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NG減肥「生酮飲食、水果減肥」上榜!專家教正確吃法

NG減肥「生酮飲食、水果減肥」上榜!專家教正確吃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許多人開始煩惱經過冬季肥了一圈的肚子、大腿肉肉,再也藏不住了,但營養師提醒,一昧追求短時間快速減重而用錯方法,不但瘦不下來,反而傷身、傷心、傷荷包,更可能造成健康的損害。常見3大NG減重飲食模式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李孟穎指出,常見的NG減重飲食模式有:單一食物減肥法:例如咖啡減肥法、水果減肥法、只吃青菜減肥法等,因只攝取相同的極低熱量食物,初期體重會減輕,但減掉的大多是水份和肌肉組織,無法消耗脂肪,而體脂肪越高,代謝就會越慢,反不利於減重。當恢復正常飲食後,體重飛快回彈,可能比減肥前更胖。生酮飲食法:採用吃極少量醣類,但吃很多肉和油脂的飲食模式,會產生大量身體無法吸收利用的「酮體」,於排出體外時帶走大量水分、電解質,達到快速減重效果。由於是高脂飲食,容易誘發痛風發作、酮酸中毒、增加肝腎負擔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個減重方式需有專業人士協助,不適合自己在家DIY。代餐減肥法:以熱量低的代餐取代正餐,短期間體重會減輕,但容易衍生空虛感或「我有吃代餐,下一餐可以稍微放縱」心態,反而吃更多、攝入更多熱量。營養師推薦「2種飲食法」溫和不傷身針對想健康減重民眾,李孟穎推薦2個溫和的減重飲食模式:1410斷食法:由於「168間歇性斷食」減重法,是一天之中禁食16小時,並將食物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但要空腹16小時,大多數人難以做到,因而衍生出「1410」斷食法。做法為空腹14小時,於10小時內完成進食。使用此法時需注意:1. 食物挑選很重要,應多選擇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及原型食物。2. 空腹容易攝入過多食物,要細嚼慢嚥7~8分飽就好。3. 提高每日飲水量,每公斤體重x40~45cc。442飲食法+211餐盤:三餐間隔時間4小時,早餐、午餐採正常餐食、晚餐採輕食。正餐的食物比例為1/4蛋白質+1/4澱粉類+1/2的蔬菜(211餐盤),輕食以液體為主,可於2小時內完成消化,如:豆漿、牛奶、清湯或沙拉不加醬,除了飲食控制外,仍須搭配喝水及運動。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表示,肥胖是國人的健康殺手,所以如何甩掉肥胖除了飲食控制之外、也要多運動,並且選擇正確的減重方式。減重飲食模式需持續才會看到效果,如果貪圖求快取巧,可能在執行過程中,因為痛苦而放棄,所以還是要在不偏離均衡飲食原則下,進行溫和的減重方式,才有可能讓減重事半功倍。

