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染髮劑在頭髮的停留時間愈久,髮色就能維持更久,但皮膚科醫師表示,務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時間,不可讓染髮膏在頭上留置過久,否則容易引發過敏,造成刺激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染髮的注意事項,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使用方式,並注意染髮後的皮膚狀況。
保鮮盒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品,但市面上的保鮮盒材質、尺寸大小百百種,在選購前應該先了解它們不同的特點;另外,雖然如今的保鮮盒大多都具耐熱性,但也要注意適用的加熱儀器不同,以免發生危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各式保鮮盒的注意事項,正確使用才能保障安全。
過年連假把握時間追劇,開工上班又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現代人總是離不開3C產品,每當看著小小螢幕,脖子容易固定姿勢前傾或後仰,長時間下來造成肩頸痠痛。中醫師提醒,長期肩頸痠痛若不治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後遺症,建議居家3招伸展運動可幫助放鬆肌肉,做好肩頸保健才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現代人習慣長時間滑手機、追劇、打手遊,加上飲食、生活習慣不健康,黃斑部的葉黃素、玉米黃素不斷流失,讓眼睛有提早老化的隱憂。過度用眼會造成眼壓升高造成視網膜傷害,引起眼球神經及血管損傷;藥師提醒,保養眼睛除了補充葉黃素外,還需要玉米黃素、芸香苷、蝦紅素等6大營養素才足夠。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彙整多個臨床研究提出補充葉黃素對眼睛健康的好處,獲得SCI等級期刊2019年正式...
近幾年來新冠疫情大流行,輕症確診患者多採居家照護,又咳又喘常擔心血氧濃度不足、出現慢性缺氧,這種情形也稱為「快樂缺氧」,一旦發作就可能猝死,若一人在家又發現自己低血氧該怎麼辦?醫師提醒,想幫助自己快速提升血氧回復正常呼吸,最簡單的方式,其實只要隨手拿出「一根吸管」就能自救!
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臧女士,到處求醫仍未見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近年更因「橫膈膜疝氣」被轉診到醫學中心。胃酸逆流已經影響到喉嚨、口腔及牙齦的全面性發炎,任何食物都吃不下,從53公斤暴瘦至47公斤,轉診至台北慈濟醫院。
台灣目前20歲以下新冠確診者已有約60萬人,其中兒童病患大多數症狀輕微,但仍可能併發腦炎,或重症導致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隨著兒童與嬰幼兒疫苗開打,雖對於預防MIS-C可達8~9成的保護力,但是可能產生心肌炎的風險報告,卻又讓家長裹足不前。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特別發表研究報告,希望為家長們一次詳細解答。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日在公開演說時,遭到不明槍擊胸部中彈過世,到院前已呈現「心肺停止」狀態。心肺停止還有機會「復活」嗎?到底什麼是心肺停止?該怎麼判斷?如何緊急處置?《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完整資訊。
睡覺開小夜燈,反而對健康造成傷害!根據《CNN》報導,一項新研究找來一群健康、年輕的人,參與睡眠實驗室的實驗,結果發現,在睡覺時即便只有昏暗的光線,例如:靜音開著電視機,體內血糖、心率隨之上升。「儘管睡覺時是閉上眼,光線仍會穿透眼皮。」美國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神經病學教授菲利斯.澤(Phy...
20歲女大生小真,今年初突然發生憂鬱症與學習障礙現象,並出現肢體顫抖、吞嚥困難、運動失調等嚴重症狀,醫師檢查發現腦部核磁共振異常,疑似「威爾森氏症」,治療數月未見起色,小真只好休學在家。由於該醫院無常備治療用藥,父母焦急之下帶著小真跨縣市來到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畯棋門診求助。
嘉義基督教醫院一名50多歲男性患者,一直把巴金森病當作憂鬱症治療,直到發現動作變得遲緩,輾轉至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許永居醫師的門診就醫,才發現是巴金森病。許永居醫師強調,巴金森病症早期常與憂鬱症搞混,民眾應及早了解病徵以免延誤就醫。 巴金森病、憂鬱症共病比率近3成 巴金森病是一種大腦神經退化疾病,隨著腦內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逐漸減少所產生的動作行為等障礙。許永居醫師說明,巴金森病除了...
近年來疫情影響,居家辦公、在家活動機會增加,戶外活動減少,導致許多人腰酸背痛、下肢麻木無力而上門求診。醫師指出,不良姿勢及欠缺身體肌肉訓練,常常是退化、骨質流失的潛在危險因素。若能夠適當調整生活習慣及鍛鍊核心肌群,能減少疼痛及就醫的機會,也降低到院感染風險。
炎炎夏日,滿頭大汗奔進室內,很多人啟動冷氣時總是直接調到極低溫,期盼冷房功能可以馬上運作,讓室溫快速變涼,但這樣不僅減損冷氣壽命,又十分耗電。要怎麼吹冷氣最省電?可以試著搭配電風扇或循環扇,來協助冷空氣在室內流通。但循環扇、電風扇到底差在哪?可不是只有價格而已。《優活健康網》整理了幾個重點,讓你快速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