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

車禍半身癱、便溺無法自理,醫用「這手術」助神經再生

車禍半身癱、便溺無法自理,醫用「這手術」助神經再生#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5歲簡先生5年前因為一場車禍,造成胸椎第5、6節脊髓損傷,胸部以下癱瘓,沒有知覺,也不會痛,上廁所得靠自己導尿來排泄。甚至,因當時撞擊而造成的腦部創傷,造成他感受不到飢餓,也產生短暫失去味覺和嗅覺等後遺症。經過復健2年,目前簡先生部分生活已可自理,近期再度接受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期望能順利重新長出神經,努力爭取復原的一線契機。撞擊致脊椎神經損傷 一生復健也恐無效花蓮慈濟醫院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表示,此病患符合脊髓損傷診斷後6個月或以上,且神經學檢查顯示至少持續1個月無進展的穩定結果、神經損傷水平爲第7頸椎至第2腰椎之間、ASIA神經學分級爲A級(下肢全癱及肛門無感覺)等標準,可施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脊髓損傷如果進展到慢性期(6個月之後),其實傳統治療方式就只剩復健。」邱琮朗表示,受傷超過半年的脊髓損傷患者,從復健得到的進展是非常少的。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是透過骨髓中含有間質幹細胞有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同時誘導神經細胞再生,有機會使斷裂的神經傳導恢復。自體骨髓幹細胞回輸 促運動神經傳導恢復邱琮朗進一步解說,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方式,是由醫師從病患體內抽取骨髓後,至細胞製備場進行分離萃取及培養,4週後,再由他回輸到脊髓損傷的病灶處即完成。為了讓治療更精準有效,回輸間質幹細胞前,需先將病患受傷部位的纖維化及疤痕化組織清除,再打開硬脊膜,接著針對受損部位上、中、下共6個點分別回輸間質幹細胞。除了能幫助修復周邊神經組織外,也能吸引生長因子促進神經再生,藉此將脊髓損傷部位的神經串聯起來,讓細胞有機會修復後,再把這些脊髓的訊息往下傳導.可望能恢復運動神經。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在治療應用的方向上,著重於運動功能的恢復,以重建病患的部分感覺神經及運動功能、膀胱甚至是排便功能為主;再搭配復健、脊髓刺激術或肌肉鬆弛劑等多種治療方式,藉以提升幹細胞功能。邱琮朗也分享,國外已執行相關細胞術式之治療文獻指出,病患下半身能成功恢復到有知覺,或是膀胱功能復原到能感受到想上廁所等的感覺,這些都對病患在日常生活上帶來非常大的改善,為他們帶來復原希望。

