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胖子小「心」 患心臟病機率較常人高

胖子小「心」 患心臟病機率較常人高#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民眾5年內患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倍,且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4「過重」者,其心臟病的機率也高出1.4倍,為此,醫師提醒三高族群和肥胖族都應當小「心」。糖尿病併發心血管病變 致死率高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鄭和順表示,血糖控制不良,容易發生血管病變,因此約有65%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同時引發多種併發症,如視網膜、血管、腎臟、神經、心臟等,當大血管產生病變時會導致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和周邊血管疾病,使得併發心血管疾病而致死的機率高。所以,糖尿病病患和相關代謝症候群者如肥胖、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多加留意。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兩者間息息相關研究也針對無糖尿病但罹患心肌梗塞者出院後健康狀況做調查,結果發現,出院3個月內有35%的病患葡萄糖失耐(葡萄糖偏高)、31%新確診為糖尿病;而3個月後則約有41%葡萄糖失耐、25%新確診為糖尿病,由此可得知,罹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有很高的比例得到糖尿病或造成葡萄糖失耐。鄭和順醫師最後建議,民眾需維持規律且適當的運動習慣,才能有效降低高血糖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外表不胖腰腹突出 你也是泡芙族嗎?

外表不胖腰腹突出 你也是泡芙族嗎?#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三餐老是在外的「老外」族,人口越來越多!根據國內一項外食族調查發現,有高達 7 成的民眾,每一周至少外食 5 次,又以「早餐」、「午餐」草草在外果腹的比例最高。三餐外食比例高,容易造成營養失衡、三高、肥胖、腸胃疾病、便秘等健康問題。身體的組成、肌肉比例、脂肪分布比體重更能預測健康。阮spa減重中心沈咏萱醫師說,經常攝取過量、油膩食物、缺乏運動的人,因為腹部脂肪囤積較多,即使因為減重讓體型變瘦,但因為長期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導致內臟都被脂肪包覆即所謂「泡芙族體型」,相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還是較高。增加肌肉強度 加強熱量消耗多訓練肌肉可降低過高的體脂率,但運動還是要從緩和、低衝擊性活動開始,漸進式的增加阻力訓練,比較不容易受傷,同時能增加肌肉強度,加強熱量消耗。一天中肌肉組織所消耗的熱量比例超過身體總消耗量25%,甚至連在睡眠的時候,肌肉組織都還是持續在消耗熱量。已經出現腰腹突出的「泡芙族」或是營養不均衡的「老外族」,儘量透過運動、調整飲食來改善健康。每天的飲食中增加攝取蔬果及減少油脂攝取,再藉由有氧運動縮小腰圍、減輕體重,有機會降低腎臟病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肥胖傷膝蓋 罹患關節炎機率高出4成

肥胖傷膝蓋 罹患關節炎機率高出4成#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以往常聽聞「慢跑傷膝蓋」,但美國報告指出,慢跑對關節並不會造成直接傷害,反倒是體重過重或是家族有關節病史者罹患關節炎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45%,且每增加1磅體重,膝蓋承受壓力就增為4磅。振興醫院復健科醫師李林鍵指出,規律的運動,尤以有氧運動及低阻力之肌力訓練能有效提高肌肉耐力,進而減輕關節負擔,反倒體重過重者會讓關節承受壓力增加,容易引發關節相關疾病或加速關節退化。常搬運重物恐加速關節退化此外,銀髮族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它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全身的關節會隨著老化讓關節腔中滑液的玻尿酸濃度減少,因此降低對關節、軟骨保護、同時減少吸收震動作用、降低物理碰撞功能,如此一來便讓關節暴露在威脅之中。醫師也提醒,常搬運重物或膝關節曾受傷、開過刀者都是得到關節炎及加速關節退化的危險因子,除此之外也不要常常坐太低的椅子,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態如盤坐、蹲踞、跪等彎曲膝蓋的動作。 

