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女人動起來!鍛鍊體幹核心肌6大優點

女人動起來!鍛鍊體幹核心肌6大優點#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生限定的額外好處!鍛鍊體幹核心肌的優點。體幹訓練所帶來的良性循環,就是讓妳的身體醒過來。1) 緊實腹部,練出凹凸有致的身材曲線運動不足、過食以及生活習慣不規律,這些都會馬上反映在腹部。體幹訓練若能持之以恆,保證可以擁有不易囤積脂肪且緊實的腰圍。讓覆蓋在腹部的束腹狀深層肌肉運作起來,腰圍就會立刻小一圈,A4 腰、微笑臀、馬甲線,你也可以達到模特兒級的體態!2) 改善身體循環,打造易瘦體質調整體幹的平衡,使肌肉得以確實運作後,就能養成正確的呼吸循環,充分吸氣並完全吐氣,讓氧氣有效率進出,身體便會隨時充滿活力。當肌肉量增加,代謝也會跟著變好,使身體循環改善,逐漸養成不易囤積脂肪的體質。3) 使骨盆穩固,內臟位在正確位置上活化靠近腹部內臟的深層肌肉後,可維持正確姿勢,使骨盆周圍的肌肉活動自如。當骨盆穩固,即可調節賀爾蒙平衡,還能達到改善內臟機能的效果,更進一步可消除便秘、生理痛以及手腳冰冷等症狀。4) 讓身體遠離僵硬及痠緊痛身體僵硬起因於畏冷所導致的血液循環不良,或是因體重增加所造成的肌肉負擔等因素。透過肌力訓練、適度刺激體幹,就能改善血液循環,轉變成易瘦體質,有效消耗熱量,因此也能逐步改善僵硬頑疾。再加上姿勢改善,也會確實感覺到不容易疲勞。5) 身體自然挺直,動作輕快有力想讓手腳活動自如,必須以體幹作為軸心。無論在跑步或投擲物品,甚至於游泳的時候, 當軸心不夠強健,將無法有效率地將力量傳遞至手腳。就連日常生活的細微動作,也只須將軸心調整好,就能輕鬆完成。而且在預防絆倒、閃到腰等狀況上,體幹訓練是最好的辦法。6) 重心穩定,行走俐落當體幹強健且具柔軟度,身體承受體重的方式就會獲得改善,重心變得穩定。如此一來,走路時重心移動將更加順暢,行走動作俐落,相信這也會讓妳在穿著高跟鞋走路時姿態更加優美。走路方式正確的話,就能刺激到過去完全被忽略的臀部及大腿等處肌肉,擁有穠纖合度的美腿線條。(本文摘自/超高效女子瘦身肌力訓練:先練核心深層肌、再練單一部位!改變肌力訓練順序,成功瘦出微肌曲線/幸福文化)

走路降血壓?關鍵在完全伸展背部肌肉

走路降血壓?關鍵在完全伸展背部肌肉#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絕大部分的生活習慣病都能靠運動改善,而關於這一點,我演講時,幾乎都被問過:「大家說一定要運動,所以我每天都在動,血壓卻沒下降,是哪裡出了問題?」當我反問是做什麼運動時,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走路」。使用背部大面積「背闊肌」、「斜方肌」 提升運動量常聽說,一天走八千步有益健康。有某項研究指出,每次走三十分鐘以上,每天進行三個月後,血壓下降了十五毫米汞柱。沒錯,血壓的確下降了,但缺乏即效性,因為走路時主要使用的肌肉是腿部肌肉。從健康角度來說,使用腿部的大面積肌肉,是非常好的。使用腿部可促進腦部活化,有助提升學習力及預防失智症等,所以走路的確是很好的運動。但與血壓有直接關係的內臟器官是心臟與肺部。心臟與肺部位於上半身,如果上半身動得不夠多,就看不到血壓的變化。或許有人會想,至少走路可以增加心跳數,總比什麼都不做好。話雖如此,如果目的是想降血壓,或不想再服用降血壓藥,選擇走路只是事倍功半。令人意外的,與降血壓相關的主要肌肉,其實是「背部」。所以,降血壓健康操會徹底伸展背部,充分地刺激與鍛鍊。背部有「背闊肌」與「斜方肌」,都是面積很大的肌肉。使用這些大面積肌肉時的運動量,會比使用小塊肌肉時更多,一天只要花短短五分鐘,就能獲得明顯改善。不走路就提不起勁 不妨改變走路姿勢首先,要注意上半身的動作。請立刻改掉隨著步伐、前後擺動手臂的動作。應將腋下夾緊、手肘彎曲,兩手輕輕握拳於胸前,然後以背脊為中心,一邊左右擺動肩膀、一邊走路。只要感覺自己有隨著步伐扭動腰部,就有使用到上半身,這樣就可以了。這種「降血壓健走法」,可徹底運動、刺激背部的大面積肌肉「背闊肌」與「斜方肌」。居家時,進行五分鐘降血壓健康操、外出時進行降血壓健走法,如此一來,每天生活中的各種場合,都能保持血壓的穩定。(本文摘自/免吃藥!5分鐘降血壓健康操:患者實證!鍛鍊深層肌,強化心肺,有效降血壓、重返年輕/三采出版)

