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薄影響受孕?一名39歲女性嘗試過3次人工授精,但在5週時流產,試管植入10週時卻發生胎停,她在試管療程中,雖服用西藥但子宮內膜仍僅有0.46公分;後續,經過3週的中藥、針灸療法並一併調理平時容易頭暈疲勞的狀況後,內膜厚度翻倍達0.82公分,試管植入後一次成功並順利產下一女。
隨著農曆新年假期結束,頻繁的拜年走動、居家大掃除或久坐滑手機追劇等,容易引發下背痛問題。對此,竹南診所復健科醫師劉建廷建議,民眾若是懶得跑健身房運動,不妨可以善用4招在家免器材、徒手就能做的伸展及核心運動,可有效緩解背部壓力,幫助改善腰背不適症狀。
隨著交友軟體越來越盛行,現代人卻在網路背後把真正的自己藏得更深,甚至不想見面約會相處,害怕在一開始就展露真心⋯⋯「簡訊約會」(Dexting)便是網路戀愛趨勢下的產物,只透過和某人傳訊息就陷入戀愛感。《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淺談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Dexting的經歷,以及其可能衍生出來的溝通問題和人際省思。
電子圍籬取消了嗎?別弄錯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5月8日起,隔離新制取消電子圍籬只針對與確診者「密切接觸」之被匡列居家隔離者。而居家照護確診者、居家檢疫者這2類人,仍受電子圍籬管制。以下是《優活健康網》6大QA整理:
一名男嬰一出生就發現左腳掌有「馬蹄內翻足」現象。醫師指出,「馬蹄足內翻」是指前足連接小腿骨的足部部位,與小腿骨之間呈現向內和向下異常扭曲的一種病症,可出現在單一隻腳或雙腳。
上班看電腦、下班滑手機、追劇盯平板,現代人操爆眼球的時間不斷延長,有些人直到睡覺前一刻都停不下來。長期近距離看螢幕用眼,讓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年輕人或多或少,喜歡戴隱形眼鏡,更會加重乾眼及疲勞狀況。
受疫情影響父母收入,張小姐零用錢縮水,加上放假症候群,近來肩頸酸痛,張口耳前發出「嘎嘎」聲響,進食和說話時,臉頰疼痛異常,無法專心、失眠、焦慮。經詳細檢查,確認為「顳顎關節疼痛症候群」,在給予適當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
今年母親節,新手媽咪壓力一定不小,不僅新冠疫情衝擊,最近又有諾羅病毒來攪局;媽咪不但要顧好自己的健康、也要照顧寶寶免於病毒的危害,雙倍辛苦可想而知。 最近就有不少媽咪詢問該如何增進寶寶的免疫力?卓越皮膚科兒科聯合診所院長顏俊宇說,寶寶腸道的健康與免疫力好壞有直接關係!「寶寶的腸道問題多半是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所引起;尤其近期是諾羅病毒的高峰期,門診經常可見寶寶出現消化道不適的症狀造成嘔吐、發燒或...
身體影響心理,是真的!關懷母親或身邊女性,多點詢問和觀察,注意是否有長年未解決的身體疼痛,讓她們表現出情緒低落、難以相處、焦慮躁鬱、失眠等情形。
每到5、6月春夏之際,是腸病毒流行的季節高峰,嬰兒及孩童若感染腸病毒,最怕有併發重症致死率及後遺症的發生!但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指出,最新腸病毒疫苗「EV71vac」已證實,可有效對抗嬰幼兒腸病毒重症,最小接種年齡僅需「2個月大」就可施打。 這也是台灣首支成功自主研發並獨立完成三期臨床的疫苗,且該支疫苗保護效力逼近100%,能有效預防感染及重症,預計年底前完成藥證許可,最快能於明年初開始讓民眾接...
「糖吃多了,會變成體脂肪屯起來」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有的認知,近些年來的生酮、低碳、減醣飲食,多少是在反應這個概念,澱粉、糖等碳水化合物吃多了會胖;但在我們身體裡,真的是太多的糖變成了體脂肪嗎?讓我們從3大營養素的代謝探究,這概念是否真的牢不可破吧。
台灣有「近視王國」之稱,近視情況甚為普遍。尤其在COVID-19後疫情時代更為嚴重,3C使用頻率普遍增加,加上為避免感染,長時間的社交距離限制,使孩子們在戶外度過時間減少,將更多時間花在近距離活動上,例如家庭作業、使用電子設備玩耍或工作等,這些活動都會加劇近視。 若不及時治療,近視會發展為高度近視,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會在未來出現威脅視力的情況,包括視網膜剝離、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
施打疫苗會引發耳鳴嗎?疫苗到底該不該打?一位58歲男性在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因出現不良反應而求診,主要症狀包括突然覺得耳朵嗡嗡、嘰嘰叫的耳鳴症狀。 另有一位63歲男性更出現頭暈、頭痛、脹痛、失眠的症狀,且耳鳴伴隨聽力下降現象,檢查後確認輕度突發性耳聾,且排除為中耳發炎或是外傷造成,因此懷疑不良反應與施打疫苗有關。雖用藥治療2周後,原本頭暈與脹的症狀改善許多,但耳鳴與聽力喪失的症狀只改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