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懷孕沒宮縮羊水卻破?醫:子宮頸「不夠硬」恐致早產

懷孕沒宮縮羊水卻破?醫:子宮頸「不夠硬」恐致早產#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曾小姐跟所有第一次懷孕的媽媽一樣,對於即將出生的孩子懷著開心與期待的心情。然而在懷孕到了第22週時,雖沒有感覺到明顯的子宮收縮,產檢超音波卻顯示下子宮頸長度已經變短,並轉診至醫學中心經陰道擴張器檢差發現子宮頸口已開4公分,緊急以子宮頸縫合手術和安胎治療處理,努力撐到33週,還是提早破水生產。 沒宮縮就生孩?!第2孕期恐好發子宮頸閉鎖不全問題「為什麼子宮都沒有收縮,寶寶就提早報到了?」許多有早產現象的媽媽與曾小姐一樣感到納悶。馬偕醫院婦產部高危險妊娠科主任陳震宇表示,造成孕婦早產的因素很多,但其中好發於妊娠第2孕期(懷孕13至27週)的「子宮頸閉鎖不全」,卻是發生早產的隱形殺手。 陳震宇說明,子宮頸閉鎖不全症狀是在妊娠第2孕期常見的併發症,孕婦會發生無痛性的子宮頸口擴張,且羊膜會經由子宮頸膨出,進而發生破水而早產。雖然發生率約為1/100至1/2000,是孕婦主要的併發症之一,但在臨床上,卻有5成以上發生原因不明。 逾5成原因不明!有早產病史、子宮頸變短是高風險群陳震宇進一步解釋,目前已知可能造成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原因包括:曾接受過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或子宮頸擴張術、子宮結構異常、多胞胎或羊水過多造成子宮頸變短等。 主要的診斷標準可根據孕婦過去是否有早產病史、在第2孕期經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頸長度是否變短、或陰道擴張器檢查下子宮頸是否已經擴張等來衡量。但這些方法緩不濟急,發現當下想及時補救,常為時已晚。 子宮頸「太軟」小孩恐待不住 超音波成像可先預測陳震宇指出,一般而言,有子宮頸閉鎖不全問題的孕婦,子宮頸的結構會較鬆軟,若能在妊娠初期就提早發現子宮頸「夠不夠硬」、找出子宮頸可能閉鎖不全的高危險群孕婦,就能及時給予黃體素或安排子宮頸縫合手術。 馬偕醫院婦產科團隊現已採用彩色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在第1孕期(懷孕第1至12週)就能透過顏色分辨、配合定量分析來觀察子宮頸的軟硬程度,其檢測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可達0.88 和0.84,比量測子宮頸長度的0.78和0.50更具鑑別力。 醫師透過超音波彈性成像技術可看見,軟的組織在超音波下呈現紅色,硬的組織則呈現藍色,界於2者之間則呈現綠色,因此可有效預測孕婦發生無痛性子宮頸口擴張的機會,並提早安排治療策略,成功降低小孩可能「提早見面」的早產風險。 

