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飲暴食

大胃王小心!狂飲暴食後食道破裂險死

大胃王小心!狂飲暴食後食道破裂險死#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楊先生與許久未見的親友相約吃火鍋、喝酒,一個晚上大吃大喝,相談甚歡,返家後因酒醉不適,如廁嘔吐,但胸口卻突然一陣劇痛,慘叫一聲後便不省人事。家人發現他遲遲沒出來,前往查看,趕忙將昏迷的他送醫。急診醫師施予急救並照會胸腔外科,經診斷為「自發性食道破裂」,且已引發敗血性休克,醫師以胸腔內視鏡手術,清除滲漏至胸腔的食物、胃液,沖洗胸腔及修補食道破裂處,住院兩周後康復出院。嘔吐胃部壓力受擠壓 食道就有破裂風險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程建博指出,食道上接咽喉、下接胃,具有輸送食物功能,由肌肉組成的通道,長約20至25公分。「食道破裂」多見於胃鏡、食道鏡等侵入性檢查處置造成的傷害,像楊先生這種「自發性食道破裂」患者屬少見,一般發生在大吃大喝且酗酒後嘔吐的人。「食道下段左後方的生理結構較薄,當吃進過多食物及酒精,腸胃蠕動變差,胃部膨脹,一旦嘔吐,喉嚨緊縮、胃部壓力往上擠壓,食道壓力劇增,即有破裂風險。」食道破裂的診斷必須做胸腔影像檢查,當肺部影像發現肋膜腔有積氣、積水時,加上有大吃大喝、嘔吐,醫師便會強烈懷疑食道破裂造成食物從胃流到胸腔內的可能,考慮緊急手術治療。以楊先生為例,先以內視鏡檢查胸腔內部狀況,在肋間開約5公分的小傷口,清除食物、油漬、胃液,再以生理食鹽水大量沖洗整個胸腔,確定乾淨無殘留物,才能進行修補。考量術後病患無法由口進食,在手術時為他做一空腸造廔,以方便灌食、提供營養;術後,放置胃管引流,密切觀察是否有癒合不佳的滲漏情形;十天後,再行食道攝影,確定沒有滲漏、逆流、狹窄,即能採軟質、流質飲食;一個月後則能恢復正常飲食。食道破裂未即時發現治療 死亡率幾近100%程建博主任提醒,食道破裂若未即時發現治療,恐因食物、胃液積聚胸腔內,引起嚴重發炎反應,引發敗血症,死亡率幾近100%。大量進食、酗酒、嘔吐後胸口劇烈疼痛、不適,即懷疑食道破裂可能,須盡早就醫,以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此外,民眾應避免暴飲暴食與酗酒,以免因此造成腹脹嘔吐而傷及食道,危及生命。