「清冠一號」公費、自費怎麼領?領取流程、管道一次看

「清冠一號」公費、自費怎麼領?領取流程、管道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本土疫情持續擴大,輕症、無症狀確診者高達9成有居家照護需求,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公費「台灣清冠一號」已證實有效對患者減緩咳嗽、喉嚨痛等呼吸道不適症狀,需透過醫師評估才可開立處方服用,呼籲民眾多加利用「視訊診療」及「3大管道」領藥。延伸閱讀清冠一號懶人包》治輕症「開放公費申請」2管道可領「清冠一號」公費領藥有哪3大管道?中醫師公會全聯會主委陳潮宗表示,輕症、無症狀確診者於居家照護期間,可透過3大管道取得「清冠一號」來治療服用:1. 專責醫院轉介2. 地方衛生局轉介3. 民眾自行打電話至指定診所申請視訊診療,並透過醫師開立處方柯富揚表示,清冠一號臨床研究,對防止新冠肺炎輕中症轉重症確實有效,且全成分為魚腥草、黃芩等植物中藥方,目前皆未出現副作用、藥物及飲食交互作用等問題,兒童及孕婦皆可服用,安全性十足,請民眾安心,在治療上不用有疑慮。(清冠一號藥方。攝影: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居家隔離、確診或高風險民眾,如何掛號看診?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蔡三郎指出,居家隔離、確診或高風險民眾,可透過:1. 全台22縣市公會名單,直接打電話詢問如何進行線上中醫診療,並可媒合1千多家《確診者居家照護視訊診療中醫院所》進行線上掛號看診。2. 查詢自身住家附近的《衛生局指定之一般視訊診療中醫診所》進行掛號看診,或開立清冠一號服用。3. 利用手機下載《健康益友APP》掛號,進行線上診療。「清冠一號」公費、自費有什麼不同?「清冠一號」須先透過醫師開立處方,並以公費、自費方式取得使用,兩者有什麼差別?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陳博淵補充,確診者可使用公費;而未確診但有高風險或感染疑慮者,若出現呼吸道症狀,依病情嚴重程度由中醫師判斷是否適合使用,可開立藥方自費購買服用。取得藥品方式則可委託家人、親友代領,但受限法規不能郵寄、宅配或使用外送平台購買。(公費、自費之「清冠一號」取藥流程圖。圖片提供: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陳博淵表示,依照衛生福利部規定,「清冠一號」一次完整療程建議需服用10天,目前市面上已有8間透過政府認證的藥廠品牌,可供大眾選擇。而除了公費領藥者,自費「清冠一號」10天份的負擔成本,約落在3,000~3,300元之間,提供有自費需求的民眾參考。確診輕症的居家照護患者、25歲江小姐也分享,自身症狀以咳嗽與喉嚨不適為主,經專責醫院轉介中醫師視訊診療後,請家人至指定院所代為領藥轉交,取得清冠一號服用。在服用近1周後,症狀已獲舒緩,心情也較為穩定,不像初確診時容易感到焦慮不安。延伸閱讀居家照護懶人包》常備藥品、領藥步驟、防疫險怎麼賠?中醫研究「防疫茶」:為非確診者保健預防之道「清冠一號」適用於新冠肺炎確診者之治療用藥,而針對非確診者的預防與保健,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也建議可飲用「防疫茶」,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提供,處方包含黃耆、桑葉、薄荷、魚腥草等。考量居住在社區感染發生地區、生活環境中需要接觸不特定群眾而有感染危險者,不分年齡皆可飲用;惟要留意有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等患者,不宜使用。 

抓握沒力、肩頸僵硬疼痛⋯醫:頸髓病變「恐全身癱瘓」

抓握沒力、肩頸僵硬疼痛⋯醫:頸髓病變「恐全身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台中37歲王姓男子身材壯碩,本身從事怪手司機,每天手部需要大量施力操作重型機具,但近來感覺越來越使不上力,手部甚至還瘦成骷髏手呈現不自然彎曲,以為自己中風趕緊就醫。醫師檢查後發現是頸髓病變惹禍,經手術治療後順利解決神經壓迫問題,也維持住頸部活動角度,又能順利上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創傷科主任李建裕表示,患者來到診間時,明顯可看出手部肌肉退化,骨骼的活動角度也呈現不自然的狀態,進一步理學檢查也發現患者手部的張力增加,並伴隨反射增強,簡單的抓握動作比平常更加費力,也更容易感到施力疲勞,甚至無法使出正常的力量。出現「頸髓病變」症狀恐癱瘓安排磁振造影檢查後,影像結果顯示患者頸椎有多節椎間盤退化合併突出甚至破裂、壓迫脊髓現象,因而造成頸髓病變,情況相當嚴重。當醫師告知「若再晚個幾周可能會影響行走能力」,患者才透露其實數年前就開始陸續肩頸手臂痠麻的症狀,但因短暫休息就會恢復,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差點釀成大禍,所幸手術後復原狀況佳,目前已經恢復上工。「頸髓病變」泛指頸椎骨因退化、椎間盤突出或破裂所產生的骨刺,或者是退化導致頸椎關節和韌帶鬆動、錯位、韌帶增厚,進而壓迫傷害到頸脊髓、頸部神經。李建裕指出,臨床上患者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肩頸僵硬、疼痛 伴隨手臂麻木 四肢無力 痙攣 大小便失禁 嚴重者恐下半身或全身癱瘓頸椎關節退化壓迫神經李建裕表示,症狀輕微者可透過藥物及物理治療改善,若壓迫情況嚴重,則會透過神經顯微減壓手術,會在前頸部切開一傷口,經顯微鏡進行神經減壓手術,同時進行脊椎融合或是內固定手術;若是壓迫部位在頸椎後方,則可採取後位椎弓切除或椎弓整形術,透過椎管減壓改善症狀。李建裕提醒,頸髓病變病程進展可能相當緩慢,因此常容易被忽略,加上民眾對脊椎手術的恐懼,導致拖延就醫治療,甚至是自行尋找偏方緩解症狀,以王姓患者來說,長期低頭固定的勞作姿勢,再加上重型機械的震動,因而加速頸椎關節的退化,若早期發現治療,可以免除進行長節減壓固定手術,只要透過改善工作方式便可減緩症狀惡化。 

