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

火燒心、胸悶想吐!中醫用「這藥方」治胃食道逆流

火燒心、胸悶想吐!中醫用「這藥方」治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若常感到胃緊緊、胸悶、吃飯吃到一半就反胃,要小心恐是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的前兆!50歲的吳先生3年多來常感口腔泛酸,空腹或飯後更伴隨明顯胸口灼熱與疼痛感,造成他早餐幾乎吃不下、空腹時想嘔吐、緊張時又容易腹痛等生活困擾。雖經西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慢性消化性潰瘍、腸躁症合併自律神經失調,但吳先生服用西藥後仍反覆發作;直到透過中醫調理身體1個多月,胸口灼熱感、頻繁腹痛等外顯症狀才減緩許多。生活壓力致胃酸逆流「吃不下、吐不出」陷惡性循環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是指當胃的內容物(胃酸、食物、膽汁等),進入並延伸到食道、喉嚨、口腔,且伴隨胸口有灼熱疼痛的感覺,就是最常見的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會造成反胃不適、嘔吐感、食慾降低、口腔泛酸等;嚴重則會產生分泌物過多導致咳嗽或喉嚨沙啞,更可能誘發氣喘。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劉家蓁表示,中醫認為會引起胃食道逆流,一般是因肝火內鬱、胃氣不合或脾胃虛寒,造成消化功能不好。尤其若飲食習慣不佳,如3餐不正常、暴飲暴食,或喝太多冷飲、吃過量生食以及壓力太大等,皆容易損傷脾胃。中醫依體質調冶胃食道逆流 籲飲食勿過量刺激吳先生透露平時輪班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導致3餐也不定時,且常愛喝冷飲。劉家蓁診斷吳先生體質屬熱症,使用黃芩、黃連清除濕熱,治療約1月餘已無胃食道逆流與無胸口灼熱感,早餐逐漸有食慾、也無嘔吐感,腹痛頻率亦大為減少。劉家蓁補充,中醫調理會根據患者體質屬偏寒或偏熱來調配用藥,若為寒症,則使用吳茱萸、生薑暖脾胃;再搭配柴胡、香附疏肝理氣調暢情緒,黨參補養中氣。「糖果、甜甜圈、柳丁、橘子、柚子、檸檬、鳳梨......等,都不能吃過量!」劉家蓁提醒,除了服藥調理,最根本的做法是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盡量少碰太冰太燙、辛辣、甜食、碳酸飲料、酒類、含咖啡因飲品等食物;烤肉、炸物、三層肉、五花肉等高油、高脂肪食物更要避免。並建議吃飯時應細嚼慢嚥、忌飯後馬上躺下,避免胃食道逆流再度找上門。

胃食道逆流喉嚨卡卡 竟是心臟長腫瘤

胃食道逆流喉嚨卡卡 竟是心臟長腫瘤#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歲陳姓婦人因感覺喉嚨有異物、吞嚥困難與胸悶等症狀至胃腸肝膽科就醫,醫師診斷除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狀況外,亦留意到她的心跳伴隨明顯心雜音。轉介至心臟血管內科進行檢查時,果然在心臟發現腫瘤,及時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為陳婦安排微創手術、摘除腫瘤。 阻礙血液循環 潛藏致死危機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賴韋良表示,患者的心臟腫瘤屬於黏液瘤,位於左心房,大小約為5×4公分,是良性腫瘤。但因位於心房中,加上質地脆弱,因此腫瘤越大,對全身性血液循環造成阻礙的影響也越大;或是若瘤體碎片造成血栓引起體外循環的栓塞,都有可能導致患者暴露在中風、器官缺血或休克致死的風險中。 心臟黏液瘤必須透過心臟超音波才能發現,症狀包含胸口悶痛、頭暈、喘不過氣等,目前發生的原因不明,多好發於30至60歲的中年族群。手術摘除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且預後佳,手術後症狀多能解除。此次治療,醫師以微創手術,透過體外循環系統輔助,自右邊胸側第四肋間切開傷口,打開心包膜,成功為陳婦摘除左心房的黏液瘤。而微創傷口僅7公分,出血少、感染風險下降,也讓陳婦術後恢復時間縮短,並在短時間內重拾原本生活。微創手術傷口小 復原期縮短傳統心臟手術需從患者胸前的正中間,切開胸骨約20公分傷口,術後疼痛感大,進行心肺復健也較費力。若再加上患者年紀大、體力不佳,更經常讓患者與家屬在治療前卻步,甚至可能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期。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心臟疾病可透過微創手術完成,若有心臟問題,應與醫師充分討論,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

