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揪團對抗肥胖 健康減重動起來

揪團對抗肥胖 健康減重動起來#運動

肥胖一直是國人大眾的困惱,為打擊肥胖,擺脫慢性疾病帶來的威脅,國民健康局今年再度發布減重召集令,以「臺灣101 躍動躍健康」為主軸,號召全國動起來,共同健康減重600噸,並於今召集22縣市衛生局代表,舉行宣誓啟動儀式。22縣市衛生局宣誓減重目標破百噸者有桃園縣(133公噸)、新北市(112公噸)、臺中市(101公噸)。衛生署邱文達署長表示,中央與地方齊心,跨領域、跨部門合作,希望全國民眾響應,發揮消費者力量,帶動健康產業。營造飲食健康化、運動生活化,掀起產業健康化的新風潮,建置健康飲食系統,讓民眾聽得到、看得到、買得到、吃得到健康食物;營造處處能運動、時時可運動、人人都運動的環境,希望國人規律運動比率在十年之內能倍增到52%。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根據國民健康局101年2月22日至2月25日對全國22縣市18歲以上民眾,進行「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電話調查,結果發現,過年期間體重增加者之比例達4成5,平均增加1.7公斤。邱淑媞局長鼓勵去年參加健康體重管理計畫的民眾,今年繼續揪團,讓自己不復胖,也呼籲尚未報名的民眾,響應參加減重活動,透過「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生活方式,小額捐油,為自己訂下目標,找機會、找伴、找提示,為自己健康動起來。

運動有助於心肺功能 但無法全面防堵

運動有助於心肺功能 但無法全面防堵#運動

45歲的張先生雖已抽菸多年,但身材魁武的他,卻是個運動高手,籃球、棒球等樣樣難不倒他。日前卻在和朋友聚會喝酒時,突然出現胸悶等胸部不適症狀,友人大驚失色,手忙腳亂將他送到醫院,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緊急施行心導管手術後才及時挽回生命。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江俊賢表示,運動雖有助於心肺功能,但仍無法全面防堵心血管疾病的發作。依據美國學者統計,二十歲以上族群有二成患有心血管疾病,但有一半以上的心絞痛病人第一次發作,就面臨到心臟停止跳動的危險,這些病人過去大多沒有心臟病史。其實,有心血管病史者在運動或是洗三溫暖過後,因為血流集中在全身末梢血管,心肌缺氧的情況會更嚴重;據統計,這些人跑馬拉松時發生猝死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十倍,發生猝死的族群中,心律不整是主要成因。江俊賢主任解釋,心絞痛和心肌梗塞間大多只是疼痛程度的差異,多數病人在出現心肌梗塞前,會有心絞痛症狀,且會隨著時間增加發作的頻率及嚴重程度。心絞痛的症狀是在出現悶痛症狀後,常會感到氣上不來,就像石頭壓在前胸一樣,不見得會有痛的感受,或是活動時會痛,但休息後就可以獲得緩解;心肌梗塞則是嚴重胸痛,有時合併有胸喘及盜汗現象,往往一痛就痛達三十分鐘,甚至痛到說不出話來,就算休息也無法緩解。心絞痛被視為心肌梗塞的前兆,多發生在心臟缺氧的情況不是很嚴重,病人會不時感到胸悶、胸痛,但若持續惡化,發生一條或多條血管阻塞,就可能會出現心肌梗塞急性發作,心臟無法供應全身正常的血流量,進而引發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死亡。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應立即就醫,有心臟病史者出現胸痛,含舌下硝化甘油無效時,應立即就醫。單靠運動無法全然防範心血管疾病,如果你有三高及抽菸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還是有可能隨時找上你!

老年人動起來 健康樂活活到老

老年人動起來 健康樂活活到老#運動

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老人壽命日漸延長,老年人口亦隨之增加。協助長者更健康與樂活,相對的降低照顧者、家庭與社區的壓力,是健康照護單位不可鬆懈的任務。79歲的高段阿嬤,自從到了長青健康活力站上課後,進步很多,除了反應變好了,整個人也變得更有活力,而且心情好像也變得比較好了!,原本是個需要有人攙扶、個性害羞、寡言的長者,自從參加了長青健康活力站後,阿嬤已能跟著大家一起跳著扇子舞,也能站在講台上分享著她的人生故事,在課堂上和學員們討論著如何製訂班規,每週都開開心心準時的來上課、載著滿滿的健康與樂活回家。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李玠芬表示,老化的過程會陸續出現身、心及社會等面向的問題,因此,需要提供多面向的協助,健康促進或是大腦活化活動練習等活動,是可以改善長者因老化所衍生來的各項問題。信義區長青健康活力站針對長者常見的健康、老化等身心問題,提供一系列有益於長者健康及促進社會參與、延緩大腦功能退化等課程,且每一站至少有15位具有熱情、有愛心、有老人照顧專業的「友伴」,老人服務志工的陪伴,經常慰問、鼓勵與瞭解長者需求,讓長者感受到被關懷與重視,認識到「老了也可以活出自我與自信,尋求快樂生活」。