減重沒效率?先看4大指標!醫曝「●●」才是減肥關鍵

減重沒效率?先看4大指標!醫曝「●●」才是減肥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減肥成功」這個願望,好像永遠在不少人的年度願望清單中,期盼體重機上的數字往下降。但醫師提醒,若光靠「不吃」來減肥,反而會越減越肥!節食減肥不僅易復胖,更加速肌肉流失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洪育忠指出,許多人看起來不胖,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在標準內,其實體脂卻大大超標,俗稱為「泡芙人」。這類族群往往習慣只用少吃來減肥,雖然剛開始體重確實略有下降,但減少的並非都是脂肪,反而肌肉也一起被減掉。當肌肉越變越少,身體耗能及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減少,此時就算吃得少,但由於基礎代謝已下降,在沒有額外運動的情況下,減肥成效也很難持續,不僅流失肌肉,在恢復正常飲食後,還更容易復胖。減重有效率,要留意4大指標洪育忠提醒,光靠飲食控制很難減掉脂肪,增加「肌肉」才是真正減肥關鍵,因為肌肉可以提高身體熱量的燃燒。在相同體重的情況下,肌肉量較高者,身體代謝和減脂效率也會更好,民眾可以觀測以下數值標準,更具有減重效益。1. 脂肪率:體內脂肪量佔體重比例。男性標準值約11~22%、女生約21~35%。2. 腰臀比:腰圍與臀圍的比例。男性標準值0.85~0.9、女性是0.7~0.8。3. 內臟脂肪:數值若為1~9為正常、10~14偏高、15以上過高。4. 除脂體重指數(FFMI):〔體重(kg)x(100%-體脂率)〕/身高(m)2。男性標準值19~20、女性14~16。內臟脂肪的囤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脂肪肝」。洪育忠說明,過往脂肪肝主要是喝酒引起,但現今更多醫學研究證實,「精緻糖攝取過多」才是最大主因。手搖飲、蛋糕甜點中過高的果糖糖漿是透過肝臟代謝,當來不及代謝就會囤積在肝臟中,長期下來造成脂肪肝。而偏偏生理代謝的機制當中,脂肪通常是最後一個才會被消耗的,因此想要燃燒脂肪一定要藉由運動輔助。想減重,有氧運動和重訓不可少什麼運動適合減重? 答案是有氧運動跟重訓都很重要。洪育忠解釋:「有氧運動」是幫助消耗大量熱量,有效的有氧運動,心率會提升60~80%,且持續至少20分鐘,像是跑步、健走、騎腳踏車、飛輪、游泳、有氧舞蹈、打球。「重量訓練」主要為幫助增加肌肉量,舉凡深蹲、舉重、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較無年齡層的限制,每個人都可選擇適合的強度進行,適合大眾。洪育忠建議,一般民眾的運動處方為一週運動3~5次,每次約30~50分鐘的有氧運動,且在一週的運動日中可以有1~2次無氧運動,例如重訓。因無氧運動強度高,肌肉會輕微受傷,但經過適時休息與補充營養後,會讓肌肉更加強健。減肥的關鍵,其實是「增肌減脂」。透過重訓及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好的油脂促進增加肌肉量,幫助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再加上有氧運動輔助消耗熱量,不僅不容易復胖,也可讓體態變得更好更健康。

