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

糖尿病「胖VS不胖」死亡風險差7倍!醫揭「糖胖症」3大併發症風險

糖尿病「胖VS不胖」死亡風險差7倍!醫揭「糖胖症」3大併發症風險#高血糖

一位40歲出頭的科技新貴,體重11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糖化血色素高達9%,被確診為糖胖症。經醫師建議下,積極改變生活型態、飲食管理,使用健保給付之降糖藥物,並搭配兼具體重下降及血糖控制的自費口服降糖藥物治療,過程中也透過短期配戴連續葡萄糖監測來控制血糖,經過約半年後,體重減掉17公斤,血糖也下降至正常值。

焦慮綁架大腦小心暴肥!醫揭「壓力胖」5大徵兆:10人有3人中標

焦慮綁架大腦小心暴肥!醫揭「壓力胖」5大徵兆:10人有3人中標#高血糖

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上映後引發熱議,故事中象徵焦慮的「阿焦」掀起「腦中革命」時,更是引起不少人共鳴。肥胖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提醒,若現實生活中大腦的感覺情緒,時常被壓力、焦慮所主宰,就會容易產生3大徵兆導致「壓力胖」症狀,不僅體重失控,更可能進一步誘發疾病,造成健康危機。

糖尿病造成腎臟發炎,拖久恐洗腎,全新治療趨勢三管齊下護心腎

糖尿病造成腎臟發炎,拖久恐洗腎,全新治療趨勢三管齊下護心腎#高血糖

隨著飲食型態的轉變與人口老化趨勢,台灣的糖尿病治療人數已累積近250萬。由於糖尿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間普遍較晚,若延誤治療有相當高的機率造成腎臟、心臟危害,嚴重恐怕有洗腎危機。 糖尿病分為兩種型態,第1型是自體免疫造成,大多在兒童時期就發病,第2型則是屬於最常見的類型,主要是因為遺傳、飲食、肥胖、老化、生活型態等問題引起。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前理事長暨游能俊診所院長游能俊醫師表示,糖尿病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當已經有高血糖症狀,儘管還沒到糖尿病的程度,其實腎臟與血管已經是在發炎的狀態。國人更有高達500萬人暴露在高血糖的狀態未能自知,若加上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問題,有相當高的機率讓腎病變提早發生。 當有巨量蛋白尿,腎功能每年以4 ml/min/1.73 m2速度退化 一般人40歲後腎功能會以每年1~2ml/min/1.73 m2的速度下降,游能俊醫師說明,當病患是超過>300mg/g巨量蛋白尿,腎功能更會加速到每年4ml/min/1.73 m2速度退化。由於血糖過高損及的血管影響遍佈全身,當有巨量蛋白尿的狀況,更會提高心血管惡化機率增加心臟病風險。 腎病變主要透過尿液中蛋白質與肌酸酐的比值來檢視,以尿液白蛋白(UACR)來看,<30mg/g以下為正常,30~299mg/g是糖尿病腎病變的微量蛋白尿期(microalbuminuria),>300mg/g就進到巨量蛋白尿期 (macroalbuminuria),另一個指標是腎絲球過濾率(eGFR),正常人腎絲球過濾率是100分(90~120 ml/分鐘),隨著年紀增長會有逐年退化現象,60分以下就表示有病變。 掌握治療三關鍵,有效延緩腎臟惡化:控制血壓、血糖、抗腎臟發炎與纖維化 糖尿病腎臟疾病的控制管理也要透過適當用藥改善,游能俊醫師表示,糖尿病用藥一開始注重在排糖,後來慢慢發展出能夠同時達到抗發炎、抗纖維化的作用,不僅保護血管,也能預防腎臟等器官病變。游能俊醫師診所這一兩年追蹤了四十位白蛋白尿>300mg/g患者,約有四分之一患者在完整使用降壓、降糖、抗腎臟發炎以及纖維化類的藥物後,在三~六個月內白蛋白排放就明顯減少了30~50%。 游能俊醫師也舉門診一位57歲男性病患為例,罹患糖尿病已四年半,尿液中的白蛋白最高達到1600mg/g,在使用完整藥物治療後,三個月就發現白蛋白降至800mg/g;由於他本身三高控制相當好,除了透過藥物,搭配生活、飲食作息的改善更是關鍵。 在國際治療指引中有提到在治療第2型糖尿病腎病變患者上,目前最重要的治療三關鍵分別是控制血壓、血糖以及抗腎臟發炎與纖維化。游能俊醫師強調,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三高,阻止腎臟與血管持續發炎也是避免器官病變的重要關鍵,他也鼓勵糖尿病患者,透過主動與醫師溝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才是改善疾病最重要的關鍵。 游能俊醫師 游能俊診所院長 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 專長: 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標竿管理及品質促進 更多影音觀看:https://www.facebook.com/reel/1441337379847287

抽血數值正常,就沒有心血管疾病?醫揭「它」才是關鍵:需定期追蹤

抽血數值正常,就沒有心血管疾病?醫揭「它」才是關鍵:需定期追蹤#高血糖

「醫師,為什麼我的膽固醇數值正常,但還是建議我吃降膽固醇的藥呢?」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危險因子,其中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然而「低密度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致病因子,更是治療的指標.只把血清膽固醇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是不夠的。

糖尿病「降血糖藥」傷害腎臟?醫揭密:「它」控制不好才會腎病變

糖尿病「降血糖藥」傷害腎臟?醫揭密:「它」控制不好才會腎病變#高血糖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室病友們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也有尿病友疑問「血糖降下來後,就能停藥嗎?」事實上,糖尿病的治療包括飲食控制、運動、藥物等多種層面,其中,飲食控制與運動是病人控制血糖的基本步驟。醫師表示,糖友們最好養成監測血糖的習慣,血糖藥一定得按時使用,才能幫助血糖穩定。

每10位成人就1人罹患糖尿病!當心免疫力不足「4大感染性疾病」上身

每10位成人就1人罹患糖尿病!當心免疫力不足「4大感染性疾病」上身#高血糖

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醫師警告,患者除了注意血糖控制,也要小心新冠肺炎、流感、肺炎鏈球菌、帶狀皰疹等「4大感染性疾病」,甚至比起一般正常人多出最高3倍罹病風險!除呼籲糖尿病患者及早接種疫苗、防範嚴重疾病併發症之外,也提醒糖友可做好「日常5件事」提升免疫保護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