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染髮劑在頭髮的停留時間愈久,髮色就能維持更久,但皮膚科醫師表示,務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時間,不可讓染髮膏在頭上留置過久,否則容易引發過敏,造成刺激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染髮的注意事項,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使用方式,並注意染髮後的皮膚狀況。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許多民眾會選擇吃火鍋來保暖,不過部分火鍋食材含高磷、高鉀、高鈉⋯⋯等成分,攝取過量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對此,醫師建議,控制火鍋中的鈉、蛋白質、鉀和磷的攝取量,不僅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骨骼健康問題。
大家都了解跑步對健康有益,但你知道跑步到底有多少好處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整理「11項跑步對健康的驚人好處」,如果你還沒習慣跑步,可以考慮投入這項CP值超高的運動;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名跑者,繼續保持!並把這篇文當作推坑別人跑步時的說辭。
新冠肺炎疫情每日新增萬例,小朋友染疫後該如何補充營養,才能有效避免後遺症?營養師黃千芮建議,1、2歲的小朋友可用嬰幼兒奶粉或兒童成長奶粉調整成容易飲用的比例;稍大的小朋友,家長應以均衡飲食為原則,選用6大類食物元素,若喉嚨吞嚥困難,則可調整成全流質及半流質,幫助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加速恢復。
在工地當工頭的50歲男子,工作量大,餓得快,一餐要吃兩個便當,不是爌肉就是雞腿,不但沒有增胖,3個月還消瘦了10公斤,他樂得減肥,太太卻憂心,經檢查竟罹患糖尿病。
周杰倫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眾所皆知,也讓社會大眾對該病有了些許認識。雙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蘇勤方觀察,民眾的病識感確實比過去好很多;不少患者知道睡覺睡到一半、半夜下背疼痛是疑似僵直性脊椎炎的徵兆,會有所警覺而來求診。 僵直性脊椎炎典型症狀為下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之一,其核心症狀是發炎性疼痛,範圍包括下背部、中軸脊椎等處,也可能擴及到髖關節、膝蓋、腳踝、腳跟等部位;通常...
巴金森氏症好發於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且男性多於女性,典型的症狀為:顫抖、僵直、動作緩慢、行動困難等。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患者的行動,所以在日常生活照顧上要特別留意其安全。
50歲林女士因不慎跌倒拉傷右肩,儘管骨頭沒事,由於肩膀不舒服,盡量不使用,卻反而疼痛加劇,睡覺甚至痛醒,無法自己穿脫衣物,生活十分不便。即使在診所打止痛針、熱敷、電療,仍未改善。經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復健科醫師馮仕豪在理學檢查及超音波即時診斷後,發現林女士為肩膀的沾粘性關節囊炎,即俗稱「五十肩」。
Omicron變異株BA.4、BA.5在台灣陸續出現本土案例,也因傳播力更高、免疫逃脫性更強而成為當前多國主流病毒株,是否會影響台灣未來疫情走向?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教授分析,推估8月中旬後會出現一波較明顯的流行,但台灣的免疫防火牆已築起,應會以目前的「地方流行」型態取代大流行。
30多歲的小慧從小就有拇趾外翻的問題,因工作所需,得長時間穿高跟鞋,使症狀加劇,經常舉步維艱,令她相當困擾。另有一名50多歲男子,10年來每個月至少跑一次全馬,但最近一走路就痛到不良於行,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他的腳板特別寬,又愛穿狹長型運動鞋,腳在長期擠壓下,造成拇趾外翻惹禍。
42歲陳小姐近日胸悶,稍微活動就感覺全身不對勁,懷疑心臟出問題,而且每逢經期出血量極大,第2天用上10多片衛生棉還會滲漏。台北慈濟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劉子弘觀察其臉色蠟黃、眼結膜、指甲蒼白,抽血發現血紅素低下僅有7.8 g/dl(正常值約10.9~15.6 g/dl)、鐵蛋白明顯不足,而婦科超音波檢查結果則無明顯異常,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每天早上起床,當腳一踩到地的時候,足跟的地方就像針在刺,痛得要命啊!」、「久坐想站起來的時候,足跟的地方有針刺感,好痛好痛。」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啟光表示,門診常聽見患者這樣說明時,幾乎都可以斷定他們得了足底筋膜炎。
隨著人口老化,許多慢性疾病備受關注,其中「巴金森氏症」更是以每年2000多人速度成長,根據健保5年統計,從106年的6萬9千多人,上升至110年的7萬7千多人。專家建議,巴金森氏症治療除了定期回診、穩定服藥,透過「運動」更能延緩病情,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