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糖心蛋」族群染疫易成重症 死亡風險多8倍

「糖心蛋」族群染疫易成重症 死亡風險多8倍#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其中慢性病患者又是重症高風險群,統計至今年5月,確診者中有7成為慢性病患者,其中糖友佔比更高達37%,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表示,研究顯示糖友感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較一般民眾提高2至3倍,無法穩定控糖者,死亡風險更高達8倍,呼籲「糖心蛋」族群不可不慎。5成糖友死於心血管疾病 共病危機不容忽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肥胖問題息息相關,任一項疾病都容易引發另外兩項併發症,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若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約造成5.4萬人死亡。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謝宜璋表示,心血管疾病風險者應同時控制血糖、肥胖等問題,切勿以為單控制一項風險即可。「糖心蛋」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蛋型身材三族群的統稱,在治療時應選擇三管並進,從飲食、治療與運動多方下手,才能有效改善心血管與粥狀動脈硬化等問題。台灣糖尿病年鑑數據顯示,糖友死亡主因最大宗為惡性腫瘤與心血管疾病 ,有約五成糖友死於心血管疾病 ,顯見糖尿病及其共病危險性不容忽視。從源頭管理食欲 護心、控糖、顧體重三管齊下蔡世澤表示,糖尿病治療日益精進,近年來在治療發展上,也有注射型腸泌素這類能同時穩定血糖、體重,同時管控心血管風險的選項,能從源頭降低食欲,目前該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一線用藥治療6個月、糖化血色素仍無法降到8.5以下者,就可由醫師代為申請使用。謝宜璋也提到,要有效達成護心、控糖、顧體重的治療目標,目前有排糖藥物及腸泌素等治療選擇,排糖藥在心衰竭族群證實可以帶來治療好處;而選擇腸泌素這類較為天然的治療選擇,可以降低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並在血管方面帶來益處 ,對於有動脈粥狀硬化症病史或是高風險的糖友在治療上為首選 ,加上抑制食欲的機轉也能協助病友打破壞習慣的惡循環,有效協助病友積極投入治療,邁向長期穩定的健康生活品質。

心血管患者如何安心吃粽 血壓不飆高?

心血管患者如何安心吃粽 血壓不飆高?#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將來臨,應節食品當然少不了香氣四溢、料多味美的粽子,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有時忍不住多吃兩口,血壓血脂又會飆高,倘若嚴格忌口,又少了共度佳節的氛圍,該怎麼吃才能安心品嘗粽子的美味?傳統粽子大都由糯米烹煮而成,且含有肥肉、蛋黃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食材,因此熱量高、缺乏纖維質,加上各地的烹調手法各異,當過多的油脂和調味料加入,往往讓粽子成為高鈉、高脂不易消化的食品。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郭志東指出,以常見的鹹味肉粽為例,當中油脂和額外添加調味料含量較高,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吃多了,血液的黏稠度會隨之上升,除了讓血壓飆升、加重心臟負擔外,更容易增加心肌的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腦中風和心肌梗塞。得舒飲食融入節日 雜糧取代糯米、增加蔬菜比例偏甜口味的粽子的內餡以豆沙或棗泥為主,熱量也不低,而且甜餡當中糖、油脂比例偏高,不僅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穩定,高血糖本身就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所謂得舒飲食就是有助控制血壓的建議的飲食之一,當中的原則包括:低鈉、高鉀、高鎂、高鈣、高纖維及減少油脂、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的攝取和增加不飽和脂肪酸攝取。首先,糯米纖維較少,可以用五穀雜糧類如五穀米、糙米、燕麥、山藥、紫米、地瓜等取代,以提高纖維的攝取。而油脂較多的肥豬肉、鹹蛋黃則以瘦肉、雞里肌或雞胸肉、黃豆等豆製品代替,可減少油脂及熱量攝取。在製作粽子時加入菇類或牛蒡等食料,可以增加蔬菜的比例,而加入腰果、松子等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膽固醇的代謝,同時增加粽子的營養素。不沾醬減少鹽份攝取 北部粽以油飯包粽油脂含量高選購市售粽子時,可挑選雜糧粽,其次是南部粽,因為北部粽通常都先把糯米製成油飯包入粽葉中蒸煮,油脂攝取量會較高。而雜糧粽則可以增加鉀、鎂離子及纖維的攝取量。其次是吃粽子時盡量避免吃到太多可見的肥肉、鹹蛋黃,讓鹽份、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降低。外購的粽子其實大多味道足夠,不需沾醬就可以品嘗到粽葉清香和米飯的軟糯原味,最重要的是不使用沾醬可以減少許多鹽份的攝取。一般大小的粽子相當於8分滿的飯量,一餐食用一個就足夠,且應減少其他主食的份量。吃粽子時搭配燙青菜、蔬菜湯及新鮮水果,便能夠攝取更多的鉀、鎂離子及纖維素,讓健康均衡飲食融入佳節當中。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好好把熱量消耗一番,每次40分鐘,每周3、4次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游泳、踩腳踏車,有益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雄黃多含硫、砷 加熱後飲用恐傷神經、肝腎及心肌傳統習俗上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做為辟邪除蟲之用,但雄黃多為含硫和砷的礦石,經過加熱之後轉化為三氧化二砷,這種化合物是對人體有害的劇毒,食用後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除了腸胃不適,上吐下瀉之外,嚴重時可以損害神經、肝臟、腎臟及心肌等器官的損傷,建議大家在端午節時不要飲用雄黃酒。