體脂高狂運動 醫:瘦不下來!

體脂高狂運動 醫:瘦不下來!#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現在的人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行,除了路跑、鐵人三項、馬拉松,也有越來越多的運動中心、健身房甚至私人訓練課程。吳瑞醫師表示,運動對體重的控制是幫助非常大的,雖然如此,也常常聽到有人抱怨運動了一段時間體重卻沒有往下降,甚至體重居然慢慢在上升。所以,在開始進行運動幫忙減重之前,必須先了解該怎麼運動,以及身體需要的是什麼,才能達到最有效的結果。運動前須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在準備規劃自己的運動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有沒有心血管疾病、有沒有關節方面的疾病、甚至本身的體脂率,都是一些可以幫助判斷的指標。比如若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運動者必須強調溫和漸進,不適合用高強度或是大重量的運動。大部分的運動,同時兼具著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的效果。隨著運動的強度與時間,分別有著不同的作用。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主要是以無氧代謝系統,長時間中低強度的運動則是以有氧代謝系統為主。單以減脂肪而言,有氧運動可以減少更多的脂肪。但是無氧運動可以增加我們的肌耐力,提升基礎代謝,對加速有氧運動減脂肪的作用也是有幫助的。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對運動的建議,每週可以進行三到五次,強度約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90%,每次20到60分鐘之間的有氧運動。而對於高強度的阻抗型運動如重量訓練,每週建議兩次即可。然而,如果一開始的時候體脂肪率比較高,首先應該要做的事情並不是馬上跑去運動,而是先了解自己的飲食與生活狀況。先把不恰當的飲食或是不正常的作息儘量做個調整,其次才是去考慮運動。吳瑞醫師表示,如果一個每天都必須要喝珍珠奶茶的人,只想著靠運動來把體重降低,而不減少珍珠奶茶的攝取,通常結果只是越運動越胖。而且在體脂率比較高的狀況下去運動,對心肺的負擔是比較大的,往往還沒達到該有的運動強度就出現不舒服的現象。這時應該是先調整自己的飲食把體脂率降低,搭配輕度的運動,讓自己的心肺功能慢慢增加,再隨著體脂率的降低,慢慢把重心從飲食控制轉往運動上面。減重一開始可先設定簡單的目標飲食型態的調整或者是運動習慣的培養與建立,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很多人一開始的時候把目標訂得很高,結果飲食限制的太過於嚴格,或者是運動量太大,最後不但過得非常痛苦,也沒有達到理想的結果,只好放棄減重。其實這是非常可惜的。一開始的時候,可以先訂一個比較簡單的目標。比如一個需要每天喝珍珠奶茶的人,,可以先試著改成低糖的飲料,或者是兩天喝一次,,等身體適應了之後,再慢慢減少喝的量。這樣雖然一開始減得比較慢,但最後一樣可以達到減重的效果,也才不會因為一直看不到成效而放棄。吳瑞醫師表示,控制體重是一輩子的事情,它包含了生活形態的調整、飲食的控制與運動習慣的培養,這些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會比坊間任何的減重食譜或是複製名人的減重經驗來得更為重要。

