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

醫訊/衛生署台南醫院秋季成人體重控制班開辦

醫訊/衛生署台南醫院秋季成人體重控制班開辦#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台南醫院開辦體重控制班已有十幾年的經驗,成績斐然、有口皆碑。轉換季節的時候是最適合調整體重、改善體質的最佳時機。本年度台南醫院秋季課程全面翻新,依照個人肥胖類型著重飲食生活體驗、行為改變與多樣化運動型態,歡迎要瘦的民眾把握機會,以免向隅。2012年最後一班減重列車就在台南醫院,尤其台南醫院還有「瘦」後服務,每半年追蹤,讓您不再胖回來。目前正值秋季班啟動好時機,在專家的評估、監督及指導下,改善您的生活品質,讓您瘦身成功事半功倍又有健康保障。欲知報名相關細節請洽諮詢專線。時    間:2012年9月21日起至11月30日每週五下午2:00~4:30地    點:台南醫院行政大樓地下室洽    詢:(06)2200055轉7201

醫訊/全民瘋減重!要減也要健康瘦

醫訊/全民瘋減重!要減也要健康瘦#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減重活動可以說是一項全民運動,坊間充斥著五花八門的減重方式,有健身有氧、中醫埋線、西醫藥物,甚至是斷食療法、或者在各大網路中流傳瘦身達人分享自己的瘦身食譜,也吸引不少網友效法,但是怎麼樣減重才不會搞丟健康?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減重方法才是最明智之舉,民眾應該透過專業的醫師及營養師做諮詢,千萬不可以誤信其他沒有臨床根據的偏方,減了重卻賠上健康!為提供民眾簡單且正確的減重觀念及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舉辦「1-2-3減重很簡單」減重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民眾可以在現場請教專業的家醫科醫師,不僅要瘦,還要瘦得健康!這項活動是免費的喔!每日限30人,民眾可以先致電洽詢相關活動細節。時    間:2012年9/3、9/6、9/7、9/10、9/13、9/14、9/17、9/20、9/21 上午 9:30-11:00地    點:馬偕紀念醫院一樓福音廣場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92號)洽    詢:02-25433535 轉家醫科

留意體重問題 擁有健康身體

留意體重問題 擁有健康身體#減重

文/阮綜合醫院阮spa減重中心 沈萱醫師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7月10日指出,台灣男女過重比率居亞洲之冠,堪稱「亞洲胖夫」。台灣男女肥胖與過重比,低於歐洲與美國;與亞洲國家相比,台灣比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南韓、泰國與中國大陸還胖,因此有「亞洲胖夫」之稱。與南韓相比,台灣男性肥胖比是南韓近20倍、女性則是近5倍;與日本相比,台灣男性是日本的9倍、女性相差約5倍。據衛生署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內男性的體重,一路往「橫」的發展,不管是「過重」、「輕度肥胖」或「中重度肥胖」的比例,全都升高。肥胖盛行率尤其以「中重度肥胖」的成長倍數最大,由2.4%上升到6%;而「過重」和「輕度肥胖」也由22.9%和8.1%,成長到32%和 13%。至於女性部分,「過重」比例雖有降低,由20.3%下降到19.3%,但「輕度肥胖」卻提高了,由7.6%上升為10.5%,值得去注意的是,體重標準,但體脂肪卻偏高的所謂「泡芙族」女性也越來越多。事實上,過重與肥胖和沒有規律運動有直接關係,據統計,近7成台灣男性、近8成女性沒有規律運動(規律運動每周至少 5 次,每次達30分鐘以上)。阮綜合醫院減重門診歷年來就診患者,約五成為過重,三成為輕度肥胖,二成為中重度肥胖。單獨經減重食譜與營養諮詢方式減重,成功率約為三成,若配合運動,成功率提升為七成,若配合門診診療(代餐、針灸等),成功率約為九成以上。經阮綜合醫院減重門診發現,減重關鍵在於有無定期回診,並切實做飲食運動記錄,若有配合醫師指示與療程,平均約三至六各月可達到顯著效果。以下為成功案例之一:小美(化名)因開始工作後常外食,作息不正常導致三餐不定時及用餐時間過晚,加上忙碌無法定時運動,體重半年內由68公斤上升至90公斤,因走路會喘及衣服穿不下來本院減重門診就診。減重門診建議她,每日應切實做飲食運動記錄,提早晚上用餐時間,並建議可以走一段路代替騎車上班。並搭配針灸及代餐療程,定期兩週回診,半年內她已減至58公斤,並保持三個月未復胖。國人十大死因至少有六項疾病與肥胖有關,研究顯示,過度肥胖會產生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問題,引起糖尿病、痛風等疾病,且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大腸癌乳癌之風險,因此國人應多留意體重問題,注意飲食及運動,才能達到身心健康及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之目的。