手拿更好吃?觸覺飢餓擺脫暴飲暴食

手拿更好吃?觸覺飢餓擺脫暴飲暴食#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觸覺飢餓可分成兩類:舌頭的感覺,以及你用雙手進食時手指的感覺。口感一詞指的是食物或飲料在你嘴巴和喉嚨裡引起的感覺。食客要求把菜餚退回廚房多半都是因為嚼勁問題,而不是味道(想想濕軟的薯條或嚼不動的肉)。在葡萄酒業,口感已變得極其重要,這一行向來有一套絕佳的詞彙來形容酒的各種特質。目前,一種「柔和、圓潤、更醇厚濃郁的口感」正在飲酒客當中流行,而造酒業也有各種方法和添加物來製造這種效果,包括添加甘油或某種酵母菌株,或者利用燻烤橡木屑來熟化葡萄酒。此外,釀酒廠還發現,當葡萄酒的黏度增加,我們也能察覺酒是比較甜的。每個文化中都有一些可以文雅地用雙手享用的食物。在美國,這類食物包括許多點心或速食、脆餅和乳酪、薯片沾醬盤、炸雞、漢堡、炸薯條、墨西哥玉米餅、辣雞翅、披薩、吐司和餅乾。不包括咖哩飯、玉米糕配花生醬或麵包沾魚露。然而在印度、馬拉威還有衣索匹亞(依次對應)這三種食物人們都是用手抓著吃的。在許多國家,人們只用雙手吃東西。他們說使用餐具就像用金屬武器攻擊食物。他們強調用雙手吃東西是一種較為投入、直接的體驗,較容易控制吃的分量,也會讓食物更加美味。當然這是有規矩的:進食前後都要洗手,而且只能用右手(左手是處理個人衛生用的)。習慣上你得捏起一小團米飯或扁麵包,沾一點蔬菜或肉醬,然後才送入嘴巴。通常大家會圍著一張中央擺著許多上菜盤的桌子團團而坐。某人可能會將一小口好菜放在別人的盤子裡。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能製造一種溫馨、親密感。衣索匹亞的餐館一向鼓勵客人用這種傳統方式進餐,而目前印度有些大城市的餐廳上菜時只有應顧客要求才會提供餐具。如果你有冒險心,何不試試用雙手吃完一整頓飯?一開始可能會有點怪。(湯可以用湯匙或就著湯碗喝)。要是你不想在家裡這麼做,可以找一家印度、中東或衣索匹亞餐館,請服務生教你如何不用餐具進食。親自體會一下這會不會讓你的速度放緩,或者增加你面對餐食的專注或感官愉悅。嬰孩很喜歡用雙手進食,儘管他們的雙親可能得忙著清掉嬰兒頭髮、衣衫前襟和地板上的食渣。新的調查發現,如果嬰兒被允許用雙手進食,他們會吃下無論分量或種類都較為適當的食物,而且較不容易發胖。這種方式能讓他們學習自我控管,我稱之為「appestat」(食慾調節),告訴你何時該停止吃的一種內在訊息。當大人出於焦慮把某種食物或者「最後一口」硬塞進抗拒的嘴裡,只求把瓶罐或碗裡的食物清空,等於是在教小孩蔑視他們身體所反饋的訊息,究竟吃多少才恰當?練習法吃東西時多留意觸感,包括類似柔滑、鬆脆、濃厚、粗糙、軟硬和清脆等嚼勁。至少一餐,放下餐具,試著用雙手進食。(你可能需要在桌邊放一些餐巾和一盆洗手用的溫水。)自我提醒在你經常用餐的地方附近貼一張手指、舌頭的圖片或者一張寫著「觸覺飢餓」的便條。在你可以用手指用餐的餐廳保留一個桌位。深度課程人類被碰觸時會茁壯。研究顯示,碰觸的剝奪,又稱「皮膚飢餓」,會導致各種健康和心理問題,而按摩對於多種症狀具有療效。碰觸有助於降低高血壓,增進氣喘兒的肺功能,增加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活動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減緩焦慮、沮喪和疼痛。如果有一種藥物具有這麼多正面功效,肯定會被稱作「特效藥」。這些功效的促成主要似乎是因為壓力賀爾蒙皮質醇的降低,以及多巴胺、血清素和催產素這類能帶來舒服感覺的賀爾蒙的分泌增加了。觸覺並不是我們在進食時會專注的感官;嗅覺和味覺才是我們意識到的首要感覺。然而,被我們稱作「嚼勁」的觸覺可能極為重要。想想你咬下濕軟洋芋片的那種錯愕。用心留意觸覺和嚼勁能夠改善你的進食經驗。盡情享受巧克力在你舌上融化的柔滑感,鮮奶油的綿密質感,還有堅果或生紅蘿蔔的爽脆口感。以現代人對清潔的著重,用雙手吃東西一開始或許會顯得怪異、骯髒,或者不衛生。根據阿育吠陀(印度傳統)醫學的教導,當人用手指拿起食物,有些營養竟然會透過皮膚被吸收,致使某些消化激素被釋放。據說這會導致人滿足於較少的食物。用雙手進食會減緩吃的速度,這的確有助於我們吃少一點。當你帶著觸覺意識吃東西,你擴大你的意識,涵蓋的不只是你的雙手,還有嘴唇、舌頭的微妙觸覺敏感度。你的舌頭能偵測黏在你牙齒上的細小顆粒,而且一次次不斷回頭去撥弄,直到成功把它們剔除為止。試著細細品嘗一小塊巧克力融化在你口中的滋味。如果你接著吃第二或第三塊,你所體驗到的風味或愉悅有沒有什麼變化?有許多方法可以透過觸感來滋養你自己,而不必藉由食物。溫柔地擁抱自己。輕輕按摩自己身上某個痠痛的部位。沖個熱水澡,或者悠閒泡個澡,打開所有感官迎接水流的觸感。結語進食時專注於觸覺和嚼勁,能為吃這件事帶來更大的愉悅與滿足。(本文摘自/正念飲食:舒壓、瘦身、慢活的23個健康飲食療法/時報出版)

