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實驗:能不能靠投藥消除恐懼記憶?

實驗:能不能靠投藥消除恐懼記憶?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果情況糟到單靠見識也無法改善的話,那我們該怎麼辦?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神經科學幫我們準備萬能藥,只需要投這種藥,不斷蔓延的恐懼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茴香黴素這種抗生素,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中,會導致杏仁核中的經典恐懼制約受到阻礙。然而要將其應用到人體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動物實驗 除去不快記憶同樣地,也適用在第二個可能性,也就是在一隻老鼠的記憶中,喚醒錯誤的想像。其方法是透過光遺傳學,也就是藉由基因改造對腦部細胞進行操縱。這會產生作用,讓神經元可以藉由光脈衝開啟與關閉,不快的回憶也就可以這樣輕易除去。但若去思考運用在人類身上的話,現在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幻想。談到記憶內容刪除的臨床運用,只有傳統的電擊治療受到普遍認可。然而其中有個問題,也就是此方法並不是相當精準。個別的不快回憶並無法以此方式消除,更不用說會有一連串的副作用。情緒性認知存在 將感受中立化但不久前我們還是成功地進一步了解到,在恐懼這方面,之後所發生的事可以如何反過來影響之前所學習的內容。曾經有個實驗請參與者在中立環境下,學習不同單字表上的內容,接著再給他們其他的單字表,同時施加(適量的)電擊。此時發現,不是只有在單字表上與電擊的負面感受所連結的內容,記得比較牢而已;同時,電擊還會再展現出逆向的效果。第一張表上面的內容記得更熟──這部分內容,也就是在未有痛覺的情況下學到的內容,同時也與之後在疼痛狀態下學到的詞彙有關。其記憶效果不是在施加痛覺隨後而已,反而是長期的。一方面,這也成功讓原本中立的內容開始載有情緒,因為現在這些內容,也會反向與伴隨著痛覺的詞彙產生連結。另一方面,這樣的情緒加載過程,也被用來加強對這些內容的記憶。對此,科學家做出結論:情緒性認知這種東西確實存在,且這樣的認知也能做為逆向應用。就我們的討論範圍而言,只需要再將同樣的程序以反方向完成,不是依照感受將尚未情緒化的內容加載上去,而是將已載有情緒的回憶依循感受中立化。(本文摘自/是鴨子還是兔子/麥田出版)

親子間現鴻溝?老師成重要橋梁

親子間現鴻溝?老師成重要橋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吉卜林的書中,大象拉扯繩索,拔掉小木樁,回應深夜裡的呼喚;奔向象群的舞蹈,那是人類從未見過的儀式。然後,這頭人類忠實的朋友又回到木樁堆中。同樣地,遠離族群的孩子站在緊閉的窗後,聽著其他孩子的呼喚。孩子與家庭的關係堅固,但與孩童族群的關係卻也同樣渾然天成。一方面,在找不到平輩或同類的家庭裡,他在孩子群中比較不會格格不入。在家的孩子不是他自己 而是模仿這就是為什麼一旦能扯斷繩索,他就奔向遊戲,那等同於孩童族群的儀式與崇拜。所以,他滿載幸福地模仿同類,從他們的動作中察覺自己動作的模樣。在家裡,孩子根本不是他自己,他到處借鏡,模仿完全不是他這個年紀的樣子,於是生出一股煩躁,而人們對此認知不清。在家裡,孩子宛如外人,因為他既感受不到別人給他的情感,也感受不到自己表達出的情感。人們想加諸於某些孩子身上的「故意使壞」這種說法,想必只是無法扯斷繩索去加入孩童族群所造成的不耐煩。這個族群既是無神論者又是虔誠信徒,遊戲中有教規有祈禱,但沒有任何外在的神明。這個族群就是自己的神,崇拜自己的儀式,其他一律不愛:他們是一群宗教少年。當觀眾的時候,褻瀆者丟人現眼,而若發生在參賽者身上,後果更加嚴重。孩子在學校自成單位 有自己的法則虛偽的人欺騙不了有信仰的人。這之中衍生出種種難以理解的情緒活動。我還記得一位行事莽撞的父親,他想跟我們的孩子群玩小錫兵。我清楚地看出他什麼都不懂,他的兒子發起脾氣,推倒了所有東西。大人們永遠不該跟小孩一起玩。在我看來,最聰明遊戲是他們當成一群陌生人,以禮貌與保守的態度相待。當一個孩子常與其他同齡的孩子隔離,他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才玩得高興。所以學校這樣東西是天然的。孩童族群在那裡自成單位,而學習則又是一項儀式。但是,老師必須扮演陌生人,保持距離;一旦他靠攏接近,想當小孩,就會引起公憤,彷彿祕密社群被一名褻瀆者闖入。孩童族有由自己的神聖法則,只有其族人能受惠。老師成為父母和孩童間的使節遊戲同儕之間的強烈關聯直到長大成人後仍維繫著,並讓他與一個二十年沒見的男人能立刻變成一定程度的朋友。孩童族像這樣長大,成為大人族,與他們的兄姊形同陌路,與他們的弟妹形同陌路。與兄長的對話總有些困難,和父親對話簡直不可能;跟一個與自己不同齡的陌生人對話比較自然,跟一個教寫字或科學或文學的老師對話比較自然,因為老師會感受並維持差異,而不像兄長或父親那樣想接近、了解,卻因為沒成功就立刻惱羞成怒。於是老師成為父母族和孩童族之間的使節與協調者。(本文摘自/論教育/麥田出版)