減重違反生物本能!別誤信神奇速成術

減重違反生物本能!別誤信神奇速成術#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減重幾乎是每個人的共同經驗,不過有些人誤信坊間錯誤的減重方法,以為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回復苗條體態,但卻因此傷害身體健康。對此,康聯預防醫學院長陳皇光指出,減重基本上是「違反生物本能」的事情,根本沒有速效、神奇的減肥術!建議民眾減重前應先訂定合理的目標,透過「熱量攝取控制」及「提高基礎代謝率」兩種途徑,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循序漸進達到體重控制的目標。陳皇光醫師指出,減重說穿了就是「物質不滅定律」,而且減重的成效是可以預測的。若每天利用控制飲食熱量以及適當的運動,讓身體每天攝取的熱量比每日應消耗的熱量減少約400大卡,20天後就約減少8000大卡攝取,可減輕1公斤體重。如此維持60天後,可減輕3公斤,這也就是可預測的成果以及可達成的目標。此外,民眾要知道,減重並沒有速成或神奇的方法,不管食物再怎麼樣健康,只要一天攝取的總熱量超過消耗掉的熱量,體重就會增加。若想要控制熱量的攝取,除了減少熱量過度攝取的機會,另一個方法就是提高基礎代謝率,讓身體消耗更多的熱量。陳皇光醫師解釋,所謂「基礎代謝率」,是指就算一整天靜止不動,人體要維持生命徵象所需消耗的熱量,基本上每天每公斤可消耗約24大卡。舉例來說,一個80公斤的人,每天不吃不喝就要消耗1620大卡,而加上活動量來計算,每天每公斤的體重,可消耗30大卡的熱量,所以80公斤的人每天消耗2400大卡。因此,了解自己的基礎代謝率以及每日消耗的熱量,才能有效控制飲食,避免吃進太多的熱量。陳皇光醫師指出,想要提高基礎代謝率,就是增加肌肉組織。因為肌肉收縮運作需要熱量,體重中肌肉比率愈高,愈不易發胖。要達到增加肌肉的運動,選擇無氧、重量訓練運動比較有幫助,例如慢跑、爬樓梯、舉啞鈴均是不錯的肌力運動。而許多曾嘗試減重的民眾都知道,體重機上的數字是一時的,也很容易變動,大多數人減重後,身體活動力下降、代謝變慢,以致體重容易反彈。不過一時減重過於快速,也會傷害身體健康!陳皇光醫師建議,減重前要正確理解減重的目標及訂定合理的減重速度,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醫師表示,民眾可先嘗試第一目標先減目前體重的10%、最終目標設在標準體重到(標準體重+10%)之間;初期減重期間先設6個月,且每週不要減重大於1公斤,否則減掉的不是脂肪,而是水份及肌肉組織。此外,醫師也建議民眾要了解食物中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熱量,以及這些營養素在健康所扮演的角色。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精製麵食、米食等高胰島素飲食,否則容易愈吃愈餓,可改吃五榖與高纖食物;尤其注意不可完全不吃澱粉類,如此可能導致酮酸中毒、肌力不佳及身體虛弱等情形,反而影響身體健康。總之,正確的減重,要全面性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在不傷害身體的狀況達成減重的目的,並加以有效地維持。

