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

咳到「肺都要掉出來」卻沒痰沒氣喘?竟是肺部長肉芽「類肉瘤」

咳到「肺都要掉出來」卻沒痰沒氣喘?竟是肺部長肉芽「類肉瘤」#胸悶

台中30歲王先生在工廠擔任作業員,長期暴露在有害粉塵煙霧中,近期出現反覆咳嗽症狀,原以為是小感冒而不以為意,但症狀逐漸加劇,一度感覺「肺快要咳出來」,雖曾使用氣喘藥物仍未能改善,轉診後,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不斷抽絲剝繭,終於確診為「類肉瘤」,藉由藥物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

不明胸悶心悸、血壓突暴增!竟是罕見「腎上腺瘤」作祟

不明胸悶心悸、血壓突暴增!竟是罕見「腎上腺瘤」作祟#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高血壓,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雖偶有胸悶、心悸等情形,但因發作時間短暫,不以為意。但日前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送往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發炎指數為4(正常為1以下),懷疑腫瘤的可能。罕見腎上腺瘤恐致心悸、高血壓危象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許竣凱表示,進一步檢測林女士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指數,竟比正常值高出近9倍;斷層掃描後,更發現腎上腺有一顆10公分的罕見嗜鉻細胞瘤,腫瘤已幾乎要比腎臟還大。考量嗜鉻細胞瘤內充斥腎上腺素,若不處理恐隨時造成血壓暴增及心悸,甚至心衰竭,立即安排手術摘除腫瘤;術後林女士恢復良好,不再被不定時的心悸所擾。許竣凱指出,一般腎上腺腫瘤可分以下2種: 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多屬良性的腺瘤,無分泌荷爾蒙的功能。 非功能性腎上腺腫瘤:會持續或間斷性分泌大量荷爾蒙,影響患者健康甚鉅。「嗜鉻細胞瘤即是一種極罕見的功能性腎上腺腫瘤,發生率僅10萬分之一。如同潛藏體內的不定時炸彈,平時沒有症狀,一旦受觸發便會猛發性分泌大量腎上腺素,使患者心跳加速,進入亢奮的戰鬥狀態,產生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高血壓等情形。曾有患者因反覆胸悶接受多次心導管檢查後,幾經輾轉才發現是嗜鉻細胞瘤導致的高血壓危象。」他說。嗜鉻細胞瘤症狀不明顯易延誤治療在腎上腺腫瘤的治療上,以手術切除為首選。考量林女士腫瘤太大,且屬於輕微觸碰就會造成血壓飆升的嗜鉻細胞瘤,加之腫瘤緊貼大血管,稍有不慎恐致大出血,故以開腹的方式進行手術,以確保有足夠空間及視野。手術時由患者腹部中線下刀,撥開大血管後精細分離腫瘤與沾黏組織,過程密切監測血壓;歷經2個小時,成功避免傷到血管及觸發血壓飆升,順利將腫瘤摘除,術後出院僅定期回診追蹤即可。許竣凱補充,其他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如:醛固酮增多症、庫欣氏症等,多能在2公分內就被發現並得到診治;然而,嗜鉻細胞瘤卻因發作時間短暫,且症狀缺乏特殊性,往往被忽略或誤診而延誤治療。呼籲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若有不明原因的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高血壓等情形,須盡早就醫接受診治,避免病情惡化。

