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學校總動員 同力防範校園傳染病

學校總動員 同力防範校園傳染病#腸病毒

今年暑假不平靜,經歷了八八水災、全球H1N新型流感大流行,開學後透過學生間密切接觸,面臨第二波腸病毒、流感、登革熱等校園傳染病群聚危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您,做好個人衛生保健及正確洗手、遵守咳嗽禮儀及落實校園環境清潔工作不可少。根據臺灣地區歷年腸病毒疫情統計,腸病毒流行時期有兩波,第一波在4至6月,第二波在9至10月。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到病人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同屬具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傳染病新型流感,目前國內校園與人口密集機構群聚事件不斷,開學後學生間的密切接觸,勢將造成另一波流行高峰。呼吸道傳染力雖強,但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習慣,養成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洗手,仍是有效預防的不二法門。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監測資料顯示,高雄縣市及屏東縣病媒蚊指數超出閾值,莫拉克颱風造成的八八水災,災後淹水地區助長病媒蚊滋生,同時救災人員的投入亦應做好防蚊措施,嚴防本土性登革熱疫情擴大。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防範與減少校園流感、腸病毒等呼吸道傳染病,學校除做好環境清潔與消毒外,不二法門就是要讓學生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落實正確洗手,並加強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儀宣導。學生或教職員如有發燒、出現腸病毒或類流感症狀者應鼓勵就醫並在家休息;如符合停課標準,停課期間學生們不到補習班或安親班等托育機構,以避免造成第二波群聚感染。根據衛生局防疫人員病媒蚊密度調查結果顯示,戶內孳生源以花瓶(如室內萬年青花器)為主,而戶外孳生源以水桶(菜園、花園之澆水容器)佔最多數,位防範校園登革熱疫情,請學校加以清除這些病媒蚊孳生源,讓學生們有一個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

腸病毒感染注意事項

腸病毒感染注意事項#腸病毒

雖然H1N1的疫情令人擔憂,但醫師提醒,腸病毒的預防仍不可掉以輕心。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方旭彬表示,99.9%以上的腸病毒感染無嚴重併發症,請注意但不要過度擔心:1. 高燒時:洗溫水澡、睡冰枕、貼退熱貼、多喝水、解熱止痛藥。2. 避免脫水,多補充水分,多休息。3. 清涼的流質飲食或較軟食物,如布丁、豆花、果凍、冰淇淋等。4. 較小寶寶餵奶時奶嘴不要放太深,泡奶不要泡得太熱。5. 小心處理病患排泄物(糞便、 口鼻分泌物),處理完畢後應立即洗手。方醫師指出,有下列症狀時,請立刻帶小朋友回醫院檢查:1.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2. 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3. 持續嘔吐。4.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心律不整等。

吃冰消暑 當心大腸桿菌下肚

吃冰消暑 當心大腸桿菌下肚#腸病毒

夏季來臨,氣溫節節飆升,飲冰品就成了不少民眾的消暑利器,為確保市民飲食安全,臺中市衛生局針對製冰店(廠)、逢甲商圈、一中街及飲料連鎖店等進行食用冰塊及飲冰品重點抽驗,目前如不合格的皆為生菌數及大腸桿菌群超過衛生標準。「食用冰塊檢驗項目為一般衛生標準:生菌數(每公撮中生菌數100以下)及大腸桿菌群(陰性);飲料之檢驗項目為一般衛生標準:生菌數(每公撮中生菌數10,000以下)、大腸桿菌群(每公撮中大腸桿菌群最確數10以下)及大腸桿菌(每公撮中大腸桿菌最確數:陰性)」,臺中市衛生局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爰依同法第33條第1項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以下罰鍰。同時,呼籲業者應秉持良好衛生規範製作食品,檢視製作過程、盛裝器具及人員衛生...等環節是否符合衛生,以製作安全清涼之飲冰品。臺中市衛生局也呼籲消費者於購買及食用保存飲冰品時,應注意下列原則:(一)購買包裝完整的冰品:夏天吃冰最好購買包裝完整的冰品,避免路邊開放式販賣、色彩鮮豔的飲料。(二)注意商店的環境衛生:購買現場調理的冰品時,要選擇環境乾淨明亮、具有完善的冷藏或冷凍設備的商店購買。(三)注意食物的保存方式:注意食物之有效期限及保存方式,冷凍食品應保存在-18˚c以下,冷藏溫度應在5˚c以下,以確保飲食安全。