蘋果型身材減重須謹慎減腹過烈

蘋果型身材減重須謹慎減腹過烈#減重

文/鄭國良醫師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進行之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女性在30歲開始,骨質流失加快;50歲以後,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約增加為20%,尤其女性停經後,其骨質疏鬆罹患率更高達3成5。一般認為身形較瘦的婦女,其罹患骨質疏鬆的機會較高,事實上,骨質疏鬆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久坐不動、飲食不均、減肥不當導致腹部脂肪囤積,脂肪越多,骨頭密度就越低,反而有害骨骼健康。    而蘋果體型的女性應提高警覺,因為不管是20歲還是停經後,腹部脂肪太多,其他骨骼代謝會變差,無法維持正常骨密度,骨鬆的機會就越高。時下年輕女性若減肥過度,極易引起雌激素功能低下,致骨量合成不夠,未來出現骨質疏鬆症的機率也會大大提高。  腹部是脂肪最容易堆積的部位,因為腹部肌肉較少且薄,不像其他部位肌肉、骨骼較多,蘋果型身材的女性都有四肢較瘦、肚子較大的體型特徵。此類型的人容易堆積腰腹脂肪,久而久之,腹部肌膚也較容易鬆弛。因此,若能持續進行每周三次的腹部加強肌肉運動,提升體內基礎代謝,對於蘋果體型女性預防小腹有相當可觀的效果。然而忙碌的現代女性連睡眠都不夠了,實在很難抽空特別運動。其實提升腹部肌肉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消除腹部脂肪厚度。事實上,在美國、加拿大等先進國家,盛行使用『CoolsculptingTM冷卻皮膚』來雕塑肥胖的問題,其原理是人類脂肪的主成分為: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脂質對低溫相當敏感,一遇低溫,脂肪馬上像豬油在冬天一樣凍結;在醫學上稱『脂肪結晶化』,結晶化的脂肪代表凋亡、不再活躍,會隨著淋巴及代謝系統排出體外。」這項技術只針對脂肪細胞作用,不會傷及身體其他組織,在我們累積的臨床數據中發現,除了可以消除深層且多餘的脂肪細胞,更能透過多段式環狀重疊法,以非侵入性的技術,無傷口、無恢復期,不用止痛或麻醉,治療時還能閱讀雜誌、看電視,讓沒有時間運動或不適合激烈運動瘦身的人來說,2至3個月後就能讓脂肪厚度平均減少25%左右,對於許多消費者而言,是一項高安全、低風險及滿意度高的治療。大部分婦女於50歲左右開始停經,但30-40歲的女性,若曾因減肥過度、壓力過大、抽煙過多或長期睡眠不足,可能會使更年期提早到來。當骨質流失到一定嚴重程度時,容易發生骨折,因此年紀越大,想以運動控制身材體重,就必須避免過度激烈的運動,以免失力不當造成骨折。圖片出處:財團法人脊椎醫學研究基金會http://www.taiwanspine.org.tw/a_20110517.php