掌握38法則 雕塑曲線讓妳更健康

掌握38法則 雕塑曲線讓妳更健康#運動

(優活健康網/綜合報導)很多女性都希望擁有健康的體能及體重,如此才能讓自己看來更有自信以及更具吸引力;若久坐不動再加上不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導致肥胖危害健康。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新時代女性,每天累積運動30分鐘,腰圍保持在80公分以下,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保持在18.5kg/m2~24kg/m2之間,讓自己活得健康又快樂。國民健康局於去年4月及8月進行「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有效樣本數16,985人,調查結果顯示,女性沒有達到每週運動3天及以上、每天至少30分鐘的比率高於7成(71.7%)。研究發現,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天運動15分鐘可以延長3年壽命。適當的身體活動可提升身體體能,規律運動更可減少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乳癌等慢性疾病及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並可降低壓抑和憂慮,改善情緒。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程度,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成年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吋),則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3月8日婦女節前夕,對於體重過重或體脂過多而想減重、以及想要追求漂亮體態的女性,國民健康局建議以規律運動再加上健康飲食,可以以最少的花費減掉身上多餘脂肪,如能再加上一點肌力訓練,就更能維持健康曲線,維持減重成果。有人說沒時間運動怎麼辦?國民健康局建議下面幾個方法,只要將運動生活化,隨時隨地都可累積運動量,就可以擁有健康的體態:一、外出或是上下班(學)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提早出門提前一站下車,步行至目的地,讓一整天精神更飽滿有活力。二、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不但節省能源,還可以增加每天活動量。步行走上幾層樓後再搭乘電梯,慢慢增加自己的運動量。三、多和家人相約到戶外,進行腳踏車或互動競賽型活動等,不但促進家庭和諧,更重要的是使全家人都更健康;或是可以帶著心愛的寵物一同快走。四、假日自己動手洗車,不但省錢,還可增加運動量,車子乾淨了,人也健康了。五、利用空的寶特瓶,裝水或沙子替代啞鈴,訓練肌力,並依進步程度漸漸加入更多水或沙子,提升肌力。六、利用家裡不用的巧拼,疊起來約15~20公分高,用繩子固定绑好,做為階梯,在電視節目開始時,就開始踩,中間廣告休息;多重複幾次,心肺功能一定會增加。七、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但每次至少要連續10 分鐘。例如每天應至少運動30分鐘,就可以拆成每次15分鐘完成;或是每次至少運動10分鐘,分3次完成。

運動改善循環 降低靜脈曲張發生

運動改善循環 降低靜脈曲張發生#運動

年紀一過五、六十歲歐巴桑或歐里桑常會「浮腳筋」,彎彎曲曲像蚯蚓一樣滿佈小腿肚,看起來觸目驚心,這扭曲血管就是靜脈曲張,又稱靜脈瘤。(圖:靜脈曲張,腿部皮膚冒出扭曲血管)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林伯彥醫師說,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在下肢,日積月累破壞靜脈瓣膜,以致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異常擴大腫脹和曲張,腿部皮膚冒出紅色或藍色像是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像樹瘤般硬塊結節。有人只是細小靜脈擴張,在表皮下的小靜脈曲張如蜘蛛般呈放射狀浮現擴張;有的在腳踝或小腿局部靜脈曲張;有人則整個隱靜脈系統全都擴張。輕者外觀不美觀,重者下肢腫脹,循環不良,甚至感染、潰瘍、血管破裂出血。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5~40%女性、20%男性有靜脈曲張現象。每日站立工作超過六小時的職業,諸如老師、農夫、外科醫師、護士、髮型師、專櫃小姐、廚師、餐廳服務員等,都是高危險群。此外,有家族史、年紀大於五十歲,女性尤其是多產的人,服用口服避孕藥和肥胖人也容易發生。因人體沒有自我修復靜脈辦膜的機制,靜脈曲張一旦發生就不可能回復,除根除手術外,只能儘量延緩病程。仍可藉由保守治療,如使用彈性襪、運動、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改變,來預防靜脈曲張的範圍擴大及減輕其症狀。而走路、游泳、腳踏車等較緩和的運動,除能改善循環外,還能降低新的靜脈曲張發生速率。林伯彥醫師指出,飲食方面,應多吃高纖、低脂飲食及加強維他命C、E的補充。在日常生活方面,則應控制體重,避免服用避孕藥、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及高跟鞋、蹺二郎腿及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天睡前將腿抬高一段時間。另因抽菸會使得血壓升高及動、靜脈受損,靜脈曲張的病人應立即戒菸。理論上說,彈性襪的壓力,在足踝部最大,往上逐漸減少其壓力,通常要穿到大腿部位的彈性襪,最好在清晨尚未起床時穿,一直到夜間上床後再脫掉。目前已有很好的彈性襪可以幫忙病人,適合症狀輕微或是嚴重者術後的輔助治療。如果病患已因靜脈高壓而產生腿部潰瘍,則應尊重醫師的指導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劑並輔以特殊衛材治療。