出血不止、常疲倦⋯4大症狀當心是「急性血癌」惡化快

出血不止、常疲倦⋯4大症狀當心是「急性血癌」惡化快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9歲林先生幾年前在澳洲打工度假期間,因腳趾關節腫痛,後又持續疲憊、高燒不退,在女友堅持之下送醫,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如今已在骨髓配對成功下狀況穩定。醫師提醒,若出現無碰撞卻常有瘀青、月經量大增或過久、牙齦出血不止、發燒感冒遲未痊癒等症狀,當心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逾半數都在60歲以上,治療相對困難;且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新增約850位患者。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不具特異性,卻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致病關鍵 臉色蒼白疲倦 不明原因發燒 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 骨骼疼痛周文堅表示,民眾若出現以上4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雖然大部分的情況是良性疾病,但是血液癌症也是鑑別診斷之一。一旦確診,應把握治療黃金期積極治療。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致病因素,是因患者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中,同時取代正常血球,可能導致這些現象: 紅血球不足:會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 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 異常血球大量增生於骨髓: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 血小板不足:凝血功能變差,患者可能有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臨床觀察,部分患者因長時間發燒、疲倦,以為感冒遲遲未癒;也有患者牙齦持續出血,以為罹患牙周病,找牙醫檢查,牙口卻很健康;或出現血尿以為是結石。侯信安表示,上述患者通常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再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而確診。新藥突破半年化療存活期,病患耐受性更高侯信安指出,因病情惡化快速,若是延遲就醫,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少數患者可能因此一送醫就住進重症加護病房。所幸可透過感染控制,同時進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以控制病情。因此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可降低疾病對身體的衝擊。很多人一聽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聯想到致命血癌,與過去治療效果不理想有關。侯信安說,過去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病患存活狀況並不理想。尤其年長者或有共病症的體弱病患,難以承受標準化療,存活期不到半年。近幾年已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登台,針對部分不同基因變異有相對應藥物,可延長存活期,並提升治癒機會。對年長或共病患者療效好、副作用少、耐受性高,存活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年輕患者透過精準治療,可強化治療深度,讓骨髓移植效果更佳,大幅提昇痊癒機會。侯信安也鼓勵大眾,若有能力可積極參與骨髓捐贈,勇於救人、幫助他人延續生命。 

QA圖解》身旁有人確診,我會被匡列嗎?懶人包一次看

QA圖解》身旁有人確診,我會被匡列嗎?懶人包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本土疫情確診數再翻倍!你身邊有親友、同事確診了嗎?身邊有人確診第一時間該怎麼做?會被匡列隔離嗎?何時才能解除隔離?《優活健康網》整理「居家隔離常見10大QA」懶人包一次看!(資料來源: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製表:優活健康網。)Q:我有接觸新冠肺炎確診者,該先做什麼?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除非有需立即就醫需求,請不要離開住所。在家中以一人一室隔離,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者,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觀察自己是否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新冠肺炎相關呼吸道症狀。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請立即通知當地衛生局或撥打119就醫,或撥1922,依指示配合處置及依防疫人員指示處理,並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Q:如何判斷是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匡列關鍵」?若是與確診者於症狀發生「前2天」至隔離前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曾有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並在無適當防護下曾有長時間面對面接觸者,就是衛生單位匡列「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身分。若是沒有「直接」接觸到確診者,都不需要被匡列,但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10天。如有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請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PCR檢測,並另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並告知可能的接觸史。(圖片來源: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延伸閱讀公費居家快篩試劑怎麼領?符合4原則、快篩QA一次看Q:到院PCR採檢後確診,該怎麼做?若到醫療院所或採檢站做PCR後被告知確診,將視確診者症狀輕重程度、年齡,分派至醫院、加強版集檢所或防疫旅館或居家照護。 醫院:僅收治中重症、70歲以上高齡、血液透析、懷孕36周以上確診者。 加強版集檢所或防疫旅館:收治無症狀、未滿70歲之輕症(含機場落地採檢PCR陽性)、生活可自理或有陪同照顧者(如孩童),或懷孕未滿36週之確診者。 居家照護:未滿65歲、無血液透析、非孕婦和洗腎,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須滿足確診者1室、同戶未確診者不超過4人等條件。Q:收到居家隔離通知,何時生效?立即生效,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會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依照衛生單位指示隔離。若被通知匡列隔離者,接到電話通知當下不在家中,須以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返家等方式到達隔離地點,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全程佩戴口罩。若無法以上述方式返回,請主動聯聚當地衛生局或撥打1922,協助安排防疫車輛或安排就近隔離。Q:被匡列為居家隔離,第一步可以先做什麼?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Q:居家隔離期間遇到火災、地震,可以離開家中嗎?居家隔離期間,如遇生命、身體等之緊急危難如:火災、地震、或需緊急外出就醫等,出於不得已所為離開隔離房間或住所之適當行為,不予處罰;惟離開時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繫所在地方政府或撥打1922,依地方政府指示辦理。延伸閱讀居家照護懶人包》常備藥品、領藥步驟、防疫險怎麼賠?Q:居家隔離環境規定?要隔離多久?以自宅或親友住所「一人一室」(含單獨房間及衛浴為原則),若能遵守居家隔離相關規定,且確保每次使用浴廁後,均能適當清消,則可共用衛浴。如家戶中所有同住者皆為隔離者,可同戶隔離。經過指揮中心專案核定、地方政府報備經指揮中心同意,或是經地方衛生單位評估家中環境不適合者,可公費送集中檢疫所隔離。與確診者最後接觸日「隔天起」,須居家隔離10天,期滿檢驗陰性者可解除隔離,但第11天起要繼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Q:居家隔離期間,何時需要快篩?需檢測幾次?指揮中心4月19日宣布,自20日起接觸者經疫調匡列時,將安排1次快篩或PCR檢測,隔離期滿當日執行1次快篩。另外會提供備用快篩1支,供民眾於出現症狀時使用。而考量家用快篩試劑之適用對象年齡限制,若家中有「未滿2歲」之居家隔離/檢疫者,其採檢措施以PCR檢測;如有無法自行操作快篩之民眾,將由地方政府安排人員協助進行快篩檢測。Q:居家輕症轉為中重度症狀,該怎麼辦?指揮中心表示,常見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鼻塞、發燒、喉嚨痛,以及全身倦怠等。若有以下徵兆要注意可能惡化,例如:孩童出現抽蓄、意識不清、意識改變、腦炎或全身性感染等症狀。而一般成人民眾若出現呼吸困難、急性胸口痛悶,表示有影響肺部;冒冷汗、嘴唇發青等,表示有休克、缺氧情況,有類似中重症情況應立刻打119通報送醫。Q:輕症、無症狀者解隔條件?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只要無症狀或症狀緩解,符合以下條件,就可以解隔離,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1. 確診者:同時符合下列2項條件,得解除隔離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1)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2)距發病日或採檢日達10天。2. 同住之未確診者:(1)距同戶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滿10天,且所有同戶隔離者(不含確診者)快篩均陰性時,同戶隔離之未確診者全數解除隔離,並進行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 3、7 天進行家用快篩。(2)前述快篩持續陽性但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30,視為陰性符合解隔條件。

