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5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每4名65歲以上長輩就有1人有認知衰退狀況,醫師提醒,大腦認知功能在40~50歲開始有退化的現象,別把失智誤認為正常老化,可透過3關鍵降低認知衰退危機。最新研究也發現,綜合維他命能減緩認知衰退6成。
台灣2025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每4名65歲以上長輩就有1人有認知衰退狀況,醫師提醒,大腦認知功能在40~50歲開始有退化的現象,別把失智誤認為正常老化,可透過3關鍵降低認知衰退危機。最新研究也發現,綜合維他命能減緩認知衰退6成。
失智症的典型症狀是幻覺、躁動、忘東忘西,當高齡者被診斷出失智症,周遭的人就會瞬間轉變態度,甚至禁止患者去做各種事情,但這樣對患者就是最好的方法嗎?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於《如果活到80歲》一書中,分享實用、顛覆性的樂活方法,幫助讀者用積極且正確的態度擁抱衰老。以下為原書摘文:
腦霧是一種神經症狀,染疫後約三分之一患者在3個月內陸續出現此現象。腦霧是指腦袋會有如處於迷霧中,患者難以專注、昏沉、思考緩慢而健忘,嚴重可能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及語言溝通能力下降等;但與失智症最大的差別在於,腦霧症狀可經調理改善。中醫師建議,若染疫康復後出現腦霧,可透過中醫依患者體質調理,安全有效不傷身。
81歲陳奶奶患有失智症多年,固定每年到醫院進行心理評估。日前,女兒陪同做完檢查後,向心理師表示:「我媽過完年後,有一段時間情緒很不安,一直反覆問在台北工作的大兒子在哪裡,晚上也變得很不愛睡覺,會一直走到客廳看,問她發生什麼事情也說不清楚,還以為她又退化了⋯」
多年不見的好友近來面容憔悴。她說,這幾年爸爸失智症變得很嚴重,已經認不得人了。更誇張的是,爸爸已經生病躺在床上2、3年了,明明哪也去不了。但從半年前開始,每個月都會入帳的退休金,居然被轉移帳戶,甚至連房地產也差點被過戶了,讓本來為了負擔爸爸住院醫藥費捉襟見肘的財務狀況,更加的困難。
64歲的周女士近半年來,常發生出門沒鎖、買菜迷路、叫不出親友名字等失智狀況,越來越明顯,加上她65歲的丈夫早已是失智患者,症狀類似,因此家人以為周女士也是失智症。不料,周女士跌倒後送醫檢查,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經手術引流後,症狀大為改善,幾乎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模式。
你正在用手機看這篇文章嗎?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連走路都會拿著手機滑幾下,深怕錯過任何資訊。小心,你可能正深受過度依賴手機的毒害,進一步甚至可能導致「手機失智症」。《優活健康網》特地選摘此篇,快看看你有沒有這5個壞習慣,測試自己是否已染上手機失智症了
雖然失智症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但是,也有一些失智狀況嚴重到類似後期的阿茲海默症,卻有可能逆轉,這也是腦科學的奧秘。腦神經學家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於《初戀和最後的故事》一書中,收錄了思覺失調、妥瑞症、老年癡呆和阿茲海默症等病例的探索,帶你挖掘腦神經科學領域的一角。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