睡不飽、容易累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睡不飽、容易累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運動

「醫生,我最近覺得很累,似乎永遠都睡不飽,容易感到疲勞,我是不是肝不好?」打扮時髦亮麗的張小姐,雖然臉上的妝化得很精緻,但再多的粉也掩蓋不了兩隻熊貓眼,精神不濟讓她更顯蒼老。三十五歲的張小姐從事金融行業,每天忙於徵信要貸款客戶信貸,一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回家還要洗衣、燒飯、帶小孩,生活就是一連串的責任。長時間的壓力累積,讓她感到疲累不堪,覺得自己可能生病了。但醫師總是告訴她,「可能是神經衰弱或自律神經失調」。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潘咸廷醫師指出,在門診經常會碰到跟上例張小姐一樣主訴病人,而且以女性居多,到處看醫生、做一大堆檢查,還是找不出確實病因。其實,張小姐所罹患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潘咸廷醫師說,疲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只要適當休息與調養,都會在短時間內恢復。但有些人長期疲勞,卻找不出原因。醫學界在一九八八年,將此症狀定義為「慢性疲勞症候群」,通稱這些長期受疲勞倦怠所苦,卻又找不出病因的疾病。潘咸廷醫師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絕大部份採取症狀治療,即以緩解病患相關症狀為主,以恢復病患發病前的活動功能為目標。在長期追蹤檢查治療中,由於復原速度較為緩慢,常常導致病患更加疲倦,甚至對醫療產生挫折感。因此,在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長期治療中,良好充分的醫病溝通以及信賴是很重要。此外,適當持之以恆的運動如游泳、體操、瑜珈、太極拳都是很好的選擇,也可以按摩、針灸、或溫泉浴及腹式呼吸等自我放鬆的活動輔助,但要以不增加病患現有的疲勞為原則。

預防結直腸癌 多吃蔬果、粗纖維食物

預防結直腸癌 多吃蔬果、粗纖維食物#運動

在台灣,肝癌長期盤據癌症頭號殺手的情況己經逐漸改變,因為衛生署公佈的最新癌症調查(資料為九十五年),結直腸癌的罹患人數不但每年破萬人,且首度超越肝癌,躍居第一位。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莊永芳主任表示,這種疾病影響男性較女性多,最常見罹患結直腸癌的年齡是五十歲以上,大多數患者在疾病初期沒有任何症狀,致病因子至今仍不明確,但具有家族病史,以及個人的不良飲食習慣和運動不足,都是高危險因子。莊永芳主任說,以飲食來說,飲食中肉類、脂肪、精製碳水化合物含量過多,缺乏粗纖維成份,導致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使糞便中各種致癌物質對腸壁作用的時間延長,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之一。另外,如腺瘤和家族性結腸息肉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都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與結直腸癌關係密切。大約有20%的結直腸癌和遺傳有關。家族中有患結直腸癌的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等,更易患此病,罹患結直腸癌的近親數目愈多及他們的發病年齡愈小,則患病的危險性增加。莊永芳主任指出,要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最重要是合理健康膳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正常人每人每天蔬菜的攝入量在二百五十克以上。 此外,多數結直腸癌是由結直腸良性腺瘤惡變所致,切除結直腸內腺瘤,可以減少腺癌發生。

戒菸時仍有菸癮!轉移注意力克服

戒菸時仍有菸癮!轉移注意力克服#運動

抽菸者相當多,不只對自己健康有害,二手菸也影響他人,您想戒菸嗎?知道戒菸也可以不用花錢嗎?0800-636363提供免費戒菸諮詢服務,專線諮商員將幫你量身設計戒菸計畫,提供隱密性高的一對一戒菸諮詢,諮商過程完全免費,專線也會定期傳送電話簡訊關懷、陪伴、鼓勵,助癮君子成功戒菸。正值花樣年華的謝小姐有10年菸癮,工作壓力讓她不知不覺吸菸成癮了。謝小姐嘗試幾次戒菸但都沒有成功,甚至慢慢失去自信。在一次偶然機會中看到戒菸專線的電視廣告,她決定再試一次,撥打專線電話尋求協助。在與專線諮詢及不斷地給予支持與督促下,謝小姐學會以轉移注意力、運動、多吃蔬果及多喝溫開水等方法克服戒菸時對菸癮渴望的困境。重要的是,男友在她脾氣焦躁不安的時候給她鼓勵與耐心陪伴,讓她感受到戒菸不孤單。戒菸後,她感覺呼吸順暢、運動時不再喘、身上也沒有惱人的菸味,與男友相處時,更不用覺得尷尬。謝小姐已成功戒菸超過4年了,感受到真正擺脫菸癮的清爽與舒適,心情自然開朗起來、容光煥發,面對職場上的工作挑戰也更加有自信;她表示想戒菸的朋友,不要害怕失敗,戒菸時有專業人員協助,讓自己有正面的力量去克服菸癮,找回自信與美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