胸悶易喘=心絞痛警訊!醫曝胸悶「僅●分鐘內」最危險

胸悶易喘=心絞痛警訊!醫曝胸悶「僅●分鐘內」最危險#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近1個月她常在活動的時候覺得很喘,爬1、2層樓梯就覺得快喘不過氣,最近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更加重。原以為是肺部有問題,門診安排X光檢查卻沒有什麼異狀,呼吸功能也正常,但由於喘的症狀一直困擾著江太太,轉診至心臟內科檢查後,才發現心肌有局部缺氧現象,進一步住院接受心導管檢查,證實心臟左前降支冠狀動脈有嚴重狹窄的情況。心絞痛因心臟缺氧,恐誘發胸悶痛、易喘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心臟的運作依賴著分布於表面的冠狀動脈來供應氧氣和養分,隨著年齡增加,或本身有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菸等心血管相關風險患者,血管內會呈現慢性發炎的狀態並且累積膽固醇斑塊,逐漸讓血管硬化、狹窄,進而造成心肌缺氧。可能會誘發胸悶、痛,與一活動就喘個不停等症狀。蘇彥伯指出,此類患者屬於「慢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心絞痛。患者因心臟持續性缺氧,可能使心臟的功能逐漸變差,若血管內的斑塊不幸發生破裂,恐促發血栓,造成心肌梗塞,而此時心肌會因完全沒有氧氣的供應,造成急性損傷並引發以下症狀,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30%%以上: 嚴重胸痛 心律不整 昏厥 猝死風險慢性冠狀症候群的典型症狀包括胸悶痛、冒冷汗等,並可能會牽連到下巴、肩膀或是手臂等處,每次胸悶痛的感覺通常不會持續超過15分鐘,在活動的時候症狀會更加劇,透過休息可以緩解。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的老人家、女性、糖尿病患者等會出現非典型症狀,常如同該個案患整用喘的症狀來表現,且秋冬季節由於低溫或溫度的急遽變化,可能造成血管痙攣收縮,使症狀更加惡化。超音波確認心肌缺氧區域,置放支架預防心肌梗塞蘇彥伯說明,通常年齡越大,或同時有心血管風險的患者,所預估的心血管病變機率就越高。門診醫師會安排胸部X光、心電圖以及心臟超音波等評估心臟功能,若懷疑心臟有可能缺氧,再進一步瞭解患者是否有心肌缺氧或心律不整的變化,而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檢查,則是經由血液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觀察同位素在心臟肌肉受壓力以及休息時分布的情況,來判定實際上心肌缺氧的區域。若證實患者有心肌缺氧,狀況穩定的情況下或影響的範圍不大時,可以先考慮藥物治療,利用藥物降低心臟的氧需求、擴張心臟血管,或是預防心肌梗塞。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檢查發現有多條血管狹窄,心臟收縮功能受損,則需考慮以心導管手術介入治療。以該個案為例,手術時醫師會經由手的橈動脈或是鼠蹊部的股動脈,建立管路將導管送至心臟冠狀動脈開口,並注射顯影劑照相,若確定有明顯狹窄的狀況,可以使用氣球撐開並且置放支架,使心臟血流回復暢通的狀態,能有效改善缺氧所造成的心絞痛症狀。隨著科技進步,除了巨觀的血管攝影之外,目前還有更精密的血管內影像檢查,利用超音波或是雷射光源直接探查血管的構造,協助支架精確地置放。血管介入手術之後會需要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避免血管突然發生血栓而造成心肌梗塞。如果檢查當中發現有多條血管病變或是左主幹發生病變,有時候需亦評估是否使用外科方式做血管繞道,可以達到比較持久的效果。蘇彥伯提醒民眾,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血管風險,積極控制並配合醫師的檢查治療,可以及早發現及早處理,以維護及提升生活品質,亦防範並降低心血管疾病危及生命的事件發生機率。