經痛、不孕 恐是薦骨偏離出問題

經痛、不孕 恐是薦骨偏離出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婦科的問題,例如:賀爾蒙失調、內膜異位、子宮肌瘤、腫瘤或骨盆腔發炎等,若歸根究底,最初的起源都跟骨盆腔的氣血循環不良有關,如果我們平日注意到骨盆腔的保養,就能避免疾病的產生。骨盆歪了,使骨盆的鼠蹊動脈往內移動,導致通往子宮的血管受壓而萎縮,而且她的骨盆前傾,拉扯到血管,影響子宮的濡養,也有宮縮不良的情形。 所以要先回正骨盆,再去刺激代謝、疏通循環,否則問題會一再重複。薦骨偏離 導致骨盆歪斜、拉扯神經骨盆腔保護著我們重要的生殖器官與系統,正因為重要,所以骨盆的構造非常堅固,以脊椎結構來看,它是重要的地基,以功能性來看,則是包容著重要的生殖系統,這是人類能量重要的寶地,而薦骨更是骨盆的中流砥柱。薦骨看似是一大塊骨頭,其實共有五塊骨頭所聯合組成。以各脊椎來說,它被賦予更多神秘的色彩,在希臘文的字根中原本就有「聖骨」之意,亦即骨盆的主力結構,牢固地捍衛著身體的心,與上下力量的承接。薦骨連結著生殖系統,是原始能量的起點。瑜珈的脈輪、氣功的丹田,都是在此範圍。薦骨若有所偏離,骨盆也會跟著歪斜,於是血液循環不良,神經也受到拉扯,相關的肌肉、韌帶無力,也使得生殖系統相關的內臟,濡養不足、機能漸弱,更別提神經受迫,引發了傳導不順,甚至發炎、疼痛。性功能障礙 恐是壓力或姿勢不良造成薦骨的前方對應位置就有子宮、卵巢,對月經的調節、賀爾蒙的變化,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骨盆因偏離或旋轉造成歪斜,會使子宮、卵巢、輸卵管受扭曲,導致婦科問題,如:生理痛、不孕、性交疼痛等。對於男性也容易出現性功能障礙,因為循環不良,內部的濡養已是不足,那還有餘力能滋養外部器官。先前提到薦骨與骨盆的循環不好,也會影響了性功能,所以骨盆的靈活度也很重要。其實,大多數的人的性功能障礙,都不是機能上出問題而是因為壓力或姿勢不良造成循環不佳!若骨盆的活動範圍變大、血液循環也會變好,相對的許多機能也會提升。(本文摘自/腰椎回正神奇自癒操/風和文創)