大手洗小手 遠離腸病毒 順便a好康

大手洗小手 遠離腸病毒 順便a好康#腸病毒

炎炎夏日,時序進入腸病毒傳染的高峰期,父母對家中孩子健康的擔憂,也節節升高…然而,您對腸病毒的了解有多少?您知道如何正確洗手,以避免腸病毒的侵襲嗎?為讓您正確認識腸病毒,並且知道如何正確洗手,以遠離腸病毒,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自下(七)月6日起與愛樂電台、3M、橘子工坊共同合作『大手洗小手 遠離腸病毒』系列宣導活動,邀請爸爸、媽媽們一同參與,歡迎洽詢(02)22193391分機65399企劃室。院方表示,系列活動一「健康空中來.遠離腸病毒」,係與愛樂電台共同在網路上放置腸病毒防治常識錄音檔,7月6日至7月31日,只要您上網點選愛樂電台【健康情報】網頁(http://www.www.e-classical.com.tw),可隨時隨地全天候收聽天主教耕莘醫院小兒科孫麗娟醫師為您空中解析『有效遠離腸病毒』健康常識,希望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傳播力量,讓最多的民眾獲得最完善正確的知識。至於系列活動二「挑戰腸病毒.填問卷送好禮」,院方指出,7月6日至7月19日只要您上網點選愛樂電台【好康特區】網頁(www.e-classical.com.tw),或是至耕莘醫院服務台索取填寫「腸病毒有獎徵答問卷」或填妥耕莘醫訊上「腸病毒有獎徵答問卷」後剪下,交給該院服務台或是貼於明信片上寄回愛樂電台(郵戳為憑),完成上述任一問卷填寫方式,只要全部答對即可參加抽獎,有機會抽中由3M公司提供能有效抗菌的One-touch觸控式「3M省水閥」一組或「3M省水閥」7折電子折價券(限於3M創意生活專賣店使用)、橘子工坊提供的「天然洗手乳」一瓶;得獎名單於7月27日公佈於愛樂電台【好康特區】網頁及耕莘醫院網頁。為讓民眾了解正確洗手才是預防腸病毒之道,院方特別規劃系列活動三「正確洗手.腸病毒不會來」系列講座,安排感控小組感管師於7月13日(一)、8月17日(一)及9月14日(一)三天進興三場次的專題演講, 更好康的是參加講座的民眾有機會獲得由3M公司所贊助之能有效抗菌的One-touch觸控式「3M省水閥」一組或橘子工坊提供的「天然洗手乳」一瓶。耕莘醫院指出,為讓您闔家正確了解腸病毒、遠離腸病毒在炎夏的肆虐,所有系列宣導活動完全不收取任何費用,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愛樂電台】地址:110台北市信義區東興路47號7樓【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院 址:台北縣新店市中正路362號

