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羅女士,因眼睛不舒服且常常流眼淚及眼油,自行購買眼藥水使用,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點越不舒服,感到更加刺痛、乾澀,幾乎睜不開眼;至眼科求診後才發現有乾眼症問題,且眼角膜有破皮情況、瞼板腺功能異常,且購買的眼藥水中含有薄荷成分,在有症狀的情況下使用容易刺激眼部,造成不適。
58歲羅女士,因眼睛不舒服且常常流眼淚及眼油,自行購買眼藥水使用,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點越不舒服,感到更加刺痛、乾澀,幾乎睜不開眼;至眼科求診後才發現有乾眼症問題,且眼角膜有破皮情況、瞼板腺功能異常,且購買的眼藥水中含有薄荷成分,在有症狀的情況下使用容易刺激眼部,造成不適。
黃小姐的工作是電腦繪圖,幾乎都是盯著電腦工作,因此她時常感到眼睛乾澀。看過眼科之後,醫師說是乾眼症,使用人工淚液、眼藥水沒有改善,甚至用過玻尿酸眼用製劑、自體血清製淚液,效果也不明顯。後來經過大醫院免疫科檢查後發現,原來是乾燥症,而不是單純的乾眼症。
脈衝光以往常用在醫美改善血管狀況、除皺去斑,但竟然也能用來治療乾眼症?許多罹患乾眼症的患者不僅長期生活、工作備受困擾,即使用點眼藥水、人工淚液及熱敷來改善乾眼症狀效果也有限。台北榮總引進最新脈衝光療法,證實可有效改善症狀,而美國、日本研究皆證實,脈衝光亦可有效改善蒸發型乾眼症,可說是治療乾眼症一大福音。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盛大開幕,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在王瑞慧董事長卓越領導與支持下,每年投入上億經費在醫療科技發展領域,和世界先進國家接軌,今年再度參展,期對推動台灣醫療科技產業的進展貢獻一已之力。 長庚醫院共規劃四大主題區,包括特色醫療、智慧醫院、創新研發及公益榮耀,以靜態海報展示及動態體驗等多樣化方式呈現。展區設計檢測活動與遊戲互動,讓民眾親身體驗尖端科技帶來的便利性,也看見長庚院各項臨床創新應用與最新醫療科技發展。 去年大受好評的醫師講座,今年共安排34個場次,安排重量級明星醫師進行專業解說並與民眾互動外,還邀請到公益計劃照護的明星運動選手分享長庚照護經驗,歡迎大家前來聆聽。 長庚四大主題展區 展現各項創新技術 在「特色醫療」展區,長庚醫院展出各項先進的尖端科技醫療,如質子治療、細胞治療、自然孔達文西甲狀腺手術、ROSA機器手臂應用、逆行性(內視鏡)腎臟內碎石手術、經鼻內視鏡微創手術以及甲狀腺消融等。全人醫療照護方面,則有美容醫學服務、乾眼症照護、ALL-on-4全口快速植牙,以及新開發的優聲訓練APP,提供聲音練習回饋並加強發聲訓練。 長庚醫院重視臨床研究和基礎醫學研究,締造多項創新且具臨床應用性之專利成果,在「創新研發區」特別展出最具代表性及創新性的專利主題,相當值得一看。 長庚醫院為台灣首家取得醫策會「智慧醫院標章」醫院,在「智慧醫療」展區,展出多年運用資訊科技的智能化服務成果,除支援離島與偏鄉醫療服務,更配合國家政策推展及資訊科技進步積極發展遠距醫療,提供全時段、多專科的遠距會診服務,真正落實醫療平權。現場開放遠距醫療工作車及行動遠距診療箱讓民眾體驗。 長庚醫院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經營理念,每年社服基金支出約7.4億元,佔醫療收入結餘19.4%。「公益榮耀」專區展出近年保護兒少、守護運動員、深入偏鄉醫療及提供學童身心發展評估與早療資源等成果。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推展尖端科技醫療 成果卓越 處處是亮點 結合政府、醫界、科技、生技產業能量,展現台灣醫療科技新貌的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今日起在南港展覽館展出四天。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結合各院區成果,展出多項新穎的醫療技術和吸睛的創新研發專利,要帶給參展民眾豐盛的知識收穫。 在「特色醫療」展區,除了在癌症治療上成果亮眼的質子治療,以及細胞治療在肝癌和退化性關節炎的應用外,能減少傷口面積和減輕疼痛的微創醫療也有卓越成果,如自然孔達文西甲狀腺手術、ROSA機器手臂應用在癲癇治療、逆行性(內視鏡)腎臟內碎石手術、經鼻內視鏡微創手術、甲狀腺消融等。 