低頭低出整身病!全身經絡都通過頸椎

低頭低出整身病!全身經絡都通過頸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身體所有的經絡、血管、神經都會經過脖子,況且,這裡還接近攸關性命的延腦,所以,別說因撞擊或疾病的影響而壓迫,光是脖子歪了,就能讓病毒們找到開派對的機會,成為它們危害人體的最佳溫床。頸椎是身體經絡、血管、神經的中央走廊。人的老化跟脖子有很大關係,先是血液不暢通,神經被拉動,經絡運行不力。接下來,內臟也被牽連,抵抗力下降、提早老化,身體健康開始拉警報。靜態看小說、手工藝 都可能傷害頸椎現代人要歪脖子,簡直是家常便飯,尤其是久坐辦公室,眼睛總是盯著電腦,工作壓力大。3C產品的便利,造成了許多低頭族,動不動就低頭滑手機人,更是頸椎受壓迫的危險群,而整天低頭讀書的學生,愈讀頭愈低,也是頸椎容易出狀況的人。根據許多觀察記錄,我們發現容易有頸椎壓迫問題的人,大略有以下特點:求好心切、自我要求高、工作壓力大、個性容易緊張、上班族、勞動工作者、電腦長期使用者、情緒障礙者。當然,這並不表示,除了上述這些人以外,就不會有頸椎問題。別以為只有工作、讀書、滑手機,才會讓頸椎受傷,有些你以為是在療癒心靈的休閒活動,在不知不覺中,也有可能傷害你的頸椎,像是靜態的看小說、漫畫,女生喜愛的縫布娃娃等手工藝,甚至近期流行起來的紓壓繪畫本,姿勢不良,時間過長都易引起頸椎受傷的隱憂。頸椎到骨盆腔 連鎖反應一歪全出狀況雖然,頸椎受壓迫不是什麼大毛病,但它卻大大影響生活,如果不儘快根治這些問題,長久下來,一定會影響到其他的部位。這是因為人體所有的經絡都會通過頸椎,一旦頸椎出了問題,所有的經絡都有可能跟著受到影響。而我們的脊椎各部位更是互相影響的,從頸椎、胸椎、腰椎,到骨盆腔,只要有一個部位出了狀況,其他部位就會像是骨牌效應般,跟著酸痛了起來。所以,當你覺得脖子有些酸痛時,千萬不要認為只是脖子酸痛而已,日積月累,你可能會開始感到胸悶、腰痠,甚至連走路都會莫名拐到腳了。(本文摘自/頸椎回正神奇自癒操/樂知事業出版)

低頭過度壓迫頸椎 如承重6歲童!

低頭過度壓迫頸椎 如承重6歲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從解剖學來看,頸椎的形狀是略微往前凸,並呈現「C」型,當我們的頸部維持在正中的姿勢,且視線往正前方時,頸椎受到的壓力和負擔最小。現今的人因為生活習慣、工作型態等,而造成頸椎姿勢不正確,多數人在工作、滑手機時,都是低著頭的,但是,當我們的頸部往前一吋,頸椎所需乘受的力量就是頸部的二點六倍。頸椎每天承受超過20 公斤重量進一步來說明,人們的頭部重量大約是四至五公斤左右,當我們的頭往前一吋時,頸椎要承受的壓力就是十三公斤,若再往前低一吋,那頸椎就要承受超過二十公斤的重量了,而這相當於一個年約六歲的男童,長久下來,頸椎受到的壓迫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們頭部的重量幾乎完全靠頸椎支撐,再加上過度使用頸椎,使得頸椎長時間受到壓迫,所有與頸椎有關的疼痛,像是偏頭痛、落枕、肩膀酸痛、手腕無法側轉等,便跟著出現了。頸椎分為7椎 受壓迫造成廣泛疼痛反應我們的頸椎依照椎數,從第一椎算起,總共有七椎,而這七椎更可以說是人體脊椎中,活動度最高、彎曲度也最大的一段。這七椎個別看似不重要,但其實各有各的功能和影響,像是第一椎保護了延腦、第二椎與交感神經有關、第六椎則受到與手腕連結的正中神經影響等。頸椎的每一椎在受到壓迫時,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和症狀。我們的頸椎共有七椎,而在這些椎體的前後,共有多條神經,椎體與神經之間環環相扣、互相影響,當椎體壓迫到神經,或神經影響到椎體時,都會造成身體各部位的不適。以下列出與頸椎有關的各椎體相應部位,以及相對應神經受到壓迫後,有可能造成的後果。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些病症並不是絕對性,不是說受到壓迫就一定會發生這些症狀,僅是有可能會發生這些問題,真正的病因和診斷,還是應該要交由專業的醫生來做判斷才對。脊柱相關疾病的定位診斷從大量的臨床資料統計結果來看,脊柱相關疾病的臨床表現症狀與脊柱節段的支配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因此,脊柱相關疾病的診斷主要根據脊神經(包括交感神經)支配的區域來進行脊柱節段的定位。以下是與頸椎相關的列表:(本文摘自/頸椎回正神奇自癒操/樂知事業出版)