重物砸傷癱瘓,老翁靠外骨骼機器人「重新體驗走路」

重物砸傷癱瘓,老翁靠外骨骼機器人「重新體驗走路」#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0歲林先生工作中不慎被重物砸到背部,造成下半身雙側膝蓋與腳踝無法動彈,以致大小便失禁,且錯過治療黃金期;最後藉由積極復健,並接受外骨骼機器人設備輔助行走復健治療,及早進行步態訓練,成功提升行走相關能力,重新體驗走路的感覺。脊神經受損誤判水腫 錯失黃金治療期林先生原被醫生判定是重物壓迫造成組織水腫,等水腫消退就有機會恢復功能。但他苦等1個月卻未見下肢力量好轉。後求診新竹台大分院骨科部,經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脊椎骨折合併脫臼且有脊神經受損,更在手術中探查發現控制腳踝的腰椎神經已斷裂,且因錯過黃金治療期,未來腳踝肌力恐難以恢復,林先生及家屬得知後有如晴天霹靂。術後轉經復健部醫師負責,偕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與4B護理團隊細心照料協助下,林先生亦積極復健,1個月後,其膝蓋部分肌力逐漸改善、動作功能漸漸恢復甚至連尿管都能順利移除,且出院時已能在旁人協助下勉強站立。傳統復健難執行 新型外骨骼機器人輔助自動化行走訓練新竹臺大分院復健部醫師林樞寰表示,獨立行走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功能,若因神經方面疾病造成此能力喪失,將對病人、家庭造成嚴重影響。最有效的5項復健治療目標即為:及早介入治療、主動參與、多感官刺激、著重練習強度和反覆訓練。但因傳統復健治療主要由治療師進行,不僅訓練站立行走不易,往往在病人治療結束後也難以堅持持續練習,造成練習次數明顯不足。林樞寰說明,目前符合條件的案例,可接受新型外骨骼機器人輔助設備執行行走復健治療,利用機電整合步態訓練系統,利用延伸外骨骼的踏板,在病人膝蓋、髖骨與腹部提供穩定的支撐,建立步態訓練與抗重力肌肉訓練雙重治療機制。病人可藉由機器輔助行走訓練設備,及早進行重複且精準的步態練習,更可進一步將步態訓練帶往自動化模式,在提升病人行走能力的同時,亦可減輕治療師人力與體力的負擔,擴大醫療資源效益。有效訓練刺激視覺與身體反饋 提升復健自信助痊癒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楊榮真補充,醫學研究已證實,傳統復健運動治療若搭配機器輔助訓練,更能達到獨立行走目標;並藉由復健運動訓練後,輔以自動化行走訓練模式,反覆累積視覺與身體覺的刺激與回饋,促使神經肌肉重新再教育,讓病人在安全無虞之情況下,及早啟動步行練習,提升個案的自信心。林先生出院後仍繼續接受門診復健訓練,更藉由外骨骼機器人設備輔助,執行步行與步態復健物理治療,目前已可在復健治療室中,雙手扶著平行桿緩緩地自己移動腳步了,林先生開心表示,該設備讓他「重新體驗走路的感覺」,並看得見自己的日益進步,更對自己病情的恢復也充滿盼望。

車禍頸椎骨折、腳無力中西醫合併治療,竟恢復可行走

車禍頸椎骨折、腳無力中西醫合併治療,竟恢復可行走#癱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60歲男姓,因車禍導致頸椎與小腿骨折,經過手術雖然腳已經恢復,但是頸椎傷到神經的情形持續存在。該名男子的女兒表示,雖然有復健,但爸爸的手腳常常無力,感覺與運動神經都尚未恢復,大小便也受到影響,神經外科醫師建議可以找中醫一起搭配治療。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個案已可以在家人陪伴下,自行使用助行器慢慢走進來看診,大小便的控制也越來越好。 脊椎損傷影響大   甚至影響大小便功能大多數的脊髓損傷是由脊柱損傷引起的,脊椎神經從脊柱延伸出來以後,延伸至末梢的皮節。脊椎神經屬於一種複合式神經,同時包含感覺與運動神經纖維。當脊柱損傷後,會影響脊髓傳送和接收從大腦向人體控制感覺、運動、自主功能的系統發出的指令,出現該神經以下所支配的身體部位會出現運動、感覺及大小便功能失常的異常。臨床症狀的表現依損傷部位高低及損傷嚴重度,輕則局部疼痛,重則癱瘓、痙攣、感覺障礙、膀胱排尿功能紊亂,關節攣縮、褥瘡、心理障礙、甚至呼吸障礙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根據統計,台灣脊隨損傷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占了將近6成,其他像是高處摔落、工安意外、運動傷害等,這些外傷性脊髓損傷,又以頸椎損傷發生率較高,易受創傷部位為活動性與延展度較大的第5至7頸椎。目前,對於脊髓損傷還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通常是以手術治療為主,例如減壓手術、神經細胞移植、神經再生等,之後就是搭配復健來治療。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說明,外傷性脊髓損傷,依照不同程度及部位,多分類為四肢癱、截癱、單肢癱甚至指癱,在中醫方面是在分散在各篇當中。如依照後遺症而言常,本病屬於中醫「體惰」、「痿證、「痺證」等範疇,但又容易混雜其他疾病引起的問題,較容易理解的是屬於「癱瘓風」,首見於唐朝刺史王燾的《外台秘要》,提出手足不隨、腰腳無力等肢體痿弱不用的病證,到了明朝醫家趙獻可的《醫貫‧中風論》做出了更詳細的解說:「癱者坦也,筋脈弛縱,坦然而不舉也;瘓者渙也,血氣渙散而無用也。」也指出了中醫治療的根本,就是氣血。 中醫發展「治癱首取督脈」治療隨著時代演進,中醫發展出「治癱首取督脈」的觀念,外傷性脊椎損傷相當於中醫的督脈損傷,外力損傷督脈,致使氣亂血逆,瘀阻經絡,氣血不能溫煦濡養肢體所致。督脈貫脊、絡腎,入絡於腦而督諸陽,故督脈受損必致傷腎,腎傷則不能司二陰而見二便功能障礙,不能總督諸陽而致血瘀絡阻,經脈不通出現肢體麻木,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其病因為瘀血,病機為督脈樞機不利。治療上必須以祛瘀通督為要點,慢性期則需佐以滋養肝腎、強筋健骨,調動全身十二經絡、奇經八脈以及所屬的臟腑的機能,才有可能促進神經修復,增強肢體機能。 針灸,具有打通經絡、疏經活血、調理氣血的功效,是治療脊椎損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以督脈為重點,搭配受損經絡的重要穴道,佐以滋養肝腎的特定穴道,達到治療的基本。另外,配合中藥內服,依照臨床不同體質分型加以調理,例如血疲絡阻型、脾腎陽虛型、肝腎陰虛型、氣血兩虛型,以達到培補肝腎,強筋健骨,健脾益氣,散瘀通絡的目的,加速神經修復,恢復身體機能,針灸及內服中藥互相搭配,相輔相成而事半功倍。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跌倒小心頸部損傷 「超人」一摔全身癱瘓