接種後胸悶、心悸久未好轉?醫教3招解「疫苗焦慮症」

接種後胸悶、心悸久未好轉?醫教3招解「疫苗焦慮症」#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遇壓力事件若過度擔心焦慮,可能讓心理健康出狀況!35歲葉小姐在日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感到胸悶、心悸等不適反應,逾兩周未緩解,原以為是疫苗副作用就醫,但接受一系列的心臟與胸腔檢查後都判定沒有明顯問題,葉小姐仍覺得是因為疫苗導致自己不舒服,過度擔心甚至造成她日常生活壓力,吃不下、睡不著,最後被轉介至身心科診療。 易焦慮體質可能對疫後接種過度敏感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陳文建說明,由於葉小姐對疫苗副作用過度擔心,而引起壓力下的焦慮反應,生理與心理又交互影響,形成情緒的不良循環,容易從恐慌進展為憂鬱症狀。配合按時服藥治療三周後,葉小姐心情明顯放鬆,身體上不適也同時得到緩解。 陳文建表示,近來門診增加許多對疫苗副作用感到憂慮的患者,多是在接種後對身體變化較敏感,且本身屬焦慮體質或是性格上較易操煩、緊張者。民眾面對疫情及疫苗接種,懷抱不安心情是正常的,但部分容易焦慮的民眾若未適時排解憂慮情緒,嚴重者可能影響心理健康。焦慮4周或低落2周以上 3招緩解憂鬱警訊陳文建建議,若有能力感受到自己的異常,可先嘗試活動身體調整心情,或用放鬆藥物緩解憂鬱、焦慮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必要時亦可輔以心理諮商治療。雖非所有對疫苗副作用感到焦慮的人都是心理問題,但若以典型恐慌症與憂鬱症徵狀來看,前者常會放大身體的各種訊號而焦慮不已,症狀至少持續1個月;後者則是出現持續心情低落或對事物失去興趣,並伴隨睡眠、胃口改變或負面思考傾向,超過2週以上就要特別注意。適時求助身心科 定期服藥緩解不適人們對壓力事件的情緒反應通常是一時的,壓力過後就會緩解,但仍有部分民眾會需要心理諮商或身心科治療的協助。因此當病患因不明原因產生如胸悶、心悸、腸胃不適或極度擔心等身體症狀,來到身心醫學科求診,醫師會先回顧是否已先做過相關專科檢查,再依病人情況診斷、治療。 在疫情期間,民眾常會因為接收過量相關的新聞與資訊,使自己感到焦慮甚至不適,除了尋找可信的資訊來源、與信任的醫師討論外,也可適度減少相關資訊的過度接觸,避免增加心理負擔。陳文建提醒民眾,維持正常作息,培養1、2個放鬆習慣如:運動、聽音樂、腹式呼吸等,都是舒緩身心的不二法門。