乾燥症亂免疫致不孕?中年婦「這5點」調理順利生子

乾燥症亂免疫致不孕?中年婦「這5點」調理順利生子#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一名40歲婦人8年前有2次流產,做過多次婦產科檢查,懷疑是免疫系統出問題,1年後於醫院免疫科檢查,確診罹患乾燥症,後續多年以奎寧控制病情,並在婦產科建議下做了人工受孕和試管嬰兒,配合使用阿斯匹靈、肝素,卻一直沒有成功懷孕。乾燥症全球1%盛行 女性發病機率為男性9倍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乾燥症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之一,正式學名是休葛蘭氏症候群(Sjögren's syndrome)。全世界約有1%的盛行率,女性較易發病,機率大約是男性的9倍,好發於40~50歲的女性,也容易與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同時出現,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硬皮症等等。乾燥症雖然是以攻擊腺體及黏膜為主的疾病,所以像眼乾、嘴乾是最常見的症狀,嚴重的會進一步變成牙齦炎、蛀牙、角膜潰瘍,甚至攻擊其他器官,像是胃食道逆流、慢性咳嗽、咽喉痛、鼻竇炎、流鼻血、反覆的支氣管炎、肺炎、肺纖維化、胰臟炎、關節炎、血管炎、陰道乾澀、肢體末梢麻痛、皮膚乾燥、肝功能異常、膽管硬化、淋巴瘤等。備孕媽媽擔心用藥副作用影響受孕由於乾燥症是自體免疫疾病,其免疫混亂情形也會影響到懷孕,造成不易受孕或是反覆流產,通常都是用奎寧、阿斯匹靈為主要治療,病情嚴重的則可能另外加肝素、免疫抑制劑。但是,許多準媽媽會害怕奎寧的副作用,而心生疑慮或不敢使用。2021年4月份的美國婦產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有一項研究發現,奎寧會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若懷孕中每天服用奎寧超過400毫克,有可能會增加26%新生兒畸形機率。尤其是脣顎裂、呼吸和泌尿系統的缺陷,這更容易讓正服用奎寧又在備孕的媽媽們不知該如何是好。以中醫躁症5點調理 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以中醫角度來說,乾燥症屬於「燥症」、「臟毒」、「燥毒」範疇,若乾燥症合併關節症狀者,則稱為「燥痺」、「燥毒痺」。由於先天稟賦不足(遺傳性),陰陽失調(自體免疫失調)為發病的基礎,和肺、脾、腎3個臟腑失調有關,臟腑積熱,內蘊燥毒,臟腑失潤,復外感毒邪,致熱毒灼津煉液,化燥阻絡,燥瘀互結,臟腑失潤所致。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中所說的「燥勝則乾」,是對燥邪致病的概括。但是,治療上並不是簡單的只用「燥者潤之」能處理。中醫「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醫李東垣,則在「六氣皆從火化」的基礎上,創立脾胃內傷學說並自成補土一派,認為氣可生津,津可載氣,津液內注五臟六腑,能保持脾臟的功能,氣亦為陽,慢可溫熙脾臟,鼓動津液。治療上除了基本的滋陰潤燥之外,另外也要考量不同疾病演進、不同病機變化、不同體質加以個別調理:因火致燥,治以甘寒:燥是其現象,本質是內火,選用甘寒藥物,養其陰、潤其燥、清其熱。這類藥物能促進唾液腺、淚腺、腸胃腺體分泌加強,達到生津、養胃、潤燥的功效。因虛致燥,治以甘溫:甘溫藥物能益氣生津,津液充足陰精自能濡潤諸竅,達到陰液豐、諸竅通的功效。因燥致瘀,治以活血:燥則血澀而氣液為之凝滯,潤則血旺而氣液為之流通。養血活血化瘀,散結通絡,瘀化痰散,津液自復,諸病自除。因瘀致燥,治以活絡通竅:氣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隨氣上升。此類藥物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化毒解毒,達到散瘀毒、通諸竅的效果。因毒致痺,治以清熱解毒:本病痺痛非風寒濕三氣之痺症,而是燥盛陰傷,筋骨不榮則痛,痰瘀毒阻致不通則痛,此類藥物能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婦人的乾燥症病情穩定,卵巢老化的情形也逐漸改善,婦產科醫師同意把奎寧藥物的劑量降低。不久後婦人也順利懷孕,整體孕程順利都沒有出現問題,生下了可愛的小男孩。(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怕不孕想求子趁「這3早」,30歲後生育風險飆5成