跌倒小心頸部損傷 「超人」一摔全身癱瘓#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上月初,60歲周姓男子下班後與朋友聚餐小酌一番,喝到微醺時,起身重心不穩跌倒,沒想到這一摔,就失去了意識。朋友擔心周男中風,立刻將他送急診,檢查顯示無顱內出血等腦中風情形,1小時後周男酒意稍退,發現自己胸口以下完全無知覺,四隻完全癱瘓,肛門無法自主收縮。醫師近一步安排核磁共振,發現頸椎多節退化及頸椎第四至六節脊髓嚴重壓迫損傷,緊急手術後,周男恢復感覺神經,目前積極復健中。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蔡佳勳為周男緊急進行減壓及內固定骨融合手術,術後第一天周男感覺神經逐漸恢復,遠端肢體運動功能也開始進步,術後第二天原本肌力評估零分進步到能舉起雙手、抬高雙腳。頸椎受損非老人專屬 滑手機長期姿勢不良也會退化在3C發達的時代,頸椎受損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代名詞。蔡佳勳醫師指出,隨著長期姿勢不當導致頸椎退化結構性的改變,起初由輕微症狀如間歇性的頸部痠疼痛、手麻至嚴重症狀如手臂麻痛加劇、四肢無力、下肢僵硬、肌肉痙攣及協調障礙等。這些症狀在接受保守性治療包含休息、藥物及復健治療後仍可得到良好的改善。造成嚴重脊髓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外傷,如車禍、高處跌落、被重物壓傷等,當脊髓瞬間遭受損傷時,受傷部位以下的所有運動及感覺功能恐皆喪失,呈現四肢癱瘓、麻痺、脊髓休克狀況。此時需要考慮緊急手術,避免脊髓受到二次傷害,儘早使脫位脊椎復原,而保持脊椎的穩定度。蔡佳勳強調,即時於第一時間接受手術治療,仍有可能無法完全復原。「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是有名的例子,因騎馬摔傷導致高頸位受傷,頸部以下完全癱瘓,雖然接受積極治療,終身倚靠輪椅、呼吸器,並苦於臀部褥瘡。把握黃金治療期 有機會恢復拿刀叉用餐等精細動作周男在醫療團隊治療下,目前正接受中西醫整合醫療,積極進行復健及中醫針灸治療,目前感覺到手腳恢復力氣,從原本生活無法自理現在到能部分自立,自己拿起湯匙叉子用餐,甚至可以拿出手機執行滑螢幕傳LINE訊息等的精細動作。脊髓損傷患者除了身體多處功能受損之外,日常生活多需仰賴他人,造成自己與整個家庭很大的衝擊與壓力,蔡佳勳提醒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把握神經損傷後半年至一年的黃金時期,仍有恢復自理功能的機會。

