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子宮保養

子宮內膜太薄能懷孕嗎?如何讓子宮內膜增厚?中醫「3招」順利懷孕

子宮內膜太薄能懷孕嗎?如何讓子宮內膜增厚?中醫「3招」順利懷孕

子宮內膜薄影響受孕?一名39歲女性嘗試過3次人工授精,但在5週時流產,試管植入10週時卻發生胎停,她在試管療程中,雖服用西藥但子宮內膜仍僅有0.46公分;後續,經過3週的中藥、針灸療法並一併調理平時容易頭暈疲勞的狀況後,內膜厚度翻倍達0.82公分,試管植入後一次成功並順利產下一女。

特別企劃:張口腐臭

長期口臭找不到原因⋯竟是食物卡住了!「食道憩室」原因、症狀與治療

長期口臭找不到原因⋯竟是食物卡住了!「食道憩室」原因、症狀與治療

口臭、吞嚥卡卡好困難⋯小心「食道憩室」惹禍!食道憩室是一種消化道的疾病,主要是喉嚨後方有個多出來的腔室,讓人難以吞嚥,導致食物進不到胃腸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食道憩室的原因、症狀、好發族群及治療,若有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才不會造成更嚴重的狀況。

有食譜》咳嗽好不了吃什麼?感冒喉嚨痛必喝「2種飲品」能潤燥化痰

有食譜》咳嗽好不了吃什麼?感冒喉嚨痛必喝「2種飲品」能潤燥化痰

天氣溫度遽降,食補成了養生補氣調整體質的最佳良方。但傳統中藥熬湯又濃又苦,不只小孩不愛喝,連大人都喝到怕!《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媽媽必學冰糖燉雪梨、蘋果洋蔥水2道簡易食譜配方,不僅適合呼吸道食補、有潤肺止咳及化痰抗過敏之效,甜甜滋味也讓孩子都愛喝。

塑膠、玻璃、不鏽鋼保鮮盒差在哪?小心「這一種」不能用微波爐加熱

塑膠、玻璃、不鏽鋼保鮮盒差在哪?小心「這一種」不能用微波爐加熱

保鮮盒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品,但市面上的保鮮盒材質、尺寸大小百百種,在選購前應該先了解它們不同的特點;另外,雖然如今的保鮮盒大多都具耐熱性,但也要注意適用的加熱儀器不同,以免發生危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各式保鮮盒的注意事項,正確使用才能保障安全。

腳水腫不消,是靜脈曲張還是靜脈栓塞?醫教1關鍵差異

腳水腫不消,是靜脈曲張還是靜脈栓塞?醫教1關鍵差異

30多歲的陳小姐是一名餐飲業服務員,平常工作因為久站,已經習慣雙腳稍微浮腫狀態。某天她感覺左腳似乎比右腳腫一點,但不引以為意。沒想到過了2、3天,左腿水腫已延伸到大腿,不但比右腳粗1倍,還伴隨明顯的脹痛感,才趕緊到心臟血管內科門診就醫。

糞便潛血異常小心!醫警告:拖過●●月才照大腸鏡,罹癌風險增2.8倍

糞便潛血異常小心!醫警告:拖過●●月才照大腸鏡,罹癌風險增2.8倍

愛吃油炸料理、喜吃肉、捨不得剩菜總是反覆加熱食用,眾所皆知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在台灣,大腸癌蟬聯14年癌症發生人數之首,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但大腸癌可以預防,而且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建議每2年1次定期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第1步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第2步應儘早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延誤就醫治療黃金期。

化療期間能吃粽嗎?營養師:用●●取代糯米更能提高免疫力、抗發炎

化療期間能吃粽嗎?營養師:用●●取代糯米更能提高免疫力、抗發炎

端午節就快到了,粽葉飄香,讓人不禁直流涎!但正在化療期間的癌症病人若想過佳節,也常擔心自己能夠吃粽子嗎?營養師就建議,癌友們可選擇較易消化的五穀粽取代糯米粽,再補充適量蔬菜、水果、蛋白質,搭配堅果。以下更提供一道「五穀健康粽」食譜,讓癌友們不僅能吃得健康,還能跟家人團聚一起動手包粽!

睡前滑手機,竟會讓你「夜尿變多」?醫警告:多玩5分鐘都有影響

睡前滑手機,竟會讓你「夜尿變多」?醫警告:多玩5分鐘都有影響

研究已證實,睡前狂滑手機會影響腦功能,甚至導致夜間多尿、睡眠困擾問題。53歲趙先生不僅上班看電腦,下班後愛看電視職棒轉播,還邊開電腦繼續工作,睡前也會不停玩手機,這一年來,半夜睡眠總被多次的尿意打斷,使白天精神不濟、黑眼圈上身,工作頻出錯之餘,更擔心自己陷入尿失禁危機,前往泌尿專科就醫後,被診斷為「夜間多尿」。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

70多歲的林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因末期腎病,2年前開始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經過一段時間的透析過後,四肢皮膚起疹,乾燥搔癢無比,逐漸蔓延到身體各處,經診斷為腎病所致的尿毒性搔癢症。在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楊茲甯治療近半年後,林阿嬤食慾漸增、脹氣減輕、小便時已無灼熱感、下肢腫脹消退、身體各處的皮疹也逐漸痊癒,大大改善了生活品質。

壓力大到失眠?小心自律神經失調!身心科醫師教「2招」快速解壓

壓力大到失眠?小心自律神經失調!身心科醫師教「2招」快速解壓

你有慢性壓力嗎?現代人面臨資訊爆炸的時代,常常生活步調緊湊,一被打亂就讓身心感到焦慮壓力,隨之出現頭痛、便秘、胸悶、憂鬱等症狀,進而影響到身心健康。醫師提醒,生活中有適當壓力不是壞事,但過多的壓力不僅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也會影響內分泌系統,不可不慎,民眾可透過2種壓力自我檢測法,和以下壓力排解的練習,幫助身心重新取得平衡。

Menu