怕不孕想求子趁「這3早」,30歲後生育風險飆5成#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不孕不代表完全不能懷孕,而是「不容易」懷孕!生育能力男女都要檢查,想求子,早婚早生是關鍵。近年越來越多晚婚男女遇到不孕問題,採用先凍卵、試管嬰兒或其他生殖技術等方法達成「做人計畫」,就是因為台灣男性、女性平均結婚年齡雙雙突破30大關,已來到32.3歲與30.3歲的超高齡,極可能已錯過最佳妊娠期。35歲成高齡產婦險中求子38歲的謝太太與老公一同創業,為求經濟穩定,因而推遲求子計畫,直至35歲才意識到自己已成高齡產婦,錯過良娠時機,因而尋求人工生殖機構協助,選擇成功率較高的試管療程並且順利成功懷孕。但大齡生子過程辛苦,謝太太孕程後期不幸發生子癲前症,緊急送醫後,醫師評估須立即進行剖腹以保住胎兒,當時胎兒尚未足月僅36週屬早產,雖然手術後順利產下一對雙胞胎,卻也讓謝太太深刻體會到高齡產婦面對生死交關時險象環生,仍心有餘悸。30歲後卵子即剩5% 恐落入無「產」階級台中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表示,有結婚生子計劃的民眾最好趕在30歲前完成,以保有最佳生育力;若已成為大齡夫妻想要備孕,應儘早至生殖醫學中心進行「孕前5項檢查」,確認精蟲品質、卵巢、子宮、荷爾蒙與黃體等功能是否健康,若是檢查結果不佳,也能立即接受不孕治療。鑑於台灣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其中因高齡導致不孕的比例節節上升。以女性來說,最適合懷孕年齡為25至30歲,而女性30歲後的平均卵子數量已不到巔峰時期的5%,且排卵數量會逐年降低。若逾35歲後,即便進行人工生殖療程,懷孕率及活產率更急遽下滑至低於4成,「卵」實力恐成求生阻礙之一。此外,男性也可能因為生活壓力大、環境賀爾蒙等影響精蟲品質,即使性功能正常,但精子品質或數量也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大齡生育能力急速弱化是夫妻雙方要一起面臨的問題。李俊逸強調:「生理機能不可逆,一旦年過30,最好立即開始求子計畫。」「5查3早」夫妻一起行動 好孕及早報到中華民國不孕症基金會董事長李茂盛指出,備孕夫妻若想及早掌握到不孕可能性,應儘早採取孕前「5查3早」行動,才能讓好孕及早報到!5查:家族史檢查男性精液精蟲檢查(如精蟲穿透力分析)女性卵巢功能檢查(如AMH檢測)輸卵管攝影荷爾蒙及黃體功能檢查3早:早婚早懷孕儘早一同至生殖醫學中心進行檢查最後,李俊逸指出掌握良「娠」時機的另一層意義,為可擁有較平順的懷孕與生產過程。由於生產年齡超過35歲即為高齡產婦,生理條件變差,也較難承擔懷孕後的生理變化,孕期及分娩的危險性也隨之提高,且早產風險相較25-30歲生產者更增加51%。此外,早生懷孕成功率也相對較高,小孩出生後夫妻兩人也有較多體力與可以照顧,因此強烈建議想生趁早,能夠減少許多孕程折磨,也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想懷孕天天食補瞎忙 3迷思恐錯過「生」機

想懷孕天天食補瞎忙 3迷思恐錯過「生」機#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直以來我到底在瞎忙什麼?」一名40歲女性經歷流產後,想要再懷上寶寶,努力嘗試各種方法調養身體一年多,卻始終未能成功懷孕。瀕臨放棄邊緣,最終尋求醫師協助,才發現竟是子宮沾黏、高齡卵子質量低惹的禍,並非體質問題。內政部資料顯示,出生率持續低迷,2020年新生兒數量僅16萬5249人,今年1~8月更首度跌破10萬人,創歷史新低,即便現今生育觀念轉變、頂客風氣盛行,但仍有夫妻迫切希望能生兒育女,卻未能圓夢。7月起政府擴大施行試管嬰兒補助,放寬不孕夫妻申請甫滿百日,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婦產科醫師李怡萱呼籲,婚後備孕1年 (高齡的話半年)沒有結果,就應到不孕症門診諮詢、檢查,避免耽誤適當懷孕年齡。李怡萱指出,過去試管嬰兒療程費用高,成為求子路上一大沉重負擔,現已有補助能減輕經濟壓力。然而仍有許多不孕夫妻對於試管嬰兒有「不自然、人工」迷思,花費大把時間嘗試各種方法只為自然懷孕,卻遲遲無果,她列舉常見3種拖延觀念:拖延觀念1:天天食補、補充保健品,只為養成受孕好體質李怡萱提醒,想成功懷孕,體質固然重要,但若嘗試一段時間還是未能懷孕,就應尋求專業不孕症醫師諮詢,檢查是否子宮構造、免疫內分泌或是胚胎異常問題,才能及早解決造成不孕的根本問題。拖延觀念2:做遍各種愛愛新招當實驗,大姨媽依舊每月準時到來以為能提升精蟲進入體內的機會,提高受孕率。換新體位是可以嘗試的方法,甚至是夫妻間的情趣,但並非影響受孕的重要原因。除了地心引力外,精卵品質才是提升受孕機率的關鍵!現已有高科技醫學技術,能輔助醫師判斷、篩選健康的精卵跟胚胎,用精準醫學幫助不孕夫妻克服不孕原因,及早圓夢。拖延觀念3:每月計算排卵周期,等來的卻是生理期35歲以下女性每個周期成功懷孕的機率約20~25%,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排卵期雖是受孕影響因素之一,但計算排卵期容易造成夫妻雙方壓力,讓做愛變成做功課,結果月經還是按時來報到,長期下來很容易累積焦慮及挫折感。建議透過完整檢查,先確認沒有子宮、輸卵管等生理問題後,再計算排卵周期也不遲!李怡萱提醒,許多不孕案例是子宮構造、免疫或胚胎品質出問題,後續經由適當處置、藥物或試管療程搭配著床前胚胎染色體篩檢(PGT-A),有助成功克服不孕問題,順利懷上健康寶寶,如發現自己有不孕、難孕狀況,除了補充保健品、中醫調養體質、嘗試各種體位、計算排卵期外,其實應該諮詢醫師,避免走冤枉路錯過最佳受孕時間。

