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2日晝最短、夜最長,是為「冬至」;冬至正值一年中最寒冷季節,有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中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藥物,控制病情,防患於未然;養腎、顧脾胃,也是冬至養生重點。冬至因為吃湯圓而感到「胃堵堵」者,飲用添加「梅子」的薑茶,堪稱消脹氣的法寶。
今年12月22日晝最短、夜最長,是為「冬至」;冬至正值一年中最寒冷季節,有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中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藥物,控制病情,防患於未然;養腎、顧脾胃,也是冬至養生重點。冬至因為吃湯圓而感到「胃堵堵」者,飲用添加「梅子」的薑茶,堪稱消脹氣的法寶。
我們都知道喝茶好處多,不但可以去油解膩、抗發炎、延緩老化,但也要選對茶飲、喝對時間才有效。資深茶人、茶文化工作者Julia Lee於《不識茶滋味》一書中,分享茶的相關知識,包括茶的起源、茶具、泡茶方法等,透過一口口茶湯,帶領讀者去感受茶所帶來的一切美好。以下為原書摘文:
「立冬一日,水冷三分」每年的「立冬」落在11月8日前後,立冬象徵冬天的來臨,因此也有不宜過早外出、不要洗熱水澡太久、不要激烈運動等禁忌。立冬時節天氣寒冷需要補充營養,因此也有「進補」的習俗,不過大部分的進補料理高熱量又高脂肪,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在家自煮。
近日受鋒面及東北季風影響,下雨後北部、東北部今天轉涼,尤其北台灣有明顯涼意,低溫僅17左右。隨著天氣開始轉涼,空氣中的濕氣降低,人體容易因缺水而感到口乾舌燥、皮膚乾癢,這就是所謂的「秋燥」。醫師表示,皮膚乾燥的情況可以喝百合枸杞菊花茶緩解,或者攝取攝取富有膠質或膠原蛋白的食物保水;若口乾舌燥就要多喝水,或吃點微酸水果,才能減少秋燥帶來的不適感。
雖然時序已進入秋天,但天氣仍然高溫炎熱,不少人還是會穿著短袖短褲,其中「露肚裝」是常見的穿搭之一,就有不少民眾疑問,小腹袒露在外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對此,中醫師表示,肚子吹風的確有更高的機率造成感冒或拉肚子,建議保養方面建議以熱敷、泡腳的方式來改善;飲食方面建議少吃寒涼食物,以降低腸胃負擔。
你知道你的體質是什麼嗎?隨著注重健康和養生觀念的普及,體質與調理也愈加受到大眾的重。事實上,每個人的體質狀態都有個體差異,體質會跟著身體狀況而改變,像是懷孕、年齡、性別、飲食等都會造成體質改變。因此,若想要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建議民眾諮詢中醫,不同體質要用不同的方式調理,才不會白忙一場。
雖然時序已進入秋季,但外面的天氣仍高溫悶熱,其中「涼補」是非常適合夏天的食補方法,主要透過屬性偏涼的藥材和食材,達到養陰益氣、生津健脾的效果,進而舒緩身體的燥熱。中醫師指出,不是什麼人都適合涼補,涼補的藥材、食材必須依照個人體質以及季節變化來調整。
夏天陽氣旺盛,容易上火,最常見的就是心火旺。中醫認為,陽氣與心臟相應,體內正常的「火」,可以用來促進各個器官的運作,然而,一旦心火旺盛、火氣失控,就容易導致心情煩悶、身體燥熱難耐,甚至出現焦慮、易怒、失眠等情緒問題。中醫提醒,此時可透過在家做簡單「2招」幫助身心平靜,舒緩心火旺所帶來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