一火燒心就吃藥?這成分恐讓症狀更差

一火燒心就吃藥?這成分恐讓症狀更差#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常常發生胃痛、胃酸症狀(包括胸口灼熱感,即所謂溢酸、溢赤酸、火燒心),甚至連慢性喉炎、慢性咳嗽、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也可能是長久胃酸逆流造成的,這些症狀也常是患者上門求診的主因。隨意服用胃藥恐引發腸漏,妨礙健康我發現不少這類患者在自己「感覺」胃不舒服或認為有胃酸症狀時,往往會自行服用胃藥制酸劑。要嘛自己去買、或吃家人朋友推薦的、或是以前剩下的。有些人由於症狀反覆發作,吃一般胃藥不見改善,又害怕做胃鏡檢查,寧願花多一點錢購買所謂「貴一點」、「比較好」的胃藥服用,而這類藥通常就是質子幫浦抑制劑PPI(Proton pump inhibitor)。此外,另一類常見胃藥還有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H2 receptor antagonist,或稱 H2 blocker)。 這2種胃藥的主要作用都是減少胃酸分泌,也是非常普遍使用的胃藥。許多人認為吃個胃藥沒什麼大不了,一有不舒服就吞一顆。事實上,這種情況正是必須小心的,因為在沒有經過醫師正確診斷的情況下,隨意服用這類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長久下來會使胃酸分泌不足,容易引發腸漏,妨礙健康。要知道,胃酸不是壞東西,不能逢酸就壓。胃酸是人體健康所必須,它有許多功用,包括:1) 幫助礦物質如鈣、鎂、鐵的吸收。2) 幫助維生素B12的吸收。3) 幫助維持胃內的酸性環境,消滅食物中的細菌及外來微生物。4) 胃酸正常分泌,才能讓胃內的酵素正常作用,幫忙將大分子蛋白質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利腸胃道的吸收。抑制胃酸分泌的PPI會改變腸胃道環境由此可以想見,一旦胃酸分泌不足,影響原本該有的功能時,長久累積,各種健康問題自然接踵而至。國際知名內科學期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 在2016年就刊登了文章,告訴大家使用PPI可能會增加急慢性腎臟病、鎂離子低下、細菌性腹瀉、肺炎、骨質疏鬆及骨折等風險。也有研究發現,PPI的使用和心血管疾病,甚至失智症相關。另外,抑制胃酸分泌的PPI會改變腸胃道的酸性環境,影響生態,容易導致腸道中的細菌滋長,長期使用PPI的人,小腸中細菌過度生長(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風險比較高。胃酸分泌減少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要小心的是,長期使用PPI還可能會引發腸漏,甚至是「胃漏」,這是大家過去很少注意到的,因此特別容易被忽略。前段提到的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就容易造成腸漏,而腸子一旦產生腸漏,就會增加體內慢性發炎和罹患脂肪肝疾病的風險,許多疾病也可能隨著腸漏而來。 除此之外,制酸劑的使用也和食物過敏有關。研究發現,接受3個月的質子幫浦抑制劑或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治療後,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因為胃酸分泌減少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研究更顯示,Omeprazole(一種在臺灣也非常普遍使用的PPI,一般人熟知的商品名為 Losec)只要連續使用5天,就足以讓胃內的酸鹼pH值上升到5。腸漏容易造成食物敏感與過敏然而,胃內酵素在pH值介於1.8~3.2的環境才能發揮最佳作用,換言之,由於使用了PPI,胃酸分泌不足,無法維持理想的酸性環境,不僅無法達到殺菌的保護作用,更讓酵素無法發揮作用,影響食物蛋白質分子的消化,再加上腸漏,使得這些食物大分子的過敏原進入體內,自然容易造成食物敏感與過敏,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乳糜瀉。你一定無法想像PPI的使用有多麼普遍!據研究統計,美國在2013年有超過1500萬人使用PPI,光是花在PPI的經費全年超過100億美金,而且其中有將近7成的PPI使用者並沒有明確的適應症,還有大約1/4長期使用PPI的人其實可以停藥。在某些國家,例如美國,民眾甚至不需醫師處方籤(over-the-counter)就可以自行買到PPI。專家學者因此呼籲,應該減少不必要的PPI使用。不要一有胃酸症狀就吃強效的PPI臺灣的狀況呢?根據2015年的新聞報導,常見且普遍使用的PPI「耐適恩」(英文商品名 Nexium,成分為 Esomeprazole),在2014年20大暢銷藥物排行榜上排名第18名,年度花費達9.6億臺幣。事實上,臺灣市面上的PPI不只「耐適恩」一種。而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雖然未上榜,但它和PPI一樣會抑制胃酸分泌,影響胃內的酸性環境,應該更謹慎地使用。 門診時,曾遇到患者已經吃了1、2年的PPI,實在必須注意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建議針對自己的病情與健康狀況,和醫師好好討論治療策略,最重要的是從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著手改善,才能真正治根。千萬不要一有胃酸症狀,只想著趕快吃強效的PPI來抑制。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減糖飲食保健康 自由吃禁暴飲暴食!