火燒心不上身 中醫傳授養胃撇步

火燒心不上身 中醫傳授養胃撇步#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吃飯時間不固定,下午1、2點才吃午餐是常見的事,晚上10點下班後,意志力正薄弱,擋不住食物的誘惑,吃個消夜才能撫平疲憊的心,但飯後一股灼熱感湧上胸口,嚴重時,胸悶、半夜睡不好,甚至不能平躺睡覺,早上起床感到酸、苦。樂生療養院中醫科醫師孫彩霞指出在《脾胃論》提到「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建議從「脾胃」進行調理,並非解剖學中的實質器官,而是人體消化與經絡系統。而胃食道逆流就是胃中的胃液,或是胃液與食物的混合物,往食道的方向逆流,導致不適,如胸口心窩處有灼熱刺痛感、打嗝噯氣偶伴有腹脹、喉嚨痛、清喉嚨等症狀。 食療養胃1.養脾胃食療:將茯苓、芡實、蓮子、山藥,或以茯苓替代薏仁,更能達到消腫效果,此藥材屬性平和,適合多數體質的人食用。2.補氣食療:花旗參、白朮、茯苓、乾薑,不上火又可以健胃利濕、消除水腫,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喜愛吃生冷食物而導致脾胃不適,再適合不過。平日養胃之道1.控制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甜點、油膩、辛辣重口味食物。2.維持正常體重:肥胖增加胃部壓力,也易罹患其他慢性疾病。3.減緩吃飯節奏:用餐放鬆心情,細嚼慢嚥。4.飯後別躺下:飯後切勿立即躺下,會導致胃酸逆流。 5.穿著寬鬆衣物:過緊的衣服易增加腹壓,促使胃部內容物回流食道。孫彩霞提醒,胃食道逆流的病症可輕可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平日生活習慣與飲食控制才是根本之道。

喉嚨卡卡老覺得有痰 原來是咽喉逆流

喉嚨卡卡老覺得有痰 原來是咽喉逆流#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近來耳鼻喉科門診來了一名在房仲業擔任業務主管的C小姐,工作忙碌,三餐不正常,咖啡不離手,向醫師抱怨喉嚨卡卡不舒服,一直覺得有痰,又咳不出來,不知到底是不是喉嚨長腫瘤?經理學檢查及鼻咽內視鏡檢查後,確診為咽喉逆流(LPR),指的是當胃內容物向上逆流超過下咽部甚至進入喉部的現象,使喉部黏膜發生發炎反應,所引起種種上消化呼吸道症狀。咽喉逆流常發生於日間 胃食道逆流較常發生於夜間平躺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主任欒智偉表示,許多研究指出,咽喉逆流是上食道括約肌鬆弛的問題,而胃食道逆流則是下食道括約肌的問題,雖然兩者症狀相似,但卻是不同的疾病。咽喉逆流較常發生於日間,醒著的時候,而胃食道逆流則較常發生於夜間平躺。胃酸侵襲所導致咽喉發炎,讓病人覺得喉嚨有異物感、吞嚥困難、喉嚨痰液變多、咳嗽、說話容易疲倦,以及聲音沙啞的現象,時常有「清喉嚨」情形,影響到日常生活。欒智偉指出,為什麼多數患者吃了胃藥制酸劑起不了作用,因為咽喉部位的黏膜對胃酸的承受力較食道小,易受到胃酸的破壞。現行診斷標準包括患者臨床症狀,鼻咽內視鏡觀察喉及食道變化,輔以消化道酸鹼值監測24小時酸鹼值測定來確診。在內視鏡下常常有喉咽部位的紅斑或水腫,甚至後聲門肉芽腫的狀況,建議透過以下三個方式改善咽喉逆流。改善咽喉逆流的3個方式1.生活習慣改變:戒消夜,避免暴飲暴食,飯後不宜躺或臥,應避免油炸,以低脂肪飲食較為適合,刺激性的飲料會引起胃酸分泌者像是咖啡、茶、巧克力、薄荷、汽水及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應避免,不喝酒不抽菸。2.藥物控制:最常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等制酸劑,但其對非酸性的逆流就無法發揮效果,另外還可使用一種新藥物—藻膠酸,服用後可與胃酸結合,在喉嚨食道與胃間形成低密度泡沫乳膠層,可貼附胃黏膜形成一道保護膜,阻絕胃酸往上逆流,減少喉咽逆流症狀。3.考慮手術增加上食道括約肌的阻力,減少逆流。

