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染髮劑在頭髮的停留時間愈久,髮色就能維持更久,但皮膚科醫師表示,務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時間,不可讓染髮膏在頭上留置過久,否則容易引發過敏,造成刺激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染髮的注意事項,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使用方式,並注意染髮後的皮膚狀況。
保鮮盒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品,但市面上的保鮮盒材質、尺寸大小百百種,在選購前應該先了解它們不同的特點;另外,雖然如今的保鮮盒大多都具耐熱性,但也要注意適用的加熱儀器不同,以免發生危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各式保鮮盒的注意事項,正確使用才能保障安全。
過年連假把握時間追劇,開工上班又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現代人總是離不開3C產品,每當看著小小螢幕,脖子容易固定姿勢前傾或後仰,長時間下來造成肩頸痠痛。中醫師提醒,長期肩頸痠痛若不治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後遺症,建議居家3招伸展運動可幫助放鬆肌肉,做好肩頸保健才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我們的腦部負責掌管全身,可說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但是腦部功能可能會逐漸退化。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張凱茗醫師指出,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因素可能加快腦部退化的速度,像是大家常聽到過度勞累或高壓的生活,可能會影響腦部功能,甚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錫賢,門診一名慢性腎臟病患,每次回診看來逐漸消瘦,行動也變慢,抽血檢查亦與過往無明顯差異,故對其進行握力測驗與營養評估後,發現原來是出現「肌少症」。 慢性腎病患者肌少症盛行率可高達40~60% 一般人隨著老化,肌肉量本來就會慢慢流失,如果沒有運動又流失更快。因為方法不同,肌少症盛行率範圍很大,台灣本土研究則發現65歲以上長者原發性肌少症盛行率在3....
50歲的上班族陳先生,近年來容貌外觀產生不小的變化,一開始是額頭、下巴越來越突出,接著鼻子與手也變大了,身高沒有變化,鞋子卻越穿越緊、越換越大,就醫診斷發現罹患「肢端肥大症」,經醫師評估,接受腦部微創手術後才得以改善。
每年到了7月開始,學生們進入為期2個月的暑假,而今年因疫情爆發,許多學校也提早開始遠距教學,甚至是有家長和學生陸續確診隔離,都讓孩子們在家的時間越來越長。但正逢近日悶熱潮濕豪雨不斷,連戶外活動也不方便,身為家長想和孩子們一起宅在家,該如何安排變化有趣的居家活動呢?
62歲簡先生是企業老闆,長年都要世界各地飛來飛去,雖然工作忙碌但是身體狀況也保持得不錯。前年退休後,雖然不需煩惱工作上的事,但是由於時間都拿去參與老友聚會,反而身體的疲倦感日益增加,直到去大醫院做了高階健康檢查,竟發現腎臟功能變得很差,腎絲球過濾率只剩下28,也有嚴重的高血脂狀況。
近日媒體報導,47歲台語歌手葉勝欽於今年3月因罹患骨髓癌病逝,讓許多親友及粉絲都相當震驚。醫師就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其實相當常見,但因容易被誤會是正常老化或是其他慢性疾病,導致診斷不易,已提醒若出現5大警訊,就要當心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
疫情當頭,很多年長者因染疫住院,由於呼吸系統受到影響,活動能力受限,有的長輩甚至只能臥病在床,結果就造成許多長輩出院後,發現肌肉量與肌耐力都顯著下降,就很有可能是急性肌少症的發生。
備孕好久肚子都沒有好消息,怎麼判斷自己是不孕症?其實從日常的生理變化就可以看出來!醫師指出,不孕症有不少案例都可能是家族遺傳因素所導致,因染色體異常,可能會使卵巢早衰而不易受孕,建議想要懷孕的女性們,平時應多留意是否出現生理變化「4大症狀」,才能及早尋求專業生殖醫學的介入來助孕。
52歲張姓男子確認新冠肺炎後,自行隔離在住家3樓,他太太和2名子女都住2樓,但3位家人隔3天後仍然確診,解隔離後在門診時向醫師提及。衛福部彰化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林聿騰表示,張男因天氣熱,冷氣開整天,反而讓病毒在空氣中停留,增高風險,可能是感染路徑,其實居隔期間,保持環境通風很重要,才能降低室內感染的風險。
炎炎夏日高溫又潮濕,肌膚狀態也跟著緊張!出門在外享受陽光時,肌膚直接曝曬在陽光下,常忽略最重要的保濕問題,待在環境乾燥的冷氣房內,又容易讓肌膚形成小細紋、缺乏彈性,若又熬夜晚睡晚起,皮膚自然會出現出油、角質代謝變慢等多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