心血管疾病猝死頻傳 醫:溫差大比低溫更致命

心血管疾病猝死頻傳 醫:溫差大比低溫更致命#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近日常有名人因心血管疾病猝死新聞,令人不勝唏噓,近期日夜溫差大,對於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是一大負擔,門診因心血管疾病就醫的患者增加約1成,醫師提醒,溫差大比低溫更致命,早出晚歸的民眾務必做好保暖,以免憾事發生。心血管疾病不是年長者專利 年輕人發病前無症狀更難挽救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潘泓智表示,雖然冬天氣溫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風險高,但相較於持續性低溫,人體較有足夠時間適應溫度,反而是忽冷忽熱的天氣所引發的心血管危機,更容易被忽視,引發猝死的風險也會明顯增加。潘泓智指出,在日夜溫差大的時節,門診常見患者抱怨胸悶、胸痛、喘不過氣、冒冷汗等症狀。此時極有可能是因氣溫驟降,血管劇烈收縮,若是血管原本就有硬化或狹窄,就有可能導致心肌缺氧,產生胸口不適的諸多症狀。若運氣不好,甚至可能造成血管內斑塊裂解,血小板瞬間凝聚,引起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這就是有高度風險的心肌梗塞。民眾常誤會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年輕人病發前,有可能完全沒有明顯症狀,往往更會導致無法挽回的憾事。天氣乍暖還寒採洋蔥式穿著 泡湯祛寒溫度勿下降太快潘泓智提醒,一定要隨時做好保暖,由於室內和室外溫差可能相差10度以上,建議採洋蔥式穿著,因許多民眾喜歡於天冷時泡湯,也應注意泡澡、泡湯的溫度,若溫度下降太快,容易使血管適應不及,進而引發心肌梗塞;另外,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包括三高、抽菸、肥胖、慢性腎衰竭等,平時也應養成運動與健康飲食習慣,並務必戒菸,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心血管患者天冷需當心 小心『血管鈣化』來搗亂

