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染燙護髮

染頭髮要注意什麼?可順便燙頭髮嗎?必看「5大注意事項」護頭皮

染頭髮要注意什麼?可順便燙頭髮嗎?必看「5大注意事項」護頭皮

許多人以為染髮劑在頭髮的停留時間愈久,髮色就能維持更久,但皮膚科醫師表示,務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時間,不可讓染髮膏在頭上留置過久,否則容易引發過敏,造成刺激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染髮的注意事項,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使用方式,並注意染髮後的皮膚狀況。

特別企劃:居家清潔

筷子選哪種?如何清潔保養?專家教「正確清洗筷子法」:多1步驟防菌

筷子選哪種?如何清潔保養?專家教「正確清洗筷子法」:多1步驟防菌

市面上常見的筷子材質包括木筷、竹筷、塑膠筷、不鏽鋼筷、玻璃纖維筷和鈦金屬筷,但你知道不同材質的筷子,該如何正確清潔保養嗎?《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提醒,為避免黴菌滋生或細菌危害,應正確清潔筷子,定期檢查是否有裂痕或磨損,並保持筷子乾燥通風,才能延長筷子的使用壽命,並建議定期更換筷子以確保衛生安全。

視力1.0卻模糊看不清?眼科醫揪「老花眼」惹禍:每年至少增加●●度

視力1.0卻模糊看不清?眼科醫揪「老花眼」惹禍:每年至少增加●●度

「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紀的人,產生近距離閱讀或工作困難的情況,這是人體機能老化的一種現象,不過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勢。《優活健康網》特摘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所撰此文,分享老花眼形成原因、症狀,並分享老花眼的護眼方法,最好配戴眼鏡才能改善症狀。

心衰竭成「老年住院主因」竟6成未就醫!全因「這類型」太難揪出

心衰竭成「老年住院主因」竟6成未就醫!全因「這類型」太難揪出

66歲的蔡女士近年常感到疲累、呼吸易喘、下肢水腫症狀,就醫確診心衰竭後,舉凡日常爬樓梯、追垃圾車都很吃力,就連夜晚睡覺躺臥時也會喘不過氣;又因擔心造成家人負擔及在意他人眼光,連出遊頻率都減少,大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常擔心自己一個人住,若在家突然發病恐沒人發現,造成內心壓力沉重。

頭痛、視力突然模糊⋯恐是「腦下垂體中風」醫示警:每10人就有1人

頭痛、視力突然模糊⋯恐是「腦下垂體中風」醫示警:每10人就有1人

34歲林小姐,去年突然頭痛與視力模糊,當晚立即到奇美醫學中心掛急診,影像學檢查後發現,腦部中央長了一顆腫瘤,剛好是腦下垂體位置,控管許多賀爾蒙的分泌與儲存,因此腫瘤可能會在生長過程,引起血液供應異常進而導致這部位局部中風,另因壓迫到上方的視神經,造成視力模糊,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腦下垂體中風。

飲料隔夜沒冰變「細菌濃湯」太噁!食物保存3迷思「冷凍也會壞」

飲料隔夜沒冰變「細菌濃湯」太噁!食物保存3迷思「冷凍也會壞」

藝人賈靜雯上週因嚴重急性腸胃炎就醫,使原先預定出席的活動臨時改為線上訪問;有營養師就提醒,夏天炎熱加上壓力大,更容易得腸胃炎,也易因天氣悶熱加速食物腐壞、細菌孳生而引發食物中毒。其實細菌的生長與溫度大有關係,民眾常以為瓶裝飲料開封不用冰、食物丟冷凍庫就不會壞等,都是常見的錯誤迷思,文末也建議居家「食物保存4招」正確方法。

刷牙流血驚藏「掉牙」危機!醫警告「牙周病」別以為不痛就沒事

刷牙流血驚藏「掉牙」危機!醫警告「牙周病」別以為不痛就沒事

不少大學生會趁著暑假就醫檢查牙齒,其共同點都是「喝冰水會痠」、「刷牙常流血」等,細看發現竟都是一口爛牙,屬於「青年型牙周病」,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主任廖明德指出,牙周病近來年齡層似有逐年下降趨勢,若是初期治療大多能好轉,但仍呼籲要正確潔牙、少喝甜飲,以防未來增加「無齒」風險。

久患「糖尿病」使傷口麻痛難癒?錯!血管從「這時候」就開始病變

久患「糖尿病」使傷口麻痛難癒?錯!血管從「這時候」就開始病變

女兒帶著65歲的劉媽媽來看診表示,媽媽腳趾腫脹是因之前走路撞到桌角,但家醫科醫師給消腫藥膏塗抹,一直沒有改善,去看骨科醫師也說骨頭沒事,吃了抗生素和消炎藥,卻仍一直腫痛。最後去看新陳代謝科,才知道和糖尿病的足部病變有關。這時劉媽媽不禁疑惑,自己有糖尿病但血糖一直都控制得不錯,也會出現足部病變嗎?醫師解答,其實是會的。

失智症可逆轉!台大醫研究證實「這款開心手術」成功恢復認知能力

失智症可逆轉!台大醫研究證實「這款開心手術」成功恢復認知能力

老年失智證實可逆轉!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統計156位、平均年齡82歲的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合併失智患者,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術前有近4成屬輕度失智患者,術後持續追蹤1年,有超過1成病人改善至脫離失智症。此研究成果近期已在國際頂尖老年醫學期刊《老化》(AGING-US)公開發表。

久患「高血壓」出現呼吸易喘、心悸⋯恐因心臟「2片瓣膜」合不起來

久患「高血壓」出現呼吸易喘、心悸⋯恐因心臟「2片瓣膜」合不起來

60歲謝先生本身就有主動脈瓣膜逆流病史,近日更出現呼吸易喘、心律不整的症狀,檢查後發現為心衰竭;另有52歲劉女士為重度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的病人,雖一直有服藥控制,但這半年來症狀加劇,只是簡單走幾步路就會喘,也無法好好躺著睡覺,與謝先生一樣出現心衰竭的情況。

讓孩子遠離新冠後遺症!營養師揭「3大營養素」日常飲食就吃得到

讓孩子遠離新冠後遺症!營養師揭「3大營養素」日常飲食就吃得到

新冠肺炎疫情每日新增萬例,小朋友染疫後該如何補充營養,才能有效避免後遺症?營養師黃千芮建議,1、2歲的小朋友可用嬰幼兒奶粉或兒童成長奶粉調整成容易飲用的比例;稍大的小朋友,家長應以均衡飲食為原則,選用6大類食物元素,若喉嚨吞嚥困難,則可調整成全流質及半流質,幫助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加速恢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