女子耳朵被鄰居咬掉1/3 重建新耳仍留陰影

女子耳朵被鄰居咬掉1/3 重建新耳仍留陰影#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林小姐被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鄰居咬掉三分之一的左耳,被咬掉的耳朵不見了,畫面怵目驚心,急診時醫師告訴她「就維持這樣了,不會怎麼樣。」她無法接受缺一大塊的耳朵,轉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求助,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經過3個多月的重建,還她一個新耳。 重建取軟骨埋入頭皮讓皮膚生長 新耳不影響聽力呂明川表示,林小姐4個多月前來看診,缺了一大塊的耳廓經止血消毒後是沒什麼大礙,對生活也沒太大影響,但對外觀是一大打擊,一般人的心理可能難以接受,尤其是女生。由於缺塊的耳朵已經不見,無法進行顯微手術再植復原,因此進行斷耳再造。 重建需一小塊耳軟骨及包覆的皮膚,呂明川從患者右耳取下一小根軟骨,將軟骨接在左耳斷離處,再種植到頭皮,也就是將此耳朵埋入後方的頭皮,讓皮膚生長,包覆耳朵,經過1個月,再進行第二次手術,以分離手術將新耳和頭皮分開。 呂明川指出,與頭皮分離的新耳,必須再進行第三次手術,以美化外形手術造出耳輪等形狀,儘量將左耳塑成和右耳對稱及一樣的外形,三次手術前後花了3個多月時間完成重建。患者的新耳沒有影響聽力,但知覺比較差,大約等一年後,舊耳處的神經往新耳長過去後,知覺就會越來越好,其實最大的傷害還是在心理層面,耳朵不見的這段期間,對心理是很大的折騰。 林小姐休息4個月後回到職場,以工作及時間來撫平創傷。林小姐的媽媽說,女兒現在只要有人靠近身邊,就會感到恐懼不安,也害怕遇到傷害者,她很擔心女兒的心理狀況。 恐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焦慮感2個月未減輕應就醫呂明川強調,耳朵斷離的個案在臨床上不多,大部分來自意外,這類個案因外觀問題,患者常會有憂鬱傾向,不只是耳朵,只要是顏面損傷者也多少會有這種情緒反應,呼籲民眾若有顏面受損問題,不管是為了外觀或心理健康,最好在最短時間內尋求整形外科醫師的協助,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建顏面,減少長時間面對顏面缺陷的壓力。 彰化醫院精神科主任梁孫源表示,類似林小姐的這種恐怖經驗,有些人會隨著時間淡忘,害怕的感覺會漸漸消失,如果超過兩個月還存在著恐懼或焦慮夾雜等強烈感受時,可能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應尋求專科醫的協助。

輕熟女心悸胸悶 竟是胃食道逆流

輕熟女心悸胸悶 竟是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胃食道逆流是困擾現代人的疾病, 30歲張小姐近日因為覺得胸悶、心悸、頭暈,原以為是心臟疾病,就醫後心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無異狀,於是轉介肝膽腸胃科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是胃食道逆流作祟。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精緻化、熬夜吃消夜等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中藥健脾修復胃黏膜 按足三里穴預防保健胃食道逆流不僅需要藥物治療,也需要調整飲食習慣。除了西醫,中醫在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上也有不錯的效果。南投醫院中醫科賴卉蓮醫師表示,就中醫觀點,胃食道逆流發病原因可能有脾胃虛弱、情志影響、飲食不節等。脾胃虛弱的人因先天體質不好或過勞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而發病。或者常見患者心情鬱悶或易怒傷肝而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脾胃消化而發病。或者患者飲食不節,偏食肥甘厚味、煎炸、黏膩等難消化食物,或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而發病。在治療上,賴卉蓮表示,除了使用直接制酸的藥物以外,常加以健脾及滋養胃陰的中藥來修復胃黏膜,再針對產生胃酸逆流的原因加以治療,如情志鬱悶加以疏肝理氣;飲食不節過飽或食積者加以消食;過食生冷者加以溫補脾胃等來改善病症。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也可經由按摩內關穴及足三里穴來預防保健。內關穴位於手臂內側中間的兩筋之間,腕橫紋旁開三指寬度的位置,有寧心和胃的功效;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膝眼下四指寬,脛骨外一個拇指寬的位置,有調理脾胃的功效。三餐定時定量  少吃柑橘類、糯米製品及汽水賴卉蓮提醒,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少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食物(如柑橘類、番茄、辛香料、碳酸汽水及甜點蛋糕巧克力等)、少吃難消化食物(如糯米製品)等減輕脾胃的負擔,情緒保持穩定有適當的抒發管道,規律運動,避免經常熬夜、抽菸、喝酒、吃消夜等,都可以預防胃食道逆流。

