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終,不少人開始準備大掃除,面對堆積如山的物品、衣櫃裡塵封已久的衣服,總想著「以後可能用得到」,到底哪些東西該丟、哪些不該丟?常讓人不知從何整理。醫師指出,囤積情況若嚴重影響生活,如空間受限、家具難以使用,恐是患上「囤積症」的警訊,建議採用小步漸進、3箱分類、一進一出等方式改善,若成效不彰則可尋求專業協助。
近期氣溫驟降,不論是中風、心肌梗塞或主動脈剝離的機率都提高,醫師表示,急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發生除了是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更不可忽略的還有高血脂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問題;如果有高血脂、抽菸習慣者,特別是低密度膽固醇控制未達標的人,長期下來都會讓血管損傷,如果沒有做好疾病控制,甚至可能導致二次中風或心肌梗塞發生。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志展醫師表示,以高血脂病患來說,因為血管裡有膽固醇斑塊...
陪伴罹癌家人,除了要與病症對抗,對於身心各層面也都是一大挑戰。知名藝人張鳳書在父親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第4期後,作為主要照顧者,她摸索出保持自我平衡的生活節奏、善用有限的時間,並學習如何父親有技巧地溝通,讓病人與照顧者雙方,都有氣力走更長遠的路。
30歲陳小姐在1年前因婚前檢查而至婦產科就診,不料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經切片發現她有第1級子宮頸癌前病變,需要以抹片檢查持續追蹤,醫師擔心陳小姐有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風險,進一步安排檢測,雖檢驗結果為陰性,但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並增強保護力,仍建議接種3劑9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半年後回診複查,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無異常,達到及早預防癌變的成效。
一名2歲8個月的寶寶,因出生時發現罹患先天短腸症,面臨營養攝取不足的危機,在進行小腸延長手術後,接受醫院營養醫療小組的評估,安排媽媽學習居家靜脈營養治療方法,在家進行近2年的居家照護後,體重從3.3公斤增加到13.5公斤,得以穩定成長茁壯。至今已成功脫離居家靜脈營養,順利進入幼兒園上學。
23歲的小偉是一名男大生,平常喜歡跑步、打籃球。半年前開始經常覺得下背痠痛僵硬、尤其早上起床時更明顯,原認為可能只是運動所致,休息一陣子就會好。但近期半夜睡覺開始莫名胸痛、呼吸不順,擔心是心肌梗塞而掛急診,心電圖和抽血檢查卻又正常;後續甚至出現屁股疼痛、膝關節腫脹情形,求診風濕免疫科後,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
雖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趨緩許多,但還是不少人受到新冠後遺症的困擾。60歲的陳女士就是一案例,今年7月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不僅持續咳嗽、痰多、走路喘的症狀,甚至還喪失了嗅覺,所幸經過中醫師以中藥調理及穴道按摩,陳女士1週後就恢復9成的嗅覺。
近日天氣悶熱容易臉部出油,進而導致臉上大爆痘,此時一般人都會用手去「擠痘痘」。皮膚科醫師表示,若嚴重發炎的痘痘長在臉部「黃金三角區」附近,過度擠壓可能會造成血管受損;建議民眾,無論痘痘是否有發炎,都不要用手或器具擠出,因為擠壓產生的傷口都有細菌感染的潛在風險,也會增加痘疤的生成。
9月開學季即將來臨,孩子卻出現拒學、焦慮現象嗎?兒少精神科醫師提醒,此時爸媽應多留意孩子身心健康,可能是罹患了青少年社交焦慮症。近年來「社恐」一詞,更是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指的正是這些深受人際關係壓力所苦的孩子們,建議可陪伴孩子透過簡單3問題,檢測是否有相關症狀。
下肢浮腫不一定是腎臟出問題,也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所造成!一名40多歲女性近期出現眼皮、雙腳浮腫的現象,加上常有心悸症狀,體重也驟減5公斤,原擔心是腎臟疾病而就醫,經抽血檢查後,才發現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導致腎功能指數偏高。醫師提醒,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導致眼睛、心臟、皮膚病變,及早治療控制可逐漸恢復正常。
寶寶喝奶後出現若一些不明狀況,常會令爸媽驚慌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例如久未排便超過20天是否正常、何時該添加副食品才妥當、喝水解奶粉真的能改善過敏免疫疾病嗎,以及常溢奶又該如何改善等等⋯以下醫師針對各種疑難雜症來解答,也提供爸媽一些飲食營養及餵奶的建議,來作為參考。
35歲a小姐苦於受孕的煩惱,也接受婦產科試管嬰兒的療程,前後2次都失敗,心灰意冷的她聽從友人建議先以中醫調養,經過半年的針灸與中藥調理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喜獲麟兒,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不孕症通常會建議先給婦產科檢查有無器質性的病變,若檢查發現輸卵管阻塞、子宮息肉或子宮肌瘤太大等器質問題導致不孕,建議先由西醫評估手術處理的必要性。若器官構造正常,但是不論是自然或是人工都無法懷孕,則建議要先...
「有時候願意再多活下去,是因為希望可以繼續支持著憨寶貝,等到有好的機構、好的服務,就能安心放心下來。因為若是將憨寶貝留給其他手足或是家人,會是一輩子的負擔。」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競賽,身心障礙兒一開跑就遇見比別人多的障礙,他們的父母一輩子擔憂與無助…… 自1994年以來,《育成社福基金會》以『父母深情 永不放棄』的理念,服務最沉重、最難照顧、智商為70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