亞東跨科醫治骨轉移 癱男告別輪椅

亞東跨科醫治骨轉移 癱男告別輪椅#癱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癌友是因為「骨頭痛痛的」至骨科就診時,才發現原來骨骼疼痛是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引起。然而,癌友普遍對骨轉移病識感不足,確診後也不積極治療,曝露於病理性骨折、癱瘓、臥病在床等骨骼併發症風險中而未能及時預防。亞東紀念醫院林芳郁院長說,為提升癌友骨轉移病識感,醫院與長期推廣骨轉移衛教的台灣安進合作舉辦「BoneBone骨力 抗癌有力」系列活動,藉由融入衛教資訊的多媒體互動遊戲,讓民眾在遊戲闖關中學習不可不知的癌症骨轉移資訊。台灣安進藥廠李宜真總經理說,為了避免癌友受骨轉移衝擊,台灣安進長期於國內推廣癌症骨轉移衛教,感謝亞東醫院醫護團隊齊力舉辦「BoneBone骨力 抗癌有力」活動,一同提升民眾及癌友對於癌症骨轉移的病識感。前線、便利醫療在新北 當心癌症骨轉移掏空健康亞東紀念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林世強主任說,亞東紀念醫院順應治療趨勢,組織跨科別治療團隊。提供整合性療程;成立癌症資源中心,力助癌友了解疾病、日常照護原則、心靈調適技巧。除身心俱全的醫療資源,林世強主任也提及,直接連通捷運站的亞東紀念醫院,更是提供癌友便利交通,減輕其舟車往返負擔。林世強主任指出,癌細胞除了侵犯原發器官,還會轉移到其他遠端器官,若轉移部位是骨骼,就會發展成預後及生活品質的潛在刺客——骨轉移,導致負責分解骨骼內老舊細胞的破骨細胞過度活躍,骨骼分解與製造的動態平衡被打斷。若未及時透過藥物控制骨轉移,病理性骨折、癱瘓、高血鈣等骨骼併發症也會隨之發生。骨骼併發症會讓癌症治療變複雜,照護者負擔加重,甚至影響預後。林世強主任說,骨骼併發症的發生是骨牌效應,一旦癌友癱瘓,身體機能及預後也會降低;臥病在床後,不僅社交、工作中斷,癌友容易憂鬱;且插尿管、包尿布還可能引發感染,需要中斷化療。好骨力化解癌症治療危機 積極控制骨轉移 癌友預後獲好成績亞東紀念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鄧仲仁醫師說,骨轉移相較於腦轉移,預後成效極佳。只要每月施打單株抗體或雙磷酸鹽類藥物,便可有效延緩骨骼併發症,且相關的治療藥物已獲健保給付。所以癌友們若出現骨骼疼痛等症狀,務必要立即向主治醫師反映,以利趁早發現、及早治療。鄧仲仁醫師分享,曾有一名約60歲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確診時因骨轉移而脊椎壓迫,療程前期需要仰賴輪椅才可行動。隨著多發性骨髓瘤以及骨轉移治療雙管齊下的展開,脊椎壓迫的症狀獲得改善,甚至可以不仰賴輔助器材行走。林世強主任指出,治療骨轉移不僅讓該名患者生活品質獲得改善,更因恢復行動力而重啟幹細胞移植,其原發性癌症也在骨髓移植後獲得控制。骨轉移治療不用舟車勞頓 亞東醫院檢查/治療/照護一把罩林芳郁院長鼓勵,亞東紀念醫院的癌症治療團隊可系統性提供治療及照護需求。專責治療癌症骨轉移的醫師,其豐富的治療經驗可力助癌友成功戰勝骨轉移;療程前,亦有牙科醫師協助進行口腔檢查及治療,降低治療期間顎骨併發症發生率;治療期間需要補充的鈣質及維生素D,也會有營養師協助,提供客製化飲食建議。只要癌友與醫師同心抗病,醫護團隊將會傾力為癌友爭取更好的預後。

