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

勿恐懼!妥善服藥結核病不具傳染力

勿恐懼!妥善服藥結核病不具傳染力#結核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去年爆發世新大學校園結核病群聚感染事件,不管是附近民眾、師生無不心生恐懼,有同學更表示聽到咳嗽聲都會害怕,也有同學在事件傳出第一天時,打工場所就請他離職,當時更有司機要求「由世新大學上車的同學」都必須戴上口罩,其實社會上對於結核病會有如此害怕的反應,都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結核病觀念所致,因此疾管局舉辦「校園防結核,觀念正確不恐懼」記者會,讓社會大眾瞭解校園結核病防治的重要及需要克服的困難。疾管局今年針對校園結核病防疫政策進行民意調查,成功訪問1,077位國小至高中職的學生家長,結果顯示,有92%受訪家長認為結核病在校園是重要的健康議題;64%的家長擔心小孩可能在學校得到結核病;更有61%的家長擔心小孩感染結核病治癒後,會受到異樣的眼光;而表示孩子的學校曾發生感染結核病事件的受訪家長,僅有26%認為學校對結核病有足夠宣導,顯示結核病在校園仍需要加強宣導,提升對疾病正確認知,降低恐慌及歧視。彰化師範大學李老師表示,自己曾在高中任教,每二年定期做X光檢查並有接受到結核病宣導訊息,故對結核病有初步的認識。當獲知同學感染結核病時,就認為應該給予最大的支持,協助他完成治療,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想法,大眾對結核病的錯誤認知及歧視仍是存在的,其實只要同學已在服藥,結核病是可以治癒的,並非不治之症,且結核病患在妥善服藥治療後是不具傳染力的,這時候應該要付出更多關懷而非歧視與排斥。此外世新大學二位接觸同學也出席記者會,希望藉由過來人經驗,呼籲大家可以提供結核病患一個友善的環境。

結核病患者 應注意後續病情追蹤

結核病患者 應注意後續病情追蹤#結核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陸續爆出,某些小學、國中、大學傳出有結核病個案,造成學校同學、老師及家長的恐慌。衛生所經常接獲家長、學校老師詢問:為什麼染病同學沒有被住院隔離,還來上課,他是否會傳染?家長或是老師們都有許多擔心及疑問。結核菌主要是由飛沫傳染,如打噴嚏、咳嗽、談話,常發生在較親密的接觸者,肺結核的確診是經由驗痰及胸部X光檢查,當有結核病個案出現時,衛生所人員會調查個案相關家庭、學校、職場等生活史,了解是否在可傳染期有接觸個案1天超過8小時或累計相處超過40個小時的人,安排接觸者至醫院或派X光巡檢車至單位做胸部X光檢查及結核菌素測試,若接觸者做了檢查結果是異常者,請務必遵從醫囑完成驗痰或其他後續的追蹤檢查。結核病分開放性肺結核、非開放性肺結核及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腦膜炎),開放性肺結核為驗痰陽性,最具傳染力,故針對痰陽個案之接觸者加做結核菌素測試,根據結核菌的感染機制,一個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不會立即發生結核病之症狀,結核菌可能潛存在體內伺機發病,接觸者發病機率為一般民眾的8~240倍,但接觸者中只有30%會感染,30%感染人數中有10%一生會發病,做「結核菌素測試」希望先發現潛伏在體內的結核菌,進而施予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所以單純只有結核菌素測試陽性者,是不具有傳染性的,經潛伏結核感染之治療合作醫師評估後,會予以9個月藥物治療,使日後發病機率降低。基隆市中正衛生所提醒民眾,肺結核可怕的是會傳染,不可怕的是可以治好的,不過,必須長期服藥,必須連續規則服藥6個月以上,如果知道有人得了結核病,不要怕他,要鼓勵他將整個療程的藥吃完,患者就醫後,醫院會追蹤痰液及胸部X光等各項報告,依其病情指示應該住院隔離、居家隔離、或可以配戴口罩外出,患者只要規則服藥14天後,傳染立即降低,若您知道與結核病患者共處一室,需注意空氣流通,避免在密閉不通風空間,患者得病吃藥是很辛苦的事,我們應設法幫助他渡過這漫長的療程,不只使他病治好,更可以保護自己和其他人不受傳染。