懷孕期間多吃魚 寶寶出生後比較不容易過敏?

懷孕期間多吃魚 寶寶出生後比較不容易過敏?#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隨著人們的生活型態改變,晚生與少生成了很常見的事,也因為好不容易才懷上了孩子,對於寶寶的生長與出生後的健康,就會更加的留心,在諸多要擔心煩惱的事情當中,過敏是大家很關注的問題之一! 從懷孕前就開始注意飲食,到寶寶出生後,各個階段該要怎麼吃才好,每個時期關注的重點都不太一樣,只是到底有沒有發揮效果,就不是很確定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媽媽在懷孕期間的時候,多吃魚,以後孩子會比較聰明,也比較不容易過敏,但這個說法可信嗎?是否有相關的科學證據支持呢? 媽媽懷孕期間多吃魚的回顧研究 今年6月,一篇發表在《Critical Reviewsin Food Scienceand Nutrition》上的文獻,回顧分析了媽媽孕期吃魚的多寡與孩子出生後各種過敏疾病之間關係。 研究作者從各個科學期刊資料庫,搜尋2020年2月前發表,有關該主題的所有觀察研究,去掉重複跟不相干的文獻,最後篩選出31篇研究。經過彙整分析後,發現媽媽在懷孕期多吃魚,與其孩子出生後患有喘鳴、濕疹(eczema)和食物過敏的風險較低有關。 要多吃多少魚呢? 看了研究結果,你可能會試著想開始多吃點魚,希望能多減少孩子未來出生之後的一些身體不適的風險,但問題是要吃多少呢? 如果你本來每一兩天,甚至是天天會吃到魚或是其他水產,那麼應該是不需要調整;但如果是幾乎不太吃魚的人,那麼可以試著在每周的飲食裡,加入50~200公克的魚,或者參考地中海飲食的建議,每周吃一到兩次油脂較多的冷水魚,例如秋刀魚、鮭魚、鯖魚、土魠魚等,Omega-3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魚類,並且要注意魚的來源,確保懷孕的媽媽能吃到新鮮與安心的海鮮。 美國FDA建議魚這樣吃 美國FDA去年12月更新了他們提供給一般消費者的吃魚建議,主要是提供給準備懷孕、懷孕中、哺乳期間的媽媽,以及幼兒參考使用: •以每日2000大卡為基準,每周至少吃226公克(8盎司)的海鮮,但幼兒應減量,2歲28公克(1盎司),隨年紀增加而遞增,到11歲的時候可以吃到113公克(4盎司,相當成年人手掌部分的大小)。 •女性懷孕或哺乳是間,每周可以吃226到340公克(8~12盎司),汞含量較低的各種海鮮。 根據FDA的資料,以下七種魚汞含量較高,建議對象應避免食用: 1.大耳馬鮫(Kingmackerel) 2.馬林魚/旗魚(Marlin) 3.大目鮪魚(Bigeyetuna) 4.方頭魚(墨西哥灣) 5.鯊魚(Shark) 6.大西洋胸棘鯛(Orangeroughy) 魚的營養 魚很常是健康飲食的一員,例如地中海飲食或是傳統沖繩飲食,能提供: •優質蛋白質 •Omega-3脂肪酸,包括EPA與DHA •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的含量通常比其他類型的食物高 •含有的礦物質鐵,對嬰兒和幼兒發育,或是準備懷孕與孕期間的女性很重要 •也是鋅、硒和碘的好來源 (文章授權提供/ 安永生活誌)