提高睡眠品質 進入深層睡眠4秘訣

提高睡眠品質 進入深層睡眠4秘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睡眠是質與量的相乘,為了提升睡眠品質,必須在就寢的同時也能進入深度的睡眠。雖然無法介紹得太詳細,但為了提高睡眠品質,請務必努力嘗試以下的建議喔!進入深層睡眠的秘訣:1)寢室的環境/只要有光線進來,多少都會妨礙睡眠。還有,睡著時會發出聲音的東西要設法排除。有效的對策可能是使用遮光窗簾,或讓空氣清淨機發出的聲音變小等等。夏天的空調也會在季節轉換的時候影響睡眠,有時候會因為空調太強被冷醒,因此我都會盡可能將冷氣開到最小,利用空氣循環機讓空氣流通,讓身體覺得涼爽。這樣也比較不會因為空調而感冒,或睡到一半醒來。2)運動/運動可以幫助睡眠。慢跑、快走或伸展等輕度的運動持續二十分鐘至一個小時,可以使體溫升高,持續兩個小時左右體溫就會開始下降,適度的疲勞感與體溫降低都可以提升睡眠品質。那麼要做多少運動才會產生助眠效果呢?助眠運動‧時段:下午到傍晚。起床後的中午前要避免激烈運動。‧ 種類和強度:中強度(適度)的有氧運動。高強度的抵抗運動(重量訓練)等極有可能會妨礙睡眠。‧時間:二十分鐘至六十分鐘。‧頻率:每週三到五次。中強度的運動有慢跑、走路、游泳等。讓身體感到輕度的疲勞,有助於睡得更好。3)十五分鐘的午睡可以讓頭腦清醒/睡眠科學認為午睡對消除腦部的疲勞非常有效。樂天的三木谷浩史社長,以習慣午睡出名,據說他即使在非常忙碌的時候,也會在社長室裡至少小睡十五分鐘。但如果睡過頭,醒來後大腦反而會變得遲鈍,十五至二十分鐘的小睡才能讓大腦回復疲勞。4)先把在意的事情寫下來/最後是心理的調整。只要有任何讓你在意、不安或煩惱的事情,就會使大腦清醒而無法入睡。即使睡著了也可能因為夢到討厭的事中途醒來。特別是夢境可以反映出人的精神狀態,因此就寢時應該盡量放鬆。解決的辦法,是將感到不安或在意的事情記在筆記本裡,這麼做可以達到將負面情緒從大腦切除的效果。(本文摘自/古川先生早起30分鐘生活計劃/樂知事業出版)