心血管患者天冷需當心 小心『血管鈣化』來搗亂#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天氣溫驟降、日夜溫差過大,猝死的人數也跟著攀升,常見的即為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因為氣溫急速下降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因此溫差所引發的健康危機值得被高度重視。氣溫驟降易引起急性心血管疾病土城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李信賦醫師表示氣溫驟降和溫差大會導致血管內的斑塊不穩定,進一步引起急性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中風等,所以三高、長者、肥胖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更要注意保溫,記得要穿戴足夠保暖衣物、甚至使用到電暖氣設備,才可大幅降低急性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會,若急性心血管疾病發作,可能會措手不及,或因延誤就醫時間造成遺憾。李醫師表示疾病發作所出現的典型症狀,包含胸悶、胸痛、呼吸急促等,少數病患會有非典型的症狀表現,例如:上腹痛、全身虛弱,建議民眾若有上述症狀要儘速就醫。血管鈣化需盡快評估處理此外,血管鈣化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之一,此情況較常好發於長者、三高、吸煙者和慢性腎臟病者,這些高危險族群需定時至醫院做心血管相關檢查,了解血管鈣化情形,電腦斷層可診斷冠狀動脈鈣化指數,而周邊血管超音波可評估周邊血管鈣化情況。若檢查發現有血管鈣化的狀況,建議盡快就醫治療,李醫師提醒一般為藥物治療,包含:三高藥物、抗血栓藥物可控制血管鈣化,若血管鈣化嚴重及造成狹窄,甚至可能會需要接受開刀繞道手術或是心導管治療。以心導管手術為例,嚴重鈣化病兆會需要先經過前置處理,支架才能放置並完全打開,包含以冠狀動脈旋磨術或是切割球囊先行處理,將鈣化病兆處先做清除或切割,支架置入後可以完全撐開,才能減少支架再狹窄率。李醫師分享有位65歲三高病患,胸悶持續一年多,但隨著氣溫下降,漸漸地從穩定型心絞痛惡會為不穩定心絞痛,住院後檢查發現左前降枝冠狀動脈血管有非常嚴重鈣化及狹窄的病兆,因此李醫師在病兆處,前後用了冠狀動脈旋磨術及切割球囊進行前置處理,才能順利地置入支架,最後病人症狀獲得大幅度改善且順利出院。平日保養,有助維持健康血管針對已有血管鈣化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平時保養非常重要,李醫師特別叮嚀三高病患平日要將血糖、血壓、血脂指數控制好,其次要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抽煙、熬夜等,並且培養規律的運動,才能讓血管保持在健康的狀態。

死亡率增35倍 原來它才是腎病殺手

死亡率增35倍 原來它才是腎病殺手#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來看診,一坐下迫不及待地說「蔡醫師!我上次回診腎臟科時,剛走出醫院大門,就感到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馬上就進到急診去了…」他喘了口氣後繼續說「結果…急診室醫師說可能是心臟的問題,馬上做了很多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他拿出病歷摘要給我看,又說「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慢性腎臟病的人,最大的危險竟然不是腎臟,而是心血管疾病,是會要命的!」大家都以為,慢性腎臟病最大的殺手應該是腎衰竭、尿毒症,其實這是錯誤的!對於慢性腎病患者來說,心血管疾病比腎衰竭、尿毒症的威脅大多了。血鉀過高會引發心律不整 高血磷使心血管壁增厚鈣化根據統計,慢性腎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一般人的15倍以上,而尿毒症(洗腎)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率高達5成,是一般人的35倍。慢性腎臟病患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周邊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鬱血性心衰竭的盛行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國外的統計顯示,25至40%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有冠狀動脈疾病,25至35%有充血性心臟衰竭,60至85%有左心室肥大或心室功能減損問題,而且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惡化之速度比一般大眾大約兩倍,甚至未進展至末期腎病變前就已死亡。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腎功能受損時,腎臟調節體內水和各種電解質的功能也會受影響,當水分代謝不良時就會出現血液量增加、心臟負荷過重、造成心室肥厚、心臟衰竭等;水分開始堆積時就會出現水腫,會影響靜脈回流,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增加下肢靜脈血栓的機會;腎功能受損,血液內的毒素就不能有效排出,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造成尿毒性心臟病、心臟衰竭等;電解質代謝異常,會出現各種代謝障礙,例如,脂質代謝異常、鈣磷代謝異常、高磷血症、高胱胺酸、高副甲狀腺激素,這些都是心血管病變的高危險因子;血鉀過高則會引發心律不整,嚴重者會有心肺衰竭或猝死等危險;高血磷會導致心血管壁增厚、鈣化、硬化,是腎臟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主因。慢性腎臟病在中醫方面,認為多由腎氣虧損,濕濁、濕熱、溺毒、瘀血、痰濁壅滯,三焦氣機失暢,水道不利所致,所以,治療上就是要調理身體的機能,改善上述的病因,也就是以「扶正祛邪」主。運動配合飲食控制 減少尿毒產生中醫治療上通常會有兩大方向,化濕濁、解毒活血、急則治標;益氣血、補脾腎、緩則治本。透過中醫特有的望聞問切,可以判別出每個人的寒熱虛實不同體質偏向,加以不同調理,透過益氣固表、溫補脾腎、清熱解毒、健脾利濕、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等等方法,可以慢慢恢復腎臟的白蛋白過濾及回收的平衡,營養不再流失,也可以提高腎臟的血液灌流量、降低腎絲球的硬化率、活化受損的腎元結構、提高尿毒的排泄等,水分的代謝功能改善了,代謝廢物的排泄改善了,電解質異常也會改善,磷鉀鈣的失衡也會穩定,當然也會加入保護心血管的專用中藥,當然可以避免各種併發症的產生。另一方面配合飲食控制減少尿毒的產生,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也可以慢慢降低身體的負擔,搭配中醫的調理及修復,可以逐步提高腎臟的實質功能。(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減肥必知!四種控制熱量茶飲