孩子太常跌倒 扁平足治療把握黃金期

孩子太常跌倒 扁平足治療把握黃金期#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小孩子走路偶爾跌倒看來很正常,然而4歲的張小弟卻常常跌倒,不管平路或山路,兩步就會跌倒。媽媽還覺得奇怪,孩子不像其他小孩喜歡玩一些需要平衡或攀爬的遊戲,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原來兒子有「扁平足」現象。扁平足成因多 先天遺傳、太早學走路都可能張媽媽表示,在兒子2歲時就發現他走路很容易跌倒,腳的張力好像較弱、容易喊累,像是去爬山才走一兩步,就會跟爸爸撒嬌說要抱抱不要走了,帶他去公園玩,看到平衡木遊戲也會說不要玩。張小弟復健期間約半年多,和復健老師踮腳尖走路、用腳夾沙包遊戲,邊復健邊遊玩,孩子腳的張力也漸漸增強,現在走路比較平穩。豐原醫院復健科主任吳淑娟表示,張小弟的韌帶鬆弛張力低足弓發育不完全,導致台語俗稱「鴨母蹄」的「扁平足」。扁平足成因很多,有些是先天性遺傳、有是太早學走路、或神經病變,甚至是韌帶鬆弛張力低,導致足弓發育不完全。可在3至8歲時 運動增強肌力有扁平足現象的孩子,可以在孩子3歲到8歲足弓發展階段,透過運動加強肌力。像是踮腳尖走路、或是用腳夾沙包,鞋子裡還可以加足弓墊,這些都是可以讓足弓發展得更好的方法。吳淑娟主任表示,扁平足治療如果在發展階段積極治療復健,其實孩子走不穩的情況就有改善的空間,更能重拾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大膽玩任何遊戲,並非無法救治。

不活動癌症易上身!5招通勤也能運動

不活動癌症易上身!5招通勤也能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歲至64歲成人每週需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但調查結果顯示,13歲以上國人46.1%身體活動量,其中30歲至54歲為最不活動族群。國人不運動前3名原因為「沒有時間」、「工作太累」與「懶得運動」。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日常生活通勤或等候的零碎時間,隨時隨處都可進行身體活動或運動,每天累積30分鐘,即可達成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量!每年超過320萬人死亡 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超過320萬死亡人數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大約21至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因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聯合國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4大危險因子之一。國人十大死因中其中6項疾病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腎臟病,占國人十大死因60%,均與運動不足有關。不運動除了增加死亡率,還使肥胖風險加倍。運動可以預防國人最常發生的乳癌及大腸癌,在身、心、社會各層面的健康都有幫助。動動通勤 5招加強姿勢與核心肌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至64歲成人,每週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而65歲以上銀髮族每週除了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外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運動。國民健康署委託物理治療師共同設計「動動通勤」影片,以加強姿勢與核心肌群的小空間運動為主軸,提供5招平常沒時間運動的民眾參考:1) 踏步爬梯/隨處可原地踏步或走樓梯上下樓,可增加心肺耐力,每次進行5至10分鐘,可分段累計至每天30分鐘。2) 踮腳翹腳/墊起腳尖、翹起腳板的動作,可增加平衡力及下肢肌力,每次作10下,1天累計30下。3) 抬頭抬手/不要再作低頭族!拿起手機,左右手輪流,固定10秒,1天累積30下,增加上肢肌力,減少肩頸痠痛。4) 手腳伸展/進行上肢、手腕、腿部肌群伸展,每次作10下,1天累計30下,增加身體柔軟度。5) 軀幹旋轉/坐姿時,可以進行軀幹左右旋轉,每次作10下,1天累計30下,增加柔軟度,訓練核心肌群改善姿勢。國民健康署表示,民眾可利用45秒的「動動通勤」影片,5招讓自己處處可動,時時都動,促進身心健康。即日起至10月19日間,至國民健康署臉書觀看影片並完成線上問卷填答,還有機會獲得運動毛巾及乾濕兩用運動收納背包。也可邀請家人朋友一起開始樂動,周末假日,和家人朋友一同健走,每次10分鐘,分段累積即有助於健康,若需各縣市健走步道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332查詢。