你是哪型睡眠者?記錄睡眠來判斷

你是哪型睡眠者?記錄睡眠來判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任何擁有大腦的動物,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睡眠。睡眠是大腦恢復精力的必要因素。那麼,要睡多久才夠呢?我最後的結論是「由自己的身體感覺來決定」、「傾聽身體的聲音」。這真的無法一概而論,而且每個人的人生期望也不同;體質的差異、工作性質的差異都會產生影響。成年人、老年人 7小時睡眠最合適但是睡眠科學有相關的調查資料,在此介紹給大家作為參考。這份資料是以「睡眠充足」、「睡眠不足」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就這份資料而言,擁有優質睡眠的人,睡眠時間為六個小時以上;感到睡眠不足的人,睡眠時間則少於六個小時。此外,睡眠科學的權威醫學博士白川修一郎老師,在他的著作《提升「睡眠力」的方法》中,針對睡眠時間有提到以下的內容:想要健康長壽,適當的睡眠時間為六至八個小時。想要讓頭腦清醒,適當的睡眠時間為七至九個小時。我認為成年人或老年人的睡眠時間以七小時最為合適,強力推薦大家每天保持七個小時左右的睡眠。做睡眠紀錄 判斷是哪型睡眠者在這本書中白川老師也提到:「在睡眠時間只有五個小時的情況下工作,人就好像處在所謂的『酩酊狀態』(酒醉狀態)。」當然也有遺傳性的短時間睡眠者,只需要短暫的睡眠即可。以下再稍微引用白川老師監修的著作《獲得優質睡眠的晨間習慣與夜間習慣》。如果你是屬於標準睡眠的類型(一般型睡眠者),希望努力調整為五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那麼就會在產生睡眠負債的情況下起床。如果這些負債需要在假日償還,假日會睡八個小時,就說明你不是短時間睡眠者。這表示,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卻不會產生睡眠負債的人,十人當中只有一人,九○%以上的人都需要六小時以上的睡眠。我在講座中詢問一般的商務人士,睡眠時間大多也是平均六個小時。要保持集中力,六個小時應該是足夠的,之後也可以再依據實際感受的狀況,去設定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要這麼做的時候,我建議可以先做睡眠紀錄,作為判斷的依據。(本文摘自/古川先生早起30分鐘生活計劃/樂知事業出版)

完美的人沒人追?缺點才是魅力所在

完美的人沒人追?缺點才是魅力所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說不定有人會想:「因為她們是藝人,才能使缺點成為魅力吧?」「一般人暴露自己的缺點,一定會被其他人討厭。」不,事實並非如此。包括妳,一般女性都能使缺點成為魅力。魅力的重點 對雙方的關係有所想像例如,眼前有兩名女性:其中一名女性不僅工作幹練、相貌出眾、擅長烹飪,還總是溫柔而平等地對待所有人,是無可挑剔的完美女性。另外一名女性雖然工作能力強,但每次烹飪都會切到手指、每次相約都會迷路、每次喝咖啡都會打翻─是使人覺得無法棄之不顧的小迷糊。你覺得,她們之中,哪個人比較有魅力呢?男性會比較在意誰?答案是小迷糊。放心,我並不是指笨一點的女性會比較受歡迎。事實上,我認為魅力的重點在於 對雙方的關係有所想像。太完美的人,異性會想像不出對方與自己之間有什麼關係,而無法將完美的人視為戀愛對象。這種情況下,異性往往僅止於稱讚對方:好棒、很漂亮,而且工作能力又強;另一方面,遇到小迷糊,異性會說:地圖給我。我告訴妳怎麼走。明明工作時看起來很能幹,沒想到妳還有這一面啊,真是意外。異性可以很輕鬆地與其建立關係。兩人互補並滿足彼此不足 就會喜歡對方話雖如此,我並不是在建議大家佯裝少一根筋。我的意思是,即使妳不努力改正、掩飾自己不擅長的事物或缺乏的能力,亦無妨。喜歡是指「對方滿足自己不足之處」以及「自己滿足對方不足之處」。愛撒嬌的女性適合可靠的男性,個性像大姊頭的女性適合想依賴其他人的男性。當兩人互補並滿足彼此不足之處,就會喜歡對方。更進一步地說,人有一種受缺點吸引的習性。因此,這些缺點才會成為個性、成為魅力。相反的,如果改正了缺點,就會使難得能夠受人矚目之處消失,變得與其他人沒有什麼兩樣。因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隨時都會被其他女性取而代之。沒錯,改正缺點等於不斷削弱受人矚目的魅力。(本文摘自/姐的缺點很自信/風和文創)

