段424號)報名:(02)-2771-8151轉2891或2878

講座/可預防的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

講座/可預防的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管性失智症是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是造成失智症的第2大原因。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9月25日(二)舉辦衛教講座,由神經內科楊昭男醫師主講「可預防的失智症-談血管性失智症」,講座中醫師將提供血管性失智症預防與治療的要點。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可預防的失智症-談血管性失智症時間:107年9月25日(二)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夢遊、見鬼?當心患「路易體失智症」

夢遊、見鬼?當心患「路易體失智症」#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七月鬼影幢幢?一名70歲老翁最近半夜睡不好眠,常抱怨看到死去親人回來找他,有時候看到蛇在地上爬或蟲子在手臂上鑽,嚇得在屋內搬東西來擋住。家人對荒誕怪異的行徑又驚又怕,將其送醫才診斷罹患「路易體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是神經退化疾病 易出現視幻覺老翁2年前開始出現行動和反應遲緩,肢體也越來越僵硬,走路不時跌倒。1年前記憶力慢慢減退,常叫錯親友的名字,智能和精神狀態時好時壞。患者經安排住院接受智能評估、腦部磁振造影和多巴胺轉運體造影檢查及「全夜睡眠多頻道生理檢查」,診斷為以「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症」為早期表現的「路易體失智症」,出院後門診接受藥物治療,目前病況逐漸穩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部主任徐崇堯表示,「路易體失智症」是一種視幻覺很明顯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除了視幻覺還會合併失智症和巴金森症,造成智能減退、動作遲緩、肢體僵硬,發生率約佔所有失智症的3至4%。視幻覺剛開始以晚上居多,隨著疾病進展,白天也會出現,除了看到認識和不認識的人或死去親人,還會看到動物和昆蟲,造成病人恐慌和家人的困擾。恐怕併發睡覺講話、夢遊等症狀「路易體失智症」早期常以「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症」表現,這是容易發生在老年男性的睡眠障礙,病人作夢時不像一般人全身骨骼肌大多處在癱瘓狀態,反而時而張口講話,時而揮手踢腳,把夢境表演出來,嚴重更可能「全武行」,從床上摔下來、起床四處遊走。有些有病識感的病人上床前還不得不把自己五花大綁,或請家人裝監視器,睡覺睡得非常辛苦。徐崇堯醫師表示,「路易體失智症」主要藉由典型的臨床症狀診斷。目前已有藥物可延緩失智症惡化、改善巴金森症症狀,以及緩解視幻覺等精神症狀,所以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快速動眼期行為障礙症」可出現在「路易體失智症」發病前的5到10年,甚至更早,診斷須仰賴「全夜睡眠多頻道生理檢查」。由於民眾大多認識不足,有的病人發病後多年才被確診。

針灸併西藥合治 改善失智認知能力

針灸併西藥合治 改善失智認知能力#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80多歲阿嬤,一年多來因罹患失智症,常有情緒不穩定,且嘴巴一唸就停不下來等情況,家人帶其赴衛福部苗栗醫院就醫,經中醫科醫師採三個多月密集性針灸治療後,症狀已逐漸改善;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主任康鍾禧指出,許多醫學研究已證實,失智症的常規治療,若能再以針灸治療輔助,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認知及日常生活等能力。人口老化 失智症人口有增加趨勢在台灣,隨著老年人口比例逐漸成長,臨床上,罹患失智症的人口也有逐漸增加趨勢,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長者,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其中80歲以上,每5人中有1人;康鍾禧主任表示,尤其苗栗地區老年人口比例高,更不得忽視失智症重要性。罹退化性失智症最多 占所有失智症60%失智症可分為退化性、血管性及可逆性失智症,其中常見的失智症就屬於退化性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占所有失智症的60%;康鍾禧主任指出,若為腦血管發生疾病後導致的失智症,則為血管性失智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而可逆性失智症,則是因營養失調等因素導致,治療上,目前中醫療法確實能有助於改善病症,且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預防勝於治療包括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若能使用針灸合併西藥治療,在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估上,都有明顯效果;康鍾禧主任提醒,雖中西醫合併治療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病程的發展,但仍無法治癒病症,因此預防更勝於治療,若家中有失智症患者,除了可多鼓勵參加團體活動,也可幫忙患者做穴位按摩,像是百會穴、四神聰穴等,有助減緩腦部退化,並養成規律生活作息,才能避免病症加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中醫治失智症 按摩2穴位緩腦部退化

中醫治失智症 按摩2穴位緩腦部退化#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衛生環境改善、醫藥進步,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大幅成長,失智症的人口也快速增加。一名80多歲老太太,1年多來因罹患失智症、情緒不穩定、嘴亂碎碎念停不下來,就醫至中醫科診療。經密集以針灸治療3個多月後,老婦病況明顯改善。阿茲海默症 佔所有失智症中高達6成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3人就有1人有失智困擾,80歲以上再提高為每5人中有1人。苗栗醫院中醫科主任康鍾禧指出,許多醫學研究已發現,在失智症的常規治療中,再輔以針灸治療,可有效幫助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失智症依病因可分為退化性、血管性及可逆性失智症。屬於退化性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約占所有失智症60%;血管性失智症,是腦血管疾病後導致的失智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可逆性失智症,則是由某些原因,例如營養失調造成,治療後可恢復。家人可幫忙按摩百會穴、四神聰穴 促進氣血循環康鍾禧主任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外研究證實,中醫療法對失智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以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來看,比起單純使用西藥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使用針灸合併西藥治療後,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評估都比較好。中西醫合併治療雖可延緩失智症病程的發展、改善病人的認知及日常生活能力,但不論是中醫或西醫都無法治癒,預防就成為重要關鍵。康鍾禧主任建議,讓失智症患者多參加團體活動,養成規律生活作息,家人在家中也可幫忙患者做穴位按摩,例如百會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直上的交叉點)和四神聰穴(距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的4個穴位)多加按摩,促進頭部的氣血循環,有助減緩腦部退化。