居家照護懶人包》常備藥品、領藥步驟、防疫險怎麼賠?

居家照護懶人包》常備藥品、領藥步驟、防疫險怎麼賠?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本土疫情單日確診再創新高,民眾不禁人心惶惶,面對新冠輕症確診者迅速暴增,居家隔離你準備好了嗎?從居家隔離規定、居家照護環境、常備藥到申請社區「藥師送藥」5步驟,更包括了民眾最關心的防疫險到底理不理賠,《優活健康網》幫您整理好最完整的「輕症確診居家照護」懶人包!延伸閱讀居家隔離最新》篩檢次數縮短!1周內「啟動全台照護」誰可實施輕症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同住規定? 確診者:年齡65歲以下,無洗腎或懷孕者。 同住之未確診者:同上。 隔離以1人1室為原則,確診者與非確診者須分開隔離,但若是夫妻、或有小孩則可以同室。 同住之未確診者不得超過4人。 解隔後,確診者與同住者皆需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居家照護環境須符合哪些條件?若符合1人1室,可適用居家照護,1人1室以擁有獨立衛浴的個人套房為佳。但如在每次使用後,皆可確保以稀釋漂白水、酒精進行清消,則可共用衛浴。其餘時間確診者應待在專用房間進行隔離。輕症居家照護常備藥品?Omicron最常見的症狀是喉嚨痛、發燒、流鼻水,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萬一確診隔離,家中可常備以下藥品,可幫助即時緩解症狀: 解熱止痛藥,如普拿疼等,含乙醯氨酚成分之藥物 止鼻水藥,含抗組織胺成分之藥物 止咳化痰藥 腸胃藥 電解質補充劑 體溫計、血氧計 維生素B、C延伸閱讀確診足跡重疊需要快篩嗎?收到「細胞簡訊」先做4件事輕症居家照護有用藥需求,怎麼向藥局領藥?如確診輕症居家照護,有慢箋與其他用藥需求,藥師公會已與「健康益友APP」合作,不論是大型醫院或診所,都可以與民眾直接進行遠距診療,並透過此系統拿到處方。APP可顯示藥局地圖,方便民眾選擇離家最近或有領取慢箋的藥局,並撥打電話給藥師,透過密碼將處方箋傳給社區藥局。藥師也可協助給予指示用藥或成藥。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明,全國已有逾1,800間藥局投入社區照護需求,民眾可透過以下5步驟「讓藥師送藥到你家」:(圖片提供: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輕症居家照護,防疫險可理賠嗎?金管會指出,已與產、壽險公會達成共識,對於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在居家照護期間,防疫險可「比照一般住院理賠」。居家照護如何申請理賠?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如果是確診輕症居家照護,地方政府會開立隔離通知書,通知書上會寫確診,可拿隔離通知書與解除隔離通知書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保險公司會以隔離通知書及解除隔離通知書之隔離起迄期間,來認定「實際住院日數」,並給付防疫險中的一般住院日額保險金。延伸閱讀2022最新》防疫險該買哪家好?5家保單優缺一次看