輸卵管阻塞難受孕 這樣調理恢復生機

輸卵管阻塞難受孕 這樣調理恢復生機#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一起來看診,先生扶著太太坐下來,太太活動顯得有些吃力。原來他們準備懷孕很久了,檢查出來有輸卵管阻塞,婦產科建議直接做試管,沒想到太太對人工生殖的藥物反應太強,出現「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腹部脹痛、噁心嘔吐、腹水、肺積水呼吸困難的現象。太太說「婦產科診所轉送大醫院急診再到加護病房,太恐怖了!用我再也不敢荷爾蒙藥物了,我現在只想讓身體恢復,看中醫能不能改善輸卵管阻塞的問題。」輸卵管打通治療 再阻塞機率高很多人以為輸卵管阻塞不常見,其實這個印象是錯誤的!在女性不孕症,和輸卵管阻塞相關的大約佔30~40%。一般很常見的子宮內膜異位,加上各種骨盆腔的感染、發炎、腫瘤、手術,這些幾乎都是造成輸卵管阻塞的高危險群,因為臨床上幾乎沒有症狀,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大部分患者會接受各種輸卵管打通的治療,不管是打空氣、打藥物或用輸卵管重建手術、輸卵管整形手術,通常再阻塞率很高,這也造成許多不孕症媽媽心中的痛。中醫並不是只把輸卵管當成一條管子而已,它也有特別的功能。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古代中醫有個名詞「女子胞」,又稱為「胞宮」、「胞臟」或「子臟」,通常認為就是指子宮。而輸卵管則稱為「胞脈」,它不只是一條通道,也是聯繫子宮的要道,更是連接任脈、督脈、帶脈、沖脈等奇經八脈的要道,具有聯繫、維持、溫煦、供給等功能。胞脈主要的作用是主女子行月經和養胞胎的。在中醫古籍《內經‧素問‧評熱病論》提到:「胞脈者,屬心而絡于胞中。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另外在《內經‧靈樞‧五音五味篇》提到:「衝脈、任脈皆起于胞中。」在古人眼中,它並不只是一條管子而已。輸卵管阻塞,在古代醫書中是散在「斷緒」、「帶下」、「癥瘕」、「積聚」、「月經不調」等章節中,認為此症是虛實夾雜,主要原因是瘀血阻滯於胞宮,又因正氣衰弱,起居不當,所以日久變成輸卵管阻塞。在清朝名醫陳士鐸的《石室秘錄》所記載:「任督之間倘有疝瘕之症,則精不能施,因外有所障也。」說明了癥瘕本身阻滯胞脈胞絡,造成了不通的情形。治療方面,以行氣化瘀消積為主,根據病機之不同,加以攻補兼施。全面性調氣血、化痰瘀、溫胞宮、理肝腎中醫治療輸卵管阻塞,會用到的治療是多面向的,除了調理輸卵管本身,還要調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五臟中的腎、肝、心、脾的臟氣,更要聯繫奇經八脈的運行。並不是只著重在通不通,而是要把整體相關的功能都調整好,恢復輸卵管的應有的工作,所以是要全面性的調氣血、化痰瘀、溫胞宮、理肝腎,依照體質不同加以不同調理,相對應的氣機改善了,輸卵管阻塞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子宮肌瘤不孕3年 術後半年升格當媽