減肥必知!四種控制熱量茶飲#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若是撇開加糖後導致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喝茶對於人體其實有諸多好處,除了提神醒腦、讓人神清氣爽外,還可抗氧化、預防心血管病變、提升免疫力。四種原味茶,越喝越瘦容易心悸的人,可選擇微糖以平衡咖啡因濃度(歐盟建議一天咖啡因攝取量不得超過 300 毫克);若擔心茶葉有農藥殘留,可確認店家是否出具檢驗報告書。自己在家泡茶時,建議煮 15 分鐘,並於 60 分鐘內喝完,茶湯才不會受環境因素影響而變質。以下是我建議減重者飲用的四種原味茶飲。1)綠茶/富含兒茶素,目前已知的兒茶素類型有十餘種,其中最主要的兩大類型為「酯型兒茶素」與「游離型兒茶素」,可協助身體抗氧化、清除自由基。2)紅茶/紅茶的咖啡因含量雖為茶葉之冠(約為黑咖啡的二分之一),但由於製作過程經過完全發酵,因此較不傷胃。3)烏龍茶/含有烏龍茶多酚,研究證實可以降低黑色素生成,且有美白效果。4)麥茶、普洱茶/幾乎不含咖啡因,因此很適合容易失眠的人,但由於不含茶多酚,對於減重與美白較無效果。茶葉的發酵程度越低,保留的營養素就越多,因此綠茶、煎茶等未發酵茶葉,營養價值就比全發酵的紅茶來得高。現在手搖飲店煮茶的溫度,約控制在80度C至 95 度C,有的店家還會使用冷卻機一邊浸泡茶葉、一邊降溫,藉此保存較多的營養素。下回大家在買飲料時,不妨注意觀察一下店家的製茶方式。

寒流急凍 三高患者泡湯5招自保

寒流急凍 三高患者泡湯5招自保#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氣象局持續發布低溫特報,今天(17日)為乾冷天氣型態,低溫下探7度,預估乾冷天氣會延續到19日清晨。面對寒流發威,三高患者容易引發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除了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不可少外,同時也得防止鞋襪潮濕,避免足部凍傷。另外應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池,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溫度勿超過40℃ 泡湯找親友陪同天冷許多人喜歡泡湯驅寒,提醒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定期血壓監測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以免發生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意外。因此,醫師也提醒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泡湯五大注意事項:1.泡湯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意外。3.泡湯溫度勿超過40℃,千萬不要一下用冷水,一下用熱水,這種冷熱交替方式最危險,因為冷熱溫差大會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 4.飲酒或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避免飯後立即泡湯,最好1.5小時或2小時後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刺激,心臟恐負荷不了。5.有三高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泡湯時最好有親友陪同,避免單獨使用個人池,以免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