老爸為子戒菸成功!無菸生活職場得意

老爸為子戒菸成功!無菸生活職場得意#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現年46歲的汪先生,已經成功戒菸五年,不過在這之前,他可是一天必須抽兩包菸、菸齡已持續八年的老菸槍!汪先生說,有一次他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醫師勸告不要再抽菸了,但他也不聽,依然故我。直到孩子上了國中,為了怕給孩子壞榜樣,開始戒菸生活,如今戒菸成功,不但身體變健康了,就連職場也更得意,現在已經是一家庇護印刷工廠的廠長。汪先生表示,過去因為工作壓力大、事業遇到瓶頸,開始抽菸,就連太太也一起陷入菸癮的苦海。菸癮最嚴重的時候,汪先生一天可以抽到兩包菸,不過直到有一天,就讀國中的孩子對菸感到好奇,甚至萌生想吸菸的念頭,汪先生為了避免給孩子壞榜樣,嚇得趕緊戒菸。此外,抽菸並沒有讓汪先生的生活更好,有抽菸的期間,汪先生發現體力差、人際關係更差,更加深了汪先生戒菸的決心。汪先生過去曾經嘗試戒菸,甚至嘗試過2、30次,每次都失敗收場。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如同事的誘惑、不能下定決心等等。直到參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的戒菸班後,透過護理師的鼓勵,戒菸同儕的相互支持, 終於把菸戒掉。戒菸之後,汪先生發現食物變美味了、空氣變清新了,此外,他把買菸的錢省下來,購買喜歡的運動器材,帶全家一起到戶外運動,不但健康,家庭生活也更加幸福美滿。根據國健局調查,男性吸菸者吸菸的高峰年齡為35至50歲,吸菸率高達45%。不過在臨床上發現,有許多想戒菸的人,會因為害怕戒菸後體重飆升而卻步。對此,社區護理師郭怡君表示,戒菸不只需要控制菸癮,還必須搭配飲食與體位控制,並保持運動的習慣。護理師進一步解釋,運動時可以轉移抽菸的慾望,也可以增加腦內啡的分泌,幫助控制食量,藉以達到維持身材的目標。根據衛生署的調查發現,國內將近有51%的男性有體重過重的問題,職場中約有八成男性員工運動時間不足。社區護理師林昶名指出,規律的生活是健康體重管理的第一步,要達到減重的目標,可從日常生活開始,如利用午休時間做柔軟操、多爬樓梯取代搭乘電梯等都是不錯的方式。此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醒民眾,可利用國健局發行的「健康生活動起來手冊」,作為個人減重的指引。圖:現年46歲的汪先生,成功戒菸五年,在生活品質、人際關係及工作成就上都有明顯的改善。(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左為汪先生,右為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護理室副護理長尤雅慧)

國人肥胖亞洲第一 健康減重防疾病

國人肥胖亞洲第一 健康減重防疾病#減重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數的比例逐年上升,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 7 月10日指出,台灣男女過重比率居亞洲之冠,堪稱「亞洲胖夫」。過度肥胖容易產生疾病,因此有肥胖問題的民眾不應該置之不理,應積極尋求醫師協助,除了控制飲食之外,最重要的是有規律的運動,勿聽信訪間偏方,以免造成健康出問題。台灣男女肥胖與過重比,雖然低於歐洲與美國,但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台灣比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南韓、泰國和中國大陸都還胖,因此有「亞洲胖夫」之稱。根據衛生署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內男性的體重,一路往「橫」的發展,不管是「過重」、「輕度肥胖」或「中重度肥胖」的比例,全都升高。阮綜合醫院spa減重中心沈萱醫師表示,肥胖盛行率尤其以「中重度肥胖」的成長倍數最大,由2.4%上升到6%,而「過重」和「輕度肥胖」也由 22.9%和 8.1%,成長到 32%和 13%。女性部分,「過重」比例雖有降低,但值得去注意的是,「泡芙族」(意指體重標準但體脂肪卻偏高)的女性也越來越多。沈萱指出,歷年來減重門診就診的患者,經由減重食譜與營養諮詢的方式減重,成功率約為三成,若配合運動,成功率提升為七成,若配合門診診療(代餐、針灸等),成功率約為九成以上。其中成功率提升的關鍵在於,有無定期回診並切實做飲食運動記錄,若有聽從醫師指示與規律運動,平均約三至六各月可達到顯著效果。肥胖雖然不是病,但胖起來可能要人命。過度肥胖會產生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問題,引起糖尿病、痛風等疾病,甚至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大腸癌、乳癌等風險。沈萱提醒,民眾應多留意體重問題,注意飲食及運動,預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更不可隨便聽信減重秘方,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