子宮肌瘤不孕3年 術後半年升格當媽#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值生育年齡的秀秀年僅33歲,結婚三年沒有避孕,卻始終沒有好消息,前往婦產科檢查後,意外發現子宮內竟有三顆7至8公分的肌瘤,經手術治療,秀秀半年後自然懷孕,甚至原訂剖腹生產,在計劃時間前就順利自然生產,從歷經三年不孕到現在已成為幸福媽咪,今年母親節,秀秀首度以母親身分度過佳節,全家三代同堂共同慶祝溫馨時刻。子宮肌瘤初期症狀不明顯 部分患者不孕才察覺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海扶刀中心負責人鍾國騰醫師表示,並非所有子宮肌瘤都會引起不孕,以解剖位置來分析,子宮肌瘤可分為三種,包括子宮漿膜下肌瘤、子宮肌層間肌瘤及子宮粘膜下肌瘤,其中子宮漿膜下肌瘤生長位置為子宮外,通常不影響受孕 ; 而子宮肌間層與子宮粘膜下肌瘤,則可能因壓迫到子宮、輸卵管或子宮內膜不平整,進而影響胚胎著床率及受孕率。秀秀的三顆肌瘤均為子宮肌間層肌瘤,此種肌瘤臨床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不易發覺,若無影響日常生活,經醫師評估後可以不必手術治療,而這類肌瘤患者通常會發現患有肌瘤,大多因不正常出血、肌瘤過大壓迫到器官導致不適,如案例中的秀秀,因長時間無法懷孕,經就診檢查而得知。手術傷子宮致不孕? 醫:和醫師經驗及專業有關起初,秀秀十分擔心手術切除肌瘤會傷及子宮,自己就更沒有機會懷孕了,鍾國騰說明,手術方式與醫師經驗及專業度有很大的關係,若肌瘤狀況不是特別棘手,患者在治療前與醫師進行充分溝通,就不必太擔心手術造成不孕,後續秀秀也順利懷孕,甚至透過自然產的方式生產,讓她解除了累積多年的壓力。鍾國騰表示,有生育打算的子宮肌瘤患者要用何種手術方式,還有以下幾個考量點,包括肌瘤本身的大小、位置及數量,現今醫療技術日新月異,除了傳統手術外,也有微創及無創的手術方式,能減少傷口大小,降低手術對子宮的傷害,甚至,透過海扶刀無創科技治療肌瘤,因透過聚焦超音波的方式達到子宮肌瘤消融,不須動刀,因此完全沒有傷口,也不會傷及子宮及周邊組織,保留女性子宮及其功能,提供有生育計畫的患者,一個治療新選擇。鍾國騰提醒,雖然多數子宮肌瘤患者術後仍能懷孕,但當肌瘤日漸增大、數量增多等,容易造成手術困難度,還是有可能因此導致不孕,因此提醒民眾,若有相關症狀時,就要立即檢查,並聽從醫囑進行適合的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孕婦口服A酸治青春痘 恐生畸形兒

孕婦口服A酸治青春痘 恐生畸形兒#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春痘經常困擾著注重門面的年輕男女,尤其是正在發育的青少年。食藥署提醒,為了對抗惱人的青春痘,應該保持良好的清潔習慣與正常作息,尋求藥品治療也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其中A酸可調節細胞角質化及發炎過程,活化細胞新生,是目前最常用來治療青春痘的藥品。使用期間應避孕 或經醫師評估再行使用口服A酸製劑為處方藥,必須由醫師診治、開立處方才可取得,且因具致畸胎性,禁用於具生育能力的婦女。至於外用的A酸製劑,除了某些上市時間較短或濃度較高的藥品列為處方藥,其他外用A酸製劑(例如濃度不超過0.1%之Tretinoin)則屬於指示藥品。食藥署建議,民眾可視自身狀況,若是嚴重或大面積痤瘡,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輕度及小面積的痤瘡,則可至藥局向藥師諮詢,購買外用A酸指示藥品。使用A酸指示藥品前,必須詳閱藥品說明書,因有動物試驗顯示,懷孕婦女口服A酸,可能導致胎兒有先天性異常風險;雖然外用A酸製劑經皮膚吸收量微小,但其對孕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被確立,因此建議婦女使用期間應避孕,孕婦或有計畫懷孕的婦女使用前則應請醫師評估再行使用。過量使用不會提高療效 反而增加副作用外用A酸製劑建議一天擦一至二次,使用前先用肥皂清洗患部皮膚、去除油脂,待乾燥15~20分鐘後再塗抹藥品。外用A酸的常見副作用為局部紅腫或脫皮,因此不適合塗抹在眼周或口、鼻等黏膜組織,也不可塗抹在損傷的皮膚或超過兩個手掌大的面積。值得注意的是,過量使用不但不會提高療效,反而可能增加副作用。食藥署提醒,使用A酸後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詢問醫師或藥師。同一部位使用7天後,若狀況無改善或更惡化,應停止使用並尋求專科醫師診治。唯有建立正確的用藥習慣與知識,不迷信偏方,才能確保健康,安心除痘更青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