裝支架胸悶?小心是心絞痛!醫教「1關鍵」判斷

裝支架胸悶?小心是心絞痛!醫教「1關鍵」判斷#胸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對中年夫妻來看診,先生近幾年常感到胸悶痛、呼吸困難、頭暈、疲倦,做了三次心導管,也放了冠狀動脈支架,雖有好一點,但運動或生氣時仍容易覺得胸悶,「心臟科醫師說我是缺血性心臟病,血管阻塞算是嚴重的,雖然有用氣球擴張術及支架治療,還是要很小心。」一旁的太太說,因為丈夫的病情,她每天都過得提心吊膽。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及戒菸缺血性心臟病,有另一個大家更常聽到的病名「冠狀動脈心臟病」,通常可併稱為冠狀動脈缺血心臟病。由於供應心臟血流的三條冠狀動脈,血管內壁上產生粥狀硬化斑塊而漸漸使血管阻塞,心臟的血液供應減少、心臟缺氧而產生心絞痛。這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心臟病,最常見症狀是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臉色蒼白、冒冷汗、眩暈、噁心、全身無力等,但有少數患者,特別是老年人或糖尿病患,並不會感到胸痛,需特別注意。如果反覆引起胸痛,即是大家常聽到的心絞痛或狹心症。目前對冠狀動脈缺血心臟病的治療,包括氣球擴張術、裝支架、血管繞道手術等,均是堵塞70%以上,症狀嚴重、不得不的侵入性治療。而對於10~50%的血管狹窄,則是需要穩定這些血管硬化斑塊,不讓它們繼續長大,另外也要穩定血管內皮,避免進一步的受傷及發炎,降低新的動脈硬化及斑塊生成,這就要控制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包括戒菸、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等。此外,也會依照症狀不同給予不同的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硝酸鹽類、鈣離子阻斷劑、抗血小板凝集藥物、抗凝血劑、抗心律不整藥物、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缺血性心臟病在中醫是屬於胸痹、胸痞、心痛的範疇。最早的描述見於《黃帝內經.靈樞‧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則病心痛」。《黃帝內經‧厥病》篇提到「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描述發病極快、病勢極猛的變化。到了東漢的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篇進行專門論述,對其病因病機作了詳細的分析,同時提出具體治療的方藥,認為心痛是胸痹的表現,「胸痹緩急」也就是心痛時發時緩為其特點,其病機以陽微陰弦為主,以辛溫通陽或溫補陽氣為治療大法。中醫調理 縮小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程度中醫治療,本病大多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虛者多見氣虛、陽虛、陰虛、血虛,尤以氣虛、陽虛多見;實者不外氣滯、寒凝、痰濁、血瘀,並可交互為患,其中又以血瘀、痰濁多見。但虛實兩方面均以心脈痹阻不暢,不通則痛為病機關鍵。另外會加上每個人不同體質,加以不同調理,例如:祛寒活血,宣痹通陽。通陽泄濁,豁痰開結。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活血化瘀,通脈止痛。溫陽益氣,活血通絡。針對性的治療,效果會更加有效,可以預防保護冠狀動脈的發炎及損傷,讓粥狀硬化的程度及範圍可以縮小,也可以改善現有的心臟功能,提升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呼吸困難找不出原因 中醫針灸可緩解

呼吸困難找不出原因 中醫針灸可緩解#胸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3歲黃先生3年來,常胸口鬱悶、呼吸困難、易喘,輕則胸口悶塞感,重則像有重物壓迫,吸不到空氣,甚至像要窒息一般,求助中醫,經過幾次針灸及方藥治療後,胸悶吸不到空氣的狀況已大幅改善,整個人的氣色及情緒也變得比以前好。呼吸系統及心臟疾病、貧血、酸中毒等都可能造成呼吸困難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謝礎鴻表示,呼吸困難是指患者主觀上覺得呼吸不舒服,而客觀上會表現呼吸頻率、深度和節律的改變,主要導因於呼吸系統或心臟疾病,但是其他原因也會造成呼吸困難,如腦部、神經、呼吸肌、胸廓異常、心理壓力、貧血、酸中毒等也都有可能。因此,臨床上對於呼吸困難需進一步詢問病史,才能做更精確的鑑別診斷,有時也需要配合檢查檢驗。中醫治療呼吸困難可以透過針灸與方藥雙管齊下,若患者屬於「肝氣鬱結型」,常容易因緊張或壓力大而感呼吸不適,可選用加味逍遙散、柴胡疏肝湯治療;若是「氣虛不足」,常疲勞導致無力呼吸,則選用補中益氣湯、生脈飲;若是「痰濕體質」,常見食欲不振、易頭暈、平躺時胸悶更嚴重,則選用導痰湯或血府逐瘀湯治療;長期吸菸者,戒菸是最好選擇,若無法立刻做到亦可選用潤肺的清燥救肺湯或瀉白散治療,另也可隨證加減一些寬胸的藥物,如瓜蔞實、百合、合歡皮、玫瑰花來加強療效。長期呼吸困難 常見胸廓結構改變、胸骨角處腫脹及胸鎖乳突肌謝礎鴻說,長期呼吸困難可能會造成身體結構的異常,而身體結構的異常又回過頭來造成呼吸困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劇,此時可用針灸調理身體結構的異常。以臨床觀之,長期呼吸困難的患者,常見胸廓結構橫向、縱向的改變、胸骨角處腫脹及胸鎖乳突肌、脅肋、臉頰喉嚨肌表的僵硬,這些都可以藉由針灸不同的穴位而獲得緩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