肥胖禍首 別讓熱量失衡找上你

肥胖禍首 別讓熱量失衡找上你#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人們總是為了多一公斤擔憂,多一吋煩惱!其實自身遺傳的體質、藥物使用及內分泌失調都會造成肥胖問題,但是超過9成以上的肥胖原因是來自於熱量失衡。 人類能量的來源來自於「食物」。吃下高熱量的食物會導致熱量吸收過多,身體就會把多餘的熱量儲存在脂肪細胞內,造成脂肪細胞擴張,形成肥胖。多攝取7700Kcal的熱量,體內就可以多轉化成1公斤的脂肪。 「聰明吃」即是均衡飲食,就是吃到符合人體所需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的飲食。為持續協助民眾「吃得健康」,打造一個健康飲食的支持環境,衛生局輔導各類食品業者,提供熱量標示的營養資訊。烘焙業者也響應配合,提供產品,不僅符合「高纖」、「減糖」及「零反式脂肪」等健康概念,並有熱量標示,提供消費者在選購前,即可參考運用以做出健康選擇。隨著健康議題越來越受重視,本局將持續努力讓健康飲食與營養資訊也能更便利的取得,讓民眾在選擇美味的餐點之際,也能考量營養與健康。

團圓人不圓 健康烤肉趣

團圓人不圓 健康烤肉趣#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秋節,是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少不了烤肉、月餅、文旦及柚子。但研究證實,烤肉過程伴隨產生之致癌物質,可能會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如:胃癌、結腸癌和乳癌等。而這些致癌物主要分為三種: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木炭在燒烤過程中,產生之煙霧或食物燒焦部 分含量最高。亞硝胺:香腸、培根、火腿等食材當中含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經過高溫調理後會轉換成亞硝胺,此物質已被證實會增加胃癌發生率。異環胺:肉類等富含蛋白質之食材,經高溫(100℃以上)及長時間燒烤後產生。因此,如何從飲食中找出抑制或減少致癌物質的方法就是相當重要的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黃薰儀說,中秋烤肉容易產生的飲食問題,就是食物中的鈉攝取過多,主要原因就是烤肉時最重要的配角「烤肉醬」了。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或腎臟病)請酌量食用。建議民眾可做些醬料調整與改造,例如:先以開水稀釋醬料以減低鈉含量、使用富含自然果香之蔬果,或加入羅勒、義大利香料、新鮮檸檬、百香果、蒜頭、黑胡椒等,以增加醬料香氣之層次。如此一來,不僅在團聚之餘增加烤肉時的樂趣外,也可降低對身體的負擔。