注意!女大生日夜顛倒恐成「百香果妹」

注意!女大生日夜顛倒恐成「百香果妹」#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時下年輕女性力求苗條身材,不過根據國內一家健康管理機構的調查發現,「體重超重」已成為亞洲地區十大健康警訊的榜首,在台灣、香港、北京、上海及馬來西亞五個地區,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是胖哥或胖妹!此外,醫師及營養師也提醒,有些女性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雖然正常,外表也看起來瘦瘦的,不過再細部的測量體脂肪,竟然都高得不像話,儼然成為外表乾瘦卻內在多汁(脂)的「百香果女孩」,其中又以19至34歲這個族群最為嚴重。健康管理中心院長張盈寬解釋,一般人只要是BMI值正常或偏低,但體脂肪率偏高的話,就屬於「隱藏性肥胖」。根據統計,女性隱藏性肥胖比例高出男性甚多,以台灣地區來說,年齡層45至54的女性就幾乎是男性的6.5倍之多。以台灣而言,隱藏性肥胖的族群佔28.2%,相當於每三人就有一人屬於「外乾內多汁(脂)」的「百香果族」,需留心日後演變成「真」肥胖的可能,以及多種慢性病的風險。若就年齡層來看,19至34歲是最需要注意防範的年齡層,此年齡層的隱藏性肥胖比例的女性均明顯高過其他年齡層許多,可能是由飲食、生活習慣所導致,值得注意。營養師詹恩慈進一步說明,根據國民健康局的建議數據,個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維持在19.8至24.2為正常範圍,但如果BMI值正常,體脂肪率過高的話,就屬於「隱藏性肥胖」。若民眾屬於隱藏性肥胖可能會出現雙下巴、蝴蝶袖及小腹微凸等情形,發生率約為30%,若不加以矯正體脂肪率,年過四十以後恐怕就會演變為「真」肥胖,且會伴隨代謝失衡。詹恩慈營養師指出,不運動、生活不規律、飲食習慣不佳甚至是反覆減重,都有可能是隱藏性肥胖的高危險群。調查發現,現代人吃得多、動得少,尤其是外表看不出肥胖、內臟脂肪偏高的隱藏性肥胖,就常是因為運動量明顯不足所造成,且平均每十人之中,就有七人缺乏運動。此外,營養師指出,現在有很多年輕女生,正餐不吃,卻在下午要來一點零食、下午茶,吃進的脂肪、澱粉、醣類遠超過正餐所攝取的量,長期營養失調、缺乏重要營養素,反而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詹恩慈說,隱藏性肥胖其實最大的族群是大學女學生,舉凡日夜顛倒、作息不正常或吃進不好的油脂、食物,會使身體出現「慢性發炎」的情形,又或者是有「腸漏症」的情形,大分子蛋白質跑到身體裡面,也會形成慢性發炎。營養師表示,有這些症狀的女孩,除了會造成隱性肥胖外,膚質狀況也會不好,甚至會有脾氣差、容易暴怒的情形。此外,營養師指出,肥胖是造成慢性疾病最大的元凶。根據統計,肥胖症與許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尿酸、高血脂肪等的罹患率有關,而隱藏性肥胖的人,因外觀看起來不胖,反而常被忽略了,在此族群中,慢性疾病的發生率也比正常族群明顯高出許多。因此,詹恩慈建議,百香果妹平常可做一些「燃脂運動」,或藉由提高蛋白質攝取量、適量的好油、低GI(升糖指數)、高鈣、高植化素(抗氧化劑等)的飲食,都對脂肪的減少都能有幫助。而張盈寬醫師也強調,要有效控制體重必須確實做到「減脂」,一般人以飲食治療來減重,可能只會消耗體內的肌肉組織,而非脂肪組織,而運動訓練所減少的體重卻以脂肪為主。少吃只可能讓體重短暫下降,一不留心即可能復胖;唯有配合強而有力的有氧運動、加速新陳代謝,才能燃燒到脂肪,達到長期控制體重的目的。圖:醫師及營養師建議,隱性肥胖的民眾平常可做一些「燃脂運動」,藉以減少體脂肪率。(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影音新聞請參閱 http://youtu.be/4h3jrtGrW1I。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