長者表達不易 5症狀恐水份補充不足

長者表達不易 5症狀恐水份補充不足#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失智患者一天至少需要補充2500 cc 的水分,當出現下列這些症狀時,表示水分補充不夠,或是環境太過悶熱,導致溫度上升過高:1)體溫上升及脈搏加快/老年患者體溫調節的功能較差,若是脫水會更容易體溫過高。2)皮膚黏膜與口乾舌燥/老年患者的皮膚通常比較乾燥、容易脫屑。但是缺水患者皮膚不只乾燥,還會失去彈性。捏起或是用指甲掐下久久無法恢復。腋下與手心等較容易流汗的地方,平時應該摸起來較為濕潤,可以用手稍微摸摸看,若也是非常乾燥就要小心脫水的危險。3)小便次數減少、顏色黃/若是上廁所小便的次數明顯減少、尿量減少,或是顏色非常深,也是身體缺乏水分的徵兆。4)指甲蒼白沒有血色/這是身體缺乏水分,血液不足的現象,在脫水較嚴重時會出現,需要特別小心。5)表情漠然、精神不振/有些患者並不會有明顯口渴的症狀,只會感覺到人沒有元氣、疲倦乏力想睡覺,照顧者和家屬在夏天要特別注意,如果短時間內變得很嗜睡,不太容易叫醒,或是醒來卻一下下又睡著,都可能是嚴重脫水的徵兆。補充水分的訣竅失智患者常常不願意規律喝水,甚至有被害妄想,認為家人要下毒所以逼迫他喝水,因此補充水分不應強迫,而要把握分散且多元的訣竅。若是強迫患者喝水,更容易引起嘔吐,或是嗆到而引發肺炎,反而得不償失。雖然喝白開水是補充水分最好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可以嘗試以下建議,找出患者最願意接受的方式:1)準備水分充足的水果、點心/例如西瓜、葡萄、柳丁、奇異果、木瓜等等,吃飯時一起食用。準備果凍與布丁等含水量豐富的點心,在兩餐之間食用。2)準備吸管/有的患者是因為嘴部肌肉控制不佳,喝水會漏所以拒絕喝水,可以試試看幫他準備吸管。幫助口腔黏膜滋潤的處方中醫有許多藥物可以減少口乾舌燥的感覺,幫助口腔黏膜的滋潤。譬如說甘露飲跟玉女煎就是常用的方子;甘露飲中含有天門冬、麥門冬、石斛、生地等味道甘甜、又有滋潤口腔功效的藥物。在臨床上,針對癌症病人放射治療後嚴重的黏膜受損、口腔乾燥都有很好的效果,對於失智症患者水分不足的口乾效果更是顯著。玉女煎除了滋陰潤燥外更有清胃熱的效果,對於上消化道的發炎和牙齦的腫痛都有效果,因為口水的分泌是清潔口腔、保護牙齒很重要的保護機制,一旦口水分泌過少就容易引發牙齦的發炎感染,玉女煎可以同時增加口水分泌跟抑制發炎。或是在夏天我也會開給家屬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並且讓他們放在冰箱凍成小冰塊給患者含,有補氣提振精神與生津潤澤黏膜雙重功效。補水分要小心!譬如說有心臟病的患者,喝太多水反而會給心臟太大的負擔,讓原本就力量不夠的心臟更受不了,多餘的水分會累積在四肢末梢跟肺臟等器官內,不但沒辦法給身體使用,反而會產生水腫與咳嗽等症狀。這些病人反而要限制一日的飲水量不可以太多,更要注意是不是有雙腳水腫?躺下來會喘、會咳嗽等指標。嚴重的腎臟病患者也需要限制飲水,建議看心臟科與腎臟科門診時可以詢問醫師一天限制的進水量,做好適當的管控;有時候要限制患者喝水跟鼓勵他喝水一樣困難。烏梅或山楂生津止渴我遇過夏天每隔十分鐘不到就要喝水的,一直要家人倒水給他,水喝得多又不到半小時就要上廁所,照顧的家屬一整天超過12 小時就在不斷的倒水、上廁所、倒水中度過,不到兩天就累壞了。其實很多時候不一定是患者身體真的如此缺乏水分,而是患者一直有「口渴」的感覺。這時許多酸味的藥材可以多加利用,我常會建議家屬可以讓患者吃一點烏梅或山楂,可生津止渴;同時烏梅也有收斂的效果,對於有慢性腹瀉的長輩,服用烏梅可以減少腹瀉的次數,同時能降低水分跟隨糞便流失的比例。要注意的是,蜜餞通常含糖分高,鈉鉀等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大量服用可能讓血糖和電解質失衡,一天服用以兩次為限會比較好。若是腸胃炎造成的短暫腹瀉,也不太適合服用烏梅止瀉,因為此時腹瀉是身體排除腸胃內細菌跟病毒的出路,如果止瀉可能讓細菌在腸道內停留更久,造成更大的傷害,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一類的患者,可以在水中加一點檸檬汁或烏梅,增加口水的分泌,或者讓他含一點冰塊讓口腔保持濕潤,搭配上轉移注意力到有興趣的事物(看電視、聊天等等),能夠有效的減少口渴的感覺。(本文摘自/中醫師看診失智症/大塊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