便秘怎麼辦?你可以選擇不用再吃瀉藥

便秘怎麼辦?你可以選擇不用再吃瀉藥#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民眾深受便秘困擾,每天喝了好幾罐水,小便好多,可是大便還是排不出來。中醫師吳廣哲表示,多數便秘的病人脾胃功能不彰,除了調理改善,建議搭配運動提升心臟的力量,讓更多血液進入小腸,讓腸子蠕動起來。大便沒有排乾淨 胃食道逆流、情緒問題來煩惱不要小看便秘引發一連串的健康問題,吳廣哲表示,「腸子是人的第二個腦袋,如果排便排不乾淨,下腹部會有腹壓,胃腸的蠕動受影響,如同排水管不通的原理一般,造成胃食道逆流。」他也提到,情緒問題也與便秘有關,比如特別暴躁的人,可以先觀察是否有便秘傾向,因為宿便放太久,會產生毒素及廢熱,進入到腦部就會間接影響情緒。如果壓力大、情緒不穩定、睡眠不足,也會加重病情,心情開朗輕鬆,排便也會更順暢。中醫怎麼治療呢?吳廣哲表示,為了不讓病人長期服用瀉藥,主要以調養脾胃、補脾胃、去脾臟濕氣為主,從心臟、脾胃、肝臟全面治療,不會只針對腸子做局部治療。除了就醫外,吳廣哲提醒,民眾要飲食均衡、多運動、早睡,比如飯後走路30分鐘、多爬樓梯都有助排便,透過運動可以提升心臟力量,讓更多的血液進入小腸,讓腸子蠕動起來。謹慎使用承氣湯瀉藥 應急可使用長期恐致病若想馬上解決便祕問題,服用瀉藥反而會讓腸子蠕動慢慢停止,將來要自然排便,就會越來越困難。吳廣哲提醒,民眾前往診所,如果發現處方簽裡長期開立承氣湯的藥方,比如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味承氣湯、核桃承氣湯等,建議與醫師反應,因為這類藥物,應急可以使用,但長期依賴藥物會使腸子機能受損,未來恐加重劑量,甚至難以正常排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 驚見食道癌前病變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 驚見食道癌前病變#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男子覺得「火燒心」看醫生,檢查後竟有食道癌前病變!一名62歲男子20多年來都有喉頭異物感、口臭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等症狀,平時藉著制酸劑舒緩,直到症狀加劇,因胸悶、胸口灼熱而就醫。經檢查發現,男子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竟有長達10公分的食道腺癌之癌前病變巴瑞特食道合併食道分化不良,此長度在亞洲人相當罕見。胃食道逆流致癌分四部曲胃食道逆流致癌四部曲,包括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黏膜受損、食道反覆受傷修復之發炎反應、進展至巴瑞特食道病變而最終可能產生食道腺癌。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翁銘指出,巴瑞特食道是一種長期胃酸逆流至食道的併發症,靠近胃賁門的食道黏膜細胞,在正常狀態下是平滑、扁平的鱗狀上皮細胞,但在胃酸反覆刺激食道下端黏膜,使黏膜細胞換了一層「皮」,轉變為柱狀上皮細胞而容易進一步造成細胞分化不良,而增加了食道腺癌的風險。針對巴瑞特食道腺癌前病變治療,翁銘醫師表示,一般在分化良好的病灶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藥物抑制胃酸分泌,減緩持續胃酸逆流造成進一步的傷害;至於像男子的巴瑞特食道已合併分化不良的變化,目前可採取「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此術式的優點為不須切除食道且併發症較少。內視鏡燒灼術 可避免食道穿孔或狹窄「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是把食道表皮燒灼深度控制於0.1公分內,除可根除食道黏膜病變細胞,也較不易出現因傷口過深而產生「食道穿孔」或「術後食道狹窄」的併發症。翁銘說,此外,對於台灣常見的食道鱗狀上皮癌的癌前病變,「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也有良好的效果。翁銘醫師指出,在胃鏡檢查下約5%胃食道逆流患者可發現巴瑞特食道病變,但像此例患者巴瑞特食道長達10公分且合併分化不良,在台灣相當罕見。患者接受最新的食道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至今一年半的追蹤巴瑞特食道病變無復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也在藥物控制下獲得改善。食道腺癌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有關不同於食道鱗狀上皮癌,食道腺癌的患者通常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嚼檳榔,但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有關。翁銘醫師提醒民眾,除了藥物及手術外,調整生活習慣是治療胃食道逆流的第一步,重要措施包含睡前兩小時避免進食、減重及減少菸、酒、咖啡、蘇打飲料等刺激性物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