防疫精兵活力營 體驗農場DIY

防疫精兵活力營 體驗農場DIY#腸病毒

花蓮慈濟醫院社區健康中心將在廿七、廿八日兩天舉辦「防疫精兵活力營」活動,邀請國小三、四、五年級的學生與家長認識各樣傳染疾病及預防方法,同時有休閒農場DIY體驗、有獎徵答及遊戲等學習回饋活動,護理師還將帶動「幸福美滿呼啦啦」健康操,讓大家跳出健康與活力,增強大家抵抗力。 根據九十五年疾病管制局統計資料花蓮縣的法定傳染病中第二類(腸病毒、桿菌性痢疾、登革熱、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等)、第三類(結核、恙蟲病、流感、水痘、梅毒、淋病、百日咳等)等每十萬人口發生率都高居全國之冠。 衛生署公布國人死因中,民國九十五年結核病位居第十三位,結核病為唯一排名國人主要死因之法定傳染病,花蓮縣結核病發生率也是居全國之冠,九十五年每十萬人口發生率為120.42%,全縣13鄉鎮中結核病發生率花蓮市僅次於秀林鄉,因此衛生署及花蓮縣政府九十七至九十八年防疫將結核病列為防疫首要重點,其他如腸病毒、流感、愛滋病、登革熱、桿菌性痢疾等也是防疫重點。 由於學校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團體,校內師生眾多,彼此接觸密切,一旦有傳染症就可能會發生交互傳染聚集現象,有些傳染病癒後不佳,不僅影響健康狀況,且可能造成終身遺憾,甚至將傳染病由學校蔓延至家庭,更可能波及社區,而釀成大流行。 花蓮慈院為了落實「防疫知識全民化,社區防疫生活化」,加強防疫觀念從根紮起,社區健康中心規劃「防疫精兵活力營」,將在六月廿七、廿八日兩天在君達香草健康世界休閒農場登場,希望讓學童及家長在營隊中認識各樣傳染疾病及預治方法。為了提高孩子參與學習的意願及學習效果,還有休閒農場DIY體驗活動及有獎徵答,全程免費。 這次活動預計邀集一百五十人參與。經社區健康中心與學校、社區結合,報名人數已有一百二十多人,希望藉由學童及家長建立防疫正確知識與建立健康行為,並落實日常生活中,將防疫正確觀念行為由學校帶入家庭進而影響社區民眾,增進民眾健康與預防傷害達到防疫防治目的。 報名日期將在六月二十日中午十二點結束,諮詢電話請洽03-8561825轉2401或2403或2109,社區健康中心林淑緩護理師。

洗手5時機 趕走腸病毒

洗手5時機 趕走腸病毒#腸病毒

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傳染病發生,一不小心,極易造成嚴重的疫情,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截至98年5月21日止,全國已有21例(臺北市1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相較於去年5月底全國201例重症確診病例為低,但仍不可掉以輕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所有市民,落實正確濕、搓、沖、捧、擦之洗手5步驟,於進食前、如廁後、接觸幼兒前、擤鼻涕後、看病後等洗手5時機,洗手雖不是終極策略,但卻是腸病毒防治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根據臺灣地區歷年腸病毒疫情統計資料顯示,腸病毒好發於夏季和初秋,流行曲線是雙峰形態,第一波較大,在4-6月,第二波較小,在9-10月,為兩個主要的流行高峰期。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到病人分泌物而受到感染。腸病毒在環境中為一種很穩定的病毒,溫暖且相對濕度愈高,病毒的存活時間愈久,甚至可在一般的器具表面存活超過24小時。如以腸病毒最常侵犯三歲以下之嬰幼兒而言,感染常因在外就學之兄姊同住之青少年或成人自外面帶回病毒,經由接觸或飛沬方式傳染造成;另外,玩具常成為幼童間傳染的媒介,此外也可能因接觸或觸摸口鼻,吃進帶有病毒所污染的食物而受感染。 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要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的症狀時,請務必立即就醫,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

