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薄影響受孕?一名39歲女性嘗試過3次人工授精,但在5週時流產,試管植入10週時卻發生胎停,她在試管療程中,雖服用西藥但子宮內膜仍僅有0.46公分;後續,經過3週的中藥、針灸療法並一併調理平時容易頭暈疲勞的狀況後,內膜厚度翻倍達0.82公分,試管植入後一次成功並順利產下一女。
在台灣不論年節、喜慶或祭拜,都習慣送上祝賀之水果,其中「蜜棗」就是最適合送禮的水果之一,因其具有「棗到幸福」、「棗生貴子」等寓意。《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整理蜜棗的相關知識,包括蜜棗種類、功效、飲食禁忌以及挑選保存法,並分享蜜棗煲湯的食譜,吃了就會年年好。
衛生福利部去年底預告制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引發關注。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超過8,000人罹患口腔癌,而檳榔專法草案正預告中,民團6日提出3大主張,包括專章列舉宣導等預防工作、明列經費來源推動各項防制,尤其對兒少、孕婦應全面保護,即便基於原民文化使用仍應受限。
「與病毒共存」早已經是不可迴避的趨勢,「共存」絕非放任病毒肆虐感染,每個人都還是能在防疫措施和心理準備上,盡力做到最好,一起維持醫療量能和中重症及死亡率的下降。《優活健康網》邀請公衛專家、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為我們解析未來疫情趨勢,面對疫情流感化,我們能事先做到哪些準備?以下是訪談摘要: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研究指出,感染過新冠肺炎的65歲以下成年人中,每5人就有1人至少會有一種長期後遺症,又稱「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6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是每4人就有1人,而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呼吸道和肌肉骨頭疼痛等問題。
兒童新冠疫苗BNT開打!你家的孩子打疫苗了嗎?近期兒童中重症個案頻傳,讓爸媽們好著急!而關於兒童打疫苗前後,該如何飲食補充營養,營養師程涵宇也分享5~11歲兒童打新冠疫苗前後飲食怎麼吃,特別是有3種食物不能吃,希望藉此幫助孩童健康,也讓家中有兒童的爸媽降低焦慮感。
56歲李先生為馬蹄腎患者,多年前就知自己有泌尿道結石問題,然而馬蹄腎是一種先天腎臟發育異常疾病,解剖學結構與常人不同,手術難度跟風險也較高,因此李先生遲遲不敢接受治療。然而隨著結石越來越嚴重,阻塞了左側腎臟尿液排出口,尿液積累導致腎水腫進而引發腰痠,他不敢再拖,輾轉至安南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陳億聲門診,尋求手術介入處理。
目前台灣每日確診人數仍持續攀升,新冠肺炎病毒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倘若真的確診,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呼籲民眾別慌張,大部分的感染者無明顯症狀或症狀輕微,隔離期間多休息即可自行康復,而營養師也為出現輕微症狀的患者提供飲食建議,補充營養並降低不適感。
疫情期間待在家,又碰上陰雨綿綿的梅雨季,很容易引發心情上的憂鬱,若家中又有剛生產完不久的產婦,更要特別留意是否有產後憂鬱加重的風險。許多研究證實,憂鬱與血液中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濃度過低有關,當特定腦部區域的血清素代謝速度過快、或是合成量減少時,就有可能讓人陷入憂鬱低潮。
將答案寫在最前面,我認為不應該濫用瘦瘦針。不是每個想減重的人都注射這個針劑就好。因為每一種處方,無論是口服或是針劑,在長時間使用下都有可能產生抗藥性。如果沒有做好該有的飲食、運動與作息改變,體重很容易就會回到原本的狀態。 瘦瘦真原理是減緩腸胃道蠕動 瘦瘦針的原理是利用類似腸泌素(incretin)的作用,減緩腸胃道的蠕動速度,達到抑制食慾的效果。目前市面上有長效型與短效型處方,長效型的se...
有一位婆婆在臉書社團《靠北婆婆2.0》發文,描述自己差點變成大家口中的「巫婆」,好在有同為人家媳婦的女兒,提醒她「換位思考」的重要性,這才讓她瞬間被點醒。且在經過一番換位思考後,也讓這位婆婆不由得感嘆:「女兒跟媳婦真的不一樣」。
生產後,面對走樣的身材,媽媽想要減肥,又希望能夠哺餵母乳,提供寶寶足夠營養,這時在飲食上該注意哪些事項,才能吃得健康又不長肉呢?跟著營養師的建議,媽媽有自信地吃,也讓哺乳之路更順利。
潛在的新冠死亡黑數,可能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尤其有越來越多老年人個案,因骨折、肺水腫陷入生命危機,卻在安排住院或手術前,被發現新冠陽性確診。但這些真的是巧合嗎?主診斷到底該是骨折、中風,還是新冠肺炎?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透過案例分享,歸納出老年人在感染新冠時,更可能出現4種「非典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