揮別惱人脂肪肝 從「黃金三角」改善

揮別惱人脂肪肝 從「黃金三角」改善#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代人飲食西化、缺乏運動,不只延伸出肥胖、三高慢性疾病及代謝症候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更值得重視,目前已逐漸成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療金三角:運動、減重、飲食成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蔡珮瀅表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指未過量飲酒:男性每天酒精攝取<30克,女性<20克,及沒有肝炎、藥物所造成的肝臟脂肪病變,肝臟脂肪堆積5%以上,可能使得肝硬化與肝癌風險大幅增加。根據統計,西方國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盛行率20至40%,亞太地區有5至40%,而台灣則為11.4至41%。隨著肥胖、三高慢性疾病及代謝症候群人口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也日益嚴重,可能與胰島素阻抗有關。有別於用藥物治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療處方是「運動」、「減重」與「飲食」的生活型態改變。對於體重過重及肥胖者,這個黃金三角治療處方尤其扮演重要角色。2017年歐洲肝臟研究學會提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療,運動有助減少20至30%肝臟脂肪、減重有助減少80%肝臟脂肪,而地中海飲食有助降低35%肝臟脂肪。地中海飲食7要點 降低脂肪肝風險蔡珮瀅營養師表示,運動目的在降低胰島素阻抗、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提升好的膽固醇。建議運動強度至少是中等強度的有氧或阻力運動,每天30分、每週≧5次,每週至少達150分鐘,如健走、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爬階梯、跳繩等。體重管理部分,體重下降5%可改善肝臟脂肪病變,下降7至10%可改善肝臟脂肪發炎及纖維化。建議減重速率每週下降0.5至1公斤為宜。飲食型態建議以低熱量的地中海飲食為主,可降低胰島素阻抗、改善脂肪病變及纖維化。以新鮮食物為主,減少加工製品,搭配天然香草調味減少鹽分使用,特色如下:1)包括多樣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等,富含類黃酮、類胡蘿蔔素、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可抗氧化、抗發炎、減少肝臟脂肪堆積。2)全穀雜糧類為低升糖指數、可抗發炎、調整腸道菌叢、增加胰島素敏感度。3)動物性蛋白質以魚類、海鮮為主,富含ω-3脂肪酸,可降低肝臟發炎及脂肪生成。4)適量家禽類(白肉)、蛋及低脂乳製品,可減少脂肪攝取。5)以初榨萃取的橄欖油及堅果為油脂來源,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抗發炎、抗氧化、減少胰島素阻抗及增加胰島素敏感度。6)建議減少攝取含飽和及反式脂肪酸的紅肉及精緻甜點,也避免容易導致胰島素阻抗及肝臟脂肪堆積的果糖攝取。7)紅酒雖含多酚、白藜蘆醇等抗氧化物,但合併肝硬化者不建議使用。

運動如良藥 防病7大好處

運動如良藥 防病7大好處#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天我都告訴病患:「運動就是你的良藥。每天要運動30分鐘,冥想30分鐘。同時進行還能節省時間。」跑步不僅預防疾病,同時還能治療病症:1)抗老化/統計數據告訴我們,身體強健者的壽命就是比懶惰的人長,而且他們的外表看起來更年輕。看看你的周圍!運動甚至能讓你遠離阿滋海默症和老人癡呆。不相信的話,請問問旁人的經驗。2)消除倦怠/所有人都會說自己感到疲倦,只有跑步的人不會。每天跑步30分鐘能培養抗壓性。3)抗憂鬱/運動能平衡混亂的大腦,比抗憂鬱藥物更有效。4)預防乳癌/每九名女性就有一人罹患乳癌。拜託、拜託、拜託各位,去跑步!儘快開始你的健身計畫!運動能降低至少30%的罹癌風險,拯救你的生命。這也適用於其他種類的癌症。5)防止骨質疏鬆/跑步比起任何藥物更能防止骨骼萎縮和斷裂。6)預防糖尿病/定期運動能為你省下幾針胰島素,而且更能津津有味的享受低碳水化合物與健康的餐飲,後者是預防糖尿病的第二良方。7)預防心肌梗塞/跑步能暢通血管,減少動脈硬化,預防梗塞。適度的運動就是最好的搭橋手術。(本文摘自/輕鬆跑出健康/健行文化出版)

30歲後肌肉開始流失 每年降1%!

30歲後肌肉開始流失 每年降1%!#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信讀者已經明白肌肉對健康與抗老非常重要,不過我要先公布一個關於肌肉的壞消息:人體肌肉在30歲以後,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到了50歲以後,流失的速度加快,嚴重者可高達3%!有些人到了70歲,肌肉只剩下年輕時的一半,也難怪年紀大的人體力衰退、活動力變差、平衡協調也不好,因為肌肉萎縮了,沒力氣了。這真是大家不想面對的事實。別沮喪,讓我接著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不論年紀大小,任何人都可以經由鍛鍊肌肉,讓肌肉量增加、肌力增強。也就是說,只要方法正確,任何年紀的人都能長出肌肉,變成健美先生或健美小姐。長肌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身體最需要蛋白質的時候,補充蛋白質。肌肉激烈收縮、拉扯之後需要修補,這時補充高蛋白質食物,肌肉就會長大。反之,長肥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身體最不需要熱量的時候,補充精製澱粉或糖分。如睡前吃飯、吃麵、吃麵包、吃餅乾、吃冰淇淋、喝含糖飲料,最容易發胖,而且是腰腹肥胖。一樣是吃東西,吃一樣的卡路里,只要吃不同食物比例、在不同時機吃,效果完全不同。一個可以塑身、強身,一個愈吃愈肥、愈吃愈沒力。(本文摘自/做對3件事,年輕20歲/天下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