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薄影響受孕?一名39歲女性嘗試過3次人工授精,但在5週時流產,試管植入10週時卻發生胎停,她在試管療程中,雖服用西藥但子宮內膜仍僅有0.46公分;後續,經過3週的中藥、針灸療法並一併調理平時容易頭暈疲勞的狀況後,內膜厚度翻倍達0.82公分,試管植入後一次成功並順利產下一女。
隨著農曆新年假期結束,頻繁的拜年走動、居家大掃除或久坐滑手機追劇等,容易引發下背痛問題。對此,竹南診所復健科醫師劉建廷建議,民眾若是懶得跑健身房運動,不妨可以善用4招在家免器材、徒手就能做的伸展及核心運動,可有效緩解背部壓力,幫助改善腰背不適症狀。
隨著交友軟體越來越盛行,現代人卻在網路背後把真正的自己藏得更深,甚至不想見面約會相處,害怕在一開始就展露真心⋯⋯「簡訊約會」(Dexting)便是網路戀愛趨勢下的產物,只透過和某人傳訊息就陷入戀愛感。《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淺談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Dexting的經歷,以及其可能衍生出來的溝通問題和人際省思。
5月18日開始,65歲以上長輩快篩陽性,並經醫師評估後通報確診,即可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但長輩常常覺得好複雜,搞不清楚該怎麼做?《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看診領藥流程,讓您及親友一看就懂。
密切接觸者打完第3劑可免隔離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日(17日)起,放寬「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居家隔離政策。但眼看疫情正邁向高峰,目前政策採「以篩代隔」方式,感染科醫師也點出,快篩數量問題恐需擔心⋯
骨質疏鬆是許多年長者都會遇到的問題,其中鈣與維他命D的補充劑是一般人常見預防骨質疏鬆的方式,但是根據最新研究卻顯示,若本身有主動脈狹窄(Aortic Stenosis)問題,卻同時補充鈣加上維他命D,反而可能增加致死風險,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去年11月一名22歲已打完2劑疫苗的柬埔寨男大生來台求學, 卻在解隔離前一天確診,被收治於台南市立醫院負壓隔離病房。該名男性並無任何明顯症狀,但仍需在負壓隔離病房裡等待病毒量下降。在隔離了1個月之後,病毒量反而持續增加,於是會診中醫部醫師郭鈺君視訊問診。
65歲李女士是快炒店老闆,受左肩疼痛困擾已1年多,起初前往中醫就診,針灸治療半年以上,雖可稍緩解疼痛,但是無法痊癒,轉而求助神經內科,藥物治療3個月後,疼痛亦有減輕,但一停藥就疼痛。近月開始,左肩疼痛感更加劇烈,每晚睡到半夜一定會被痛醒,求診骨科經磁振造影檢查才發現,左肩旋轉肌腱有輕微撕裂傷,更長有一顆10乘以3毫米大小的橄欖球狀鈣化結石。
苗栗一名74歲張姓婦人,半年前因走路跌倒時左側膝蓋撞到地板,撞擊處疼痛不已,且歷經半年疼痛仍未見改善。另一名58歲鄭先生平日忙於工作,假日有運動習慣,但近半年右側膝蓋出現疼痛情形,上下樓梯時更是明顯,且有越來越嚴重,後期連走路都沒辦法好好地走。
台灣正處於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大流行期間,網路資訊雜亂,民眾不免心生徬徨,心中有許多疑問期待專家能解答。為此,《優活健康網》特別邀請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他同時也是COVID-19專責病房的第一線醫師,來替大家解答疫情關鍵問題。以下是訪談摘要:
糖友長期治療糖尿病,雖然多種降糖口服藥平常都在吃,但控糖效果還是不好怎麼辦?醫師指出,若能釐清糖友用藥擔憂、早期使用胰島素治療或替代慢性糖尿病口服降糖藥物、掌握胰島素治療3大關鍵時機,適時「讓胰島細胞休息」才是長期抗病的重要關鍵。
唾液快篩開賣!為提供大眾更多快篩選擇,並舒緩大量快篩需求問題,衛生福利部宣布,開放2歲以上使用唾液快篩,讓許多害怕「戳鼻子」的民眾躍躍欲試。醫師也特別提醒民眾,唾液快篩前若沒注意到2件事,也會影響檢測結果。到底唾液快篩是什麼?檢測步驟怎麼做?與鼻腔快篩哪個準確度高?《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使用前必知5大QA,操作圖解一看就懂。
今年36歲的李小姐備孕多年,肚皮始終沒有動靜,兩年前至不孕門診諮詢才發現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因為月經不規律使得她困難受孕。李小姐身高160公分,體重卻逼近90公斤,已達肥胖標準,婦產科將她轉診至減重門診,希望透過瘦身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也降低未來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機率。在經過臺中榮總一般外科醫師羅少喬進行縮胃手術後,李小姐不僅成功減重了40公斤,術後半年更順利懷孕,一圓媽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