有圖》我被疫調了嗎?簡訊實聯制平台「2步驟查詢」

有圖》我被疫調了嗎?簡訊實聯制平台「2步驟查詢」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本土疫情擴大流行,民眾不禁擔心自己的生活動線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出入公共場所,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被疫調?只要進入「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平台(https://sms.1922.gov.tw/),輸入手機號碼及圖形驗證碼,取得簡訊驗證碼並填寫完成後,就可查詢最近28天內,是否有疫調人員調閱過這支手機號碼的簡訊實聯制資料,進而了解有無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可能。延伸閱讀確診足跡重疊需要快篩嗎?收到「細胞簡訊」先做4件事(輸入手機驗證碼。圖片提供:截自疾管署網頁)(可顯示近28天內被疫調的日期與次數。圖片提供:截自疾管署網頁)指揮中心:有記錄「不代表與確診者足跡重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有調閱記錄「不一定代表足跡重疊確診者」,僅是足跡重疊機率較大,提醒民眾勿過度恐慌。他說,簡訊實聯制資料可由地方衛生局或相關衛生單位調閱使用,不會只調閱與確診者同時出沒某場所的資料,有可能為求謹慎,在確診者抵達前、離開後一段時間內的實聯制資料均會查閱。「若有疫調紀錄,提高警覺即可。」指揮中心表示,日前已開放下載存取28天內疫調紀錄,民眾可自行查詢疫調資料,幫助回想及確認自身足跡範圍。而地方政府下載並存取疫調軌跡、簡訊實聯制等資訊後,依規定於28天內刪除,且此服務「無法查詢個人足跡紀錄」,民眾無須擔心隱私保護問題。延伸閱讀將取代實聯制?「社交距離APP」10大QA教你用

走路不穩「像走在棉花上」?當心「頸椎壓迫脊髓」病變

走路不穩「像走在棉花上」?當心「頸椎壓迫脊髓」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李先生今年65歲,近月來發現走路不穩且雙下肢力量大不如前,由於一開始症狀好好壞壞,因此不以為意,覺得可能是年紀漸長退化所致。但隨著症狀越來越嚴重,雙手的精細動作受到影響,許多日常生活的小事情,例如:擰毛巾、開瓶蓋等,都需要旁人協助,到後來必須仰賴輪椅才能移動,因此前往醫院神經外科求診。經過詳細的神經學檢查後發現,李先生四肢的肌腱反射皆有異常,雙下肢的本體感覺也明顯變差。種種神經學表現都暗示著脊髓已經出現不正常的病變。安排頸部核磁共振後發現,李先生的第5至第7節椎間盤突出,導致頸椎椎管狹窄並且嚴重壓迫脊髓,而脊髓的影像訊號也出現異常,表示此刻的脊髓已經因為壓迫而產生病變。頸椎狹窄壓迫脊髓主因新竹台大分院外科部神經外科醫師徐秋豪表示,頸椎狹窄導致脊髓壓迫,可能因「5大脊椎退化性疾病」因素所導致:1. 椎間盤突出2. 骨刺3. 後縱韌帶鈣化4. 外傷5. 腫瘤頸椎狹窄壓迫脊髓常見症狀 走路不穩 四肢肌張力上升 感覺變遲鈍常聽到病人主訴走路像是走在棉花上,沒有「腳踏實地」的感覺。此外,頸椎狹窄的病人常表示下肢肌肉會無力但緊繃、跨步困難且步伐變小。由於此類病人通常不會出現雙手雙腳的酸、麻、痛等大家所熟知因脊椎退化所造成的神經症狀,往往會誤以為只是單純年紀增長、功能退化,進而延後了就醫以及診治的時間。手術治療目標:神經減壓徐秋豪指出,根據國際脊椎學術組織(AO Spine Foundation)建議,當頸椎狹窄合併有脊髓壓迫的臨床表徵時,手術是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如果是椎間盤突出或骨刺等退化疾病,可透過微創手術的方式,在顯微鏡的輔助下,從頸部前方將壓迫的軟骨及骨刺移除,以達到神經減壓的效果。若是後縱韌帶鈣化,則有頸部前方直接減壓或後方間接減壓等兩者不同的手術方式,必須評估病灶的節數長短及影響範圍,來選擇最適合的方法。徐秋豪也建議民眾,年紀漸長,如出現上述的症狀時,應當儘早至神經外科門診就診,尋求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QA懶人包》兒童疫苗該打嗎?國外經驗、副作用一次看