自戀還是愛自己?關鍵在看待他人想法

自戀還是愛自己?關鍵在看待他人想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女明星會毫不猶豫地說:「我最愛自己。」話雖如此,女明星不是只愛自己美麗的外表,也不是所謂的自戀狂。其實,幾乎沒有一個藝人原本就充滿自信地愛自己。與一般女性相同,大多數藝人一開始都缺乏自信。接受與愛著即使笨拙、不足的自己為什麼呢?因為,即使是當地最可愛的人,會發現演藝圈卻集合了所有當地最可愛的人。只要進入演藝圈一個月,每天接觸美麗而充滿自信的巨星,就會忍不住在意起自己的臉龐、體型等小缺點而喪失自信。然而,藝人會跨越那樣的自卑,拼命專注於自己的小小的美麗。接著,一個又一個地喜歡自己的小小的美麗,最後變得最愛自己。不可思議的是,老是在意自己的缺陷,散發出來的氛圍就會越來越陰沉;反之,隨時專注於自己的美麗,就會真的越來越美麗。光是這一點,幾乎就決定了會成為人們經常說的勝利組或失敗組不同的路。女明星會接受並愛著笨拙而不足的自己。愛自己,是女明星努力的證明。妳也可以這麼做。請愛自己,就像巨星愛自己那樣。愛自己與自戀最大的差異提到愛自己,許多人會認為這是抱持自戀的負面印象。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其實每個人本來就很喜歡自己、覺得自己很可愛,而且非常重視自己。只是,一般人無法坦率承認我最愛自己,因此面對敢直言我最愛自己的人,一般人除了羨慕,還會輕蔑、否定對方。不過,只要稍微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愛自己與自戀不同。差異就在於,是否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自戀的人隨時都很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希望其他人跟自己一樣也愛自己。相反的,愛自己的人不會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也不會企圖八面玲瓏。也就是說,愛自己是指稱讚自己、擁抱自己,而非對任何人有所期待。不與任何人比較、不求任何人付出,身邊的人也就不會對其抱持否定或敵視的情感。這麼一來,就能好好地做自己,發揮自己原本的魅力。(本文摘自/姐的缺點很自信/風和文創)

先認同自己 周遭的人自然肯定你

先認同自己 周遭的人自然肯定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要如何愛自己呢?答案是,無論身邊的人說什麼,都要從一而終地堅持自我,只要相信就會成真。從小就受人百般呵護的少女,絕不會懷疑自己有多可愛;相反地,從小就遭受嫌棄的少女,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在受稱讚的環境下成長 養成堅定的自信過去中尾美枝曾經說過,擁有森山良子的生長環境,一定很幸福。據說,森山從小到大一直受到父母的稱讚:良子最可愛了。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森山,對此事深信不疑。中尾認識森山時,對此感到十分震驚。森山沒有絲毫自卑。光是這樣就很可愛了。即使受人批評,她也完全不在意。為什麼呢?因為她相信自己可以有自信。四周的人也會予以重視,以畢竟她是良子啊這句話來面對。簡單來說,就是四周的人會肯定森山良子的個性,並為此維護其價值。中尾則是憑藉反叛精神一路茁壯。遭受其他人批評時,她會說:混帳!為了我一定要改進、我以後一定要受人稱讚而更加努力。然而,就在她努力獲得認同後,四周的人卻變得十分害怕她。妳是否也心有戚戚焉呢?真實不虛假 就能受四周的人肯定越是認真工作的人,越是習慣對自己嚴格─就工作而言,這麼做很好。但是,就展現魅力而言,應該要放輕鬆一點。中尾在年過四十、並擁有一定地位後回過頭想,突然覺得,活著,與其隨時與自己競爭,不如隨時肯定自己。這樣比較輕鬆。無論四周的人怎麼說,都從一而終地堅持自我,也就真實不虛假。只要真實不虛假,四周的人就會肯定妳的魅力。不是為了受人稱讚而喜歡自己的魅力,而是自己認同這是我的魅力後,才受到四周的人肯定。如此,就不需要為了受人喜愛而改變自己。只要當四周的人堅定地認為:她就是那樣的人呀,妳就成功了。「四周的人這麼說」、「四周的人這麼認為」,愛自己,是所有魅力的基礎。(本文摘自/姐的缺點很自信/風和文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