在全人醫療照護方面,長庚醫院也展出醫學中心級的美容醫學服務、乾眼症的醫療照護和ALL-on-4全口快速植牙,更首次曝光預計於2023年3月開幕的『手術技能訓練暨研發中心』提供國內外專業外科醫師進行精進的手術技能訓練。 在「創新研發」展區裡,包含3項AI技術在臨床醫療的實際應用,以及6項自行研發改良原有的醫材或診斷方法,前者可應用人工智慧協助醫師做出臨床診斷,後者則能提升臨床照護與病人預後的品質。 例如在台灣40歲以上民眾盛行率高達40%的眩暈,發生時常伴隨眼球非自主性的運動-眼振,但判讀並非易事。長庚利用AI技術開發出感測眼振的專利模型,與臨床實務接軌,未來如發展得宜,可作為急性眩暈的一線篩檢。又如為預防或治療白內障手術常會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可能引發角膜內皮併發症,長庚與清大合作開發出抗壞血酸的藥物組合,可保護角膜細胞,對台灣60歲以上有80%人口罹患白內障,有極大的市場潛力。 此外還包括:結合智能手機與人工智慧預測眼瞼高度、喉部異物辨識裝置迅速抓出如鯁在喉的麻煩、防止導電刺激神經之脊椎骨釘設計、利用糞便腸道菌診斷及預測腎臟病、以微量唾液電訊號開發可攜式脫水快檢儀、評估個體罹患胃癌或癌前病變之風險的方法、Epi-Cure皮膚外用藥物處理多種皮膚問題之安全老藥新用、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新利器-GB2草本淨口液等亮眼成果。 長庚醫院榮獲「智慧醫院標章」 醫療展秀臨床醫療及實務管理實績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近年運用資訊科技,有效提升醫療相關工作效能、促進病人安全,並持續實踐於臨床醫療或實務管理等作業,為台灣首家取得醫策會「智慧醫院標章」的醫院,今年台灣醫療科技展中也大秀成果。 在「智慧醫療」展區,可以看到長庚的遠距醫療工作車及行動遠距診療箱,以病人的就醫流程,呈現醫院運用資訊科技的智能化服務,現場並開放民眾體驗。 長庚醫院表示,由於長期支援離島與偏鄉的醫療服務,近年更配合國家政策的推展以及資訊科技進步,積極發展遠距醫療,透過資訊的整合介接,可提供全時段、多專科的遠距會診服務,依遠距病人疾病需求,會診長庚醫院的專家醫師,山地離島偏鄉地區的醫院可直接透過五官鏡設備,將病人的醫療影像傳送至長庚醫院,由專科醫師進行診察並提供診治先機。 目前長庚醫院已與28家醫療院所進行合作,提供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胃腸科與急診的遠距會診服務,每月開設超過250個診次,服務逾8,900名病患,提供山地離島偏鄉地區民眾更完善的醫療服務,真正落實「醫療平權」。 長庚醫院在病理系統的改善上全面檢視解剖病理部、檢查室、手術室檢體的工作流程;引進自動刻印系統取代人工書寫;導入QR code系統作為檢體辨識的基礎,發明檢體動態追蹤系統及創新蠟塊出入庫管理,改善工作品質與效率;引進全玻片掃描機,建置數位玻片管理平台,實現遠距病理諮詢、線上複閱機制、精準測量、增進團隊會議效率、並累積巨量數位玻片資料庫;開發人工智慧輔助判讀模組,已有鼻咽癌辨識、胃癌、大腸直腸癌淋巴結轉移偵測、腎絲球偵測、HER2螢光原位雜交術計數模組,並落地應用。 長庚醫院病理流程資訊化建立全體系一致性QR code除錯功能,榮獲2021年醫策會智慧醫療類競賽智慧解決方案組金獎,及2021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 此外還包括:導入智能點滴醫囑拋轉系統提升用藥安全;藥局智能藥櫃;智能化中醫護理照護;以 PDCA循環式管理為主要核心,提供從指標計畫、指標數據搜集提報、異常指標警示及檢討改善等指標管理流程等都是亮點,歡迎民眾前來參觀。
32歲許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長時間用電腦,但卻常在工作到一半時突然大量流淚,非常困擾,於是前往眼科就診。經進一步檢查,發現其眼球表面淚膜層薄,而且角膜還有些破皮,診斷為「乾眼症」。
32歲許先生因工作需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使用電腦,卻常常在全神貫注地緊盯螢幕後,突然大量流淚,十分困擾而就醫檢查。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醫師何旻潔,發現病人眼球表面淚膜層薄,角膜還有些破皮,診斷為「乾眼症」,開立人工淚液並衛教正確用眼方式後,許先生流淚情況明顯改善。