樂閱讀/肥胖與癌症的關聯

樂閱讀/肥胖與癌症的關聯#肥胖

美國研究報告指出:90萬超重的人口身上,發現某些癌症的發生率有增加的傾向,例如:子宮內膜癌、乳癌以及大腸癌,也就是肥胖的男性因罹患大腸癌,而死亡的比率約有35%,肥胖的女性因子宮內膜癌的死亡率佔60%。當飲食日漸西化以後,造成許多學齡童的「胖娃娃現象」,同時國人罹患乳癌及攝護腺癌的機率更是增加10倍以上。自小就攝取過多的垃圾食物,像是速食漢堡、碳酸飲料、炸雞,及富含反式脂肪的薯片和零食等,這些高熱量飲食對身體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對於飲食習慣的改變,除了出現肥胖年輕化徵狀,再來就是大腸癌和攝護腺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口增加。由各處飲食與衛生單位資料顯示,國人罹患的乳癌及攝護腺癌,比起西方還是相對較低的,不過若是飲食繼續西化,將來乳癌及攝護腺癌則會有上升的趨勢。此外,肥胖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室肥厚症都有相當大的關係,在過度肥胖的人身上,脂肪細胞會產生一種叫「瘦體素(leptin)」的物質,「瘦體素」能夠增加血管內皮一氧化氮的表現,同時抑制精氨酸,此時就會產生過氧亞硝酸,造成一連串的發炎機轉。「瘦體素」會刺激自由基的形成,促成動脈硬化的病變,同時瘦體素還會誘導發炎因子NF-KB(Nuclear Factor-Kappa B,簡稱NF-KB,是造成身體發炎的主要調節物質)增生,產生身體的發炎機轉,連帶影響內分泌的免疫機轉。在感染及發炎的人身上,可以明顯看到「瘦體素」指數的升高,瘦體素跟高血壓、大腸疾病有很大的關係,此外乳癌病人身上,也能發現「瘦體素」的過度表現,尤其是肥胖的乳癌病人會更加明顯。【抗癌小辭典】瘦體素是蛋白質激素,調節能量攝入和支出,包括食欲和飢餓,代謝和行為。它是一個重要脂肪的來源激素,含有167個氨基酸的蛋白質。瘦體素的指數,作為一種身體發炎症的標誌物。雖然瘦體素與身體脂肪量有關,有趣的是,運動並不會使它的指數降低,可見瘦體素是脂肪的炎症反應,只要能夠控制發炎症狀,才能降低瘦體素。(本文作者/鄭煒達)(摘自/拒絕癌症/博思智庫出版)

一顆月餅=三份主食 中秋肥胖拉警報

一顆月餅=三份主食 中秋肥胖拉警報#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各家業者紛紛推出各式各樣應景月餅禮盒,但為了口感美味,一般外皮及內餡使用高量的酥油及糖漿製作,一顆廣式月餅就等於三份主食的醣。營養師提醒,月餅切勿與主食同時吃,否則下肚後除了驚人的熱量外,還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魏梅茵說,一顆重約50g的蛋黃酥,總熱量高達400至500卡,相當於吃進1碗的白飯加1匙半的油脂,如此高糖高油高熱量的點心,若不加以節制,過完中秋節後,恐怕身材走樣,連健康也跟著亮紅燈。咖哩地瓜月餅 低油負擔少魏梅茵表示,這次特別製作的低糖低油低卡高纖的咖哩地瓜月餅,除了將月餅外皮比例降低,而且選用較健康的無水奶油取代酥油。內餡部分使用地瓜,含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A、B、C及鉀、鐵、酮、鋅等微量元素。為了避免額外添加糖粉、糖漿,利用薑黃製作而成的天然香料咖哩粉,除了提供香氣之外,還含有豐富的薑黃素,可提升免疫、殺菌、預防腫瘤及降低膽固醇。   也要提醒民眾,適量的飲食和搭配運動,才不會讓過量的應景點心變成危害健康的負擔。

肥胖造成偏頭痛?機率是瘦子的2倍

肥胖造成偏頭痛?機率是瘦子的2倍#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肥胖會導致頭痛?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肥胖者偏頭痛的機率是瘦子的2倍,英國成人每7位就有1位有偏頭痛的「症頭」,且英國每年花費在治療偏頭痛的成本高達20億英鎊,現在科學家找出肥胖和偏頭痛的關聯,或許可減少支出和找出預防方法。胖子發作性偏頭痛機率 高正常體重者8成該研究調查平均年齡47歲的3862位受訪者,詢問他們的身高、體重和偏頭痛的情形所得到的結果,發現肥胖者發作性偏頭痛的機率比正常體重者增加81%;研究最後建議,減肥和運動是有效幫助偏頭痛患者減輕症狀的有效方法。肥胖 是偏頭痛潛在危險因子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芭芭拉‧李彼德林(Barbara Lee Peterlin)表示,這個結果或許將會讓許多醫師建議患者採取健康的生活型態、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保持理想體重來遠離發作性偏頭痛的困擾。當肥胖可能變成偏頭痛的潛在危險因子,或許減重和運動會是最好的預防方法,讓你不再每個月至少15天(或以上)被頭痛所纏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