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終,不少人開始準備大掃除,面對堆積如山的物品、衣櫃裡塵封已久的衣服,總想著「以後可能用得到」,到底哪些東西該丟、哪些不該丟?常讓人不知從何整理。醫師指出,囤積情況若嚴重影響生活,如空間受限、家具難以使用,恐是患上「囤積症」的警訊,建議採用小步漸進、3箱分類、一進一出等方式改善,若成效不彰則可尋求專業協助。
農曆春節將至,團圓初年夜飯怎麼吃才健康?營養師提醒,市售年菜不乏高油、高鹽、高糖的三高隱憂,不僅增加心血管的負擔,也對環境造成影響。為保護心血管健康,民眾可在家自製年菜食譜,選擇低油、低鹽、低糖的烹飪調味料方式,減少紅肉和加工食品比例,多搭配高纖維蔬果,有利於營養均衡,也增加了視覺與味覺的享受。
尾牙聚餐少不了海鮮!農曆春節前尾牙聚餐多,而海鮮又是常見的食材,尤其海鮮類很可能是許多菜餚中隱藏的成分,民眾如果不小心吃錯食物,很容易誘發各種皮膚疾病發作,飲食上必須多加留意。《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海鮮暗藏的陷阱,若是蕁麻疹、濕疹、玫瑰糠疹等患者,一定要多加留意。
今年行政院會於9月中通過訂定三班護病比、醫院護理人員夜班留任獎勵等12項策略計畫。預期透過提升護理人員待遇,鼓勵回任及留任,藉此補足欠缺護理人力,本來預計今年底達共識,於2024年元旦上路。不過,28日衛生福利部表示,如今出現變數,可能得延至2024農曆年前才能實施。
許多民眾會疑問「拔管」就是放棄治療?事實上,民眾對拔管的認知常與醫療人員不同,民眾常會將拔管誤會成「治療無效」將要往生;但醫療人員口中的「拔管」,其實大部分是好事。《優活健康網》特摘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所撰文章,分享「拔管與撤管」的相關衛教知識,幫助民眾破除迷思。
失智症是一群大腦疾病症狀的統稱,與記憶、思維能力減退相關,其實失智症不只一種,常聽到的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都屬於不同的失智症類型,但若是前兩者症狀特徵疊加,導致出現幻覺、注意力不集中⋯就要留意可能是另一種常見的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以下神經內科醫師說明這3種類型失智症的特徵,以及教民眾應該如何分辨。
近來寒流來襲,民眾年末活動似乎沒有停歇,疾管署日前表示,入冬除了呼吸道感染要特別留意,面對新冠肺炎併發症的升溫趨勢,預估一月中下旬更可能進入流行高峰。醫師表示,面對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的百年疾病議題,在全球都奮力對抗的同時,更要注意病毒株有相當大的變異性,因此,民眾預先做好防護、施打疫苗才是最好的預防之道。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監事李祥和醫師表示,新冠肺炎XBB病毒變異株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免疫逃脫的...
使用暖暖包、熱水袋熱敷也會燙傷?皮膚科醫提醒,手腳冰冷的民眾,在冬季喜歡利用各種發熱產品,來常保身體溫暖,不過若未留意低熱的溫度,長時間下來可能發生「低溫燙傷」,而出現長水泡、皮膚受損的情況。《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教您如何正確使用電器,超過30分鐘就必須更換一次位置,才能避免在無意間導致的下肢低溫燙傷。
糖尿病足部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指因長期糖尿病控制不良,使足部循環比較差,且因汗液含有葡萄糖,提供了細菌良好的生存環境,所以較容易感染,若加上神經退化感覺遲鈍或疏忽,沒有注意皮膚傷口,而使小傷口產生潰瘍、感染及壞疽,不僅不易痊癒,甚至造成敗血症,進而可能需要截肢住院,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甚至危害生命。
日前,新北市某高中附設國中部發生恐怖割頸案,一名國三生為了替「乾妹妹」出頭,和另一名男同學爆發爭執,最後被害學生傷重不治。此次「校園割喉案」引發許多家長對於校園安全的疑慮,網上更出現「明年私校是不是要大爆滿了」的討論。《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諮商師陳志恆所撰此文,分享「家長必做10件事」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觀念與習慣。
藝人張兆志作為「愛情大師」,時常為網友感情事解惑,累積不少粉絲支持。但近日他和結婚6年的太太許允樂宣布,因夫妻雙方對「生小孩」無法達成共識,決定忍痛離婚⋯對此,《優活健康網》特摘溝通表達專家張忘形撰文,分享他對婚姻的看法,點出為何相愛而步入婚姻的兩人,到最後仍因價值觀差異而分開,也建議進入婚姻前,先思考1件事再決定是否要結婚。
作為國內生醫與大健康領域創新競逐的最高指標獎項「國家新創獎」第二十屆頒獎典禮於日前盛大舉行,台灣第一三共以新一代HER2標靶性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治療藥物,繼去年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後,於今年再獲年度「國家新創獎-國際新創」獎項之肯定,此殊榮不僅肯定了第一三共集團在癌症領域之創新藥物研究與臨床治療的突破性進展,也應證了第一三共集團致力於...
冬天衣服晾不乾、飄異味怎麼辦?掌握3個快速乾衣撇步,在脫水前多做「1動作」就能輕鬆縮短乾衣時間。《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解答家庭主婦們在濕冷冬天裡,常常苦惱的烘衣、曬衣小技巧,下列「乾衣祕訣」大公開,快學起來跟著做,讓衣服異味、細菌不再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