台灣安進攜手義大癌醫 抗癌好骨力

台灣安進攜手義大癌醫 抗癌好骨力#癱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骨轉移是指癌細胞透過血液從原發器官轉移到骨骼,發生骨轉移後,若輕忽治療,可能發生脊椎壓迫、病理性骨折等骨骼併發症,癌友恐面臨臥病在床、癱瘓等困境。義大癌治療醫院為了讓更多癌友及民眾重視癌症骨轉移的影響,與長期關注癌症骨轉移衛教的台灣安進合作,於院內舉辦《BoneBone骨力 抗癌有力》系列活動,期望透過互動式遊戲,讓民眾在遊戲過程中,認識骨轉移的症狀、治療方式、治療照護需知等,以利癌友及其親友能及時發現骨轉移並積極治療。義大癌治療醫院洪朝明院長說,義大癌治療團隊秉持創辦人回饋鄉里的理念和成為一流癌症醫學中心的願景,打造等同醫學中心等級癌症治療服務,也落實「病人第一」的治療理念,提供高雄癌友全面性以及可近性的治療服務。台灣安進藥廠李宜真總經理表示,「能夠與義大癌治療醫院攜手舉辦《BoneBone骨力 抗癌有力》策展活動的意義非凡。台灣安進也將持續推動癌症骨轉移衛教,與醫界共同努力,提升癌友及大眾對於癌症骨轉移的重視。」治療水準媲美醫學中心 義大癌醫院提供前線治療資源雖衛福部將義大癌治療醫院歸類為地區醫院,但院內的醫療設備、水準絕對不亞於醫學中心。義大癌治療醫院黃明賢副院長說,為因應精準治療時代的來臨,院內特別引進可廣泛找出致癌突變基因的次世代基因檢測技術,提升基因檢測效率,讓癌友及早開始療程。義大癌治療醫院饒坤銘副院長說,癌症治療就像火車頭,需連結多科別資源,才可以帶著癌友到更有生活品質的未來。為了善盡醫院提供高品質、高效率醫療服務的精神,義大癌治療醫院凝聚院內11癌別團隊,提供癌友整合性的醫療服務,大大提升治療成效,也縮短癌友候診時間。航向美好未來 義大癌醫院助癌友輕鬆控制骨轉移饒坤銘副院長指出,骨轉移發生後,骨骼會變得脆弱,不僅可能輕碰就會骨折,癌友也需長期忍受疼痛。饒坤銘副院長提醒,若不治療骨轉移,癌友可能因為癱瘓而需要臥病在床。臥病在床後,不僅社交生活、工作都會被迫中斷,癌友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質、經濟面臨嚴重的衝擊;由於癌友長期處於壓力且無法透過社交排解,對於心理也會造成影響,也更容易陷入憂鬱中。黃明賢副院長提醒,癌友若骨骼莫名出現定點疼痛就要小心,務必要主動告知主治醫師,並遵照醫囑進一步檢查。若確診骨轉移也無須擔心,今日已可透過單株抗體或雙磷酸鹽類藥物控制疾病。規律接受治療,可以避免病理性骨折、癱瘓、骨骼疼痛等骨骼併發症。饒坤銘副院長提醒,癌症骨轉移治療與癌症治療相同,治療前中後都有需要注意的事項:為降低顎骨併發症的發生,治療前需要必需的牙科處置,治療期間也應保持口腔衛生;也需要透過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減緩治療副作用;再搭配適當的運動,更可以讓日後復健更順利。