結核病推四合一藥物 盼患者按時服藥

結核病推四合一藥物 盼患者按時服藥#結核病

明天(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台灣結核病醫學會理事長蘇維鈞表示,結核病占所有傳染病通報數的七成,死亡率更是其它傳染病的五倍,但許多人都沒有警覺。結核病並非無藥可醫,只要規律服藥,九成以上患者都可治癒。今年國內即將上市的四合一複方藥物,希望能因服藥劑量能減少,讓患者不再擅自停藥或減藥。 抗結核治療大多為聯合治療(俗稱雞尾酒療法),而服藥依從性差是結核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傳統治療採用多重藥物聯合使用,服藥顆數多,最多曾有患者一天得吃上15顆藥,很多患者會減藥或停藥,導致感染多重抗藥性肺結核,增加防疫困難。根據衛生署統計,結核病是台灣最嚴重的傳染病,去年大約有1萬2千名新患者。台灣結核病醫學會理事長蘇維鈞表示,結核病是一個很難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病症,不像SARS、流感等傳染病,5-7天就發病,可較精準掌握感染者,結核病的潛伏期長,最長甚至可達十年,感染後通常不會立即發生結核病之症狀,但細菌卻可存在體內伺機發病,所以臨床上結核病的群聚感染,都是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陸續發病。   台灣結核病醫學會理事長蘇維鈞表示,結核病治療有兩大困難,第一是患者不治療,這是一個「被污名化」的疾病,他們不想承認自己感染肺結核,病患怕會遭到歧視,擔心會失去家人、朋友或工作,第二是患者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會自行減藥或中斷治療,目前結核病患平均需服用6個月藥物,體重正常者最多需要每天吃11顆藥物,體重過重者甚至要吃到15顆,連續吃一段時間下來,就會感到想嘔吐而中斷治療。今年國內即將上市的四合一複方藥物,考慮了藥物的有效劑量和毒性劑量範圍,按公斤體重給藥,確保服藥劑量在有效的安全範圍內並滿足規格要求,預料將可達到不錯的治療成效。

潛伏性結核病難察覺 結核篩檢可預防

潛伏性結核病難察覺 結核篩檢可預防#結核病

台灣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肺結核群聚感染事件,讓人聞「咳」色變。目前疾管局正在推動潛伏性結核的預防治療,希望針對已被感染但尚未發病的病患進行治療,減少日後結核病發作的機會。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賴俊良表示,民眾若曾與結核病患有較長時間的接觸,被傳染的機會較高,建議接受結核相關篩檢,以確認是否需接受治療。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2010年全球結核病新發病人有880萬人,110萬人因結核病死亡。結核病也是台灣法定傳染病中,確定個案數及死亡數最多的傳染病。賴俊良指出,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造成的感染,通常會在肺部發病,所以稱肺結核。肺結核本身的破壞力非常強,會造成肺纖維化,體積減少,若在氣管內結核,會造成肺葉塌陷、支氣管擴張等,除了感染本身造成的症狀之外,肺結核最要命的是會造成大量咳血,有許多患者因此死亡。由於結核病的群聚感染常造成恐慌,賴俊良表示,並不是一碰到結核病人就會受到感染,通常需要與病人較長時間的接觸,例如8個小時以上,或與開放性肺結核病人間斷性接觸超過40個小時,被傳染的機會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會建議接觸者接受結核相關的篩檢,以確認是否受到感染。賴俊良也說到,若病患已發生結核病,代表患者體內菌量較多,有抗藥性的機會也較多,依台灣的標準,至少需要四種藥物組合,且治療時間最少要6個月;而潛伏性感染者體內的菌量相對較少,只需用一種或二種藥物治療,治療時間可以縮短。疾管局目前建議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一日前出生的接觸者,確定有被結核菌感染者,須接受預防性治療,以減少結核病發生的機會。

關懷員風雨無阻 親身陪伴對抗結核病

關懷員風雨無阻 親身陪伴對抗結核病#結核病

新北市推出「都治計畫」即結核病直接觀察治療,也就是藉由訓練合格的關懷員依「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之原則進行關懷,全年無休的每天在新北市29行政區趴趴走,直到親眼看到關懷的個案服藥入口吞下後,再繼續上路,為關懷下一位的病患奔忙,新北市目前有1600名肺結核個案患者,每天在衛生局關懷員「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風雨無阻的陪伴下,恢復健康。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自2006年至2011年關懷員共完成9663名結核病患服藥治療。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其中「關懷員」是對抗結核病最重要的第一線戰士,每天上山下海的為結核病人按時服藥而奔走。結核病治療耗時為期約6至9個月,期間每天須服藥一次,若未每日規則服藥即可能轉變為「抗藥性」對患者來講,可說是一場身心靈的長期抗戰。三峽的一位翁姓肺結核患者,因為無法接受罹患肺結核的事實,不僅常常更改服藥時間、地點,甚至拒絕回醫院就診,但關懷員依舊鍥而不捨的每天「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最後終於被關懷員的耐心感動,每天按時服藥,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衛生局強調,結核病人只是生病了,經專業的醫師評估治療,規則服藥滿2週就不具傳染力,而完成療程後是可以治癒的,因此,請民眾不用恐慌,也不要歧視病人、把結核病人標籤化。