上班看電腦、下班滑手機、追劇盯平板,現代人操爆眼球的時間不斷延長,有些人直到睡覺前一刻都停不下來。長期近距離看螢幕用眼,讓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年輕人或多或少,喜歡戴隱形眼鏡,更會加重乾眼及疲勞狀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的眼睛好乾、好澀、很容易疲勞!」80歲的張女士從年輕時就有乾眼症,隨著年紀增長,眼睛乾澀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每天都得點幾10次人工淚液,但是眼睛依然非常乾澀。 忠孝大學眼科診所醫師侯宗昀分享,「為了判斷乾眼症的成因,我們使用雙光數位眼瞼檢測儀檢查患者的瞼板腺,發現瞼板腺已經有萎縮的狀況,而且阻塞較嚴重,於是建議她接受熱脈動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後,患者眼睛乾澀的情況改善許多,一天只要點1、2次人工淚液,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在門診大概有4分之1的患者有乾眼症的狀況,比例頗高。」侯宗昀指出,除了依照指示使用人工淚液外,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若是瞼板腺功能異常,便可盡快接受治療。 眼睛缺油,乾澀、好疲勞!侯宗昀表示,乾眼症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眼睛疲勞、眼皮比較沉重,可能有一些發炎的症狀,例如眼睛癢、分泌物較多、有刺痛感,對風沙、光線、煙霧等外在刺激較敏感,嚴重還會造成視力模糊。根據臨床研究,乾眼症患者中,86%有「瞼板腺功能障礙」,侯宗昀解釋,瞼板腺功能障礙俗稱眼瞼發炎,造成瞼板腺阻塞,導致乾眼症。我們的淚水最外面是油脂層,油脂層的功能是讓淚液不要快速蒸發,若瞼板腺功能障礙、阻塞,影響眼瞼的油脂分泌,淚液就會快速蒸發,而產生乾眼的症狀,是常見的乾眼症原因。 病人因為乾眼就診時,可以做淚液測試,檢查淚水分泌,侯宗昀解釋,透過雙光數位眼瞼檢測儀,可以測量眼球表面脂質層的厚度及分布、眨眼睛的次數、眨眼睛的習慣,且利用紅外線將眼睛的瞼板腺做詳細的紀錄,包括瞼板腺的型態、分布是否正常,是否阻塞、扭曲,或是因為長期阻塞而造成萎縮。乾眼症的傳統檢查包括淚液分泌試驗、螢光淚膜崩解時間、角膜螢光染色、眼皮邊緣檢查等,侯宗昀說,相較於傳統檢查,雙光數位眼瞼檢測儀能夠進行動態分析,提供詳細的資料,幫助判斷乾眼症的原因,以採取適當的治療。 乾眼症的保養與治療乾眼症的治療會從幾個方向著手,一方面使用人工淚液來補充淚水的量,一方面疏通瞼板腺來增加油脂層,以減少淚水的蒸發,另外,必要時可使用抗發炎藥物,緩解眼瞼發炎的狀況。疏通瞼板腺的傳統作法,是指導患者在家裡按摩、熱敷,侯宗昀說,如果乾眼症較嚴重、瞼板腺阻塞比較厲害的話,可以做熱脈動治療。熱脈動治療是國際上治療乾眼症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治療期間會以攝氏40度加溫持續12分鐘,並利用規律的脈動來按摩瞼板腺。透過瞼板腺局部加熱,可以軟化、疏通阻塞的瞼板腺,除了緩解乾眼症狀,也可以避免瞼板腺阻塞造成進一步萎縮。維持瞼板腺暢通,搭配人工淚液、抗發炎藥物,能夠改善乾眼症,提升生活品質。 預防乾眼症,請你這樣做乾眼症的形成跟平常的用眼習慣很有關係,預防乾眼症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保養,侯宗昀提醒,建議有乾眼症的病人作息要規律,睡眠要充足,不可以熬夜,且要避免長時間過度用眼,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飲食方面要攝取均衡營養,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他命A、維他命C、維他命E或是魚油,少吃油炸類食物。 保持眼部清潔也很重要,在洗臉的時候要注意眼瞼和睫毛的清潔,小心擦拭眼睛的周圍,可避免眼瞼的阻塞發炎。侯宗昀說,每天可以用溫水或溫毛巾來熱敷眼部,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淚液的分泌,保持滋潤、減少眼睛疲勞。 侯宗昀說,建議乾眼症病人可以練習「眨眼操」,眨眼操的做法就是:眼睛閉2秒鐘,再用力閉2秒鐘,再來把眼睛睜開2秒鐘。每天重複5到10次,可以在睡覺前、起床後、三餐前後、或是看手機電腦、閱讀的過程中,都可以做做眨眼操,讓眼睛的淚水能夠充分的分泌,維持眼睛濕潤。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