減糖飲食保健康 自由吃禁暴飲暴食!#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允許一般自由吃不是為了健康而是出於社會和組織活動中「人際關係」的需要。如果可以,拒絕一般自由飲食才是最正確的生活方式。參考下頁的表格,建議選擇一般飲食裡歸類出的2大項速食和一般外食的選擇。攝取一般自由式的基本規則1) 檢查糖分含量。2) 市售的甜品當中,添加綠茶成分的食品反而是高糖分食品。3) 可以沒有罪惡感的吃,但也不要暴飲暴食!速食餐點的糖分/碳水化合物含量表(公克/1個) 種類  糖分/碳水化合物 種類 糖分/碳水化合物 B* 漢堡  5/40 B* 奶昔  65/76 K** 炸雞腿  0/14 K**BBQ 三明治 12/32 M* 麥克雞塊( 10 塊) 0/27 M* 漢堡 6/31 M* 冰淇淋  44/60 P* 總匯披薩( 1/8) 5/38 P* 起司條  2/20 P* 雞翅 13/13 S* 美式咖啡(中杯)  0/2 S* 拿鐵(中杯)  14/15 S* 摩卡(中杯) 24/31 * 義式濃縮咖啡 ( 1shot) 0/2 S* 抹茶冰星樂(中杯) 48/49 S* 蛋糕  34/53 煉乳( 2TSP)  21/21 瑪芬 19/36 炸魷魚 0.1/2 辣炒年糕( 200g)

用餐同時飢餓、飽脹 恐為胃潰瘍警訊

用餐同時飢餓、飽脹 恐為胃潰瘍警訊#暴飲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陳大哥是一名貨車司機,三餐不定時且暴飲暴食,為了提神,菸、檳榔、藥酒不離身,這一星期只要一進食就覺得胃脹,剛開始只是自行到藥局買止痛藥,直到聚餐後喝了幾杯酒,出現吐血及解大量黑便症狀,送醫後診斷為「胃潰瘍合併出血」,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提神藥酒」。進食當下同時感到飢餓及飽脹恐為警訊桃園醫院護理師程盈溎表示,胃壁黏膜受到胃液侵蝕,造成黏膜受損,受損的程度比破皮更深就造成了潰瘍。不良飲食習慣、情緒壓力、消炎止痛藥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都是胃潰瘍常見原因。若出現進食當下同時感覺飢餓及飽脹、進食後30分鐘後感上腹部疼痛、燒灼感、打嗝、解黑便、吐血等症狀要有警覺並立即就醫。  胃潰瘍日常注意事項程盈溎護理師表示,胃潰瘍的藥物治療主要在促進潰瘍癒合,預防復發及避免併發症。除了藥物治療外,胃潰瘍日常飲食及注意事項也非常重要:1)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要細嚼慢嚥,定時定量、少量多餐。 2) 溫和飲食:好消化不油膩且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 3)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辛椒、油炸或過冷過熱等食物。4) 奶類並不會改善胃潰瘍,牛奶確實有鈣質能中和胃酸,但研究發現,牛奶實際會增加胃酸的分泌,而更加損傷胃的黏膜。 5) 紓解壓力、保持心情舒暢。 6) 使用止痛藥、阿斯匹靈時,確實遵照醫師用藥指示,不濫用。 7) 解便後需觀察解便的顏色、性質及量。出血時會出現嘔吐血、咖啡色物體或解黑便,嚴重時會心跳加快,冒冷汗,頭暈,臉色蒼白,昏倒,此時應立即就醫。  8) 潰瘍治療後,縱使疼痛消失,仍需定期追蹤,直到潰瘍完全癒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