控制結核病疫情 擬擴大用藥對象

控制結核病疫情 擬擴大用藥對象#結核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臺北市近5年管理中的結核病病人由1168人(96年)下降至842人(100年),下降幅度達27.9%,顯見防治有成,為了更有效控制結核病疫情,臺北市衛生局配合中央政策自101年4月起,結菌潛伏感染預防用藥對象將擴大至25歲以下之接觸者,提醒民眾若接獲衛生單位通知需做接觸者檢查時,務必配合完成,以免觸法並維護健康。北市衛生局說明結核病接觸者係指曾與結核病病人共同居住,以及於可傳染期間一天內接觸 8 小時以上或累計達40(含)小時以上的人,該局會要求於一個月內完成胸部 X 光檢查,但若其接觸是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則須在第12個月時再做 1 次胸部 X 光檢查。且依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規定針對 13 歲以下的接觸者加做結核菌素測驗,結果如呈陽性者則轉介醫院評估預防性用藥,降低日後發病的機會。台北市衛生局表示,當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不會立即發生結核病之症狀,因結核菌可長期潛伏在體內伺機發病,一般人受到感染後終其一生約有5~10%的機會發病,受到感染後到發病前的這一段期間,體內潛在的結核菌數量並不多,若能施予預防性投藥,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截至101年2月臺北市就有159位接觸者接受預防性投藥。衛生局提醒結核菌素測驗呈陽性的接觸者不須驚慌,本身也不具有傳染性,只要能配合預防性治療規則服藥,未來發病的機率則微乎其微。

新型結核病逃過卡介苗 30歲以下需注意

新型結核病逃過卡介苗 30歲以下需注意#結核病

根據平面媒體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長蘇益仁昨表示,台灣每年新增結核病多達一萬三千個病例,根據最新研究發現,結核病患之所以不斷增加,是因為現有卡介疫苗抑制結核菌種效果變差。蘇益仁指出,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結核菌中毒性最強的「現代北京型」菌種,已成功逃過卡介苗,成為台灣30歲以下民眾結核病主要致病菌。(圖片為接種卡介苗後皮膚的情形,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Isaac Wong。)根據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的感控雜誌表示,現代北京型(modern strain)可能在抗藥性及傳播上較佔優勢,且卡介苗預防接種(BCG vaccine)的保護力較有限,現代北京型的廣泛發生,將可能是結核病防治的一大挑戰。蘇益仁指出,根據最新研究,台灣50歲以上結核病患,約3成是北京現代型病菌株,其他7成則平均分布在「老北京型」等五型結核菌中。但曾注射過卡介苗的患者,有高達八成五都是感染現代北京型。根據2006的《Evolution of Drug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Sublineag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eijing Genotype》論文指出,雖然目前老北京型的結核菌種類比較多,但是現代北京型的結核菌也正在快速變異當中,而且抗藥性也逐漸地增加,而且原本老北京型的結核病多在東亞、南非與歐亞大陸北邊等地流行,但是現代北京型的結核病卻有可能在全世界流行,所以需要特別注意。

世新結核病接觸者完成胸部X光檢查 8位需複查

世新結核病接觸者完成胸部X光檢查 8位需複查#結核病

世新大學結核病群聚擴大接觸者檢查已在28日完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連續於10月24、25日及27、28日至該校進行接觸者衛教說明會及檢查,共有312在校生完成胸部X光,及310位學生完成皮膚結核菌試驗,其中有8位胸部X光檢查結果需要複查;另外經皮膚結核菌素試驗結果≧10mm(毫米)有159位,需轉介至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進行預防性投藥。北市衛生局將提供4家結核感染防治合作醫院(台大、萬芳、聯合醫院和平婦幼(和平)院區及忠孝院區等醫院),共8位合作醫師,循單一窗口協助提供這群複查者進一步複查,由醫師評估後續之追蹤管理。衛生局將對這群接觸者進行管理,每半年將主動安排1次X光檢查,持續追蹤2年,以關懷其健康狀況,及時提供醫療協助。同時也教導接觸者平時可以使用簡易的七分篩檢法進行自我健康檢測:凡有咳嗽二週(2分)、咳嗽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如上述症狀合計達到5分或以上時,務必儘速找胸腔科、感染科醫師就醫。結核病最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飛沫傳染,但並不如流行性感冒或麻疹病毒等傳染力高,需長時間且密集暴露後才有可能染病。一般人縱使受到結核菌感染後,終其一生中僅約5%到10%的機會發病。疾管局呼籲民眾平日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定期接受胸部X光檢查,並使用簡易七分篩檢法自我健康管理,避免出入擁擠場所,可降低感染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