QA懶人包》兒童疫苗該打嗎?國外經驗、副作用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台灣近日出現2歲童感染新冠肺炎Omicron重症首例,搶救6天無效仍宣告不治死亡。而關於兒童到底該不該打疫苗的議題,醫界與民眾又再次吵翻天,到底兒童施打疫苗需考量哪些因素?國外做法可否參考?《優活健康網》幫您整理好QA一次看!Q1:台灣開放兒童施打莫德納劑量標準?日前衛生福利部宣布,開放6到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6至11歲兒童需施打2劑,每劑0.25毫升,為成人劑量的一半,2劑施打間隔28天。預計約有120萬人符合接種資格。Q2:為何台灣先開放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對照國際作法多優先開放兒童施打BNT疫苗,引發不少家長質疑「為何不採用BNT兒童版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輝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主要是因BNT合約談判已長達2個多月,且採購上無直接授權管道,所以先通過莫德納提供兒童施打。Q3:各國開放兒童接種哪些疫苗廠牌?僅開放BNT: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開放BNT、莫德納:英國、加拿大、澳洲、歐盟Q4:國外兒童版莫德納、BNT疫苗施打標準?兒童版BNT美國:開放5歲至11歲兒童施打2劑,劑量為成人的3分之1,第2劑需間隔3至8週。日本:開放5歲至11歲兒童施打2劑,劑量為成人的3分之1,第2劑需間隔3週。韓國:開放5歲至11歲兒童施打2劑,劑量為成人的3分之1,第2劑需間隔8週。新加坡:開放5歲至11歲兒童施打2劑,劑量為成人的3分之1,第2劑需間隔21天。兒童版莫德納、BNT英國:開放5至11歲施打BNT兒童版疫苗,第2劑需間隔8至12週;開放6歲以上兒童施打莫德納,劑量為成人的2分之1,第2劑需間隔4週。加拿大:開放5至11歲施打BNT兒童版疫苗;開放6歲以上兒童全面施打莫德納疫苗,劑量為成人的2分之1,第2劑需間隔4週。澳洲:開放5歲以上兒童施打BNT兒童版疫苗,劑量為成人的3分之1,第2劑需間隔8週;開放6歲以上兒童全面施打莫德納疫苗。歐盟:開放5至11歲施打BNT兒童版疫苗,第2劑需間隔3週;開放6至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劑量為成人的2分之1,第2劑需間隔4週。延伸閱讀打完疫苗手臂痛爆!物理治療師教1招「擦桌面操」緩解Q5:兒童版莫德納、BNT,誰保護力更好?台大醫院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今日於臉書粉絲頁提出看法表示:「BNT兒童版的問題是劑量太低了。劑量低當然就不良反應少,在美國施打後發生心肌炎機率遠低於青少年。莫德納效果理論上應該較好,但劑量可能太高,不良反應較高,畢竟劑量差了5倍。莫德納減量拉長間隔施打可能是最佳解。」Q6:兒童施打版莫德納有哪些副作用?食藥署表示,6~11歲兒童版莫德納疫苗的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痛、畏寒、噁心嘔吐、腋窩腫痛、發燒、注射部位紅斑、注射部位腫脹和關節痛。Q7:兒童打新冠疫苗有沒有必要?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在臉書粉絲頁指出,兒童打新冠疫苗應有其必要性。他認為:「6歲以下的小孩,小學前要打10種疫苗,施打率99%。那10種傳染病的感染人數,加起來都沒有新冠病毒多。你如果是那1%,不怕生病,再考慮要不要給小孩打新冠疫苗。」(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延伸閱讀台灣首份第3劑疫苗研究!「這款」抗體、副作用皆最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