神經病變釀癱瘓 換血七次助重生

神經病變釀癱瘓 換血七次助重生#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沒有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的69歲廖姓男患者,去年11月中旬突然有咳嗽與感冒症狀,逐漸出現腳沒有力氣的狀況,導致行走出現問題,到鄰近醫院就診,被診斷疑似為中風症狀,開立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且越來越嚴重。月底開始進食會有嗆到情況,手腳沒有力氣,竟然連呼吸都困難而需要插管,去年12月初轉院至童綜合醫院並收住院至加護病房。肢體無法動彈如癱瘓 竟罹罕見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經神經內科楊自強主任看診並檢查後,發現個案雖然手腳與身體無法動彈,形同癱瘓一般,但意識清楚可與醫師合作,經詳細問診及臨床神經學檢查,楊自強主任就研判應是罹患罕見的「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因此即刻安排做腰椎穿刺檢查,以及四肢神經傳導檢查,再進行磁振造影檢查(MRI)確定沒有腦梗塞現象,結果符合一開始所研判的罕見疾病,因此立即進行血漿置換術(換血)來治療。由腎臟內科簡孝文醫師進行換血治療,一次使用4袋(一袋約120cc)左右血漿將體內不正常的抗體換出,進行到第四次換血治療時,患者手腳已經可以輕微活動,總共換血七次總計26袋約3,100cc左右的血漿後,患者手腳與身體可以自由活動,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進行每日的復健治療,住院共約一個月後已出院返家休養。因病毒或細菌感染 造成多發性神經病變童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楊自強主任表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又被稱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是一種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後,引發身體本身免疫系統反應而產生抗體,而這些抗體攻擊了自己周邊神經系統而造成多發性神經病變,病程惡化非常快速,會造成感覺、運動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不僅肢體癱瘓,連呼吸肌力都造成影響,所以需進行換血治療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換了七次血 終痊癒腎臟內科簡孝文醫師指出,換血治療即為血漿置換治療方式,將攻擊神經髓鞘而造成損傷的血漿抗體過濾置換掉,個案因發病近一個月後才轉至童醫院治療,為能徹底置換體內含有攻擊性抗體的血液,故換血了七次,沒想到個案治療後的預後效果非常好。楊自強主任指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目前罹病原因仍不清楚,但大都在發病前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或腸胃炎,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反應,原本要抵抗病毒的抗體反而攻擊自己身體的周邊神經。楊自強主任呼籲,若感冒後逐漸出現四肢無力感,一定要即早就醫,找出真正罹病原因而即早治療,以免造成遺憾。

跌倒險癱瘓 微創手術助重返馬拉松場

跌倒險癱瘓 微創手術助重返馬拉松場#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熱愛馬拉松的40歲男子,騎腳踏車返家前意外跌倒,導致頭部重擊地面,送醫急診被診斷為臉無骨折隨即出院。但返家後,後背膏肓處持續出現電擊般刺痛,雙手手指又麻又痛,整夜沒法躺下、沒法睡覺、手也無力抬不起來,想到飾演電影「超人」的男星克里斯多福李維,因摔馬脊椎嚴重受傷而全身癱瘓,擔心自己全身癱瘓,於是再次就醫。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經過檢查與診斷,患者是嚴重的「中心脊髓症候群」及「脊椎骨閉鎖性骨折」,在頸椎第三、第四節(C3-4)間的椎間盤突出,並壓迫神經,在第五節則有骨折,需要盡快接受手術,避免造成神經不可逆的傷害。脊椎微創手術傷口小 對身體組織損傷小患者接受「微創新式頸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融合手術」,微創新式頸椎內視鏡手術具有傷口小、出血少、破壞組織少、恢復快等優點。用內視鏡夾除突出的椎間盤,不去破壞正常椎間盤,達到神經減壓目的。由於出血少,整個過程都在內視鏡清晰的手術視野下進行,執刀醫師的手術視野明顯較傳統手術清楚,患者術中並接受神經傳導監測,避免誤傷神經機率,確保患者手術更為安全。由於破壞組織少,能加快復原,幫助他盡早重返最熱愛的馬拉松。腰椎手術後6週內的居家生活康復建議:1.應戴頸圈1個月,穿著背架2-3個月(依醫師告知之時間為主)。2.脊椎手術後2個月內,勿騎機車、腳踏車。3.脊椎手術後3個月內,勿劇烈運動、彎腰及腰部扭轉,提重亦不得超過5公斤。4.建議每天進行室內與室外活動,循序漸進,在二週內,建議每天6次,每次15-20分鐘。5.上下樓梯時盡量使用扶手,並放慢行走。6.除了住院期間已開始的腰背肌鍛鍊,無需其他特別的訓練。7.不要坐低的座椅和沙發。8.6週內禁止駕車及性生活。9.手術後6個月內不要吸煙,並遠離二手煙。10.確保日常使用的物品,如衣物、鞋子、盥洗用品、廚房用品和食物等,皆放置於不須彎腰便可取得的地方。穿襪子或褲子時,應躺下進行,或坐直保持背部挺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