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素

保健食品沒效=浪費錢!名醫「8關鍵問題」秒測你是不是「吃錯了」

保健食品沒效=浪費錢!名醫「8關鍵問題」秒測你是不是「吃錯了」#營養素

華人喜歡吃補,作者身為整形外科醫師,在門診調查病人,發現過去30天內有8成曾使用保健食品。保健食品過去沒有法規可管,經濟上是難以監控的龐然大物。台灣衛福部在2022年7月1日公布新制,除了取得小綠人健康食品標章以外,其他食品不得使用「健康」二字。因而坊間所謂「健康醋」、「健康餅乾」 等等都屬濫用。

急救開學腦!想找回專注力⋯營養師:早餐「這一樣」絕對要吃夠

急救開學腦!想找回專注力⋯營養師:早餐「這一樣」絕對要吃夠#營養素

學生難當,現在普遍到校時間為7點30分至7點50分,若住得稍遠一點,有些學生甚至比許多上班族還早起床!學生為求睡眠充足,成功向教育部爭取延後到校時間,按照8月實施的新制,每週至少4天,可以由學生自主規劃第一節上課前的時間,不再需要被強迫早自習考試或上課。但有些學生,為了衝刺課業,會犧牲睡眠時間熬夜唸書,除了加強睡眠品質與時間外,日常補充營養也成為提升學習力的關鍵。

骨折高危險群降低至40歲?  固骨營養素吃錯恐無效

骨折高危險群降低至40歲? 固骨營養素吃錯恐無效#營養素

台中一名40幾歲壯年男性,因跌倒傷及腳踝,原以為只是筋肉拉傷,結果照X光發現已經骨折。收治個案的台中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文彬表示,現代人營養素攝取不足,加上骨質會隨著時間流失,因外力發生骨折的族群有年輕化的現象。如果本身有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或是有抽菸、飲酒習慣,都會加速影響骨頭復原速度。「像上述骨折個案,必須要讓發炎狀態慢慢修復,除骨頭癒合,還要恢復原本功能與肌力,至少要休養三個月。」 髖關節骨折 死亡率比癌症還高 吳文彬醫師說明,60歲以上因骨質流失,加上鈣質補充不足,很容易有骨質疏鬆現象,如果不小心受到外力撞擊如跌倒,就容易造成骨折。根據統計資料,40歲之後的男性骨質每年流失1~3%,女性因更年期的荷爾蒙變化,流失速度更快,每年達3~5%。此外,年長者跌倒又以髖關節受傷居多,髖關節骨折對年者的影響相當大,死亡率甚至比癌症還高。 很多人都以為年長者才有骨折問題,吳文彬醫師提醒,由於現代人有喝咖啡習慣,加上平時營養素補充不足,如果不提早「存骨本」,骨質流失的速度趕不上補充速度,就容易因為輕微跌倒發生骨折。 骨折後的恢復較為麻煩,吳文彬醫師說明,「不只是要解決骨頭癒合的問題,要恢復原本肌肉與韌帶功能也相當重要。」同時患者一定要配合復健療程,嗜菸酒會影響到局部血液供應與骨頭恢復,應避免以免延長恢復時間。 骨折復原關鍵在於調節免疫反應 UC-II加速復原 以門診這個40幾歲男性個案來說,幸好患者相當配合復健與治療,同時補充UC-II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一型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以及蛋白聚醣等營養素,讓原本需要三個月的修復期,縮短至一個半月。 UC-II是一種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以歐洲專利技術萃取自雞胸軟骨;一型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是歐洲專利萃取自卵殼膜;而蛋白聚醣則是來自日本專利鮭魚鼻軟骨,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讓腸胃真正吸收,啟動免疫反應的調解。 免疫反應的調解是復原關鍵!吳文彬醫師說明:「骨折是一種發炎狀態,UC-II能夠模擬骨頭結構,避免傷口被發炎物質攻擊,快速恢復。」尤其是對於關節損傷更有明顯效果。 吳文彬醫師強調,如果40歲以上已經有骨質流失的狀態,除了運動強化肌力之外,適時補充UC-II等綜合營養素,可穩固骨頭功能,臨床實證相較葡萄糖胺更佳。提早存骨本增肌,就能大幅減緩跌倒可能的損傷。他也提供預防骨折生活之道: 1.平時多訓練平衡感 2.補充正確營養素 3.年長者不要勉強搬運、拿置高物 4.培養安全運動習慣如游泳、慢跑、打球等 (圖/台中慈濟醫院骨科 吳文彬醫師)  

讓孩子遠離新冠後遺症!營養師揭「3大營養素」日常飲食就吃得到

讓孩子遠離新冠後遺症!營養師揭「3大營養素」日常飲食就吃得到#營養素

新冠肺炎疫情每日新增萬例,小朋友染疫後該如何補充營養,才能有效避免後遺症?營養師黃千芮建議,1、2歲的小朋友可用嬰幼兒奶粉或兒童成長奶粉調整成容易飲用的比例;稍大的小朋友,家長應以均衡飲食為原則,選用6大類食物元素,若喉嚨吞嚥困難,則可調整成全流質及半流質,幫助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加速恢復。

運動前吃什麼?「時機、營養素搭配、肝醣存量」一次看

運動前吃什麼?「時機、營養素搭配、肝醣存量」一次看#營養素

「運動前吃什麼?」我想這個問題對開始認真動起來的人,或是想要追求更佳訓練結果、運動表現的人來說,都會想到的疑問,當然也會有擔心運動過程中發生腸胃不適,空腹運動的情形,不過今天先暫時不討論運動腸胃不適的問題,而是重點放在可以吃什麼、吃的時機點、食物的營養構成與型態,還有一些體內生理作用變化的討論,希望藉由這些研究資料的整理,幫助你能有更好的運動成效與表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