飲水殺菌沒做好,小朋友「菌」從口入

飲水殺菌沒做好,小朋友「菌」從口入#腸病毒

試想一個已使用10年的水龍頭,只要把棉花棒伸進裡面輕刮,就可以刮下一層黃膩黏稠的細菌,而我們每天的飲用水就是經過這些細菌群落來到我們的家裡,實在十分嚇人!一個針對「台北市居家水質檢驗調查」發現,不論是屋齡1.5年的電梯大樓,或是將近30年的舊公寓,都可在居家水塔或是水龍頭管壁採集到黃稠黏膩的「生物膜」,且生物膜中100%檢驗出大腸桿菌群。水質專家指出,「生物膜」中隱藏多種病原菌與微生物,包括多種致病的腸道細菌,汙染水質後可能引起各式腸胃疾病,有可能造成小朋友腹痛、腹瀉、發燒、頭痛等症狀。■ 細菌薄膜蔓延管壁!一不小心通通喝下肚國內水質專家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許昺慕指出:細菌薄膜是居家飲用水主要的汙染來源之一,而且在居家飲水管線,包括水塔、蓄水池、水管、甚至水龍頭都可以找到。居家管線與儲水設備只要久未清洗,或是水管老化生鏽,水中細菌就會附著生長在內壁,形成一層黃稠黏膩的細菌聚群,稱為「生物膜」。這層細菌膜蓄積具黏性的多醣體,可使各類微生物(包括病原體)一層又一層的增生加厚,當生物膜脫落,這些一塊塊的菌群就順著水流出水龍頭,流進居家的鍋碗瓢盆裡。在這一個針對「台北市居家水質檢驗調查」中,不論房屋老舊程度,也不管是水塔或水龍頭,皆可發現生物膜的蹤跡,總菌落數檢出率為100%,大腸桿菌群的檢出率也為100%, 明顯影響消費者居家飲用水品質。許教授表示,自來水在進入蓄水池、水塔前的水質合格率達99%以上,但在2002年環保署委託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計畫中發現,自來水在經過儲水池水塔儲存後,會有餘氯降低的情形發生,餘氯降低導致殺菌效果不足,因此水中總菌落數會上升。這些細菌沿著管壁攀附生長,形成細菌薄膜;再加上水管長期使用的老化生鏽,水質汙染問題絕對是消費者所無法想像。為了家人健康著想,民眾應主動採取自我防護措施,如定期清洗水塔、水管,並使用正確的飲用水殺菌方式,以達成有效殺菌的效果。■ 水管水塔成病菌溫床,腸胃疾病不可不防此次居家水質調查中,發現生物膜廣泛存在於居家自來水供水管線與儲水設備中。除此之外,生物膜中還可能藏有退伍軍人菌、自由型阿米巴原蟲……等致病微生物。這些菌落若脫落管壁流入水中,就會成為自來水的汙染源,影響飲用水安全。家醫科醫師林青穀指出,水中最常見的病菌為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腸胃型病菌。若是家裡有抵抗力差的大人或小朋友,不小心喝下未經有效殺菌的水,很容易會發生噁心、急性腹瀉、嘔吐、腹痛等現象。過去即有案例,因為父母使用飲水機煮過的山泉水沖泡牛奶,但由於未經完全煮沸殺菌,因此小朋友感染沙門氏桿菌而引起腸胃炎,甚至引起腦膜炎併發症。天氣漸漸轉熱,逐漸要進入腸胃疾病的流行季節,有小朋友的家庭一定要注意飲用水殺菌,以保護小朋友遠離健康警戒區。

迎戰腸病毒 不忘勤洗手

迎戰腸病毒 不忘勤洗手#腸病毒

位居亞熱帶的台灣來說,一年四季皆有腸病毒的發生,春夏季更是流行的高峰期。各個年齡層皆可能受感染,但以三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高危險群,併發重症的發生率亦較高。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也特別提出,需注意的二大預防重點:1、預防嬰幼兒被感染。2、有疑似重症徵兆,請儘速就醫。因此讓大家更清楚認識『腸病毒』,除了減輕無畏的恐慌,也可把握最佳的送醫治療時機。澄清醫院小兒科專科護理師 - 陳怡穎指出,腸病毒感染主要傳染途徑:糞口傳染、飛沫傳染。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喉嚨痛、食慾不佳、流口水、情緒不安、手足會出現紅疹或口腔潰瘍,偶而有嘔吐、腹瀉、咳嗽等症狀。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嗜睡、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意識不清、心跳加快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多數感染腸病毒以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症居多,約7~10天痊癒,僅少數併發重症情形,今年爆發重症案例較往年多,因此不可輕忽嬰幼兒的發病症狀。最恰當的還是以預防為首要,陳怡穎提醒,正確的勤洗手是不二法門,無論大人或兒童,都需注意個人衛生,接觸到嬰幼兒前務必正確的洗手,避免嬰幼兒與其他患童接觸或共用餐具,腸病毒流行時應盡量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平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均有助於兒童的抵抗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